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攫取了大蒜的暴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2:36
http://money.591hx.com  2010年06月01日 07:26:41  华龙网-重庆日报  我要推荐此文给好友
你的股票择机抛出还是持股待涨?如果您想判断手中的个股在后市中该加仓还是减仓?马上提交测测!
【大中小】
从去年6月起,原本波澜不惊的大蒜市场掀起惊涛骇浪,批发价从每公斤两三毛钱暴涨超过10元,辣椒、绿豆等农产品价格随后也一路飞涨,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蒜你狠”,“豆你玩”。但菜农们并未尝到“涨价”的甜头,中小批发商们也大多喊亏。
5月27日,国家多部委联合下文,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这让重庆盘溪农贸批发市场里的商户陈玉洲心中五味杂陈。
做了十几年大蒜批发的陈玉洲,过去对大蒜生意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温不火,中国是产蒜大国,产量高,价格自然也低。
可从去年6月起,原本波澜不惊的大蒜市场却掀起惊涛骇浪,让绰号“陈眼镜”的陈玉洲也不得不时常满地“找眼镜”。
中小批发商跟风被套
去年4月份,大蒜每斤批发价也就两三毛钱,从6月起,大蒜价格开始节节高升,不到半年时间就达到6元。突如其来的暴涨,让中小批发商也看不懂。手里存货不多,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赚钱。
今年4月底,安静了几个月的大蒜价格又开始疯涨。按捺不住的陈玉洲终于出手,因为那时所有商户都在抢货,甚至相互打气:“这价肯定还要涨!”
然而从五一节后,盘溪市场的大蒜价格“跌跌不休”,跌幅超过20%。中小批发商如今个个垂头丧气,除了感叹“‘蒜’你狠”,就只有守着一车车大蒜发愁。
如今,大多数的中小批发商都和陈玉洲类似。在去年的价格暴涨中由于全无准备,获利并不多。倒是在近期的下跌过程中,“伤势”不轻。记者在盘溪农贸市场,顺着陈玉洲的商铺走访了十余个商家,个个喊亏,尤其对于国务院出台严厉措施后的价格走势更加悲观。
普通农户成为行情局外人
不论盈亏,中小批发商们好歹还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快感。与他们相比,普通农户在这一轮涨价行情中则更像是一群局外人。
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清介绍,重庆人均耕地很少,农户种大蒜多用来自食,只有很少一部分拿出来卖,因此价格涨跌对本地农户影响不大。
即便是在大蒜主产区的山东、河南,当地农民也没在此轮涨价中尝到多少甜头。重庆金丰粮油贸易公司副总经理石兵不久前才到过山东,他告诉记者,收购商从蒜农手中收蒜,价格一般是1.8元/斤,进入全国最大的大蒜交易市场———山东金乡大蒜交易市场后,价格变成4元/斤。“现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人炒蒜炒成千万富翁,却从没听说谁种蒜种成千万富翁的。”
石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大蒜价格疯涨的2009-2010年,每亩蒜地1100元的蒜种费,350元的肥料,80元的耕地费,60元的灌溉费,50元的塑料薄膜费,再加上其他除虫、灭草的零星费用,每亩地的成本达到1400元左右,按照一亩地产蒜2000斤来计算,大蒜的种植成本就高达1元/斤。即便农民卖出1.8元/斤的历史天价,可一亩地的收益也不过1600元。“一个农民种几亩地,算下来比打工强不了多少。何况还是在这样的年景里,1.8元的收购价几年前他们想都不敢想。”
究竟谁是大赢家?
高涨的蒜价令市民苦恼不已,农户、中小批发商又大多惨淡经营,那么究竟谁才是大赢家?
在盘溪市场,一位“2000万先生”的故事令众人羡慕不已。据说该市场一位大户在去年大量吃进大蒜,低吸高抛,一年时间就揽金2000万元。记者走访的10来位大蒜经营户都表示,这则故事绝非杜撰。不过,陈玉洲也给记者感叹:“人家那获取信息的渠道、资金的实力,可不是咱们这些小户比得了!”确如陈玉洲所言,在一年多的涨价周期中,真正赚的盆满钵满的也只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庄家大户。
什么样的人才算大户?一位开着迈腾,在龙湖拥有一套三室一厅住房的蔬菜批发老板给记者调侃:“成功,我还没上路!”他自称自己那二十几年辛苦积攒下来的几百万,在这轮行情中根本摆不上台面。包括那位“2000万先生”,也只能算是入门级的炒家。“这么疯的行情,没几个亿根本撬不动。真正的炒家哪会蹲在农贸市场里?”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蒲勇健介绍,近来股市低迷、房市观望情绪浓厚,大量游资急切寻找出路,此时大蒜、绿豆的出现让双方一拍即合。这些转战而来的热钱,动辄几个亿,其中绝大多数人从前根本没接触过农产品生意。
而在国务院出台措施打击囤积农产品之前,神通广大的庄家们也大多提前离场。“货现在都在我们手里,人家早转战下一个项目了。”陈玉洲这样说道。
谁在制造暴涨?
正当“蒜”你狠有所收敛,大蒜价格出现下调之际,绿豆又接过涨价接力棒,而红豆、黑豆等杂粮也尾随在后,不甘寂寞。一场“豆”你玩的游戏似乎即将开场。
对于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暴涨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不久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杂粮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天气影响,没有证据证明游资大量进入农副产品市场。重庆市农委粮油处处长袁德胜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重庆不是绿豆、红豆等小杂粮的主产区,大部分杂粮进口自东北、内蒙、安徽等地区,而去年东北、内蒙等地区的干旱,导致以绿豆为首的杂粮大量减产。
然而对于这种“天气说”,有人却并不买账。盘溪农贸市场的一位经销商就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要说恶劣天气导致减产,怎么其他农作物不见动静,就大蒜、绿豆这几样产品一个劲地往上涨?
昨日,记者走访了重庆重百、永辉等一些大型超市,发现散装绿豆价格已经上涨到了12.5元/斤。正在超市内采购食品的市民也纷纷表示,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涨价,肯定是有人囤货炒作。
对于“炒作说”,重庆一位大蒜贸易商解释,前年大蒜的批发价曾跌破1角/斤,农民叫苦不迭,批发商更无利可图。因此到了去年,大蒜产量减少,价格出现上涨也是情有可原。只是谁也没料到涨幅会这样大。
或许,任何一家的说法都存在片面。但综合各家之言,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农民积极性的挫伤、恶劣的天气导致大蒜、绿豆等产品减产,为资本入场炒作提供了机会。而长袖善舞的资本力量又最终将价格推到极致。
价格倒挂留出炒作空间
如今,蝴蝶效应还在继续。在重庆黔江、武隆等地,原本没有种植大蒜习惯的农民正成为蒜农。
然而,陈玉洲这些中小批发商今日的烦恼是否会成为农户们明日的忧愁?这难道真是一场任由庄家大户们“豆”你玩的苦涩游戏?
时光倒回两年,如今风光无限的大蒜也曾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在重庆合川以及四川等地,许多农民甚至将大蒜无偿转让,只为赶快腾出土地种植其他作物。2角/斤的收购价让众人愁眉不展,而按照最保守的计算,一斤大蒜要卖到2元才能保本。
一位农贸公司老总告诉记者,大蒜、绿豆的暴涨或许只是偶然,其中还不乏炒家操作的影响。但是农产品市场的某一类产品在近期出现价格飙升也许就是一种必然。
众所周知,中国农产品收购价一直偏低,其中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保持物价稳定的人为之举,这其实就为个别人炒作农产品留下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当一种产品的价值长期被低估,那么经过炒作后的价格往往会出现报复性甚至是离谱的上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农产品价格偏低的情况一直存在,但政府对于大米、面粉等主要农作物的控制历来很严,没给人以可乘之机。倒是大蒜、绿豆这些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监管之中难免挂万漏一。
大蒜、绿豆价格的暴涨,无疑挑破了农产品价格与价值长期背离的这层窗户纸。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处在产业链最低端的普通农户,最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游资早已撤离时,他们却仍在扩大种植面积。如何及时、合理地引导农户规避风险,也许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