丁启阵 -- 腾讯博客 - 唐太宗的英雄观 - Qzon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34:04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述进士上篇》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私访端门(皇宫南面正门),看见新科进士排成纵队鱼贯而行,高兴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据说,有初中语文课本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事实?
我估计,不少人可能会这样解答:它反映了唐太宗在得到人才时的喜悦心情;或者,反映了唐太宗内心对于人才的渴求和喜爱。这样的回答,显然是可以的,至少不能说它们答错了。但是,我认为,也可以稍稍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作如下的回答:它反应了唐太宗与众不同的英雄观——把书生视为英雄。
古往今来,关于英雄的定义,大致都是: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或者,不怕困难、不顾自己、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无论如何,我们都很难把这些特征跟科举考试中胜出的读书人(进士)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类读书人,往往被认为是文弱、迂腐之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只会引经据典、纸上谈兵,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众所周知,书生几乎等于“英雄”的反义词。
就是在唐朝,一般人头脑中的英雄,也决不包括读书人。有诗为证: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指的是孔武有力、争强好胜之人;
顾况《行路难三首》诗云:“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灰烬。”指的是为国捐躯的将士;
沈佺期《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诗云:“全盛今何在,英雄难重论。”指刘邦、萧何那样的人物;
杜甫《今夕行》诗云:“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指的是东晋名将刘毅那样的人物;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诗云:“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指曹霸祖先曹操那样的人物;
杜甫《惜游》诗云:“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指的是猛士将帅;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诗云“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指的是哥舒翰那样的将军;
杜甫《蜀相》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指的是诸葛亮那样胸有大志的人物;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诗云:“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指的是军人;
张籍《送李仆射愬赴镇凤翔》诗云:“由来勋业属英雄,兄弟连营列位同。”指的是李愬这样的军人;
白居易《南阳小将张彦硖口镇税人场射虎歌》诗云:“有文有武方为国,不是英雄伏不得。”指的是勇敢不怕死的将军;
…………
相反,读书人则不然。请看:
杨炯《从军行》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诗云:“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李华《杂诗六首》之六云:“结交得书生,书生钝且直。”
司空曙《送王使君赴太原拜节度副使》诗云:“岂作书生老,当封万户侯。”
…………
即使是刘禹锡的“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其实也是书生并非英雄的佐证。
跟后代乃至跟现代政治领袖人物相比,唐太宗的英雄观,也是令人惊诧的。元代有“九儒十丐”的排列法,当代政治领袖心目中,读书人是“臭老九”,稍微好一点的说法是“可以改造好的”落后分子,最高评价也不过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王定保在讲完唐太宗端门私访故事之后,发表的感想是:“若乃光宅四夷,垂祚三百,何莫由斯之道者也?”就是说,他认为,唐王朝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国际上最繁荣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国祚绵延三百年,跟唐太宗心中有这样的英雄观有直接关系。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朝代,只有在建国若干年之后,迅速调整用人制度,及时建立、健全以文化知识为主要指标的人才选拔制度,这个朝代才有可能兴旺发达,福祚绵长。唐朝如此,汉朝也是如此。热衷于搞世袭、搞勋绩补偿、太子党之后是孙子党的朝代,恐怕是难以长治久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