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中印边界的误区:称“瓜分西藏一部”有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3:16:04
印度对中印边界的误区:称“瓜分西藏一部”有理
2010年06月02日 09:59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3条

印度总统帕蒂尔参观白马寺(来源:中新网)
佛音悠扬,香烟缭绕,位于洛阳城东的“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5月29日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76岁的印度女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缓缓步入寺内,出席由印度政府捐建的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的落成仪式。身穿黄色纱丽的帕蒂尔为佛殿揭碑,碑上写着这样几行字:“印度风格佛殿,来自印度的礼物,印中人民友谊的象征。”
从5月26日开始,帕蒂尔对中国展开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这是十年来中国首次迎来印度国家元首。有媒体称,帕蒂尔的这次访问是一次“亲善之旅”,其意义不在于签署什么合作协议,而是缓和乃至强化中国和印度的双边关系,使两国关系在一段时间的紧张之后,“重新焕发出活力”。
多年以来,在对华问题上,一些印度媒体和知识界精英经常表现得过于躁动,揭中国的短、炒作“中国威胁”,几乎成了印度媒体的家常便饭。事实上,部分印度人在对华思维上存在偏差。而随着中印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化,合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印度国内的对华舆论也在转变风向。
知识精英的悲情意识
在中国问题上,一部分印度知识精英的内心深处怀有深切的悲情意识。他们狭隘地认为,印度在与中国的关系中是“受害的一方”,并为此找出了很多牵强的证据。例如,印度在古代向中国输出了文化,在二战中支持了中国,尼赫鲁总理曾在各种外交场合给予新中国无私的外交支持等等。而反观中国,对于印度的种种“恩惠”不但没有感恩,反而在1962年的边界战争中让印度吃了败仗,“击垮了印度人的尊严”。如果没有中国,印度本应是第三世界的老大,而正是由于中国的存在,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受影响。
《世界新闻报》驻印度记者某次在参加新德里的一场研讨会时,亲眼见到一位印度女研究人员站起来,指着在座中国人的鼻子万分激动地说:“我们印度向你们中国输出了文化,我们支持了你们的抗日战争,还在你们孤立无援的时候帮助你们获得了联合国的席位,印度给了中国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中国对印度如此无情!”这位女士发言时如此慷慨激昂,居然自我感动到流下了眼泪。
听完这位印度女知识精英的发言,在场的中国学者,包括记者本人都不禁哑然失笑,实在难以认同她的悲情意识。
以上这些思绪是印度某些精英人士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常常烦躁不安的根源。印度虽然有11亿人口,但影响和左右国家政策的,往往是这些能量较大的知识界精英。他们在对华思维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到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
历史问题存在盲点
“西藏问题”是印度对华认识上的另一个误区。一些印度人至今仍习惯使用“西藏和中国”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把西藏看作是中国的一部分。
近些年,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摩擦频频,其根源就在于两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原则性分歧。一些印度学者私下里与《世界新闻报》记者探讨时曾问过这样的话:“既然印度已经承认中国‘占有’西藏,为什么中国不接受麦克马洪线,而是非要在边界问题上与印度争执?”由此可见,一些印度人错误地认为西藏是被中国“占领”的,而印度只不过是取得了藏南这一小块领土,中国根本没有理由与印度争执。
另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印度人对中国的嫉妒心也随之加重,以至于印度将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失意”片面归咎为中国的“从中作梗”。譬如,在联合国安理会“入常”问题上,印度就无端地认为自己不能“入常”是中国在“背后阻挠”。
当然,对华偏见只是部分印度人的观点,许多知识界人士对中印关系有着理性的认知。《世界新闻报》记者的朋友、研究社会学问题的尤坎德尔就认为,某些印度人自封“文化宗主国”的意识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确实曾在历史上借鉴了印度文化,但中国文化也曾向全世界扩散,印度“文化民族主义”的立场是极其愚蠢的。
<<上一页 123 ...910下一页>>
欢迎订阅凤凰网军事电子期刊
网罗全球军情,直击冲突现场,尽在手机凤凰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少校简评】印度心透凉:西藏年内将完成5大机场对印制空权
环球了望:龙象共舞愿景里的印媒聒噪
印度系列:边界问题无碍中印经贸关系
凤凰观察:中印边界问题困扰两国关系
印部长被批为中国公司做说客 在野党要求其下台
刘仪伟代言永久免费360杀毒,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