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通联徐茂栋:中国移动互联网离拐点还需两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28:49
2010年05月17日 19:50
不久前,摩根斯坦利的一份关于移动互联网的研究报告引起互联网界广泛探讨。这份报告中称,回顾全球计算技术过往的5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四个技术周期,而“财富的创造和消亡”是每个计算技术周期的实质,而IBM、惠普、微软和Google差不多是这四个周期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这份报告断言,我们已经处于不同于以往四个周期的新的技术周期:移动互联网时代,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周期中,不可避免地会诞生出新的赢家,比之前周期的赢家在资本市场中将创造更多市值!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同样炙手可热!今年2月份,澳洲电讯投资了百分通联公司,试图打造中国最大的移动媒体服务提供商;一周前,联想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集团主席柳传志在发布会上以少有的语调喊出“不顾一切投入移动互联网”的口号。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在这一产业市场的争夺中,各类企业又将如何演绎一场龙争虎斗?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百分通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徐茂栋,这位在手机媒体产业执着探索多年、在业内被公认极具创新意识但为人行事低调的企业老总,他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解读,则更多的充满着“实战”派色彩。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公园模式”不会根本改变!
记者:徐总,您是否认同摩根斯坦利报告中关于世界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说法?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否会跟桌面互联网有所不同?
徐茂栋:这份报告关于过去五十年来技术周期的划分,尤其是对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早期阶段的判断,我认为是这份报告的精华部分,未来十年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毫无疑问将诞生新的财富赢家,创造财富的能力,可能比谷歌这样的公司规模还要大很多倍。
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抛开需要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子商务不谈,我认为,移动互联网跟传统桌面互联网的“公园模式”不会出现根本改变。所谓“公园模式”,就是互联网很像一个公园,大家进公园的时候需要门票,这相当于互联网的上网费用,接入ADSL的包月费用,进入公园之后大量的景点是免费的,这相当于互联网上大量的免费内容,但也有一些服务是收费的,如过山车等,这相当VIP邮箱、网游等增值服务;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未来也会是非常类似的模式,如果说移动互联网跟桌面互联网的模式有区别的话,也可能只是“量”上的区别,就是收费和免费服务比例的差别,收费服务可能多一些,免费的比例可能少一些,但本质上是一样的。之所以可能出现“量”上的区别,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移动互联网由于和手机结合,可以说是“先天性支付工具”;二是移动梦网发展这些年,还是培育了很多手机用户的“付费”习惯。相比桌面互联网,为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和服务付费,用户更容易被接受。
中国能否在移动互联网上领导世界?
记者:在百分通联公司里,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口号:“全球的互联网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是中国引导世界”,实际上,我看2010年摩根斯坦利报告对中国在这一市场的相关企业并没有关注太多。您认为中国在未来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会处于领导地位吗?
徐茂栋:实际上,我们公司的这句话,就是来自摩根斯坦利一位分析师2005年报告中说的原话。毕竟,中国有那么大的手机用户群,手机上网用户又增长非常迅猛,恐怕谁对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都不敢说不重视。但为什么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2010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报告,却并未过多提及中国,而是把更多的掌声给与了沉寂多年、当今全球移动互联网创新的排头兵,类似苹果、Facebook、Google等美国公司,不得不引起中国同行的思考与警醒。我认为Facebook的服务, 在手机上将更具杀伤力。但毕竟至今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很难说真正成功,或者说还未具有在这一市场创新领先的世界级企业,还需要时间检验。
记者:那么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够尽如人意?
徐茂栋:中国确实有非常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基础,但到目前为止,这些用户对企业的价值却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可以说是“有量没质”。当然,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埋怨用户,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每个企业来说,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这一领域那些美国领导创新型企业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所表现的颠覆性创造力,反观我国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上提供的一些服务,要么是生搬硬套桌面互联网的服务到移动互联网上来,要么是服务商对消费者进行“捆绑式”消费,不少用户不知不觉被“扣费”,总之是缺乏“杀手级”的应用和服务创新。在这些方面,一些国外的服务和产品模式,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将有五类玩家
记者:在摩根斯坦利的报告里,他们分析了在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里各种可能的赢家和输家。您认为哪些企业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拥有最大可能的成功机会?
徐茂栋:如果要谈谁拥有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上成功的机会,我们不得不先审视哪些企业可能成为这个市场的玩家。
我认为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参与者,跟欧美市场将有所不同。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竞争者,大概将有五类玩家,其中移动电信运营商、终端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公司、无线类公司这四种类型的企业,跟国外市场差不多,但很可能在中国还要增加一类,那就是传统媒体公司。现在不少传统媒体的手机报已经做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以后他们可能在品牌内容和政策资质上拥有独特优势,是前四类公司所不具备的。
记者:您能否能谈谈您对这五种类型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玩家的认识?您认为谁会成为最大赢家?
徐茂栋:应该说,这五类企业各有优劣,现在谈谁将胜出还为时过早。移动运营商具有渠道、网络、支付上的优势,会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主要参与者,但绝不会成为唯一的主导者。现在在中国,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对手机终端的控制力很弱,日本则不同,运营商有很强的控制力,在中国,移动运营商对终端控制力缺乏,终端是多元化的。2G时代,手机用户是运营商的,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将嵌上越来越多开放式的、用户喜欢的服务,将很难分清是谁的用户。谁能取得优势,跟各家移动运营商的转型和产品开发密切相关。在将来,一流的运营商是一流的互联网公司,二流的运营商是二流的互联网公司,三流的运营商不是互联网公司。
对于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的转型,我个人打个问号,一些终端厂商已经高调宣布向互联网公司转型,但是上一轮转型能成功,并不意味着下一轮转型就一定能成功。说白了,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成功是靠资源堆起来的,要在移动互联网上成功必须具备移动互联网的基因,那就是创造力。
可能不少人看好桌面时代的互联网公司,我个人认为这类公司在移动互联网上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主要的市场不一定就是他们的。
我比较看好的第四类是无线应用服务商,他们反倒有很大机会。
而对于传统媒体,我觉得他们会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上的一类玩家,但很难主导这个产业,毕竟更缺乏互联网基因。不过,这五类主体之间,可能会互相战略整合,所以,最终谁会成为赢家,现在还很难说。
记者:能否谈谈您为何认为桌面互联网公司难以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主要赢家吗?能否详细描述一下第四类无线类公司。
徐茂栋: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和传统的桌面电脑终端差别还是很大的,可以说终端特质和用户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必然带来革命性变革。首先是移动终端的极端个人化、随身的、私密的;其次,它具有移动性,第三,屏幕小,它是一对一的,等等这些革命性的特征,并且要考虑与位置结合,对传统桌面互联网将是颠覆性的,而如何利用移动终端的颠覆性特征满足用户的全新应用需求,其实不一定是传统桌面互联网公司的强项,因此把桌面互联网照搬到移动互联网上,肯定无法成功。
第四类无线互联网公司,他们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生,始终坚持着移动互联网春天的到来,他们最了解手机特色与用户需求所在,不被旧模式约束,最有创新潜力,自出生那天开始,其内在基因就是为移动互联网排列的。他们深谙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生态平衡,懂得协调市场应用及用户需求。比如百分通联,在这个行业坚持了十年,如今定位为移动媒体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移动媒体广告业务,未来将会是一个移动媒体应用的群组。现在即有面向企业和广告主的一揽子移动媒体整合服务平台,也有面向个人、遍布全国的手机媒体报刊群,新近推出的NOW是自主研发的、目前国内第一款基于手机位置推送新闻与生活资讯的手机通讯社。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拐点”可能还需两年
记者:我想问另外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关注移动互联网机会,在美国和欧洲被定义为一个拐点。关键是具体的时机,哪一天在中国这个移动互联网市场上,这个拐点真正能出现?
徐茂栋:在判断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的“拐点”方面,我跟这份报告的观点有点儿区别,因为我们是基于中国的现状来思考问题的。这份报告说目前移动互联网在欧美已经面临“拐点”,我同意这个观点,iphone的终端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很多国家的3G用户已经很多了,在日本也是这样。但是在中国我认为不太准确。什么是拐点?所谓拐点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这个点,量的积累,积累到发生质变了叫拐点。我认为中国的3G用户规模还不够,基于3G的应用也还不够,用户使用3G应用的习惯还远远没有培育起来,我觉得至少两年之后才是拐点。中国3G用户,据称已有5000万,但他们都在用3G做什么?他们是否是真的因为自己需要才买的3G手机?恐怕大部分未必是,而且中国很多地方3G的网络并不那么畅通,手机被很便宜送出去了,用户成为3G用户,但是他们也许没有用3G服务。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的习惯还没有形成,用户的规模还不够,应用也没有形成一个量的规模,这样就谈不上质变,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拐点”,我认为至少还需要两年的时间。
徐茂栋简历:
百分通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著名天使投资人。之前担任分众控股(NASDAQE,FMCN)高级执行副总裁。国内第一个提出基于无线互联网的“点告”概念和中国无线广告标准,开创了“移动个性化引擎”和“个性化手机媒体群”的新模式。本人及领导的团队获得过“中国十大新媒介领袖”、“中国互联网领军人物”、“网络新锐奖”、“最佳无线广告提供商”、“最佳手机广告金枝奖”等十多项权威奖项。武汉理工大学工学学士、清华大学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