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贤教你如何拒绝别人劝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24:21
2010年05月19日 13:55 凤凰网读书 【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0条
摘自:木空 著 《酒场乾坤》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年1月 出版
阅读提示:既拒了酒还不得罪敬酒劝酒的人,甚至取得同情和认可,才叫拒酒的最高境界。我没有这么高的水平,许多与我一样厚道豪放的人也做不到,所以拒酒的方式比较生硬。【阅读《酒场乾坤》连载】

图片来源:凤凰网读书
酒场上敬酒劝酒是门正面学问,而与之相反的拒酒也是门负学问,它们属于矛与盾的关系,谁能打败谁,就看临场发挥了,说到底是定力问题。许多女人与我老婆一样,都有这样的观点:不信你不喝,别人会灌死你,还是你自己想喝。平时听此言,觉得特别有道理,不听也得听。一旦走到酒场上,老婆们的话就成了耳旁风,该喝不喝不懂事,该醉不醉不到位,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多数时候敬酒者的矛占主导地位,但是碰到会玩酒盾的高手,也拿软硬兼备的盾没有办法。我比较佩服酒场上会拒酒的人,他们有的硬拒有的软拒,本文重点写写软拒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理,千万不要往吃软饭的层面联系。
有人对我说,拒酒的关键要脸皮厚,只要自己不想喝或喝不了,就要经受住敬劝人损贬的考验,以笑口常开不喝酒的精神,面对酒场上的外来力量。有种人坐在酒场上,就立志把自己当成软豆腐,无论别人怎么动作,他们都能临危不急不惧不恼,像笑面虎一样,把好话说尽也不喝,让别人把他们当成病猫。他们不评头论足什么理由,大有我不喝故不喝的故意。
我的同事老P很有一套,遇到熟人们硬劝,他就嬉皮笑脸,让劝酒人行行好别客气;碰到陌生人敬酒,他夸张动作说自己是酒废,别与他一般见识,下次再会一定喝。他的策略是混过一次算一次,下次见面还这样。他的经验是要念好坚持经,三个回合劝不下酒,别人就没有耐心了,最后他笑到底,却没喝多少酒。我经常表扬他的酒作风,但是自己无论如何学不来,其实就是脸皮太薄。不会拒酒带来的直接后果,喝多喝多又喝多。为了少喝酒少难受,真没有必要在乎一张老脸皮,达到目的才是硬道理。
如果想拒酒,最好读读老子的《道德经》,拿出处下的态度,对待酒场上的所有人。也就是说要甘于认输认头,不惜自贬自损自我挖苦,自己不拿自己当回事,绝对不能与别人争高低。我不时地搞这样的小动作,如果不想喝或喝不了时,别人走程序地敬酒劝酒,硬拒太生硬恐怕别人接受不了,我先开涮自己酒平洼,不是对手不是男人,我喝不了要求对方也随意。
这还不能收场,就极力讨好敬酒劝酒人,或直接用语言对比着恭维,或主动地搞些服务,或动员熟人出面证明,总想以虔诚谦虚的态度感化别人。当别人以为我是弱者时,也就逐渐打消了灌酒的动因。我注意场合的环境,有时以语言处下,有时以不说话处下,只看别人喝酒表演,自己打坐在原地如同入定般,从不掺和别人的酒事,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希望别人忘记自己。只要装得和猪鼻子插根葱一样,也能蒙混拒酒。
我认为酒场上最低层次的拒酒是找客观理由,不过逼得没有办法了,明知可信度有限也要找,即使很勉强很虚假很造作,总比不喝还挺牛逼强。有人归纳了酒场上拒酒的客观理由,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昨天喝多了现在还难受,再喝非现场表演不可;二是身体有病正在吃药,医生不让喝酒;三是这两天感冒输了先锋,并挽起袖子看针眼;四是自己开车来的,喝酒别让警察逮着;五是老婆不让喝酒,喝酒回家非打仗不可;六是喝酒后身体过敏,不信看脸已经红了。都是司空见惯的俗套子,没有一点新鲜感,明眼人一看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这理由那理由就是为了拒酒,赶上好脾气的人不计较不认真,也就不点破皇帝的新衣,赶上执著的人讲死理,自有一番没完没了的矛盾。当然现代人比较讲文明、讲礼貌,许多时候以客观理由软拒酒,也是一种特别出效率的方法。
用软招的关键点在于耍蔫损,这种人不表白、不央求,也不对抗,而是一门心思地打时间差。我总结他们的经验做法比较到位:一晚来。等别人喝出状态才到场,顺其自然地躲过前几巡酒,再低调些真诚点,也许就被别人放过去。二早走。这叫做喝不了就跑,或者找特别妥当的理由提前退场,一定说得与真事一样;或者借口上洗手间,尿遁跑后不复还。三要出去瞎转悠。这种人往往不会死坐在酒场,屁股下面长了刺,隔三差五地到外边转圈,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事,就是为了躲避几杯酒,省去直接拒酒的麻烦。四是实在不行打电话。这电话打起来没完没了,从屋里打到屋外,从屋外打到屋内,别人不好意思打断通话,他们也就顺水推舟地少喝酒。当然还有第五绝招在等待,那就是装身体不适或干脆装醉,稍微看事的人也就不与他们过酒了。
既拒了酒还不得罪敬酒劝酒的人,甚至取得同情和认可,才叫拒酒的最高境界。我没有这么高的水平,许多与我一样厚道豪放的人也做不到,所以拒酒的方式比较生硬。
酒场上还有一种内存高附加值的拒酒人,他们软拒的行为带有喜剧色彩,酒没喝下去,却把酒场的肚子搞大了。这种人出手点就是转移视线,把焦点引到身外之人身外之物。比如有人敬酒,他们却找出比自己更该敬的人,敬酒人觉得很有道理,就暂时放过他们。如果敬酒人纠缠不清,他们就插科斗诨搅混酒场,掀起一波不黄也黄的小高潮,淹没敬酒人的声音。他们对付劝而没完的人,也是一副调侃与忽悠的嘴脸,采取引酒浇别人的方法,既让劝酒人不难堪,又能找到心甘情愿的替酒鬼,真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