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丹功四秘窍的体和用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47:25
道教丹功四秘窍的体和用
道教丹功四秘窍的体和用
道教养生,以阴阳为主,阴静阳动,各有不同。一般讲“体”指静态位置,讲“用”指动态的运用方法。兹分别对“四秘窍”以及它的“体”和“用”,略加介绍。
四秘窍是:一、玄关一窍,二、阴跷,三、丹田,四玉枕。
因为丹功炼的是返老还童,益寿延年的方法,而以调动本身青春活力为主。此四秘窍不只停留在炼气上,在叙述之前,先将功法前段体用进度列一简表:
第一、筑基入手功夫阶段
(一)筑基炼神。
体——心、神。
用——守中、内视。
入静、信心、止念、松身。
(二)筑基炼气。
体——气:
先天气,后天气。
用——呼吸(后天):
正呼吸(后天):即用肺的自然呼吸。
逆呼吸(向先天过度):吸气腹向内收,呼气腹向外鼓。
息(先天用)——胎息、踵息、(气归脐为息、归丹田为胎息)。气通任督。
(三)筑基补精。
体——精亏不全,年龄在十五岁以上。
用——调肾、搂睾丸,暖信。(例:一擦一兜,左右换手)。
调用活子时(恢复旺盛的青春机能)。
此段目的,达到精满气旺神全,再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炼精化气功夫阶段
体——药(小药、大药、内药、外药、上鼎、下炉)。
用——采药、小周天、封炼、合凝、止火。
以上仅是这一段“体”“用”的阶段提纲,但许多丹法家未加区别,所以进度常常不够明确。
我打算用问答方式,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
(一)秘窍之一,“玄关一窍”。
问:此窍为什么称作秘窍?
答:丹功功法,常常涉及生理机能。为防受到非议,所以不愿公开。
问:玄关、玄关一窍、玄窍、玄牝、玄牝之门,是同义词汇还是有区别?
答:是同一个词汇,但有时用法不同。
问:玄关一窍有无“体”“用”分别?
答:玄关一窍无体有用,所以在丹经上说:“此窍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本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所以无体可寻,寻则着相。”《性命圭旨》把玄关画在中田,把玄窍画在下田,就是过于拘执,其实不必指实位置。《普照图》和《反照图》窍位画的都不准确。
问:那么一窍运用方面是什么样子?玄关窍开是什么景象?在丹田过程是否一样?
答:筑基阶段的后期即微现此感觉。至进入百日关开始,开窍不明显,常与活子时同时而动。明李虚庵说:“一阳初动即玄关,不必生疑不必难,正好临炉依口诀,自然有路透泥丸。”这就是说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时,关窍随之即开,此时即由筑基转入炼精化气阶段了。
《参同契》卷中说:“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规中即玄关一窍。陈虚白《规中指南》专论此功法。真人即精气相结,浮游即上下交流移动,所谓坎离交接,水火调和。这是从一阳初动时开始的。
元尹清和诗:“闻欲不闻好温存,见于不见体惊怕。(指精气)只在勿忘勿助间,优而游之使目化。(静坐内观)一阳初动众阳来,玄窍开时窍窍开。收拾蟾光归月窟,从此有路到蓬莱”。这是伴同活子时而窍开,所以玄关运用是虚境。南宗二祖石杏林曰:“一孔玄关窍,三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然流”。明伍冲虚诗:“太极静纯如有动,仙机灵窍在无前”。都是此意。
以上皆言清修各派之论,但师传不同,不过一得之见而已。具体功法,《规中指南》可以参考。(《道藏》“称”字号五)。
(二)秘窍之二——阴跷。
秘窍名称与中医穴位相同,但位置不同。
问:丹法阴跷位置在哪里?
答:此“体用”关系与医经不同。阴跷在医书中为针灸经穴,但宋张燕阳则认为是修炼功法的总枢纽。丹经又名危虚穴,也称会阴,(方位在人身北方危月燕,虚日鼠的位置,也有日月交并之意)。
丹经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为说,来有专指阴跷者,而张紫阳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不同。
李时珍说:“阴跷一脉,与医家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察之,其言不必谬也”。
问:那么这一窍运用效果是什么?
答:《八脉经》认为是众脉总枢,实际是调动青春活力的中心。《慧命经》返还图指的“一候”位置,即指此处。清刘名瑞《虚危直论》说:“此穴上通天谷,下达涌泉,真阳出生之时,必从此穴通过。刘海蟾长坐阴跷而转老还童”。清柳华阳曰:“一候生妙用,二候采牟尼”。此窍即生采之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附载《八脉经》中云:“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
问:这一窍还有不同名称吗?
答:有海底、会阴、三岔口、上天梯等。
问:那么丹功是守丹田,还是守阴跷?
答:这是动态,不用死守,所谓三关要路头,即是此处。所谓秘窍,均与内分泌有关,即炼精的重点。阴阳交会,以这里为重心。
(三)秘窍之三——丹田。
问:丹田有几个部位?在炼丹中那一窍最重要?
答:一般分三部分,上丹田也叫祖窍,在两眉之间;中丹田在脐上;下丹田在脐内。平日炼功以守下丹田为最有效。
问:下丹田究竟在什么部位?
答:因门派不同,说法也很多。我们全真派系统传授是在脐内一寸三分与肾相对。明赵台鼎《脉望》云:“丹经说丹田位置在脐内一寸三分,乃仰面而取之也”。仰卧由脐向下即将接命门之处。所以丹田位置应在腹内为是。道教在通三关后下降退符时,系走任脉,下十二重楼,过绛宫,达下丹田,此系与中医不同之处。所以在养生方面,以脐后肾前位置为是。今年太湖疗养院严伯正气功师在行功时,用最精密摄影机拍摄丹田位置。很明显地看出丹田在腹部正中,从放光看系在脐内。(见《气功》一九八六年第六期二百六十九页)可以证明道教传授是正确的。另有一说丹田位置是由神阙(脐)至阳关,也可以讲得通。主要在运用上,而不在执着呆守。
问:下丹田的部位是这样,不知它的运用如何?
答:丹田一处,位居重心,百脉之枢纽,生命之根源。在丹功四步功时中的名称,第一步筑基为守中之处;第二步为炼精化气,为坤炉(上鼎为泥丸);第三步炼气化神时为下炉(上鼎为黄庭)。二三两步作用是为收纳神气,内炼归炉的地方。尤以第三步为开始初步结丹之处。
问:丹田处所,丹家各派均已公开讨论,何以您还称之为秘窍?
答:丹功是为了达到调动青春机能,主要和肾的机能有关。而且与内分泌激素(荷尔蒙)有特别关系。因为,丹田是总的根基,静守以后,元气自充,尤其为肾连接最近,练功至任督通了以后,肾气人脑,从而使肾上腺与脑下垂体(玉枕)互相连系以增强生命机能。
近代气功家胡耀贞先生的“升阳法”,即系道教秘窍的运用。我记得一天跟他炼功,他说: “今天是冬至,一阳生时,可以接我这方法炼下去”。
这也是道教的一种方法,虽然未用周天,但用此刺激脑肾,使其互相补益,也就是丹田法所称“还精补脑”的方法。但此乃小补,未调动全部力量。(注:升阳法是由命门将阳气送丹田,然后再丹田下降睾丸,由睾丸通至外肾,由外肾返回经会阴,再归命门。每日做三十六次。由冬至日开始最好,如不遇冬至亦可随时开始。)
我们重视人身自控恢复生命机能,也重视身体内元精元气元神互相平衡调动。宋张紫阳说: “神为主,附丹田与肾关系图气为用,精为基”。说明元精是丹功的物质基础。而丹功内炼时需经过调动,发生、凝集、结成、四个步骤。上述第一步大都为人手功夫。如何做到化精为气的变化,是有一定法则的,四秘窍都是调动青春活力的处所,互相关联、互相呼应,不能每窍孤立来炼,而以发动青春活力,为其共同目的,因为口诀是口口相传,不公开传授,写在书上的也只是点到为止,丹田一窍,也是如此。
问:秘窍的位置应是有孔的地方,如《阴符经》说:“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今丹田无孔何以称窍?
答:丹经中除九窍外,认为在人身深处可以运用调动生命机能的处所,都称为窍。如清刘名瑞著的《道源精微歌》下卷“知窍章”云:夫人身有四窍,泥丸之外,别有三窍,上一窍是为天枢,屈心,下一窍是为天根,属身,前对脐,后对肾,中一窍是为虚间之地(按即玄关),能知中黄者,亦晓阴阳出入门户”。此窍的名称,都是从它的作用而来,不是从外形而命名的。
(四)秘窍之四——玉枕。
玉枕名词与中医针灸穴位不同,位置与口相对。平日月.经所称玉枕,系(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之一,在背后督脉之上端,是三关中难通之地。故丹经称为三车里的牛车,因为通过费力,比喻非牛的力量过不去。但三关小周天,只是运转督脉而已,人身还精补脑的功夫,也要从此升达泥丸,这正是丹功最主要而不详讲的地方。
问:为什么丹经不讲?
答:人身情动之处,精动之源,都是脑下垂体支配。此处正当此总枢纽处所。人身炼功是一整体,不能截然分开。肾气上升于脑,丹功称为“还精补脑”。究竟这一名称如何解释,说法不同。实际调动此处,使激素萌生,内分泌旺盛,调动全体有关生命机能,如活子时,丹田,肾气、精气、玄关、阴跷等皆是。
问:玉枕一处,气通精通时称关,还精补脑时称窍,究竟内炼是停留而守,还是通过即可?
答:通三关时气从夹脊上升,不可用力相助,自然通过最好。但窍的作用,实系通过时起的关联效果。所以在未通前的冲关活动,也先有此功效,但不可强守,不必强作停留,打通肾气与泥丸连接,即是此秘窍发挥作用。如果常用“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的方法,也是辅助功,不限次数,以早晚为好。
问:不明此窍行功时也有这功效吗?
答:丹功在养生上,是求得复返青春,巩固青春。青年时代有了内炼方法,可以巩固下去,不再衰败,所谓“上德无为”。(即专注性功)中老年时代,从年龄方面来看,青春年龄虽已过去,四秘窍一调动,却使生理方面青春再来。就象菊花一样,在深秋中开放灿烂的花朵,创出更大的有益于人类的成就。所以道教丹功,就是在生理上找寻返老还童的途径。觅到青春活力的根源。这秘窍称“秘”,是有它种种根源的。
至于体用分开论述,正是讲在这四个秘窍的功法,在术语属于命功,要研究的是人身(体)和生命(用)的原理和方法,使其全面发挥作用,不着相在一点上,不拘束在每一派的功法上,自会收效较快。
问:四个秘窍炼时是不是要分先后次序?
答:是的。我已经在开始时及分节内分别论到了。因为丹功有四个步骤,所以筑基阶段着重意守丹田,有了进展,再注意阴跷,再一步,活子时有动态,进而着重玉枕及玄关一窍。但方法要灵活,不可拘执。因为炼功的人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造诣不同,生理现象不同,任何理论方法,均不能一以概全。如人饮水,冷暖自如,必须立信心,减疑虑,勤加体会,始能悟到真诀。
问:为什么您不把道教丹法系统讲述,而仅论此四窍?
答:入手功夫,现在许多气功家专著或论文,都已讲到了,丹功大致相同,为了避免重复,所以我只就高一层的而旁人不肯说的略露端倪,亦谈谈这一功法对生理机能运用的体会。一偏之见,只供大家研究时参考而已。
1#
炼丹步骤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2054163-1221098585
一、练精化气(小周天功)
内丹术中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之充实起来,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内容和目的。由于这步功法是要使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故又称小周天(这是对炼气化神的大周天相对而言的)。
按丹书上说,完成这步功法就可以防病治病。
(一)小周天概说 1.周天与小周天
周天是古代天文学的术语,是观测者眼睛所看到的天体上的大圆周。这大圆周称为大圈,又称黄道。黄道划为360度,在其两侧的8度内即为黄道带,布列各星宿,并在其上运行。所以孔颖达《礼记?月令篇疏》中说:“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
内丹术中的炼精化气,即是指内气的感觉,从下丹田循督脉、任脉回至下丹田作循环走动,在此也借用了这个周天的名词。正如《天仙正理》上说的:“小周天云者,言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时,如周一日之天地也”。
由于炼精化气的内气感觉只走督、任两脉,而第二阶段的炼气化神要通达奇经八脉,所以称前者为小周天,后者为大周天。
2.任督与奇经八脉
按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人身有正经十二条,奇经八条。八条奇经脉就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它们与内丹功夫有密切关系,因此明代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加以论述。他指出:”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指长寿者)不知此,难安炉鼎(即不知丹田所在)。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仙、医者签蹄之用云。”
至于奇经八脉的重要性,李时珍引托名张紫阳的《八脉经》中的话说:“……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而要打通八脉,首先要打开任、督两脉。李时珍又指出:“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俞琰注《参同契》云:“人身血气,往来循环,昼夜不停,医书有任、督,人能通此两脉,则百脉皆通。”《黄庭经》言:“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天经乃吾身之黄道,呼吸往来于此也。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两脉皆长寿。此数说皆丹家河车妙旨也。”据上所说,黄道、天经、河车都是任督脉这一循环的代名词;因为人在后天,这条路线中断了,所以要打通之,以求得长寿。
通了任督脉,其他六脉,乃至十二条正经都能随之而通。固为根据经络理沦,任督脉不但与其他各经脉都相沟通,而且“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所以任督脉一为统率全身诸阳脉,一为妊养全身之阴脉,都居主导地位。
3.小周天(子午周天)
宋代肖紫虚《金丹大成集》上说:“问曰:何谓子午?答曰:子午乃天地之中,在天为日月,在人为心肾,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方位为南北。”
根据后天八卦图,子午与坎离相配合,而小周天正是采取坎离(心肾)交媾的方法进行锻炼,因此小周天也称子午周天。
(二)炼精化气功法
炼精化气即小周天的功法,总的称为“百日筑基”。至于具体如何做,一般都是借物比喻,以致闻如射春灯谜,如坠五里雾。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6个步骤,即炼已、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其简要过程是:摆好姿势,排除杂念,让形神安静,集中注意,即为炼己。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人细,引短令长,以后天呼吸接先天气穴(丹田),这就是调药。由于神返身中气自回,这时散失在外的气,即得重返于气穴,而当静极之时,正有动机,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这时是产药。气机即已发动,即为先天之精,并将可能变为后天交媾之精,练功者此时运用撮、抵、闭、吸四字诀,以火*金行,就是采药。继续用武火烹炼,就是封炉。而后使意气相依,以意下引至尾闾,由尾闾、夹脊而上泥丸,此时进阳火;再使其由泥丸而前经绛宫复归于气穴,行退阴符,这就是借后天呼吸之文火,以烹炼药物。
所说筑基,就是指上述这段功夫,意谓可为后两段功夫打下基础。而“百日”者,乃是喻言,只是说这步功夫在整个三步功夫中相对较短而已。下面分述六步功法。
1.炼己
炼己是内丹术中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功夫,也是整个大小周天过程中不可须臾弃离的功夫。
“ 炼”是从内丹术的角度要求排除外界的联系与爱好,要一心下苦功夫。按照《周易》十个天干所代表的含意,“己”纳离卦,而离卦在人身为心,故“己”即指人心,即念头。所以清?柳华阳《金仙证论》上说:“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可见炼已这部功夫,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排除杂念,所以又称为修心、炼性。与炼己有关的三个问题如下:
(1)炼己与念头
炼已就是要求排除杂念,把念头集中在练功上,也叫正念、真意。在程度上来说,真意较正念更为安静,更为集中。所以内丹术中称它为“土”,又称“黄婆”,是媒介。凡建立不起真意者,就难以练功。
练功中的杂念称为散乱,在丹书中还常用“心猿意马”来形容。心猿就是心思杂乱,如在跳掷游戏的猿猴;意马是说意神不定,犹如狂奔飞驰的野马。炼己就是要遂步地使心猿归正,意马收僵,把杂念控制起来。当然这要有一个锻炼过程和运用适当的方法。
(2)炼已的方法
炼己就是排除杂念,集中注意。而在丹书中一般只强调其重要性,而对如何炼己,大都略而不详。炼己的关键是要排除杂念,因此,就得有一个东西去代替它,否则是不可能的。一般可选用下列方法:
凝神入气穴。就是注意下丹田。这实际上已是第二步调药功夫,两者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寄心于息。就是注意呼吸,或用数息法。
其他权法。所谓权法,就是权宜应用的方法,即临时措施,如掐指、念字,也可以用一下采外景、存想等法。
(3)炼己不纯
炼已功夫没做好,称之为炼己不纯。一般的炼己不纯,只是指杂念此起彼伏,排除不了,功夫上没进步,或者因硬压念头,硬驱心猿,反至出现头痛、头胀等副作用。而最大的炼己不纯,在丹书中称为“入魔”,这是大偏差,不可忽视。
所谓魔,就是产生幻景。当然,这种魔主要在大周天过程中出现,但在小周天中有时也会出现。魔的情景是多样化的,实际上并不是遇上了妖魔,是练功者自己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甚至期望的事物,到了练功中反映出来;或是在炼己阶段,对这些脑中浮泛出来的杂念,没能排除好,进入了以后的练功阶段时,又反映了出来。所谓入魔,就是对这种幻景信以为真,而离开了所要进行的功夫,以致神昏错乱,躁狂疯癫。
2.调药
药即精、气、神;调即调理。这步功夫就是设法得到足够的药物,以供冶炼。
以精、气、神三者来说,是以神来调精、气而产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故精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调药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使精气旺盛。如果后天精气虚耗过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调药时间,就要相应延长。
调药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气穴,即在排除杂念的炼己基础上,意守气穴,即下丹田;凝神是指“守已清之心,而入其内者也”。可见凝神是以精神安宁为基础,入气穴是它的必然趋势,凝的时候,只是用意,想在下丹田,以求意到气到,发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
3.产药
通过凝神入气穴的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大周天产大药)。小药又名真种子。小药产生时,就是一般所说的活子时、一阳生。这是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景象。对此种景象,在丹书中或则略而不详,或则形容一番,讲得清楚的很少。这是因为这种景象难以描述,或则怕说明后易于主观追求。
产药的景象一般常用《入药镜》中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那段话为基础来加以描述。有的说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有的说昏昏默默,如醉如痴。大致情况是;丹田融和,从十指以至全身,酥绵快乐,身自耸直,心自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将走泄而并不走泄。接着丹田暖,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行毛际,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上述产药景象,在时间上仅是一会儿,并且对这种景象,要如孵鸡抱卵那般耐心,等它自己产生。假如主观想象,强要它发动,即非真机,毫无益处。
4.采药
小药即产,即应及时采药。但采取之诀,在丹书中也属不传范围。实际上就是丹书中透露的“火逼金行”。火是指心,指神,即用意,金是指肾中的精气。采药就是要加强意识的作用,使暖气感觉往下往后行,所谓加强意识的作用,除了可以暂时守泥丸宫外,一般采用撮、抵、闭、吸四字诀,即“撮提谷道(肛门),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与此同时,要加强后天呼吸。为了采药,必须用武火(深呼吸).这样“鼓之橐龠,吸以巽风,煅之以猛火,火炽则水沸,水沸则驾河车 ”,才能采入炉内。
5.封炉
封炉或封固,正如《玄妙镜》说的,“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也”关于封固之法,仍要按前述之四字诀,也就是继续火逼金行,使之自然上行于督脉。
6.炼药
当封固之后,仍然采用“火逼金行的方法,续进武火(口吸),使一股暖流,自然走上背部督脉,通过三关,再自昆仑(头顶)而下,接前面的任脉,用文火(鼻呼)而复归于下丹田,这就是炼药。
(1)三关
是指督脉路线有三处气行不易通过的地方。《金丹大成集》上说:“问背后三关。答曰:脑后曰玉枕关,夹脊曰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尾闾关位于脊椎骨的最下段,上连骶骨,下端游离,在肛门的后上方,一名骶端、橛骨、穷骨、俗名尾椿,该处有长强穴。夹脊关在背部,仰卧时正常两肘尖连线的正中处。玉枕关在后头部、正当仰卧后脑着枕处,在玉枕穴之下,两侧风池穴之间,为最不易通过之处,故又名铁壁。
在通三关时,有的很顺利,有的则会遇到障碍,如在夹脊关遇到障碍,一方面可用意上引:一方面微用提撮肛门法;也可以在练功前先做若干次转辘轳的动功。在玉枕关遇到障碍,可以闭目上视,用意上行。总之,切勿烦躁欲速。日日行之,功到自成。
(2)上下鹊桥
在丹书中认为,人们在出生后,任督两脉已经中断,而原两脉之间衔接的地方,称之为鹊桥。鹊桥有两处,即《入药镜》中说的“上鹊桥、下鹊桥,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一实一虚;下鹊桥在尾闾、谷道处,亦一虚一实。当气通过上下鹊桥时要防其走漏。上鹊桥的走漏,大都在大周天中。小周天中则可能在下鹊桥走漏,其现象是放矢气。因此,当精气通过谷道时,不能放矢气,要凝一凝,提一提。
(3)三丹田
是人体前面任脉路线上的3个部位。上丹田泥丸宫在两眉之间(一说在头顶),又名乾顶,天谷、内院等:中丹田绛宫,在两乳之间,又名黄堂、土府、玄窍等;下丹田气海,在脐下,又名神炉、天根、土釜等。精气通过这三处时,一般都无障碍。
这样精气(暖流)通过后三关而上行,前三田而下降,其间经过上下鹊桥、昆仑(头顶)、十二重楼(气管)、华盖(肺)、海底(会阴)、谷道,完成一个循环,即炼精化气一小周天。在炼药过程中,往往感到口中唾液增多,咽下去时感到清香美味。此即“玉液还丹”,极为丹家所重视,不可唾去。
二、炼气化神(大周天功)
炼精化气小周天是在筑基炼已的基础上进行的。当神凝气穴,一阳初动活子时,采小药通任督,坎离相交,感觉是在极静的杳冥恍惚状态中产生的。而炼气化神(大周天),则是在掌握炼精化气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炼气化神的大周天火候,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来达到气化为神的目的。这步功夫完成后,按丹书上说,可以“长寿还童”下面就其与炼精化气小周天过程不同的几点,加以叙说。
1.正子时与大药(六根震动)
炼精化气讲活子时,产小药后行小周天火候,炼神化气讲正子时,产大药后行大周天火候。在心息相依,以致相忘,气息微绵,全身酥松柔和的小周天过程中,真气越来越旺,越积累越多,气满丹田。而在这种宁静的状态中,静极复动,而出现六种景象,一般称为“六根震动”。《仙佛合宗》中描述说。“须和大药生时,六根先自震动: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之类,皆得药之景也。”当以上六种景象出现时,即为正子时,所产之药称大药。
2.上下鹊桥防漏(六根不漏)
当六根震动之象出现,开始炼气化神的大周天过程时,就要防止其在上下鹊桥的走漏。在上鹊桥的走漏,即自鼻孔垂下两条白色粘液般的鼻涕,丹书中称之为“玉柱双垂”,这是精气走失。在下鹊桥的走漏仍是放矢气现象。丹书中有防止上下鹊桥在内的六根不漏的方法。即用木座抵住谷道,防止放矢气,使身根不漏;用木夹封牢鼻孔,使鼻根不漏;含两眼之光,勿令外视,使眼根不漏;凝两耳之韵,勿令外听,使耳根不漏;齿唇相合,舌抵上腭,使舌根不漏,杂念不生,思想安静,使意根不漏。木座状如馒头,复以棉絮取软,但它和木夹都是借助外力,作用不大。防止上鹊桥走漏的主要措施是平时戒怒,尤其在练功前更要心情愉快。在练功中,当气到印堂处时,舌尖紧贴上腭,要用意引它下来,避免在鼻部停留。防止下鹊桥走漏,要在谷道处忍一忍,用意引它过去。
3.金液还丹
口中唾液增多,在炼气化神过程中被认为是肾中精气上升的结果。金为水母,肾中有金,故称金液还丹,是比“玉液还丹”更为重要的东西,要徐徐咽归下丹田,闭目下送,如内视脏腑。
4.大周天(卯酉周天)
炼精化气小周天是用后天八卦图式,已如前述。炼神化气大周天是用先天八卦图式。根据先天八卦图,在南北方位上已是乾坤两卦,故大周天称为乾坤交媾。但实际上,道教内丹功夫总是着眼于坎离两卦,而坎离两卦在先天八卦图上已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又称为卯酉周天。
5.通八脉
道教内丹功夫认为后天的奇经八脉全部关闭,先通过炼精化气小周天打通任督脉,然后再打通其他六条经脉,这项要求是在炼神化气大周天中实现的。但是大周天过程中精气的通过路线还因人而异,有沿八脉走的,也有只在其他一二条经脉上走的(如在带脉上左转36,右转36),甚至也有可能沿十二条正经中的某几条经脉走的,这都算大周天。
6.意守部位 按丹书上说,大周天是应该意守中丹田的,但实际上还是守在下丹田。
三、炼神化虚
在前两阶段精化气,气化神的锻炼过程中,都是意(即神)在起主导作用。而在第三阶段中,由于通过前阶段的长期苦练,已形成条件反射,不必用意,一坐就能周天流转,故称为还虚。另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意守上丹田,把想像中的“婴儿”在其中加以哺乳、抚养、训练,以达到“出神”的目的。按丹书上说,完成这步功夫就可以“永无生死”而“成仙”了。但列这步功夫的具体内容,在任何道教丹书中都不记载,也未闻有何师授。而且在如何“成仙”过程中,还有诸如“夺舍”等.
丹法要诀(精华)
丹法要诀
1、炼己
古仙云:“未炼还丹先炼己”。凡坐必须放下心身,去除凡相,推开妄念,勿为六贼所扰,莫任七情放纵,居尘出世,住世超世,事来则接,事去仍静;过去事莫追忆,未来者莫远虑,现在者须放下,虽处纷扰广众之中,如入无人无我之境,始为炼己熟也。慎勿常与人谈,《道德经》云:“闭门塞兑”。闭门者,闭目静观也;塞兑者,忘言守中也。门常闭则神不外驰,兑常塞则气不外耗。故慈氏以清静六根为入手第一步。况年老人精神原不甚畅,非善养之则不能充足,非充足则不能结丹。故须爱惜精神。而爱惜精神,则必须外有闭塞之功,内加凝合之妙,自入不可思议之境界矣。
总要牺牲一切,专心调养,静坐禅榻,不假一点思索,而证无为大道。一陟较量,便是有心;一有心便失于自然。不能常静,则流于声色货利之中;不能常寂,则迷于贪嗔痴爱之属;不从死里求生,究难由枯返荣。果是真豪杰,一刀斩断葛藤,两目静观窍妙,观到是处,心定息调,念止身轻。观不到是处,非入于沉迷,即败于执着。譬如我心看水,此念即在水上;我心看月,此念即在月上。设将此眼光专看气穴,我心即在气穴矣。目光一散乱,心亦随之外驰。故《大学》谓“知止而后有定”,诚知本之学也。能将此心目止于此穴,心目有所归依,自然定于气穴。心目定于气穴。而后始归大静。此入手最要紧之诀也。初坐无有不昏沉者,但昏沉任其昏沉,待昏沉过去,自然清醒,再行寂照,自能得其所也。能于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之间得其微奥,自有一番妙处焉。
要知人生如寄,转瞬乌有。总要得失不累清心,荣辱不夺高操,襟怀洒脱,勿为尘浊沾濡。行径似白云出岫,来去无心;养心如泉水在山,清澄可爱。机来则凝神,勿令当面错过;息定则伏气,且须听其自然。但悟我玄理,自然妙义环生;莫问他运数,定能福缘凑集。学痴愚便是大道,露峰芒便失天机。人生于世,焉能事事如意。处顺境固能适然,处逆境尤当如是。得之不足喜,失之不足忧,放下心作事,立定足徐行,但学个行云流水,野鹤闲禽,自然合乎天机,处得人事矣。否则,坐破蒲团,亦无是处。
2、凝神气穴
初步功夫在于凝神,入手要诀唯属观照。白玉蟾云:“昔逢师传真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明明说破天机,惜乎学人轻轻看过。倘不知凝神,虽坐到老死,亦丝毫无益也。夫凝者,聚也;神者,心中之正念也;气者,先天之真气也,无形无象,生于虚极静笃之时;穴即先天气之本根。所谓凝神气穴者,即将我心中之正念凝聚于气穴,不令神往外驰,所谓太阳移在明月中也。神凝则火聚;火聚于下则水自上升,此水火既济之要诀,亦凝神气穴之妙谛也。故曰:保精要道惟在常常煦照,化气奥旨全赖息息归根。夫息者,呼吸也;息息者,绵绵不绝之义也;归者,返回也;根者,基本也。息息归根,即呼吸不离生气之根本,若存若忘,似有似无,所谓胎息者是也。盖朗照下田,神自凝集,神既凝于气穴,与气混合一处,息也定于根本,神凝气伏,大似口鼻无息;非无息,乃息归于气根矣。元气发生于气根,呼吸之气亦根于气根。元气动时,原拟外出,然神一凝于气根,元气自不向外,仍与神融合一处,神恋气,气抱神,息为神气所吸收,亦同神气相依相抱,三家相见,五行攒簇,此结丹之正功,亦和合凝集之要道也。
“凝神须识窍“。故凝神气穴,首要得着玄关。此窍平时原无形迹,非坐到静极生动时,此关不开。此关不开,无以炼精化气,不能见本来面目。故欲识此窍,须于入坐时放下身心,闭目先视眉间。稍静,再将两目从眉间缓缓下移,朗照脐下,不必定其地处,但以下田作一虚空境界即可。要紧识这个朗字。朗则神清,如月映秋潭,虽有而实无,虽无而实有;朗则气爽,而不至渐入昏耗。清空明月,无云翳遮蔽则朗,凝神也应如是。学人不识朗字之妙,一入蒲团,神即驰去;初坐禅床,念竞纷来,此无他,失朗照力也。要知目光朗彻下田,性光也随之聚于气穴,如宝镜高悬,一切阴魔无不顿化为无有。能朗彻其光,静坐不过半点钟,丹田自生暖气,此即春讯。朗照到至虚至静,忽然一动,心中为之一觉,正玄关开辟时也。乘机以目光下照气机动处,便是得着玄窍,自觉恍恍惚惚、似醉如痴,丹田发暖,耳后生风,虚室生白,皆一阳初动之征机也。一切玄妙,皆基于此。然亦须俟精力充足时去坐,方为有益。否则,群魔用事,慧剑无所用其力,足以受魔一柄矣。故高哲之士每于睡足之际一神清之候,正襟危坐,先令神蛰于内,不使光泄于外,自然一片清虚之气细缊于两间。如此凝神,自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亦无益也。
夫天机在目,目到心亦随之,心目所在,息也大定;心息相依,息定心亦定也。然息定乃自然而定,非勉强使定也。《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夫知止者,心有所归也。初坐时心不能定,念不易止。必有所归依,而后始臻于定。譬如写字,则心必定于字;读书,则心必专于书。倘无所止,犹如逐风柳絮,将见飘无定所矣。故若入坐时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孤阴独处,安望造化生乎!是以古之学道者虽重无为,而无为中尚知有为。譬如妙心澄彻而有时念生,必从无为中寻其空洞洞天,光灼灼地而止之,即止于至善之地也。既止于至善之地,则心有专向而不外驰也。《道德经》中 “有欲观窍“、“无欲观妙”之说,已将修身要道和托出。有欲观窍,即回风混合,有作之时也;无欲观妙,即无人无我,无山川草木,混然不知不觉之时也。有欲观窍为无心观妙之用,无欲观妙为有心观窍之体。经云:“致虚极,守静笃”,即无欲观妙也,无为也;又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此即有欲观窍,有为也。然有为者,非有所为,不过使目光常顾至善之地,不令其昏沉,不任其驰骤,如一轮皓月印于澄泉之间,便得之矣。性光凝于真气之中,即如皓月印于澄泉之间。万物并作以观其复,即言阳气发生,万物皆借以生;观其复,即是遇此阳生,以神光紧对玄窍,神返气亦自回,此有欲观窍之神功也。能将虚灵不昧之神凝于气机动处,即是配合阴阳。阴阳既合,两不相离,我之真息亦随之伏矣。凝聚既久,真种发生,冲关荡窍,皆是自然之机。太上曰:“金玉满堂,莫能守之”,盖言后天精足,最易露泄,必常常观照,时时凝神,精受神光吸收,不第无漏泄之虞,久而反化成气,与神合为一体也。神不凝则元气不生,故我道以凝神止观为唯一无二之妙旨。一离了观,火即散矣;火散,炉则寒矣;炉寒,丹则耗矣。故曰:“保精要道惟在常常煦照,化气奥旨全赖息息归根。知此则丹无不成。
道之始终,全在静观。非观不静,非静莫观。只观不静,观亦无用;只静不观,静也徒然。一部玄功,观为主体。一离乎观,即遇魔。矣;一经正观,万魔即退。不静观则神不朗,而观一著迹,又生燥也。止者何?将我之真意止于至善之地也;观者何?将我之目光温煦至善之地也。目光与真意常止于斯。观而后止,其止也固宜;止而后观,其观也合道,自然真息得定,身心得静耳。否则,终是水底捞月而矣。
静观时,心要虚,神要明,光必朗彻。神。光明朗,则无昏沉之虞;心虚念止,则有天然之乐。倘念不能止,则观不能正;神不能收,则止不得所,是以不入昏沉,即生烦燥。入昏沉则神无所依,颠倒梦想,无所不至矣;生烦燥则性不耐久,旋坐旋起,不得真定矣。神朗则光彻,如皓月印寒潭,一片清光令人心畅神怡;神一不朗,光也散乱,心即他逝,即入昏沉,睡魇缠绕,主人降伏,六贼乘机打劫,七宝尽为所掠矣。故学道无他求,只在凝神寂照,须臾莫离,自然命基坚固。稍放空则入于荒渺,稍著迹则败于凝滞。非如秋月印澄泉,不足以朗彻其妙性;非如旭日映红梅,不足以融和其祖气。苟能神光鉴察维严,六贼不得入,七宝自永固,一旦牟尼发生,乘机采取,还归固有,命补性固。诚心行之,不但精神日进,智慧日圆,常有乐境,而且不过二年,即证六通。
3、谨固牢藏
坐时心放下,背当直,莫昏睡,要清醒,凝神于神室,伏气于气根。照时心中湛然,虽照也忘;忘时性光朗彻,虽忘亦照。如此用功,玄机未有不动者。动机初来,我以元神就合动机,呼吸亦自移至动处,这就是“呼吸元气以求仙“的要诀。即使平时不坐,也不可离了这个,事来则接,事去仍如此用功,这就是谨固牢藏之法则。须知火原无所谓火,真意凝聚而团结不散之谓也;药也无所谓药,一点生机积累成团,与真意合而为一,谨固牢藏,使不外驰之谓也。一不封固牢藏,则火散丹飞,可不慎哉!但封固牢藏之法,只有神不离舍,守之于内,目射慧光,防之于外。是以能慧观, 即紧箍咒也。诚能临机不误,得一点凝一点,凝之日久,神气转旺,天机自然频来。若阳生不知凝集,或知凝集,而不知保守,一曝十寒,不唯前功尽弃,更是虚度岁月。
4、调息
炼精最紧要,调息也急切。精不炼不固,息不调不定。息息归根为炼精之妙诀。绵绵不绝乃调息之要道。息息归根,非强制也,神凝气穴,息自归根;绵绵不绝,非有意也,心息相依,息自绵绵。但能将吾心目隐藏气穴,息自调也。心目所在,须不粘不脱。粘则执著,执著则气不顺;脱则顽空,顽空则气无依。惟能不粘不脱,方入佳境。倘若心胸狭窄,不能对境无心,此即一大障碍也。总要平心静气,不可存速成之心。静坐时心目凝于气穴,无思无虑,顺其自然,息自调匀。息调则药生,此即不传之秘诀。
5、伏气
“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人知服气为妙,安知伏气为更妙。服气虽不采而采,伏气乃无为而为。不采而采,其采耶无深旨奥义;无为而为,其为耶有妙用玄功。盖服气乃吐故纳新之流,故不能长生。夫伏者,藏也;气者,呼吸也,非先天祖气也。常人呼吸以口鼻,真人呼吸以胎息。但此胎息非勉强使然,乃自然而然者也。常人不知静观,未能凝神,故此气从口鼻出入。知道之士,静观窍妙,神亦随之定于此处。神为一身之主宰,神定于此,息也随之定于此,所谓心息相依者此也。神不依息必外驰,息不依神难自伏。是以神以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归大定。但能静观凝神,即能得此效验,决非有奇法也。神息依恋,腹自温暖,先天祖气受此煦育而后始发生也。此气一生,气机先动;机一动,神即觉,丹经所谓“时至神知”,即此时也。此机既动,气也随之外涌,我以元神寻其动处,即得着气根矣。便以此处为安乐窝可也。神即以此为家,息也相伴不去。神息既合,元气受息之吸收,亦自返回根本,二气相接,常自絪缊恍惚,故《入药境》曰:“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神者火也,火生于木;气者水也,水生于金;意者土也,神为之体,意为之用。其实,神与意,一也。三家相见,即是五行攒簇之义也。五行既合而为一,真息也相依而不离,此即伏气之真功。丹经云:“息息归根”,亦即伏藏之义。《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不伏而欲结胎,未之有也。
总之,伏气之伏,非勉强降伏,乃自然服帖也。学人不明此理,或以数息为伏,或以闭气为伏。闭气以伏气,急则杀人;数息以伏气,滞则碍道,均有百损而无一益。果能凝神入妙,神与气自相团结。息之定止,随乎心之定止;定不住心,即定不住息,亦即伏不住气。总要从根本上讲求,切勿向邪路上行去。丹经云:“心息相依”,旨哉斯言!
6、配合阴阳
配合阴阳乃不传之秘。初以目光煦育气穴,即以神就气也。观照既久,其机发现,我又以神寻觅气根,使动气返回本穴,与神相依,即阴阳配合之妙法也。阴阳不合则真种不生,如夫妇不合则不生婴儿,同一理也。是以下手必先观照下田,如月印秋潭,虽有而实无,虽无而实有,照到虚极静笃,忽然一动,恍惚似有征兆,玄关开辟,乘机缓缓以目光下照气机动处;我之神凝于气机动处,动气为神吸收,亦自返回玄窍,与神融合一处。神气相抱,二物细缊,即是真阴真阳配合。
夫天地合而后雨泽降,夫妇合而后家道昌,神气合而后真种产,同是一理,即天道也。如阳光下照而生育万物。设云常蔽日而阳光不能下舒,万物即不能生。是以雨乃阳光蒸腾使水气上升而化者。我能常常温照,精气亦自上升,变为甘露。又如月本无光,须借日光以为光。犹如人之祖气,原不自生,必借神光煦照而后气机发动,同此一理。
真气动时不以觉应,即当面错过。必须时至神知,遂动遂以觉应,方为感而遂通。能以觉合动,动觉融化一处,即是水火既济,金木交并。动而后静,有归于无,必待再动,而后凝合之。凝之既久,精神备足,不第智慧丛生,而且一切旧疾恍然若失,真是三十六官都是春也。
得着玄关,常常凝神于此,自然命基坚固;以此作为丹基,行住不离这个,便是真诀。若闭目枯坐,不辨阴阳,安识造化!无怪乎徒劳精神也。
7、火候运用
何为文火?初坐寂照丹田,不离而守,不有而存,此文火也。遇有动机,凝神寻着动处,将动气逆归玄关,息息归根,即鼓动巽风也。神光煦照,即以火烹炼。精不经火炼,不能化气。故必以武火锻炼。此一段乃武火作用。少时机息。仍然寂照,此又文火也。俟其再动,仍用武火。一熏一炼,少时机息,仍以文火寂照。似此悟入,少年不过数日,壮年不过两旬,四五十岁不过二月,六七十岁大约三月之久,准见真种。真种产后,摄入玄关,仍以息息归根之法炼之,此武火也。少时机息,寂然而照,以待发火之机。吾之元神与之同行同止,而以吸机缓缓吹之,使之上升;吹之之法,但用吸机,稍加以意;吸机虽向下,而先天火受其逼,自上升耳。此亦武火也。行到中间火炽,故有息火沐浴之事。然而,息火者,非神离气也,不过不用吸力耳。不第此间为之沐浴,用吸吹火时,呼任其自然,则呼亦为沐浴耳。迨升至绝顶,缓缓而下,此时当用呼机,吸机大可不用矣。然有呼则不能无吸,但稍着意于呼机,吸则听其自然,吸亦谓之沐浴。及降至中间,稍梢休息,而后方降入玄窍,又归根矣。总而言之,静则为文,动则为武,一周如是,周周如是。能炼到外阴自缩,自然得阳光三现之景,方可止火,即不行周天火候也。此时宜静观七日,以待来复之机,方是过关服食之正功。
总之,药升药降,沐浴归根,均有自然之机。吾当顺其机而行,金丹之道毕实。
3#
内丹讲座(1)
本集分为二部分,对应讲座的前两讲。第一部分:内丹修炼进程总论(一讲),第二部分:筑基的原理与方法(二讲)。
第一部分:内丹修炼进程总论(一讲)
(一)、修持指的是什么?
佛家讲明心见性为修持第一阶段所要求的理法。明心见性者使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即如来之地。认识之后再经过入定而涵养,如达摩面壁九年,这叫还虚境界,涵养自己的本来。明心见性就如一个卵细胞受精而成为受精卵,已经成为一个新生命的基点,涵养过程就是受精卵育养成胎儿的过程。这是佛家修身阶段所走的过程。道家讲炼金丹,通过金丹跟本神相合,烘托出元神,元神以后培养婴儿,婴儿养好,再成为法身。这法身境界算是到了生命修炼的终极位置。欲炼金丹,首先要有炼金丹所需的材料,《心印妙经》曰“上药三品,精与气神”,道家生命文化认为人是由精、气、神三者构成。精代表人的肉体;神代表精神,也可以看作是思维与意识的根;气融于精之中,也融于神之中,使肉体与精神能相互协调,可以说气是神与精两者的载体,为其两者之间交换的一种东西,也是能量。
炼金丹的目的就是为了炼神。不经过修持的人,神是没有办法把持的。人对精是知道的,脏腑、筋骨等,这些有形有质的都是精的存在态;气也可以承认,当然不是指呼吸之气,而是有一种能量感觉的,为生命能量基础的内气。对于神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否认神的存在,人之所以跟桌椅不同,因为它们的构成缺少这个神,只有神的存在,才是一种活的生命现象。而神的存在可以说,它就在身体之中,无所不容,无所不在。可是一般的人都认识不到它,感知不到它,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把持它,也没有办法去完善它。
而佛家修持,常言本性。以因缘聚会与四大假合之说,让人们不执著本性之外的东西,不执著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之后的境界,是一种类似“空”的状态,这样,本性自然就会显露出来,而为明心见性;之后再去温养它,以坐禅或者睡觉等方法。因为此时的行、住、坐、卧都已在禅中,似怀孕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本能地去照顾与温养腹内的胎儿。
道家的修持则是精气神并存而炼,以清净、无为、自然等理念,使自己放下来,静下来,如《道德经》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就是自己真正地在清静之中,烘养出神的本来之气,即先天元炁,使其产生、壮大与变化,实现一种质量上的变化。同时也通过精气去温养神,只有这样,神和精才能自然而然地更好地融和温养,才能产生更纯的气,使本来污浊、混沌的气变得质量越来越高,炼到先天真气时就可以炼化金丹了。通过金丹与神相合,烹炼元神,进入命胎阶段的修持。这是道家修炼的大致脉络。
(二)、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生命的修炼原则
一谈至道家修炼,都有经络之说。而经络说、丹田说,包括河车搬运说、周天说等等,都是指炼气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从中国传统的《道德经》上看,它不提这些经络、丹等概念,它强调一种整体观,把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人的心和身、或者神和气、或者精神和肉体、或精气神三者都看作一种东西,不去加以区分。传统《易经》也把人体生命它看作是一个整体,六十四卦也就是分成六十四份的一个完整而又均衡循环的东西,八卦也是如此。所以中国真正传统的认识都强调整体性。人从整体去炼的时候,把一切东西都融于其中,这叫真正的无为之法。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等因素,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深入到意志性的冲击,使人们的整体观越来越淡,种种原因造成整体观越来越不被认识,反而慢慢着眼于局部,最后弯弯曲曲走了一条类似于太极图中的“S”线,走入一个象长江、黄河的弯曲之势,走入经络之选了。所以我们要是从生命本身的发展来看,则必须不执于局部的利益,只有回复到整体信念的行为中才是根本完善之道。和谐于外,圆融于内,在处处和平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当然,经络之说也是根据人体的实际状态而提出的。比如说,当我们站在高处看去,海洋是没有河流的,也没有高山;后来水少些了,才会突出一座座山,才有丘陵;水继续减少,丘陵旁边的平地都没有水的时候,于是哪儿洼哪儿有水,就有河流湖泊。湖泊就象穴位,河流好比经络,是由于元炁不够,不能充盈于整个身体了,才会产生通经脉的修炼之说。这些都是因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身体变化,其道理都是相通的。
(三)、用守中的思想来实现筑基修炼
一般成年人身体的经络不是很通畅的,感觉不到气的流动,气比较衰,这需要筑基。筑基阶
段就是把念头、意识落在小腹。小腹与肾相关,元炁发自于肾。天地都是夜半子时一阳初生,肾气初生的时候就是阳气运化,这是人体生命能量运化的节律,也与人天合一的思想相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讲究一个“中”字,处处讲整体和平衡,平衡理论是永不变的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目的最终都是平衡。对于人的身体,在首与足之间,“中”当然指小腹之内。把心识念头看作火,精血看作水,水火相济,互相作用,这样,小腹会慢慢发热,真气慢慢产生,有热量,有气团,有流动,此为精变成最初阶段的气的过程,是混沌之气。去继续炼纯,运化成团,就是结小丹的修炼过程。
中国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现。把人看作中心,把宇宙万物看成人之外的一种东西,在生命修炼的应用中,宇宙再大,都是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的。这样,一切东西都讲汇聚,所以人炼出来的能量之气就汇聚成形而结丹了。
而佛家修炼的理法,于入门之时就言普渡,众生,修行的目的即是超越生命,渡化苍生。这种以苍生为己任的意识,无论怎么顿悟修持,身体能量都不往内走,而是向外。所以什么最关键?方法最简单也算是最没用的,关键是理性方面的东西,思想是根本,它指导一切。修炼的方法都是工具,不知道、不理解而乱闯不行。
道家修炼的第一个阶段为结小丹,这个丹不是真正的光烁烁的金丹,还没有达到那种纯度。第一步完成了再接着炼身体经脉。一般传统认为,人体以两个最大的经脉为主干,一个是督脉,一个是任脉,并认为四肢、五脏、六腑之脉都是它的支流,督脉是周身阳脉之总汇,任脉是全身阴脉之海,一阴一阳。任督二脉的走向,在传统丹法修炼中一般都是从下丹田,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玉枕-百会-印堂-绛宫,回丹田。
(四)、从八卦思想到丹道修炼的神气相合
由于此次讲座的命题是道家传统内丹修炼,所以讲述的小周天能量运行路线与方向,都是采
用一般最普通的观点,即是督升任降的循环路线。虽然我本人所持的任督走向与此不同(《易圆修行》中有述),但在本次所讲述的下面内容中都将以传统任督为基本线路,阐述探讨中国传统修炼文化的精神内涵,借以引起广大修炼同志们对生命文化的更深入研修。
中国文化里面的很多东西都互为相通,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在讲八卦、用八卦。《易经》
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八卦讲阴阳两个卦爻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卦位。《易经》里讲,阴气为地,为卑下;阳气为尊为真,为天,有这种天尊地卑之说,所以人要炼阳气,追求纯阳之体,即乾卦。如果把坤的位置看作会阴,震看作命门,离看作夹脊,兑看作玉枕,这里就包含了后三关的内容了。乾看作百会,巽看作印堂,坎看作膻中,艮看作气海;而且把艮当作下丹田,坎为中丹田的位置,巽是上丹田的位置,这就是三丹田。坤是没有阳气的,艮阳气有了,是阳气初生,坎增多,巽更多,比巽有更多阳气的是震,所以从坤到艮到坎、巽,之后走一条对角线到震,古人讲,印堂穴是藏神之所,命门穴是藏精气之所,神气
相合才能炼元炁用。怎么相合?藏神与藏气的地方一贯穿,经过腹中里面的黄庭位置,并于此黄庭之处氤氲 修为,其可谓居中而得天下之全者,相通于八卦思想也。
而周天运行讲整体观,于人体是后升前降,象天体运行,与肉眼所见太阳绕着地球东升西落、往复循环、流行不息一样。以先天八卦图看,从坤卦到震卦原本没有路。会阴到命门之间经过尾闾,这里是不通的,须搭上桥才能通,无路而接通处即为鹊桥,故尾闾的位置叫下鹊桥。在八卦图中,从会阴到命门有空档,从百会到印堂又是一个空档,而百会到印堂的位置确实是不容易走的,舌尖不上抵,能量便本能地往上去走,舌尖接上之后,能量才会往下走,这叫搭上鹊桥。所以传统丹法中上鹊桥、下鹊桥的位置与八势所指的位置正好一样,两者相合。这是小周天阶段的内容。
(五)、一个沟通人与自然的玄关窍开
随着任督二脉的周流,在继续修炼中,炼满小丹,小周天通了,内气越来越多,象一条河,水本来少,可慢慢多了,便有决堤的时候。决堤了,就是闯开一条道,这为关窍开。窍即是能量交流的通道,呼吸饮食的口鼻、闻听声音之耳等为外窍;体内经络中气血生化流运的集结点为穴窍;身中烹炼精气的区域为内窍,也为丹田;而关窍则是指真气生发氤氲的特殊窍位。与天地自然互为沟通能量的为外关窍,一般均在经脉的穴窍上;而在身内起生发生命真元之枢机作用的又名内关窍。在此小周天阶段所闻开的关窍属外关窍,通之而为玄关窍开。
在具体修炼任督二脉方法的人。实际上最先开与最容易开的是会阴。但是会阴穴被认为是阴下之处,属地阴之气,所以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并不是没开。玄关窍开的位置因人而异,但一般人的印堂穴也最易开通。因为意念所用是在头中,藏神之所在印堂之内,这是一个敏感的位置。无论气怎么去运行周天,受平常感觉影响,在印堂处运行最慢,这便增加了气的衍化。衍化即为虚实能量的交参,一交参,后天有形实质之气就被先天无形虚质之气所衍化,参了几次之后,就化通而窍开。
玄关窍开了以后,气与外面就有了通道,而这地方比较敏感,容易观看东西,如果去看,则是修持界所说的执著,被欲望所执著,而走“天目”之途。如果一旦把能量用到印堂,看别人这个,看别人那个,那么就不容易结中丹,不容易往以后走。因为,虽然所炼的经络之气能温养下丹田,能通这条经、通那条络,但在实际上能真正感知外界东西的,所用的绝不是所炼的气,它消耗的还是人本身的元炁。这好比是吃饭,人能吃谷粮、吃蔬菜,这些也能营养身体,但眼睛看东西不是靠所吃的东西,它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而天目所用也不是所炼出的浑元气,如果浑元气往这一涌的话,人就变得糊里糊涂了;用的是元炁,用一点就消耗一点,并且元炁在小周天或者大周天阶段炼不出来,怎么炼都是后天之气或者先天之炁。先天之炁还没有达到元炁的质变纯度。中国文化讲究人天合一,天人合一,所以不论人怎么修炼,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人不可能不去思考、去真正理解一下中国的本土文化到底强调的是什么,这就是根源
六)、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化精气
想炼金丹,大周天必须先开。大周天不开,先天真气不产生,金丹永远炼不成。
金丹的纯度要用神与气,全身整体都参予,才能炼一个“纯”。好比炼一炉真正的好钢水,洪炉必须大,温度必须足,否则不可能成功。
修持人不讲究外用天目这些东西,周天运行的时候,天目是开的,它是外界能量进入身体的通道。就象水中有漩涡,一下子就把外面的东西卷进去了。正常所走的周天运行,可以不用去管它。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精化气。真正转化精气的方法,不是靠意念和动作,这只是当初筑基阶段的方法。周天之后,就是在气血运动中来调节炼气,否则,怎么转化都是浑元之气。就连烹炼心性,也应在生活中磨炼,假如总在屋子里坐着的话,最终也只是个呆头呆脑的呆子。
每次修炼之后都要收势,不收势它总是转,转就不纯,不纯就有障碍,就不能安安静静的,就不能真正地达到顺其自然。走的时候是武火周天,静时是文火温养,大致是这样。
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生命本能的东西就在运动,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管想不想它,而实际上它都在流动。真气属先天物质,它不可能静止,只要人还在喘气活着,它都在运行,只是感觉微弱罢了。周天不通就象血液不流动,人体心神就不安,就会死人;只要是活人,经络肯定还是通的,只是经脉里的真气少而弱,不易被常人感触到而己。小周天以后慢慢文火温养,这因人而异,有人炼几天就能温养好,有的人慢些,炼一、二十年,到最后才能成为一个中丹。
(七)、六根震动的修炼过程
在小周天时的玄关窍开之后,把外界大自然的能量重新倒流,慢慢水又涨了很多,又冲开两边堤坝,全身经脉都被冲开。这次冲开,才叫走大周天。大周天所走,当然指全身一切经脉。在一切经脉之中还是以任督二脉为主,所以先走任督二脉,冲开之后便贯通全身了。能量大变时就会有六根震动现象出现,象地震似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些都与外窍相通。意根就是心神之根,最先发动的是意根,最后得通的还是意根。在这一阶段上,如果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话,便能踏踏实实往前走,在大周天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当某一天,在运用丹气走周天运行时,而中丹不听使唤,这就是六根震动的前兆,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六根已经动了。丹气一动,马上便会觉察到,这时唯一能做的是静静地默守它,让它自然发动,发动之后下闯身根。
六根所动,不是意念所能控制住的。耳根发动时都有耳中外鼓、耳后生风的感觉,是真气一下子上涌至后脑,这是能量的变化。所以,走耳根时会很危险,容易招幻相。
在眼根走过时也会有很多幻景出现,骨骼、山水或其它什么,象吃了迷魂汤似的,随便看,跟平时的梦境差不多,人在梦时,理念不象平时一样可以克制,根性所使,很难管住自己。这就非常有必要加强平时对自己性情与行为的把持。
舌根时不会出现什么景象,只是易流清水状的白鼻涕,是精气外泄所致,必须在事先舌尖轻抵上腭,以意导之走向绛宫。得把这个形态如纺丝意义上的“绛”,也要看作现
代音义上的“降”,顺势一引,如丝如缕。知道传说中老子西出函谷关时,等待着的尹喜吧;尹就是引,是饮,真气走到鼻处,不往下走而往外溢,本来是真气,往外走时即如蒸汽受凉变成水珠,就会从鼻子里往外流东西,所以要先行引字诀,引回来;喜,就是吸,绛宫往下一沉,一吸一引便顺势往回流,这是鼻根所走。
最后过意根时,易起心魔,所以通意根是最难的,尤其是对平时行为不良的人。
意根过时,需打破人原来的秉性、德性、人性与平常的思想状态,迎接它的是明本心见本性。如果想把这根走好,就要筑好基,在炼己上真下功夫,因为意根与本性相合。
六根都很难走,不易闯过去,而以后的性光显与元神炼化时更是九死一生,故修持人都讲护法。当六根一动的时候,身体有反映,它不会突然发生,而是有几天或几个小时的征兆,护法老师在事先便有所准备,其作用是让外盗之事无机可乘,也使自身魔性起时有所克制,这是很不容易把持的。
六根发动之后,能量有了大的激增,全身膨胀,脱胎换骨,会身心俱受苦痛。
而这时候的大周天还没有真通。而有人认为任督二脉之外的经络,哪个地方有气感就叫通大周天了,这不是,六根震动走过没有?六通现象出现过没有?六根震动走完之后,看东西与过去不一样,有一种境界。这是中国道家传统的修法。
佛家一样走六根震动,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时,六根出现,身体都有大的变化,似天崩地裂。大周天开了之后,佛家修为变化的标志是骨缝开,额头等处塌陷,
金光显。这是因为佛家能量往外膨胀,所以骨窍开。道家是不开的,道家是往里走,内聚结丹。
(八)、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的佛家修炼
大周天一开,经脉真气流动,然后就慢慢温养,之后经脉满,全身成汪洋之海,这叫大周天。大周天是与小周天相对而言,小周天是指内在的局部的真气运行,大周天是周身整体运化。中国生命文化强调人天感应的整体现,大指无限之大,所以没有经脉之说。开了之后,能量有两种炼法。佛家外显性光,道家还是用聚法回炼,继续烹结大丹。道家的大丹和佛家的金光护体在同一个层次上。
佛家用戒,去执著,也就是放下外边一切,能够回到本来,见性,见性之后,身体就有大的变化。能够见性,当然己进入定的境界,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出禅以后,身体就有变化,在身体之外罩有一层薄薄的金光。
金光之后出舍利光,舍利光是金光的第二层。也就是说万缘放下,放弃外边,赤裸裸回归本来,能够进入一种定的境界,在人本性之体纯净处,身体有大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变化。金光具有一定的样和之性,也具有一定的锐性。舍利光也是薄薄的一层,祥和之性更深,内外融通一片。舍利光充满,静定之处,本性开始真正发现,即为明心,这才真正开始入修持之门,金光之前的明心见性,那都是外缘,是站在外边的把持之道。舍利光充分地回合,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所以道家讲炼丹,佛家讲炼珠。合本性回聚本神。舍利珠合本性,明心见性,往下融合,在念念空处炼就舍利子。从这之后的练法就类似于达摩面壁,面壁干什么呢?事实上什么都没有才面壁呢,如果那边有花花世界,他就不面壁了,就是进入一个境界,一个还虚境界。这时候开始温养命胎,已经有成形的“受精卵”了。十月怀胎,九年面壁,一朝分娩,婴儿显形,佛子出世,法身圆满。这是佛家修练的途径。
而且佛家修炼,与道家大周天之后,两家在大丹或出金光之前的那一瞬间,都有六根震动,通意根,最后心魔都打消了,这才叫真正的万缘放下。不是说不吃肉,不杀生,就是万缘放下,这是假相,与人的身体生命无关。这些东西都放下,才能回到本来,才进入一定境界,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天地自然,才能教化别人,渡化别人,因为佛家修炼的目的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实际大多数所走是教化众生,很难渡化别人。看对方修为,对方最后没有修成,都是教化,不是渡化。)
(九)、还虚之后不忘修炼初衷
大周天通了之后,炼金丹,金丹之后炼阳神,阳神在绛宫。阳神炼好之后,它不老实,会往上跑,如果冲出去,就是没最终炼成。所以不让它出,在泥丸处与阴神合和后,再安安稳稳地归于小腹内,跟元神相合,这才是真正的命胎产生。凡胎妇人孕,圣胎自身结。
修到这个位置算是自身的生命修炼开始入道,后边路还很长。就象人在结婚生子之前的人生历程,可以似为金丹合本性、面壁还虚之前的过程;而生了一个小孩,供他吃饭,供他念书上学,大学后参加工作,这个过程是婴儿烹炼法身的过程;法身烹炼完之后就是出了大学校门,去参加社会工作;然后结婚,完成人伦之事,为社会服务;法身之后,才算真正开始做“人”该做的事,可能即是传统儒家修、齐、治、平之人生脉络的修身过程。而古时一般人是进入深山修炼,他们在得法之前,修炼之初,都有发自心肺之宏愿,以感天地真师、以济苍生而增信念,壮吾胸怀;但是,在自认为修完之后,好象已与现实不怎么融合,他就没什么事了,无牵无挂,一拍屁股之后走人。那么多人供养他,完了之后,他就走了,那他就欠这个社会的供养。有些佛家修持者也是这样,进入灭尽定,“突”的一下,就完事了。朝成道,夕死可矣,“白日飞升”一走了之,这是不应该的,也难怪他们在没有真正修成就已自认了脱了,自误矣!狭矣。
博而融,合天地。而常说的虹化所走,一道金光,身体消失,这叫出偏,不算炼成,都可惜了。
(十)、结语:一个善念,就会放下万缘
我们修炼之人应该知道,炼大丹之前的过程,或者佛家的舍利珠之前,它讲究业力。既然为人,不可能没有失误的地方,也可能说过别人难听的话,如果说对了那不算什么,如果错了,就是犯了戒律,犯的是人生行为准则。这不算口孽,实际上叫心孽,这是个人素质问题的表现。从修持而言,这都是自身的障碍,无论从心态上还是身体气血上都是一种障碍,障碍不消除,怎么能达到赤裸裸的清净之身。不达至大周天位置,怎么能烘托出本性?怎么能认识心神?不把生命烘托圆满,怎么叫修成正果?修炼真的很难!
但终归有解决办法,“慢慢”地炼。人只要能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炼,不管练什么,走哪条途径也好,都有成功的希望,百分之百都能成功。从古至今,经久不衰的修持界,它的存在不是没道理的。而现在不管炼什么的修者,都是不能把自己放下来,没有踏踏实实地去炼,没有实实在在地去修,关键在这里。
人们应该反问自己,每次修炼,有几时能真正地放下心来?放下心来,那叫入道,入道之后,才能真的去炼。道儿都没入进去,怎么去炼?那不是自欺欺人吗?佛家讲,人、事物、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已,名之而已,所以这一切都不要过于执著,就安静了。很安静就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就回到人本来的清静位置,人生命的根深处。根深处到底在哪?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体验到,象说的如来之地,而如来之处还是本来的地方,无心之处。
道家也是一样,通过对精气神不再继续损耗,有为才能损耗,以无为来温养,把自身精气神融合、净化,慢慢达到一定纯度,再凝结为一起,烘托出元神。
很简单,没什么沟沟坎坎,只是我们做起来不容易,构成了各种障碍,这是人为之事。能够对本神或本性有所照顾、完善、圆满,这叫修持。如果只是在气血上烹炼,叫养生。不照顾生命之真种子的炼法,都叫养生,活得坦然,身体健康,心情平和。如果身体不好,让平和也不可能,疼痛的时候,肯定身体也难受,所以说养生是修炼和修持的基础。
4#
第二部分:筑基的原理与方法(二讲)
(一)、筑基的内容
修持有两个要紧的险处:修炼至六根震动,尤其是走意根的时候,容易起内魔、着外魔,有危险;炼到元神出关,有生死之忧,主要是那时不容易把持自己身体的变化,因为气脉通了,气足了,会对心神有一定冲击,使心神产生变化,象做梦一样,很难把握自己。如果平常意识不端正,这时,气也就随之而散了。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础,处处严一些好,态度端正些。心中坦然安静,就清静了,如果心里还有障碍,还有“结”的话,闯关时就会出现麻烦。六根震动很难闯,以后的路也很难走。
有人说道家修炼讲究先炼命法,炼到一定程度时再炼化心性,而在实际上不是这样,从修炼一开始就应该做到性命双修。一般讲,佛家强调化性,化到身体内外皆空、出金光以后再开始炼命法温养,面壁还虚。而道家讲究精气神,这三者哪一个都不丢下,都需同时炼。在炼精的时候,注重小腹;炼气的时候,一般都是河车搬运、周天运行;炼神的时候则内含化性。在筑基阶段也有化性的内容,虽然只能起到调节性情而养心神的作用,但为了以后的还虚炼神修炼,历代修炼大家还是把它提前至修炼之初时即已经训练了。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善行为本,少为恶行,持之以恒等修炼所必有的信念,也成为修炼的内容,这也即是基础阶段的炼己内容。
炼己就是化心性。好的念头继续努力,坏的念头去掉。一般是先要明理,修炼之理明白之后,知道该怎么去走,就顺理成章,不明白的话,就容易闹乱子。
1、应先了解什么是修持
欲使个体的生命完善,想炼好个体,就要首先明白怎么才能炼好个体,知道个体都存在些什么,知道修持的内容。还要讲究人天观。
对修持而言,只知道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炼气,气的转化需要外界的参予,就象人为了生存需要吃粮食、喝水,为了让身体长得结实一点,需要外界的营养,人的生长过程就是从大自然吸收能量、交换能量的过程。如果在道理上还认识不到人与外界有能量沟通的话,就无法吸取大自然的气,无法主动地去采,那就不属于自炼了。只靠本能地吸收,那样太少。这些基本的人天关系事先都应该知道。根据自己对修持的认识,再去修炼、去体验,体会到了,用身体证实了,便会确认这个原理,接受这个原理,才能踏踏实实地去炼。当身体出现新的状态,就会认识另外的思想观念,再用它指导自己下一步修炼,用思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1)、修持的缘由:提高生命质量
筑基的内容包括什么?咱们讲修持,首先要了解修持包括什么内容,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而修持?下面就讲述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都要吃喝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献身国家,发展事业;每天靠吃一些物质方面的东西来充实身体,靠休息来温养自己,靠工作来实现自己的责任。但是久了之后,会发现生命中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说除了靠休息、吃药来调整身体以外,还有其它锻炼方法。想报效国家,凭现有的学问、体力、智慧,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增长一些,就会做得更好一些,更大一些。修持能从根本上完善一个人,如果自己对现实个人情况不完全满意,希望能变得更有能力一些,那就应该修持。一般讲修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结果都是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首先要身体健康,之后心情平和,进一步是行为方面比较合理,人生比较幸福,修持可以是这个目的。还希望如古人所说能长生不老,希望不会在哪一天因无奈而死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持。把持生死是很难的事,虽然古时传说中的神仙家们都说长生不老,但以秦始皇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求到,原因是秦始皇去外边求了,希望吃长生药,却忘记内养自炼之道才是生命完善的根本。所以修持者对生死之事,希望能成仙,达到身心健康的真人境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种种原因,导致人们希望去修行,通过修行,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完善人生。
(2)、修持的过程:以丹道言之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三者构成人的生命现象,构成一个活的人体。既然人由精气神这三种材料构成,那么就应该炼精、炼气、炼神,炼得越多越好、越纯越好,使人的生命元能够有一个再造的过程。父母生养是靠别人塑造我的生命,现在希望自己努力达到再造,使生命质量能够提高与完善。道家是这样认识生命的,所以修持方面就围绕此三者,通过炼精、炼气、炼神,来达到目的。
其修炼的大致途径,第一阶段筑基,第二阶段炼精化气,第三阶段炼气还神,第四阶段炼神返虚,第五阶段炼虚合道,第六阶段就是行道了,有个渐进的过程。只是从理念上认识人体有精气神,但到底精是什么?气是什么?神是什么?要炼它,先要了解它,那就必须从身体气血上入手,从一、二、三入手,往前去走,走到最高位置。中国道家的修持之法很实在,是循序渐进的,中间不留空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修至炼虚合道,也就达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质量、外在行为都很完美,真正顶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因为道家修炼的法门很多,是意守上丹田,还是中丹田,还是下丹田;是直接坎离相交,还是河车搬运;是入手就温养命胎,还是从炼精、炼气开始;是从形体还是从意念着手;是以动功为主,还是以静功为主等等,各自不同,但总的原则大致是一样的,不管走哪条脉络,身体大致的变化大体都如上面所提到的。这是道家的认识。
(3)、修持的结果:生命完善
一般修持能达到什么结果?人只要踏踏实实每天去锻炼,涵养自己的身体,至少能比不照顾它更健康、更少些无奈的事,少一些疾苦;能使生命活得更长,就是长寿;当然还能使人生价值体现得更好。还有就是真人境界,古人认为修持好了,就能成神仙、成菩萨。神仙和菩萨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回归自己的本来。不是讲炼精气神吗,神仙就是把神炼圆满了,人炼完美了。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因、行、果。应该经常想一想,要确认修持到底有哪些内容,是否认可它。一个修持者如果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必须首先确认什么是精气神。佛家一般把人划分为,第一有人的本性,这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第二就是肉身。佛家把肉身看作是可以“四大皆空”的东西,是载体,可有可无,只要把持住本性,就能使生命的质量提高。
总的说来,认识方法不同,修炼时着手之处就不同。一般人认为,人就是由肉体和精神构成,这样一来,对身体的照顾,只能靠体育运动和吃饭等,精神方面,只能用品格、道德修养等来安慰自己一下。这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便会导致人的所作所为不一样,当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2、修持者应该研究什么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
(1)、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们个体。但人却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气、神到底都是些什么,气血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触类旁通,应该知道外面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同样也适用于修炼这方面。通过日的升落、月的盈亏等外面世界的变化,找出规律,从而印证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这样才能修炼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么?是天地。
天是什么?苍穹。地是什么?水土。能够构成苍穹和水土的是什么?中国古人讲究太极,它构成一切,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这些就是由阴阳两种材料或者元素构成;古人讲究阴阳,认为天地是由阴阳构成的,“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以阴阳升降来表示天地之变化,表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字蕴含着升降开阖的规则。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后世的道人尊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的。《道德经》认为宇宙就是一个道,或者说宇宙的存在是由于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当中的变化、人的变化也是因道的变化而变化。道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构成的,包括阴阳也是道,这是道论。用道这一个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么?老子设立了这样一个最大的概念,它必须是无形无质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须有内容贯穿其中。所以古人设立第二个概念就讲气,宇宙由气构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气构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气,包括人、生命,还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气的不同形态,或者是另外一种概念而已。把气分成诸多方面,也只是为了把事物表达得更清楚罢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是气的不同组合、不同变化而构成的不同存在态,大千世界皆为气。修炼要是不知道气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炼?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为道,即为气。在道教的庙观大门两边都写着“道气长存”,这便是道家思想很实在的体现。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万物万事也好,它只是由气的不同组合而构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么样的?或者说宇宙的模式是什么?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与变化的根本,《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无质的,“一”是无形有质,“二”是有形无质,“三”是有形有质。“道”没有形状,也没有质量,只有一份万物之本的内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过程,“三”就是有形有质,成为物体了。
其实道也可以看作是 “O”,一切都是无形无象的。由无生成有,有无之间交替变化,构成生命物质的存在与消亡。活着的不能永远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陈代谢,所以道就是无。老子讲有、无论,讲有生于无。一、二、三、万物这都为有,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过程。
(2)、明生命
天地是一个大整体,个体生命是一个小整体。人之所以区别于石头、木头,是因为后者为精与气构成,而人体内还有神的存在。其他动物、植物、一切活的东西,都有神存在。当精气神三者聚在一起时,才能构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说由道而为气,气化为三,为精、气、神;或者说道分阴、阳,阴阳分三才,人之三才为精、气、神。
既然讲人天合一之理,万物都是相通的,那么,道是怎么跟万物、跟人相通的呢? 《道德经》的宇宙模式图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我们可以把生命模式图写为:心--神--气--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两部分,当然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个概念,它也无形无象,但人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气,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万物的生成变化过程,具体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为,心能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精变化出人的身体及其行为,这是大致的脉络。
(3)、明修行
我们从宇宙模式图和生命模式图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条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讲返朴归真,讲无为之静,我们修道呢?可以象树叶之精华往树根去走一样,回归它本来的地方。归根才能达到复命,回到生命的本来,能够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归根复命。老子的书起名叫《道德经》,可见把道看得是多么的重要,认为宇宙因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变得混浊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变得神魂颠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炼也不会失去道。
一个生命产生后,经成年到老年、最终趋向于死亡,人们希望能象天地一样长久,这就需要往回返。顺则凡,逆则仙,这是修持界的话。为了成仙,就要回归婴儿的位置。由万物到三、到二、到一,归于道,修行也是往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经》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如人得一就成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过“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师长,通过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养浩然正气,得大智慧,通晓一切,也是通过肉体往回走。佛家通过放弃心外之物,不执着,直接温养本性,心神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炼精为了化气,为了还虚,为了回归本来,为了生命之胎的圆满。
以上所言,仅是大致内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点,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行为就更完善一步。具体说来,修行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为修行是建立在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观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论。经书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自然就是“随之”,如河流奔腾而下,是谓“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无为思想。讲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后,用什么态度去修去实行呢? 《道德经》讲无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执着,放弃一切外缘,回归本来。道家通过化精、化气、化神,达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气也好,炼神也好,人都得放弃平时的不良习惯,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烟,就不可能很好地温养命胎了。要求能放下,这就是一种无为思想。无为思想,就是无欲之为。物欲方面要淡化,这样,复杂而繁琐的社会生活行为就变得淡了。这个“淡”字的结构,右边两个火上之火字构成“ 炎”,给它浇点水,让它清凉一些,不就淡了吗?淡了之后就能安静下来。所以由无欲而能返朴,而归于静,静下来了,就能回复于道。一切都受道的影响,能够自然变化,所以《道德经》还有一句话,“万物将自化”,万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转化,精气神就得以培养,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气融合。道家讲究炼金丹。用什么才能炼金丹?用气。又怎么培养元炁呢?通过炼精化气,即化为后天气,后天气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炼。所炼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么烹炼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话叫神气融合。内丹修炼之法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神气融合。筑基阶段也要求神气融合,虽然融合得不够好;到炼元神的时候,也是神气融合。
所以讲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第二是行为态度,要做到无欲无碍,达到清静,这样“万物将自化”;第三,实际内容就是为了神气融合,融合之后自我就能转化了,就能达到生命的圆满。
“练精化气的原理与方法”。
人正常所用的,是以心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由精产生身体的变化,来构成完整的生命活动。修炼都是往回走,逆反而上,从精到气到神到心。通过炼神达到元神,通过炼气到达元炁,通过炼精到达元精。一般都是先练型,通过对身体的自我调整实现整体平衡,让心神与肉体的结合也达到平衡,这是当初阶段的炼精之法。所以修炼时要求身体端正,使中脉竖直。
人在心理上端正、清静与安详,并使练形达到平衡,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就可以炼精。此精指的是筋脉皮骨等肉体的一切,也包括生殖之精。其基本过程是通过炼精化成后天之气,通过炼气达到元炁,通过元炁炼元神。要注意的是,气没有炼到元炁的层次不能养元神,所以有炼气而还神之说。元炁跟神相合,才能达到元神的位置,之后才进入命胎阶段。也只有达到命胎阶段时,才能涉及到生命本身进行修持,方能进入修持阶段。在元炁以前都是修炼点年,练精化气时期只能称为养生阶段。做到心理安静,神态安详,从身体到心理都比较健康,这是养生的内容,即能够养护与照顾自己的生命。
(一)性命双修的整体修为
虽然练精化气还没有涉及到命胎,没有涉及修炼层次的内容,但要想修炼与修持,就必须有练精化气来做基础。当然,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问题,练精化气阶段是否是必须的?当炼到炼气还神、炼神还虚之后,炼精化气的内容是否还存在?是不是一点都没有了,只靠炼神就可以了?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只要肉体存在,就会有这部分内容。肉体是由精气构成的,缺了精气,肉体就不存在了,所以不管到哪个阶段,即使炼到育化婴儿的位置,精化气的状态也存在,只是那时转化得会更好一些而已。
另外,修炼是否一入手就必须炼精化气?我们知道,炼精化气阶段的精一般指生殖之精,这是以局部炼法入手修炼都必须有的内容。一般讲上丹田为藏神之所,中丹田藏气,下丹田藏精。意守上丹田与中丹田的目的也都是为了化精,所以说从局部入手修炼的,都属于炼精化气的内容,都是比较单纯的炼气之法。
那么,怎么可以越过炼精化气与炼气还神阶段,而直接温养命胎呢?唯一的途径是照顾整体去炼。从整体入手去炼,其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炼精化气的内容,而能够直接进入命胎阶段。实际上如果仔细考虑一下,会发现佛家修持就是这么走的。佛家讲炼性之道,把本性看作是生命的根本,讲究万物皆空,其目的就是为了回归本性,为了温养照顾本性,这就是命胎修持。而道家入手一般均以精气为主,通过精气来炼神。佛家则先把精气放弃,在禅定中把本性显露,之后继续温养本性。这样,两家就均有了先性后命或先命后性的修炼过程,但最终实现的还是性命双修之道。而在实际上完全可以把精、气、神完完全全放在一起,哪个也不不用丢下,都把它们当成生命之中的一种存在,在这个前提下做到清静就可以了。事实上,老子的书也好,庄子的书也好,都不去放弃精气,要求三者同时存在。只是现在不太实用了,因为现代人的生活缤纷复杂,忙碌不堪,而难以澹泊,难以宁静,也就难以做到这些了,委实可惜啊!
(二)合本性的炼己之道
炼精化气之前的内容是筑基,当然是指小筑基,真正的筑基是包括炼到金丹之前的所有内容。而炼己就是佛家明心见性的内容,是道家元炁跟神相合后烹炼出元神的阶段,涉及到本性才叫炼己,想炼己必须以元炁为基础。而现在把筑基、炼己提到前面讲是为了以后路途的安全,先通过书本,或通过老师讲解,对炼己在理念上有一个大致的规矩,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等等,仅仅如此,但这不是在真意或真念当中所认识到的,本性显现之后,才能认识到对与错,才能有一个自己的说法,否则既认不清,也把持不住,只有达到合本性而炼元神位置,这才能叫真正的炼己。
(三)在灵山上的觉者印证
本性显现要求身上的气达到元炁层次,元炁不纯和,本性就不能真实地显露,就达不到出言无忌的境界。象佛组在灵山讲法,当释迦师拈花时仅有迦叶一个人微笑,为什么呢?因为佛祖达到显出本性的位置后才讲这些事情,而听众是普普通通的一些人,能从道理上讲解,身体方面没达到这个位置,无论法讲得怎样真实,怎样玄妙,讲得再多,即使一万句全是真言,也跟没有讲是一样的,因为对方听不懂。什么时候能听得懂?身体到位时才能听得懂,怎么才能到位?对佛家修持而言,就是已经放弃物我,做到心心相印。而放弃物我,可不是指学生没有自我,而是把一切都“扑”在佛祖身上,这叫心心相印。所以修持所言的师生关系,不是教法,也不是师授法,而其本质是印证,徒在师处得到印证,为师对徒的印证,修在自身,非师之行。当然就佛陀的角度,讲法是面对大众的,对谁都一视同仁,象阳光普照万物一样,而接受者呢?如果失去自我,就不叫心心相印。不要以为自我放弃了一切,达到空的境界,就能与佛合拍了。什么是佛?佛是觉者,自性之觉,自我之圆满者。能放下一切外相的东西,即本性之外的东西,本性当时是不可以失去的,本性必须立起来,如本性失去了,那样只能是很昏庸而已。
而修持当中的空不是彻头彻尾的空。静也一样,没有绝对的静,地球在自转,太阳也在转,人自己又怎么能绝对的静呢?所以不要歪曲理解空、静的含义。就个人身体而言,只要存在生命的变化知相,就只能有相对的静。什么是静?能达到平衡就静了。很多人修炼都追求静,可无论怎么追求都求不到,反而弄得自己心力憔悴,那种做法是不足取的。
中国字能做到望文生义。比如“灵山”这两个字就是,《易经》里讲,山为艮卦,意思是止。儒家修持讲止观之法,但止的位置在哪呢儿?在心坎处,在中丹田的位置。“灵”就是“零”之生命的玄化,但表象又是什么都没有,就是空,能达到无为之相,空的境界就是灵。如果没达到这个位置,两者是不可能相通的,不相通怎么叫得法?两首之间也是一种能量交换。另外佛家讲空无之法,学生呢,如果人人知道空无之性,知道生命之本来,知道结果之本来都是这一个“不着落”,这样,道就有所传,学生也就得法了。也就有更多的迦叶微笑了。
(四)炼精化气的武火周天
炼精化气的大致内容包括:第一,任督二脉开,即小周天通;第二,玄关窍开,能达到天人合一,自身的气脉可以与宇宙进行能量交流;第三,结小丹。什么是真正的精化气呢?先是武火周天,即乾坤周天,也叫河车搬运之法,还有文火周天,即子午周天。只有通过周天运行,才有真实的精化气的内容,仅仅靠温养小腹是不可能使精化成气,气也不会纯。必须经过全身整体脉络的周流,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气变过程,周流之后才能达到精化气的质变。武火周天运行是实实在在地化气之法,但这时所化的气也没有什么作用,还必须经过文火周天。没有文火的阶段,气不能养,就不能收回。经过文火之后,还必须烹化,也使气能回聚。即每次修炼使武火周天、文火周天、息火烹化这三个阶段都具备。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往前走,直到结金丹。不是仅仅得把中丹田看作离,下丹田看作坎,使心液之气与肾液之气相通就可以了。事实上仅靠两者相通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武火周天、文火周天,没有这两个阶段是炼不好的。就算使意守黄庭,感到心液之气在动也不起作用。所以说,评价一种炼法能否修成,是好是坏,要看它的整体脉络,要看它能否照顾生命的整体。如果处处着眼于局部,即使守一辈子,也只能做到出阴神。必须精气神都炼好了,才能出元神。
(五)丹法的火候是水到渠成
有位老先生问,听前一讲筑基课后。这些日子小腹发热,原先炼好多年都不热,以后该怎么办?我回到说继续炼,再通小周天。他又问,怎么去把持火候呢?我说知道 “水到渠成”就行了。有些书讲,周天有气通周天意通周天之别。所谓气通周天,即是气足了,自然就能闯过去,象水多了,就能冲破堤坝,这是真实的周天通。意通周天是指气不是很多,象河水并不多,而硬要满过堤坝的话,就用风鼓荡着水,使之上扬,这样也能使堤坝湿润一些。意通周天,仅仅是使气能够流动,但这样做不容易达到气通周天,因为气散则耗。而直接温养小腹,是比较踏实的。有很多人把意通周天当作真正的小周天通了,就不去意守小腹,不继续温养了,这样即使意通周天十年,还觉得小周天走得不满,这样丹不能结,元神不会显现,欲速则不达。
什么叫水到渠成?心液下经小腹,使小腹发热,发胀;有气动、气旋,慢慢汇聚成球。当然这个球不是光烁烁、圆陀陀、实实在在的,也不是有边缘、有界限、有硬壳感的,只有到中丹时才有这种感觉,在大丹和金丹时才是这样的状态。此时的丹还不到这种程度,仅仅有一种意象的感觉而已,还要继续温养,回光返照,安安静静,真意默默而守。实际上小周天之后,通过武火搬运、文火温养,再通过默默烹化,这才属精化气的实质内容。而在筑基阶段,无论怎么意守小腹,回光返照,都不能称之为武火。筑基地内容仅类似于文火这一部分内容,只靠一个人真意默守而已,仅仅是照顾。
(六)小丹熟时的征兆与火候老嫩
什么时候开始通小周天呢?形成小丹后,或者有热感而不一定太足,也可以没有什么感觉,或者热感持续几天后消失,过几天后又出现了,而且,无论默守与否都有跳动感、充实感,自己难以把持,这些都是小丹熟的征兆,到这时就该准备通小周天了。也需要注意,不要有性生活,不要喝酒,调节情志,不要大喜、大怒、大悲、大惊等,要注意温养。等到哪一天丹苗一起,开始乱窜,就会下行至会阴,这时***会有一些感觉,应该注意,不要引导,只要知道有小周天这回事就行,没有太多的内容,很简单,只要能耐住性子等就行。一引导就是意通小周天,属于拔苗助长,就容易这儿热一下,那儿热一下,但走着走着就没有感觉了,这是因为丹苗还嫩,火候不到。那么什么叫丹苗老呢?就是指丹苗已经很旺了,想通小周天,但自己就是按兵不动,就在哪硬守着,其实哪能守得住哪?丹苗旺了,它自己就会走,所以这个阶段不存在“老”的说法。什么时候有这种说法?小周天以后的修炼才有。所以不要着急,着急反而更慢,守着就行。怎样使气走得更好呢?用真意,默默地守着。这个“默”字,左边是黑,右边是犬,好似描述狗在黑夜看家时的状态:趴在窝里,耳朵支起来,半睡半醒间,等待着敌人的出现,守护着主人的家。这种解释似乎很牵强,但修炼时的默守与此是相似的。
(七)武火周天的产生
武火周天是指丹苗发动后,下行会阴,经尾闾上行,过夹脊、玉枕、百会、上鹊桥,再下行经绛宫,至小腹,这是任督二脉的第一次周流。第一次所走还不算是武火周天。仅仅靠默默而守,等待其自然发动,要随着它,不要引它。如果一引,就意念过重,周围的气也往这里聚,会象交通堵塞一样,卡在一起难以通过,所以不要管它。因为大周体之前,意念还不是很纯,念头过重会适得其反,帮倒忙,如果几个念头同时存在会闯不过去的,做到睡着就可以。
第一次周天运行回到小腹,之后再走,又回到小腹。这时小丹已经破了,丹苗一走之后球感就没了,有一种挖空的感觉。但丹苗只是走了一部分,大概是十分之六、七,走完之后肯定回来,接下来才叫武火周天搬运。如果仅靠丹气自己运化,则进度太慢,这时才需要人为地帮助,通过有为来达到无为境界。
武火周天也叫河车搬运。车就是运载货物,河表示有水流动,水就代表气,搬运气运行叫武火周天。至于牛车、羊车、鹿车之说,则是为了描述货物的轻重不同而设,是对气经过后三关时的感觉的形象描写。
5#
(八)乾坤定位与小周天运行
为什么小周天也叫乾坤周天呢?修炼是以自身精气神的状态、条件、素质去炼的,在还不能达到很好的境界时,只是混混沌沌地摆在那儿而已。而乾坤两个字代表天地或是代表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易经》讲:“乾坤定位”,就是把身体的各个部位用乾坤来规定一下。炼内丹要求有鼎器,因为乾坤能定位,就把它看作鼎器,药物是气,小丹是精气的混合物,是浑元气。火候第一个指武火周天。周天一次是模仿日、月、地球的运动,由于天体的圆周运行,而有了寒暑交替,四季变化,昼夜往来,从而也就把人体这种气脉走向称为小周天了。
小周天正常所走,如果不是强调后升前降,不加意念的话,随气自然运行,那么,气就可能经会阴向体前任脉走,也可能过尾闾走督脉。但是,真气一旦从会阴随任脉向上走,又会“突噜”一下子从丹田处进去,便回来了,只有从后背走才可以。开始所走,要经过下鹊桥,为什么叫下鹊桥呢?在先天八卦图的坤与震之间,乾与巽之间是不通的。所以走小周天时有牛郎织女的说法,神话中传说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是通过喜鹊搭鹊桥才得以实现。郎是男,代表阳气,后面督脉为阳。什么叫牛?督脉所走,有后三关说法,阳气上升的时候,象老牛拉车爬山一样,有一种力度,一点点地往上走;开始走的时候,气脉很细,越往上走,就变得逐渐粗壮,很沉稳,不是轻飘飘地往上行,所以似如有力量的牛在拉车。什么叫织呢?织就象女子纺线一样,细水长流,很轻巧。牛所拉的一车能装载很多东西,走得虽慢,却走一次有一次的进展;织女是形容线长而细,纺的圈数多的意思。气通过上鹊桥后经十二重楼,往下走,小周天到这个位置,就象走督脉时感觉管道很粗,是一条气脉,走到前面时就没有一条明确的管道了,是纤纤细细,毛毛细雨似的。这就是牛郎织女的说法。
(九)武火与文火的运行火候
乾坤定位,把任督二脉作鼎器,次数随意。随意就是凭感觉,如感觉走一圈尚不尽如人意,还想继续走,那就接着走第二圈,如果还不满意,就走第三圈,直到感觉满意为止。也就是说,像吃饱了、够了,如果继续吃就会撑得难受,到这时就应停止武火运行,也就是够了就行,什么火候都是如此。火候的强弱因人而异,有人走四、五圈就可以,有人身体弱一些,走三十圈还没有太多的感觉,不感觉烦,反而觉得挺有意思,那样再走几圈也没关系,原则上够了就行。
有人气很少,走三圈便感到象水源不足似的,心理上、身体上都感觉累,气走得也很吃力,也很缓,心念上也感觉烦了。所以火候分两方面的感觉,一是身体方面气血转化的质量达到什么程度,程度够了就可以;二是心念上的感觉烦了、累了,这就是火候,没有什么特殊把持。凭感觉把持住一个“够”字,一个“累”字,别过火,要记住:别贪就行。之后要关照它,”一意观照“就是武火周天运行,也叫乾坤周天、河车搬运,做到“随着”就可以了;文火就是“绵绵若存”,就是依惯性而行,不制止它,顺其自然。当走武火周天感觉累了时,就“真意默默”,照顾着周天任督二脉的运行,一旦照顾了,气脉运行就不象一意观照那样刚猛,便比较柔和,而接近绵绵若存、云雾缭绕的感觉,也就是文火周天。
文火周天也叫子午周天。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半夜十二点至中午十二点是阳气升而督脉升的过程,也就是取象于天地的自然周流。人不去管它,日月也依然运行,地球也照样旋转,昼夜自然交替,这就是真意默默的文火周天。
通过武火周天去炼精化气,它所炼的只能得到一个很粗的框架,而文火周天才能进行比较实质性的精化气内容。老子、庄子讲道法自然和无为而行,只要清静,身体气脉就能自然流淌,自然达到温养、转化、烹炼、合本性。武火是有为之法,文火是无为之法,只是默默观照而已,这样才能达到气化。一般需要的时间比武火周天长些。武火周天一次炼化均是走几圈,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文火周天的时间约是十五分钟。
什么时候文火周天走完呢?还是凭感觉,武火周天时强调一个“够”字,一个“累 ”字,这时就是默默守着,守着身体绵绵若存的那种大致的脉络走向,一圈、两圈……守到气到小腹时不想往下去走了,感觉没劲走了,而这时腹内还有丹气发动的景象,两者内外相呼应,这个时候便是文火周天走完了。
接下来气脉还在自行周流,这时不用管它,等着任脉之气回至丹田就行,做到一个“让”字,就是敞开心扉,随便些,让它进来就可以了。回来之后再温养,温养任督周天,照顾到腹部这一片,能照顾到全身更好,所谓全身,还是以任督二脉为主干,以小腹为中心的。在温养时,是上丹田的神不用,而下丹田的丹气还在动,之后需静静地等着,等着心液之气被感应,等到丹气往上串动时,心液之气便自然产生,一上一下互旋而合,之后再回归于小腹,融和为一,融和之后才能进入烹化阶段。烹化阶段就象我们炖肉一样,一开始用大火炖20分钟,之后用文火煮,再用微火偎,这样肉的味道才能出来。要用时间来“靠”,不能急。
(十)太极图的曲线真情
修炼还讲究一个“情”字,没有情,内气就不会产生。我曾写过《筑基四十八字》的内容:“端身正坐,容目微阖;呼吸圆润,落意丹田。心息相依,情物融融;真元雷动,神凝炁伏。炁精交融,百窍冲和,内息绵绵,温清丹田。”这里面强调了情的作用,如果没有“情”,心肾之气不交。当然这个“情”不是指外在的感情,而是指内在地真情,就是心意要动。情物融融就是心肾已交,神气已交、阴阳二性能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转化。
在文火周天之后,心液之气下降,丹气上升,二者相合,二气互旋,而此上下二气不能针尖对麦芒那样径直地碰撞一起,两者互旋的状态就象太极图中的曲线一样。这才是精化气的实质内容。而武火周天、文火周天,那都是为它铺路的,二者相交才是实质内容。那么,火候又如何呢?《易经》讲“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强调一个“寂”字,靠的是时间,静静地等着,它自己就变了,如果人一想、一使劲,就又恢复到武火的内容,就不烹化了。所以还要做到一个“淡”字。意念淡一些,二者才能更好地交合。
(十一)玄关一窍的发现
有人说玄关是指两肾之间的虚空之处,而两肾之间是藏元炁之所,在小周天阶段却不能使元炁走周天运行。元炁一引一走,象水蒸气受冷变成水珠一样,就变成精泄出去了。元炁一动里面就亏,元炁亏就伤神,神不安宁血就会散乱,如果大周天开了,守着它炼还可以。而在小周天阶段所炼的还是后天之气,后天气跟元炁相差太远,两者根本不相融,小腹里这时结的丹气永远引不入这个虚空之所。也有人说把玄关窍看作是身中一窍,也就是虚空之所。全身的虚空之处,这句话是大周天之后的境界。而大周天不开,全身虚空之处感觉不到,只有经脉全部开通,身体被气充盈,全身形成汪洋之海时,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在其里面便有一个象“细胞核”的东西。大周天开后,身体与外界是相通的,此“核”或在这儿,或在那儿,这要看自身与外界的整体融通性,它不能以自身为标准来划分的。
在小周天阶段的玄关窍是什么?正常人的气脉不是很通,达不到“融”的状态,也不会产生胀感,不胀就不足以达到破。水多了才能决堤,精足了才能外泄。破堤之后才能闯,从门内闯到门外去。一般人还没有这些征兆时,也只能依靠眼、耳、口等与外界相通,而气脉通之后,气在任督周流的第一次是从会阴穴开始闯开,但会阴为卑下之地,清阳之气采不来,而且也不能用会阴采气,一采就感觉到发闷、发胀、发痛,所以对会阴几乎都是弃置不用。为什么?因为它与中脉相通。要知道任督二脉不通,中脉是无法应用的。
而这个窍在任督二脉的范围内,一般都在印堂位置,这里藏神,感觉最深,修炼不是讲究意吗?藏神的位置就是指挥意的地方。另外这里还有上鹊桥的关系,气脉走的时候,不那么方便,停留的时间长,气化的时间也随之而长,化完之后骨窍就开。仅这儿开了还不起作用,主要是外面的一转化,里面同样也有变化。其实气从督脉上来时,玉枕等一些窍位也已经通了,所以气从督脉上来时,玉枕等一些窍位已经通了,所以走印堂时会有电光闪现,并伴有雷震之声,这是玄关窍开的过程。其大致的位置就在两眉中间偏上,也因人而异,与自身的素质、状态、健康的情况和气脉的充盈程度有关;也因闯开时修炼的地点不一,而对自身上的影响也不一样,致使开的位置有差异。
开了之后,说明自身与外界有一个地方可以沟通能量。而原来仅靠鼻呼吸、靠口饮食等才可以获得外界的能量。开之前有阳光三现之说,象小火花、闪电一样,三是虚数,代表不特定的多次。开了之后气就会由此涌出去。这时候气脉所走就象水在一个管道里流淌,源源不断、周流不息,也并不是指气到了这儿其他处就没有了,几乎是平均的。气吐出之去后,会本能地吞回来,人不用去管它。在小周天的第一圈过来时,到玄关窍时有一种发凉感和空洞感,第二圈时有可能还往外吐一点,然后再回来,一般是三圈之后就不往外出了,而且外界就会有气进来。
一般修炼讲究环境,选择气场好一些地方避开风水很差的地方。风水差就是气脉不充盈,不均衡,不调和,不祥和,找到风水好的地方修炼全身有一种静地境界。
(十二)采外药烹炼中丹
玄关窍开之后又如何修炼?我们知道,炼内丹也好、修禅也好,只靠自身永远炼不成。炼内丹与内药仅仅是栽一棵梧桐树,其目的是引来金凤凰,所以要有外药,要有外丹。外丹在哪儿?其实在炼内丹的过程中也在炼外丹了,这当然是大周天之后才有的。而仅靠自身修炼只能达到养生,少些疾病,为人方面比较合理。通过武火周天把外药敛入体内,这是窍开之后武火周天运行时的内容,是其实质所在。敛进来之后是自然融合,然后是文火周天,唯一的操作是真意默默,出现的状态与结果是绵绵若存。文火之后是温养,神不用,自我烹化结中丹。
当初阶段,所炼的内丹不可能很大,炼两回之后就感觉小腹发胀有装不下的感觉,这是浑元气多了而导致膨胀的缘故,时间因人而异,有人半个月,有人一年,甚至十年八年。平时丹气发动时可能会有天翻地覆地感觉,但要使之平静下来达到稳定,没有什么感觉就行。没感觉不是丹丢了,不用担心,这时候自己就应该明白中丹已经快结完了,之后照常去炼,如果炼时小腹有疼痛感,这是武火过重所致,那就暂时休息温养一段时间,然后再炼。
(十三)修炼的时间选择
如果修炼的时间长期选择在夜间,而且已经感觉到身体比较差,其他人也感觉你寒气森森,那就把时间改到后半夜或者上午去炼。因为每次修炼的时候,人体都会与宇宙进行能量的沟通和交换,宇宙之气也会自然地被人体吸收,这样,一般是可以通过对时间的调整来改变所吸的气的不同。
传统丹书上流传下来的修炼时间一般不是前半夜,而是三点以后。也不一定非在深夜子时,实际上子时并不适合养生阶段的修炼,虽然选择此时间修炼的人现在还没什么感觉,那是因为身体气脉尚未开好,象块顽石,虽有“美妙”的音乐,也不会有反应。子时是天地之“盗机”,是阴阳变化比较剧烈的时刻,而并不是说子时一阳生,阳气初生了,一修炼,阳气就跑到自己身上来了。此时天地变化之气比较大,就象火山喷发、陨石雨、打雷、闪电这些都属于天地大的变化,但人为什么不去采气呢?因为那时的气场不稳定,如果采的话,可能伤身体;当然也有人撞大运,没受损反而能力大长,但毕竟是个别现象。同样的,在子时修炼也不算好。
儿人正常休息应在子时前,子时期间不要劳作,否则容易受损,最好是安安静静地闭目养神,或者睡觉也可以。凌晨三、四点之后,天地之气才比较稳定,就可以在室内静修了;若去室外的话,五点至七点之间比较合适;七点之后就不好了,八点之后还可以,时间由自己掌握。
(十四)闯关前的准备
有时候修炼,气的感觉没了,那不用担心,没了之后就不会走武火周天了。而丹气炼到一定火候,就会又发动,它不老实,这就属于关键时刻,要做到不能男女交合,情志方面不要有大的波动,身体别太劳累,穿得暖和些,修炼时的环境要选择安静地地方,这样就可以了。正常的修炼可以熬十年八年,真正的闯关是没有第二次的,都是在瞬间完成的。这是的内丹就有很明确的球状,不象筑基时的小丹那样,没有边缘感、硬壳感,感觉有内容了,还比较柔和。
(十五)清修与双修的能量交换
在炼精化气时有外药之说,此外药即是天地之气,这就是所谓的盗天地之精华,必须玄关窍开了,如果这个窍不开,不管怎么炼,哪怕小周天通了,炼的丹也不叫中丹,都是小丹,都跟筑基地过程一样。如果还把持着这些内药去炼,永远达不到金丹的位置。金丹不仅需要量变,也需要达到质变,仅靠自身,量变达不到,更无法达到质变。虽然人身为小天地,也有阴阳,可仅靠自身阴阳的转化远远不够。
如果是夫妻二人一同修炼,合理地进行双修,在炼精化气与炼气还神阶段都是比较快的,也就是在金丹之前可以双修,大约比清修能快三倍的时间。双修也是采外药的一种形式。通过双修能够补充外药来源和阴阳质性不足。没有双修之人只能靠玄关窍开,没有玄关窍开,不能与外界阴阳二气相通,故而不能达到质变,怎么炼也只是小丹的内容。所以有人炼内丹几十年,怎么都上不去,这并不是说内丹真的那么难炼,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确实的方法。象《钟吕传道集》已经涉及到坎离相交、河车搬运,但还不是很明确,靠这本书很难炼出来,因为它把握不住关键的地方。不是讲云游吗?有可能某一天到某一个地方去,有人指点一下而帮助过了一关,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别人不帮助,或者没有大的外在机遇,靠自身硬熬,熬一辈子都难,所以就慢,或永远行不通真修的路。
等大周天通了,就讲究外丹,如果想烹炼金丹,有条件最好还是夫妻双修,这样能够快一些。但只有大周天之后,才能真正涉及双修。当然,小周天时也可以双修,但不是很合理,不能真正达到双修内容,只能是互相温补,或者达到房中的内容不怎么耗身体而已,当然这还需要把持得好。夫妻在一起的双修内容,是真阴真阳的交合。清修也能达到修炼的目的,只是时间费得长一些。清修之人的阴阳转化靠外在的,讲人天合一,自身阴阳与外边相合,这地方不行,换个地方再来,一样能炼成。
真正双修达到大周天之后,而且双方都要达到大周天。一方大周天过了,需帮助另一方,通过两者交合来帮对方闯开,闯开之后还得未央,使双方气脉差不多。如果仅为了自己去炼,靠一个普通人的身体来补给是不够的,而且会伤人,会使对方身体非常弱,那就吃什么药都补不回来。所以首先必须帮助对方一起炼到大周天之后才可以。
而神交体不交,则是清修者走不上去,利用房中的说法罢了。实际上,只有大周天之后才能做到神交体不交。在这之前,气脉不通,想观照对方的下丹田、中丹田等,使阴阳二气相通,但它是不听使唤的。那样还不如对着日月采气,那样更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而且日月的能量也大。所以这些说法只是好听,并不实用。
双修的方法很多,道家吕祖也讲双修。吕祖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修炼之人是可以通过夫妻双方身体里的真阴真阳“取坎填离”而达到纯阳的。吕洞宾三字:吕是口对口;洞,指通金液之气,左边是水,右边同代表相通,是窍对窍;宾上面“宀”代表房子,下边的兵是交兵,即在房内用兵,男女相合的意思,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此次传统丹法讲座,是以清修自化阴阳的脉络为依据,清心者为上上之法,人天合一亦为上上之法,故取之而授。
(十六)无情无佛种
女丹的传统说法,认为男女修炼不同:男子炼精,通过炼精化气,气化神;女子先斩赤龙、断白虎,变得似男体身。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哪个男子修炼是为了把***炼没了的?为了炼它而炼它?修炼不是讲血,也不只炼精,它强调心与肾,是性情与行为的修炼,这是根本。《六祖坛经》讲:“无情无佛种”,坐禅也好,入定也好,都是为了使性情自然发生和温养,这即是精化气的内容。身体温养差不多了,才能达到更深的定中之禅,才能把本性烘托出来。放下外边的东西,就是为了安安静静地温养本性。哪种修法都这样。女子与男子的修法也一样,只是有月经时以温养为主就可以了。当然,修炼到一定层次,月事也是可以无存的。有人说,女子比男子修得快,这主要是因为古时女子的社会事少,比较安静,自我感觉好,容易入道,真气也容易从之;而男子四处奔波,炼时不易入心。实际上男女都是人,那么,修炼的内容与结果又会有什么区别呢?(注:根据1997年11月8日讲课录音整理)
6#
(二)、筑基的理法
1、炼己
必须要炼己,否则前途渺茫,前途危急。
(1)、化情
化情即炼己。情指欲望、想法等,我们知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眼睛整天往外去瞅,神肯定往外跑,这样就悖离修行了;耳呢?哪里音乐好听,就去听哪,就忘掉自身的温养了;鼻呢?哪儿香,就凑到哪儿去闻;舌呢?就讲究吃,吃得五脏都累了,这怎么行。要淡。色、声、香、味、触、法对应着六根,化情就是化这些内容。人们所造成的罪孽主要是由贪欲导致,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情感方面的。要想六根清净,要想踏踏实实去修持,就必须去贪,去贪欲,去无明,去掉糊涂,破除迷信,别再盲目,这样才能够明明白白。
(2)、化性
筑基小而言之是固本培元,培养气,培养物质基础。炼已是炼性情,化心,化性。无论是品性、德性、根性,都是性。怎么化?情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等周围的物质世界与情感世界,而化性是内在的,它需要修持者能够做到坦诚、朴素和朴实。
一是诚。怎样才能做到化心性?这就要求人在平时的生活行为中以诚待之。如果人在日常行为中能处处做到这个字,便会使本性趋向平和,得到清静。诚是敬而朴的意思。
二是中。中也是儒家的,其实哪家都有这个字的内容,如佛家讲的不二法门,道家的阴阳观,也都是中。能够率性而为又能做到中的时候,人对本性的修持就比较圆满。
三是真。做不到真,外表行为就做不到“诚”;做不到真,人的实际内容就体现不出“中”。一个小孩天真烂漫,出言无忌,率性而为,这为本来,这是修持人所应具备的天性。当小孩安静时,与成人的清静不一样,那是真的清静,那是一种祥和。别看他平时总在动,他的率性就是一种静,是另一种静。就如肾主水,为坎,属阴,而里面有真阳;心为火,为离,属阳,里面却有真阴一样,所以动中之静即为真静,静中之静只是一种表象而已。修持人能做到真,即可得无为之静,本性将自得涵养,而得自在。
(3)、养心
化性也好,化情也好, 目的都是为了养心,因为炼己的内容就是通过化情化性达到养心。清静时就能养心, 以《老子》的话来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用于养心是很合适的。
一是慈。对“慈”字怎么理解呢?在实际上,认为什么是慈都可以,只要它对自己适用就可以了。若过了几天,认为那样做才算是慈,那就按照那种理解去做。其内容随着人认识的提高而变化。修持本来也是这样,所以不立文字,不执著于文字相。随着人境界的提高,会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慈者,即善而和也。如果人的性情、行为都是善的,就能达到和;能达到和,就能表现出慈。如果能做到善而和,便会实现养心的目的。
二是俭。生活俭朴,性情比较安静,即朴而静的意思。能做到朴素,即淡于外幻,淡于色、声、香、味、触,去掉贪、嗔、痴。能淡于物质生活方面的享受也就容易做到朴实、朴素,就能静,就能养心。
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这样说好象是很消极的,不争上游,不思上进,其实并不是这样。《道德经》里有一句话,“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不相往来”。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而如果老子的思想真是消极的,他写道德五千言做什么?他何苦去研究、去苦口婆心地讲什么道,讲什么做人之理、生命之理、修持之理?其实他是用这句话告诉人要踏踏实实地来完善人自己,要放弃那些没用的事情,安安静静地象婴儿一样,只有无为之时,才能回归于道,人的生命才能不被耗损,才有机会往前去发展。《老子》讲“上善若水”,而儒家之《大学》提倡“止于至善”,他们对人生问题的认识是一样的。《老子》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皆应看作是生活的标准。水虽不争,但正由于其不争,才得以保持自己的本来,这叫无争而涵养,不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涵养,是周全生命之理法,这是养心了。其实做到平和就行,真实的平和,本来的平和,而不是消极的平和。
《管子·内业》讲:“ 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在之静,外在之敬,儒家强调这个敬。对这个敬,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人能敬天地、敬父母、敬一切,当人敬万物的时候,会自然地达到一种无欲无争、一种平和的境界。就象“道德”似的,内在之体验为道,外在行为之表象为德;换句话说,自身的境界为道,德是别人评价的。就是一个东西从两边看,这是整体观,静与敬也是一样。人能做到静与敬这两个字,便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大定为本,之后如果在修炼中出现任何障碍,都能闯过去,都会坦然处之。泰山崩前灰飞散,过眼烟云我坦然,这叫大定。内魔不起,外魔不入,一缕白云上青天,就修成了不敢为天下先之先的境界。
这些前人说的理,真的挺好,所以我们要看书。心明而静自得,这种变化是自然产生的,才能养心,养性,性得以自化,精气神才能互相融一而化。
2、筑基
筑基的目的就是培元,培养气。就静法修持而言,只靠意守小腹来达到筑基的目的是不够的,还得靠平时的运动来活动气血,舒展筋骨,否则就淤滞了。还有调整呼吸,通过调息,慢慢地使气血融合,通过气血融合,冲开百脉,逐渐进入内外交融,这样才进入胎息。胎息得先有胎,这个胎指内在生命之胎,大周天不开,神不显现,神不得以养,永远不叫胎。内外能量交流叫息。调息就是调气血。所以先炼正常的呼吸,不是炼腹式呼吸,这是养生的内容,不是修行内容。调呼吸养生需通过吐纳,吐纳有外吐纳、内吐纳、鼻吐纳、口吐纳之分。当然修持而言的呼吸;是靠气脉,如果玄关窍已经开启,采聚天地之气就方便了。当初时期修炼,窍没有开,可以通过吐纳来调整气血,这是调息最初的简单运用。
在筑基阶段,只有在静中,人的想法、念头、意识,才可能有真意的内容,才会产生心液之气。真意即是心液之气,这即为火。水是什么呢?水是精。在《阴符经》里说:“机在目”,人与天地相通,其机窍在目,通过自身的气血变化,感知外界与温养内在,皆在目。根据阴阳论,目为周身唯一之阳窍,其它窍位包括耳、鼻、口等皆为阴。所以要想炼精化气,得靠一点真阳来闯破万般黑暗,这也算性光。眼藏神,所以有眼神之说。
眼神为阳,下注于心坎即为真意,真意通心液,心液下沉于腹,才能炼精化气。通过叩齿,使全身经脉之气发动,发动之后,口中产生津液,名之玉液,一下咽,内气就沉下去了。感觉是意念,事实上,能感觉到玉液至小腹,达至小腹,就能把精引出来,所以这个精可以叫玉液之精,这是概念。也叫坎离交,也叫心肾交融,坎为水,离为火,玉液为坎,内有真阳,心液为离,内有真阴。怎么去做呢?机在目,回光返照,回归祖窍。什么都是找根本,其他窍位都是气窍,那不是根本,神是人的根本,神的窍为祖窍。通过眼神内敛下注到黄庭,真意一走,有心液之气下注,以中丹田的气下注到腹内之气,互相勾引交参。简单说来就是用上丹田的神光作用到中丹田的气,使中丹田的气下注于小腹,然后在小腹中烹炼,来筑基。
在修炼命法之初,人体之气从督脉上升至印堂位置时,眼睛要往回含,过山根,回到祖窍,这样就通神了,之后到达泥丸宫,由此下落到心坎绛宫,继续下行至小腹丹田,然后默默观照。象烧水一样,水烧开了,就气化了。气化之后,小腹发热,有充实感、圆融感,但没有力量感与饱胀感。慢慢气会转动,四处乱窜,但力量不强,又缓缓地汇聚成球状。只有球状的东西才能做到周边没有障碍。出现的这个气化了的球体,就叫小丹。有些修炼者所出现的精气外泄现象,也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气不纯时才容易外走。主要是因为督脉不通畅,气过不去就变成精而泄了。
靠揉腹也能做到小腹发热,即揉小腹时也能使神往回含,再落意腹内,如常说的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只要这样静静地呆着,就会逐渐地做得好,丹气就会自然的产生。只要神光能达到心坎,就是真意。
在下丹田水火相济,之后运化、结丹,这时小周天还没有通。修炼不要着急,不要觉得有气了,就引着它走,那不合适。当丹田气足了时,它自然会发动,这即是火候,丹苗是最有用的,充足了,就不听使唤了,自然会走,一次就通了。不要炼一点就引一点,那样很容易散成筋骨之气。这就是结小丹的过程。结小丹,通小周天,然后玄关窍开达到天人合一的第一步。再结中丹。大丹在大周天之后,通过三花聚鼎结大丹,通过五气朝元结金丹。金丹跟神相合烹炼出元神、出婴儿,这才是命胎阶段,才是根本,到此,修行才算入门。
修持脉络,第一阶段讲断缘,佛家称戒行,道家是筑基结小丹。第二阶段是佛家的化缘,道家是小周天结中丹过程。第三阶段佛家的金光位置,即是道家大周天结大丹阶段。第四阶段佛家的舍利子,即是道家的金丹层次,中间有舍利光、舍利珠,那都是五气朝元的过程,金光之后才出舍利子,火化之后得到的那些东西不是真舍利子,舍利于跟金丹一样,是空灵之气,具空灵之性。通过舍利子达到第五阶段的佛子,佛子显现,之后出法身。道家第五阶段讲元神出婴儿出法身,两者在此阶段是一致的。
道家走的是化气之道,佛家走的是化性之道,相比较而言,只要踏踏实实地走,还是道家容易实行。佛家的戒律要分人,有人贪、咳、痴极强,如果难以戒掉,那么化性之道就没法走。当然有些素质好的,筑基根本不需要修,几天就出金光了。其实,素质好的人修什么都快。(注:根据1997年10月25日讲课录音整理)
(二)、真丹与幻丹
下面所讲是从六根震动到大周天,到出大丹、化金丹,这属于炼气的完整体系,在这之前是炼精的内容。
炼气有炼后天气与先天炁之别,它讲究经脉的运行。如果在修法上仅仅强调任督二脉周流,那样,无论是小周大阶段还是大周大阶段的任督二脉周流,炼出的气都是后天气,永远达不到先天炁。因为大周天之后的这种后升前降也与任督二脉相关,只要一走,就与肾气相通,与***相连,精气必然随之而转化,即含浑元之气,永远炼不纯,所以内炼之法上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左右升降,这样才能炼先天炁。当然,用人体五藏元精外化成的先天法脉也可以直炼先天炁,只是此法之秘传世甚少,一般也只是在丹经上曰“先天一炁自虚空中来”,一言以避之了。而必须炼出先天炁,才能最终结金丹,金丹可以看作是“○”,空无之性,里面没有阴阳之分。大丹可以看作是先天一炁的太极位置,有阴阳,但不混沌;也只有先天炁里面才含有真阴与真阳,后天气里阴阳是混淆在一起的。所以说小周天阶段强调乾坤周天,大周天阶段的周大运行,就叫坎离周天。因为坎中有真阳,离中有真阴,人体修炼,也只有到大周天之后才需要真阴真阳。当然,也只有大周天之后才涉及到夫妻双修,在这之前不可能实现双修,男女身体都各有阴阳,而这种阴阳不象乾坤的属性,而象坎离之卦。
在玄关窍开阶段,外界的能量入体,顺着任脉下行,这是外药;内药是指筑基和小周天运行之初,玄关窍未开之前,由精所化的气,靠这两者结中丹。修炼之人想成仙得道,仅靠自身的精气转化永远炼不成。因为从能量的需求上不够,从阴阳属性上不够,炼金丹必须靠真阴真阳,而一个男体或者女体的单独个体里自身阴阳远不足以达到平衡。所以必须靠外药,也必须靠外丹,外丹必须在大周天之后才有。外丹不是自身精气烹炼出的丹,是靠天地自然能量化合而成,有时也叫真丹。而靠自身精气转化所炼的叫幻丹,其在生命修炼中算是假的,因为其与生命之本来的东西不通,不通则对自身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这样炼一辈子,任督二脉也是不满的,也即是说,只靠内药所炼,永远炼不满自身。因为自身与外界是“通”的,怎么炼都是炼一点散一点。做不到外药往内敛,而内丹、内气就护持不住,就象铁块烧热了,无论如何用双手是制止不了铁块向外散发热量似的。
(三)、凝神入气穴与丹苗火候
小周天玄关窍开有火花闪现,那就是性光出现,一般讲小周天要走武火运行,武火是靠性光搬运的,内外药融和,去走周天运行,再通过文火温养,之后第三阶段是烹化,默默地守着,才能炼内丹。炼大丹时大周天已经开了,精与气己经融通,紧接着就是气与神相通。这时,虽然神还用不出来,神也不能明确地显现出来,但是神已经与原有的状态不一样。这时候可以用神光行武火,走周天运行,出大丹。而大丹就象太极似的,中丹可以名作四象,小丹可以看作八卦,太极即涵两仪,炼到金丹时达到无极位,这是气在烹化过程中大致的脉络。
丹书上写“凝神入炁穴”,一般讲,入炁穴,就是凝神入丹田里。而实际上丹田不是区域。如果把炁看作细胞,凝神入炁穴就是把神入到细胞核里,由里向外,这样才能化气。入炁穴是入到丹里,这样稍微一温养,丹苗就起来了;丹苗一起来,一部分丹气就开始动,开始滚旋,沿督脉上行,任脉下降,进入武火周天阶段。
但是到哪一时刻才算炼完?在前面也讲,如在生活当中明显感到腹部有发动、发热、发痛等大的征兆时,或者平时在凌晨三点钟修炼,炼完之后只是觉得又充实了一次、又圆满了一次,没什么太多的反应,而这次炼完后却觉得腹内胀痛,这就是丹熟的征兆。就应该注意了,不要太劳累,情绪不要激动,不要过性生活等,这时也不要吃肉,尤其是慈、姜、蒜、花椒等,这些都易使气瘀或气散。之后就等着,有可能一等十天半个月。小丹走小周天时唯一能做到的是默默地守着,耗时间,今天耗不过去,明天接着来。一般而言,那些征兆能维持好多天,不一定今天有征兆明天就走周天运行。而一旦要走,就是一会儿的事,不可能走一下走不过去再回来,都是一次性的,象原子弹爆炸一样,整个过程都是瞬间的事,虽然造原子弹时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此,在以中丹炸散而走六根震动,通大周天时要慎重,不要儿戏。这时有可能经脉会炼坏,如果炼坏了,以后就不能修炼了,再炼也没有条件了,除非别人帮助修补,不容易的。所以事先做好一切准备:告诉家人知道此事:工作安排好,有可能这几天不能上班;生活上,也需要别人照顾。这个阶段是身体痛,但心里不苦,到出元神时则是与体不怎么痛,心里却苦;而这时心里高兴,是内在的欢喜,本能的欢喜。在这个阶段要时时刻刻准备着,随时都可能发生,发生后跟着走就行了。这时的自身情况与地理位置、气候变化有关,还跟自己的身体有关。
(四)、经历六根震动
正常每次修炼,丹苗起来,大概五圈以后,70%的内容走完。而这时是中丹炸开,就不成丹状了,四处乱窜,之后先走会阴。会阴穴为精气的通道,精气代表身,所以叫身根,正常走周天时,会阴穴稍微有些热胀、跳动、或者痛,因为每次是丹气部分发动;而这时是一次性爆破,都往会阴处涌来,所以经脉就感觉力不从心,就胀痛了,这就是身根。能量从尾闾是泄不出去的,不用担心,***也泄不出去的;会阴穴往前走阴囊,***在前一鼓,接着回旋,还是经会阴、尾闾的位置走。
气走到玉枕穴,即是耳根时,都说脑后生风,两耳底也往外鼓,因为气见着外窍就走,这也是习惯,因为耳朵听声音,平时好留意这个部位,所以丹气一走,顺着就走耳根了。气往外一鼓时也很痛,忍忍就过去了。没有机会听什么的,不象书里写的有美妙音乐什么的,当时首当其冲的感觉就是痛。
耳根以后往前走,过百会,往下走就是眼根,走眼根时有眼吐金光的说法,当时眼睛是闭着的,刺痛一下子就过去了,都没什么感觉的,也不会看到什么景象,走意根时才有这些现象,眼根时没有。走眼根下面就是鼻根,很快就下来了,鼻子酸胀一痛,便什么都忘了。
走鼻根时就需注意,舌抵上腭,接着往下走绛宫,织女纺线似的。如果不搭鹊桥,单纯靠气还行,不行。舌尖往上一吸就接上了,这时满口是没有什么空间的,嘴都吸瘪了。之后就是舌根。走舌根之后就走喉,就到绛宫了,在此地通意根,这是六根之中最难走的位置。
前面五根所走,己经是精疲力尽,到了这儿感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就可能出现幻觉,因为走意根时容易懈怠。实际上中丹熟了,意根是最先发动的,但不算通。通意根时把持不住自己,尤其是气,平时仅是血气上涌而己,这时是真的冲昏头脑。在平时生活之中执着于什么,通意根时就会出现什么,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听什么就能听到什么,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为所欲为,飘飘欲仙,这是因为那时能量增强而精气发动得猛,冲击心神所致。苦心地修炼多年,丹气足了,神当时受刺激,就为所欲为了。所以说修炼不容易!因此,在走意根之时,就要对自己的心、对自己的性都把持不动,要求平时打好基础,要炼己。炼己就是炼情之道、炼性之道。其实修炼讲究愿力,要有志,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们都会不屈不挠,多大的痛苦都不怕。就是因为他们有志向,有更大的信念在支撑。从生命角度而言,只有六根通了才能炼神,炼神之后才有命胎,才能完善生命,也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所以说要立志,不可精神空虚。意根所走,就象做梦,如果平时把持不了自己的梦,这时候就把持不了自性;如果平常对自己的梦能有所把持,这时候也不一定能把持得了。所以平时筑基要筑好些,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踏踏实实做人。这是走意根。一般心性不坚者走到这儿,便停在这儿,会出现很多幻觉,称为内魔。
内魔是本性所起,外魔是指外边的干扰现象。丹气发动了,自己心一动,天地“自然”就可能盗丹了,这叫外魔。要记住一点,丹气在身内所走,外界无论如何拿不走,因为自身在生命运化过程中有一种固摄力,有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力量很大,唯一的机会是丹气出体外时可以。比如走到眼根时,吐出去了,就被拿走了,但只是一部分出去,出去一些之后,里面的气便会本能地往回收;等到走心根也就是意根时,心把持不稳,就容易散乱,全身经脉都是本能地松弛,这时可以整个地被拿走。所以把持心神,使之稳定不乱,不散乱,外界就没机会盗走。
(五)、走大周天
中丹之气闯大周天的时候,有人用了七天七夜,有人用了十八天,时间不等,象熬难似的。在这之间不怎么吃东西,气血当时自我运化,没什么关系的。意根走完之后就回到小腹,然后走第二圈,后面的督脉起初象一条线似的,等走第二圈时就可能有三条脉线上行,走完第三圈整个后背就形成一片,走到四、五圈时,全身经脉就都满了,形成汪洋之海,炼到这一步就叫大周天通。在大周天通之前,必须经过六窍,六窍受气的冲击产生变化,就叫六根震动,这是比较难走的一段。第四、五圈时完成大周天,没有什么痛与不痛的感觉,感觉很正常。
“震”是因为有气冲击,《道德经》讲“冲气为和 ”,仲气之后就能和,和就是已通。到大周天之初还是后天气,后天气充满全勇,形成汪洋之海。这个阶段的皮肤和骨头会有变化,这种变化还没有达到很好,即外观上还不是光彩照人,那需要到沐浴的阶段。实际上能炼到这个阶段,身体就没有病了,如果有病,是炼不到这个地步的,中丹也炼不出来。任督二脉一开,什么病差不多都好了,不是有一句古语说“炼成丹田一口气,万两黄金不予人”吗?这是生命之宝。
大周天之后所炼,第一个是坎离周大,第二个是卯酉周天。坎离周大炼的是后天之气,炼先天之炁就用卯酉周天。大周天满了之后的修炼讲究盘坐,过六根震动之后可以单盘、双盘,而在这之前不用。在养生阶段的锻炼,或是小周天阶段或是筑基阶段,都不可以用单盘与双盘,因为单盘、双盘会使肾气的走向不同,身体气脉的发动不一样。当初修炼阶段,丹气不足,一单盘,丹气一动身体就亏了,所以初期修炼采用的姿式,以不带动身体气脉变化的才可以。
大周天开了之后还是走后升前降,叫坎离周天,跟小周天时的乾坤周天不一样。到这时候炼的是什么?我在几年前写过一篇论述活子时的文章认为:“炼气还神阶段所做的事情才是炼精化气的内容,而在炼精化气阶段仅仅是培养精气而已,不可能化成气的”。炼精化气还必须在大周天之后,靠坎离周天,后升前降来实现,这才是第一次真正的炼精。这时候开始肾气动,但元炁还是不动,肾气动能牵涉到会阴,这时会出现“马阴藏相”。精气与肾气相通,再转化为气,才能走任督二脉周流,这时所走是浊精。大周天开之后而炼的就不是浊精了,因为肾气一发动,没等它贯通为精时,就已经走周天变化,没与后天相通,所以就变不成浊精。一旦有这些征兆,***就缩小,有马阴藏相只是炼到这个阶段的一个标志。等过一段时间,马阴不藏相也可以,精气随己变化,这就是漏尽通,指的就是外窍如眼窍、鼻窍、毛孔、***等都已炼化,被元炁温养着,最后一个通心气的窍就是马阴藏相,性根之使然。
(六)、体验讲道、讲法与讲术
走坎离周天是武火所炼,而文火一走就是卯酉周天,实际上坎离周天就是三花聚鼎的炼法。如果要炼好坎离周天,或者炼真正的坎离周天,就必须要知道三花聚鼎这种说法,如果不知道这几个字,肯定永远炼不出来;要想炼好卯酉周大,就必须知道五气朝元。五气可不是五脏之气,三花也不是单指精、气、神。传统认为,五气朝元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脏之气都能有所烹炼,有所转化,这是不完全的。如果不懂这几句的内容,最终不能成功,熬多少年也炼不成金丹、也出不了元神。所以从古至今走丹道途径的修炼都是慢而难,就是因为往上不好炼,方法不能说。靠有些丹道的说法,能不能炼出来呢?炼不出来。书上词汇很多,但没有一个涉及一些很真实的内容。《性命圭旨》的脉络写得很清晰,洋洋数万言,触类旁通,儒、释、道三家合在一起来阐述问题,但实际想一想,它那些说法能象一条线似的连起来吗?用它的那些说法,能炼出元神来吗?按书上所写,中间总有断档,总也接不上,它写得不到位。对一般人而言,仅是文字关就够琢磨的了,有可能三年五年也不明白,内在的东西就更难体验到。
除了《性命圭旨》以外,又有哪几本书的内容能超过它?《周易参同契》被誉为“万古丹经王”,但按照它的说法去炼,一万个人去炼,一万个人炼不出来,有可能有一个人炼出来了,但肯定不是因为这本书炼出来的,撞大运吧。
古人有时只讲道不讲法,当然先有道后有法。一是法没有,二是懂法,但不讲。只讲道不讲法,最终只能派生出一套学术观点、哲学观点,引导别人怎么去生活(可能哲学的“哲”字有口大之说便是源于此吧)。如果讲了法,那就不讲理,不讲理,法永远只是法而己,永远成功不了,还是自讲,最终只能演化出一套做事的技术、规则而已。在生活中仅仅是讲究这个“术”,在生命修炼中绕过实际内容,讲术而谋生,老师为了谋生而讲术,学生为了谋生而学术。比如说算命,从天干地支中讲 “甲己化土”、讲“稼墙一带”等说法,看房宅环境也用这些概念,而这种说法就是《性命圭旨》的“圭”字,就是真正的黄婆。黄婆不是媒人,不是靠意识给接上火就行了,内丹修炼当中讲究黄婆的交参作用。修炼当中的理在丹术当中永远是不说的,哪本书都不写,反而在算命的书中有一些理,所以要把几类书融和在一起,象修丹道之理的书、修神仙之理的书和算命的书,互相贯串起来去读。反过来说,算命的人仅仅靠“术”来算命,也不能达到一种大致的融会贯通,所以必须看丹道方面的书,看丹气之间的变化,有这些感觉后,就容易融会贯通了。
(七)、五气朝元与日月合璧
五气朝元怎么炼呢?用“河图”来讲大致的理。其实“河图”不是为五气朝元而绘制的,只是借用这种形式而己。从这张图中给出的:3+2=5,4+1=5,8+7=15,9+6=15,三、二归五,就归于黄婆。三与八位置是卯,四与九位置是酉,从卯这边向上,由酉这边向下,画成圆形就可以了,这就叫卯酉周天,左升右降。
外形看卯酉周天,取周天之数,有个循环,所以卯西周天的炼法仅靠外圆也炼不成,还必须靠里面的东西。外面不是左升右降吗?里面也随着。三与八是肝液之气,二与七是心液之气,四与九是肺液之气,一与六是肾液之气,最终心液之气流下来,肾液之气上升,相入于黄庭,环而结丹,所结的这个丹叫金丹。不通过五气朝元,金丹炼不成。五气朝元就是这个周天转化,可不是五脏之气,虽然用了心液之气、肾液之气这些概念。
这就是《黄庭经》、《性命圭旨》这些书名上的内容,书上只从名字上说,在内容上就不提了。所以有些书里的名词可能很普通。但代表很多内容,一般只是点到为止而已,比如象《阴符经》,内容讲了天道、地道、人道、修持之道。名字与之却是不相符的,为什么叫阴不叫阳,叫符而不叫别的什么?它是另有所指。看古人的东西要琢磨。
炼大周天之后有日月合璧之说。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左升而有降,眼气通肝气通心气,又通肺气通肾气,走过卯酉周天后,第二圈所走就叫日月合璧。如果全身以太极的观点来看,除了两只眼睛外,皆为阴。要知道,大周天不开,经脉不周流,全身气血不融通,神就一点都捕捉不到。捕捉不到神,无论怎么用眼睛,就跟没用差不多,跟用手指头、用嘴巴差不多,仅仅是回光返照而已。大周天之后,全身经脉融通,全身之阴都走满,这时候才能用阳窍,就是眼睛。眼睛是用神的,左右二目就是阴阳二神,这两者一走,就是卯酉周天的炼法,也即是大周天之后的日月合璧。我曾写过:“大周天过去,于三华聚鼎时,有内气不出,外气反进之验,周身机起,而炼化于内,此是胎息还元之初,众妙归根之始也,又次行五气朝无功夫”。自己内机不动,外机旋起,象一涡旋,空间之气自然摄敛到全身。也就是说,玄关窍开是靠一个窍位往内摄敛能量,而三华聚鼎(“华”与“花”有不同所指)之后,是全身摄敛能量,也不是靠任督二脉那种摄敛之法,是靠全身的外机旋化来实现修身的过程。(注:根据1997年11月22日录音整理)
第二部分:炼气还神阶段的内容(下)
(一)、卯酉周天化金丹
在修炼五气朝元法时,(参看上图)两只眼睛是在2与7中间的位置,之后双目之光向内合聚,眼神落在山根,以山根向内回归到祖窍,再沿祖窍下落至黄庭,从黄庭向两边分开,落在3与4的位置。左眼为3、为卯位,右眼为4、为酉位,落在这儿以后,开始炼卯酉周天。左眼之光向上,右眼之光向下(这里指神气走向,眼球并
不动),向上而走到头上,沿祖窍上至泥丸,也就是由3到2的过程,称作“沐”,由肝气来滋润心气;由4到1的过程叫“浴”,由肺气滋润肾气。炼金丹主要是心气和肾气两者交融,这时的心气和肾气叫真阴与真阳。在这之前包括小周天时也有心液之气和肾液之气,但那时只是大致地分阴阳。
炼卯酉周天先要有大丹,大丹的物质基础就是真阴和真阳。用卯酉来沐浴心气和肾气,开始真阴真阳发动,上下相合,合的时候大致走曲线,由1到5所走落在5的上侧,由2到5所走落在5的下恻,即心液之气落在黄庭的下侧,肾液之气归至黄庭的上侧。黄庭的位置不在中丹田,而在大腹里面,心坎稍下一点的位置,也不是下丹田,真阴真阳在这里相交。
黄婆的黄为中土,婆为阴土,两者相连相合就是《性命圭旨》的圭,能做到这种相合,就达到人生命里的“性”和“命 ”。心识动处为性,其里面的气叫真气,真气为命。性命相合,之后互相同化,真阴真阳化为元炁,就开始炼金丹了。所以说通过大周天之后的三花聚鼎去结大丹,大丹里面的物质是一阴一阳,也就是太极;大丹到金丹的过程,需经过五气朝元阶段的转化,也就是说想把大丹变成金丹的话,不仅要靠心识炼化,也要全身的气血参与,通过整体才可以把大丹改变成所需要的元炁。
黄庭在心坎下面的位置,在中脉偏前一点,跟中脉相接触,所谓的“一点黍珠落黄庭”,黍珠在黄庭处炼好之后就又落在两肾中间偏前的位置,这是藏元炁之所,也跟中脉相通,但还连不上。黍珠落在小腹之后,腹一回收,跟中脉相通,这时,就可以在小腹炼金丹。炼好以后,金丹往上走,走到中丹田位置,与本神相合,谓之炼阳神;又继续上行与阴神相合。阳神没有炼出来之前,阴神不叫阴神而叫识神。阳神与阴神相合后,落至小腹,复归于命,也叫受胎,之后为命胎阶段,才开始叫元神修炼。元神在腹内烹化,这是命胎修持的一个标志。从这儿往后走就有显象,在这之前没有显象的标志,而是处于一种比较混沌的状态。
此黍珠落黄庭归丹田,就是大丹炼金丹的原理,也是一种方法,是把先天炁炼到元炁的过程。其前一阶段,则是把后天气炼到先天炁的过程,就是所谓三花聚鼎,当然这时大周天也已经过去,全身经脉开了之后,用坎离周天的方法,使身体的气脉、精气能够转化;因为这时的气叫后天气,所以这个过程就是炼化后天气的过程,属于炼真精,是把真精最终炼至真阴真阳的先天炁位置。
(二)、四层炼丹脉络
在筑基阶段所炼叫小丹;小周天阶段也就是玄关窍开时炼的叫中丹;六根震动后大周天开了,在三花聚鼎时炼大丹;通过五气朝元炼金丹,这是四层炼丹的脉络。金丹炼的是元炁,相当于无极的位置,○的位置,是《老子》里面的“道生一”的“道”,所以,金丹还可以叫无极丹、道丹;大丹炼的是先天炁,用《老子》的观点来说相当于“道生一”的“一”,因为它里面有一阴一阳,也就是《易经》所指的太极,叫太极丹;中丹是后天气,是“二”,一个阴气和一个阳气在一起叫“一”,是真阴真阳,如果这两者变化,是混饨状态时,两个阴和两个阳的组合就叫四象;小丹叫浑元气,混沌未分,相当于“三”,是《易经》的八卦,到这时即有形有质,可以感觉腹内发热、胀满,有一种滚动的力量。这是修丹道之途的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简列表格如下:
┌────┬────┬────┬────┐
│筑基培补│玄关窍开│三花聚鼎│五气朝元│
├────┼────┼────┼────┤
│ 小丹 │ 中丹 │ 大丹 │ 金丹 │
├────┼────┼────┼────┤
│ 浑元气 │ 后天气 │ 先天炁 │ 元炁 │
├────┼────┼────┼────┤
│ 三 │ 二 │ 一 │ ○(道) │
├────┼────┼────┼────┤
│八卦(丹)│四象(丹)│太极(丹)│无极(丹)│
├────┼────┼────┼────┤
│有形有质│无形无质│有质有形│无质无形│
└────┴────┴────┴────┘
(三)、坎离周天炼大丹
小丹和中丹属于炼精之道,大丹和金丹属于炼气之道,金丹之后属炼神之道。大丹的炼法名之坎离周天,坎离周天用的是《易经》里面的后天八卦图,而中丹阶段乾坤周天用的是先天八卦图,两者都是顺后升前降的规律运行,是炼化精气的。在中丹阶段每次修炼,气散开走身后,一般是五条脉线并行,有可能感觉是一片,去摄敛外界的能量。在玄关窍开时可以采外药,通过乾坤周天的运转,把外药经玄关窍摄到任脉里,再下行,至尾闾向上走督脉,把外药炼化成与内药相合,这属于武火的炼法;然后文火温养,把外药与内药合而为一化为中丹。
大周天开了之后,在炼大丹阶段就不是单一的玄关窍与外界相通,这时全身已经浑然一体,在靠气脉运行时,能够做到整体摄敛能量,靠一种场性的变化。虽然炼道家之法身外不设气场,但身内气血的变化会本能地向内回敛来炼化丹气,身外的东西也就向内摄敛,因此身外不出现气场能量,也不出现佛家金光等现象。这个时依靠全身窍位向内摄敛能量,这种能量在当初也可以叫外药,就是散在的能量进入身体,溶进坎离周天的循环中,每次循环都这么走,每次修炼都走几圈或几十圈,直到心里微有烦了、累了之意才算结束。之后需要安安静静地消化,也就是文火。消化的时候不象中丹那样结在小腹,而是结在中丹田。通过坎离周天,中丹田向内一摄敛,就结成丹球状,只要结成丹,它就下落,结一点落一点,不在中丹田停留。通过中丹田的位置把全身能量内聚,最后还是落入小腹进行炼化,再静静地温养,化成大丹。在下一次修炼时还是用丹气走坎离周天,之后经过膻中穴向内走,由黄庭向下落入小腹,温养大丹。每次炼法都这样,一直至大丹炼得比较纯熟为止。
其接近纯熟的标志是在某一大感觉大丹炼得比较混沌,此混沌指不受心识所动,下一步修炼就不太听指挥。大丹本来有一种明显的球体感,球体的外面有光亮感和硬壳感,这些特点和中丹、小丹不一样。小丹是气团,中丹有球的形状,但没有边缘感,而大丹就有边缘感。等到某一次所炼边缘感反而变淡,而且里面不纯和,变得混沌,处于一种交融状态时,大丹就算快炼熟了。在这个层次上意根已经过去,所以这时大丹是与心气相通的。之后引发出神光。
(四)、炼丹之道火候图
前面讲过玄关窍所摄敛的能量叫外药,通过坎离周天所摄敛的叫外丹,大丹炼得还不是很好时不会出神光。每次经过坎离周天去炼化,等大丹炼到比较纯熟时会引发心液之气,心液之气动起来,上冲于目,就可以引发神光。我们说,身内所炼的大丹叫太极丹,也叫内丹,在内丹之外,身体虚空之处还有另外一个丹,它不是平时所炼的精气之丹。经过坎离周天,使内丹修炼纯熟,从而引发神光,下落神光,就可以看见有外丹,外丹在内丹之外的位置,两者之间有时空间隔的感觉,在这之前则发现不了。这个外丹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炼的。外丹之相与内丹略同。
身内所炼的叫阴丹、实丹、幻丹,外面的叫阳丹、虚丹、真丹。神光出现后,外丹与内丹相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大丹。用神光的过程叫武火。外丹与内丹相合默默而守叫文火,文火的标志是先存后忘。两者相合叫先存,不可以断绝,在默默守候的过程中可以忘却,这是一种境界。
在玄关窍开时有阳光三现之说,即性光出现,之后经过玄关窍引大地之精气即外药入任脉,走任督周流与内药相合,这时的内药叫小丹,相合之后结中丹,是真意默默的时候。性光也可以叫武火,之后用文火,文火的标志不是先存后忘,不可以忘,可以用一意默守、绵绵长存这些字做标志,一忘了丹气就会散,所以在修炼时不可以睡觉,应消除睡魔,做到绵绵长存。
炼金丹时,五气朝元走动,一次、两次、三次……境界到了时,会有灵光出现,这种灵光也是心识之光。象性光、神光、灵光这些概念都是意识在境界上的不同称谓,分成了几个境界层次。
神光与目之祖窍相通,性光与玄关窍相通,灵光与心地相通,这是大致的位置。走卯酉周天去炼大丹,炼好之后,出现灵丹,灵丹也在体外,与外丹相似。灵丹与大丹相合之后化金丹,这时文火的标志是湛然常寂。寂是一种虚无之境,类似于佛家的空,寂也是静的一种层次。
┌────┬───┬──────┬──┬────┐
│ 阶段 │ 武火 │ 药物 │成果│ 文火 │
├────┼───┼──────┼──┼────┤
│玄关窍开│性光→│外药+内药 │中丹│真意默默│
│ │ │(小丹)→ │ │ │
├────┼───┼──────┼──┼────┤
│三华聚鼎│神光→│外丹+内丹 │大丹│先存后忘│
│ │ │(中丹)→ │ │ │
├────┼───┼──────┼──┼────┤
│五气朝元│灵光→│灵丹+太极丹│金丹│湛然常寂│
│ │ │(大丹)→ │ │ │
└────┴───┴──────┴──┴────┘
这样,内丹修炼的脉络就比较清晰了。
(五)、问与答
1. 问:在修炼阶段,有时觉得烦了、累了是怎么一回事?
答:这与修炼的层次和境界有关,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大致地说,首先与炼己时心神把持不住有关。修炼所要求的与日常行为有时截然相反。生活中要交际、学习,总与外界的人或事物打交道;而不管是哪一家的修持,都要求清静自然、无为而为、恬淡虚无等,是内养之法。当初所炼是凭兴趣、爱好,新鲜劲一过就烦了,这是一方面,是环境影响了心理状态。
其次与身体的气血变化有关。因为气血影响心神,就象氧的供应可以影响大脑一样。有时修炼效果好,气血顺畅,心神就澈明,对谁都想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清清静静的,非常的朴实、自然,感觉那就是生命与大自然的本质。这种感觉很多修炼的人都有,这是气血的变化影响心神的一个方面。但气血的变化不能总是一个频率,频率一变产生另外的结果,就会有烦了、累了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跟修炼所尝到的甜头一样,不必在意。
还有别的原回。有些人在修炼过程中讲究双盘,总认为双盘比散盘、单盘好,把双盘看作是修炼好坏程度的一个标志。但一般而言,双盘腿很痛时是因为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而这种疼痛或者胀或者麻等,肯定会对心神有所冲击,让人心烦意乱。更重要的是,双盘或单盘时间长了,会对肾气有影响。当初身体的气脉还不充盈,炁源不足,肾气还不纯和,在这种条件下,双盘或单盘时间长了,肾气就会发动过猛,就会有枯燥感。象水壶里总共有3克水,即使用文火烧,也很快会热的,但如果用炼钢炉的火,一瞬间,水就气化了,壶就干了。双盘时间长了,肾气发动猛而快,一动就往外散,便会本能地向四肢百骸肌肉骨胳里扩充,当然这些扩充的感觉人可能体会不到,只是觉得腿麻了、酸了而己。散一会儿,肾气就衰了,心气得不到肾气的自然滋润,心里就烦躁不安,有玉石俱焚的感觉,想跳入大海之中或者希望别人用大斧头把身体劈成两半才好。我推测,对于一些本来性格就内向的人,如果双盘时间太长之后,在心烦意乱之时都可能会有自虐的行为,就是因为肾气枯燥衰弱了的原因。所以双盘不是在修炼的哪个阶段都适合,也不是坐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是心烦意乱的主要原因。不管修炼到什么程度,或双盘、单盘还是采用别的姿式,如果动作过火,气血变化过猛,心里都会有烦躁感,所以在修炼上不是越耗时间越好,也不是动作越高难越好。
还有一点,在修炼用意上尽量以平和为主,不要过长,不要用小马拉大车,要适合而止。每次修炼的时间要根据自己修炼的境界而灵活掌握。要调动自身现有的气,使之发动充盈,滋润身体;下次修炼也是这个程度,不要发动以后再发动。要感觉到挺舒服,尝到甜头时就可以,见好就收;不要品尝那种滋味,不能留连不已。感觉到舒服,就可以停止这次修炼,不要让气血过度周流。人在这种舒适状态下收式后,几乎在一天之中的其它时间都会处于动态中,不管自己是否去理会它与照顾它,由于惯性气血也还是周流不休的。如果炼50分钟就可以了,却硬熬了2个小时,那么则在三、四天之中都不会有修炼的欲望,而且身体明显感到困顿,倦怠,这就是过火的表现。假如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话,气血还会本能地变化,而且下一次修炼时还会热血沸腾,有修炼的渴求,效果当然也会很好。
2.问:玄牝是什么意思?
答:《道德经》讲:“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什么是天地根?是造化,传说中造物主能造天地。造万物。《道德经》还讲过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的玄就是变化的意思。牝为母,母是对子而言,用人体来讲,下丹田能产生气血变化,产生元炁,那么下丹田就为母,气为子;在这儿,玄就是指使下丹田的气血产生变化的动力。不论用坎离周天还是乾坤周天,玄就是修炼的一种方法,牝是修炼的材料和场所。有牝之后通过变化才能造化生命、造化天地,这就是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的含义。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礼为母为阴,那么把玄看作阳也可以。我们知道,要使雌产生变化,那么所用的一切方法与动力,肯定是与之不同的,不一定仅指“雄”而言。所以生化之道也即为玄牝之义。
3.问:下丹田形成的气血是不是叫真种子?
答:不是,等达到金丹以后才算。真种子必须是与本性相合的东西,象小丹、中丹或经脉里的气血都不算,还远末达到。即使金丹炼成了,如果不与本性相合也不叫真种子;等有机会与本性相合了才叫真种子。换句话说,必须涉及到生命、涉及到天地根的东西才可以叫真种子。
4.问:忏悔是什么意思?
答:忏悔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对自己的一种痛恨,而且还要有改过自新的愿望,希望以后不再这样。就是说,为了自新而有自我谴责、自我痛恨的行为,并且想改变它,就是忏悔。有忏悔的行为也算是一种好事,起码能少犯类似的错误,对自己能有所把持。有良心的人才有忏悔,所以有忏悔之心的人还是有良知的。
5.问:修炼不仅要看丹道方面的书,还要看命学方面的书,互相联系起来才可以,为什么呢?
答:命学的书一般讲人生现象,是从规律上来推演的。老百姓有“ 3岁看小,7岁看老”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一些有人生经历的老人,看到一个小孩,会大略地知道他以后会怎么样,这是人生规律的总结,其对修持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不修持的人正常工作、生活,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明天会如何?他不会有明确的看法和方向。而修持的人,会对人生之路把持得更多一些。通过修持,多了一些对内在生命的一种照顾和培育,无论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修成大能力、大智慧、达到生命圆满,都等于又多了一条把持生命的方式。
看命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算命,而是以人为镜,返照自身,有所借鉴的意思。能够使自己排遣很多的麻烦和不如意之事。另外命书上也应用了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特别是天干地支。命书的基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数术学,是把规律分成很多内容,找出其中的主要支柱,因为好些支柱之间的变化能构建成一个大致的规律。炼内丹如果不懂这些内容,又如何去炼呢?
我在前面讲了小丹、中丹、大丹和金丹四层脉络,这只是大致的内容,其中更细的内容如中丹到底如何去炼就讲究戊己,否则就不知道真意怎么用,也不知道怎么运用心液之气、肾液之气。必须知道戊己的方法、概念和阴阳属性。例如戊为阳气,己为阴气,甲为阳气,乙为阴气,“甲已化土” 也就是甲本克化己土,阴阳互济之理。阴阳二气在身体的不同位置、不同层次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我们所要求的就是要做到非常准确、细致,不能马虎和模糊。
6.问:什么是悟?
答:悟有渐悟与顿悟之说。比如一个气球在未鼓气之前,用针怎么扎也不会有爆破声;而往气球里鼓气,使气球比较饱满,那样针一扎气球就瘪了;如果鼓气到更大程度,达到气球胀满的极限时,用针轻轻一碰就爆破碎了,会很响。可以说鼓气的过程是渐修之法,用针使之爆破则为领悟。哪有不经过渐修而顿悟呢?如果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睡一觉就能悟透天地之机和悟透金丹之理?连金丹的概念是什么都不懂,那怎么能谈到顿悟金丹呢?如果已经掌握了很多有关丹法的知识,只差一层窗户纸不懂时,经人一指点,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即刻“顿悟”了。
顿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刻苦实修。当然不要钻牛角尖,修持也更讲究灵性。我们知道,气球鼓到一定程度时,不论是针刺还是碰到火花、树枝、石块时都会爆破,这爆破的机会就是灵性的体现。
这也类似佛家的棒喝之说。就那一句话,当头一喝,或上去踢一脚,或者猛然看到一片桃花烂漫,都会可能使之顿悟。这也要讲究火候。比如风吹竹断,发出僻啪之声,却刚好被一位总在琢磨怎么能空下来的禅者见到了,苦思了多年没有结果的禅者就在这偶然的情况下看到竹子里是空的而觉悟,折断后外面的空与里面的空就溶在一起了,就等于内识与外识相通,这通之而破就是智慧,这叫顿悟。能达到内外相通,象什么“大梦谁先觉,春来我自知”的说法,也是因为经过平时修持的原因。所以平时要琢磨,要象鼓足了气的气球一样,一点就破,要有灵性。
7.问:何时出现定?
答:五气朝元时会出现定。定只是瞬间的事,即在人生当中、在时间上也是瞬间的事,哪怕已经盘坐了2个小时,也感觉只是2分钟。当内在气血变化到一定程度时才有这种感觉。在神跟气血出现既分离又没有完全中断,有这种差距时会出现定的境界,而要做到这一步只有达到五气朝元时才可以。因为从大丹炼金丹时才有这种火候,才有这种定的状态。
8.问:定是一种空吗?
答:从心神上而论是空,但从气血的角度看,不算是空。气血还在变化,在本能地交融,本能地与天地之间有一种能量贯通,而不会达到内识绝与外识断那种绝对的空。
9.问:舍利子与金丹一样吗?
答:是一样的,结舍利珠之前释放出的金光是很薄的,象一层保护罩一样,有一种合聚力;舍利珠不在身内,金光连成一片,中间有一些光点,光点旋转而成为舍利珠;到空定处时,舍利珠被融到一个禅定的境界,空下去之后,舍利珠回归,在身内相合而成为舍利子。所以佛家炼舍利子的过程不是靠身内精气的转化,而在身外合化。出舍利子之后,很快与本性相合,本性发现即是明心,就回到生命的本来之处,一切外缘俱都放下。从此以后,不去念经了,也不去讲法了,需要闭关修持,也就达到炼神返虚的位置,在虚空之处温养本性。道家通过三花聚鼎、五气朝元等方法也能达到这种境界。五气朝元的炼法类似于体内的阵法演化;炼神圆满以后,那就是身外空间的阵法演化了。(注:根据1997年12月20日录音整理)
接:关于“中国道家传统内丹修炼”的系列讲座,我最初是在1992年 11月22日开始讲的,地点在长春,当时每周一讲,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这套根据录音而整理出来的材料,是在1997年冬历时三个月时间讲完的,地点在北京,当时每双周一次。由于每次均有新参加的朋友,故有些涉及整体修炼脉络的内容略有重复,但为了便于理解每一阶段的修炼内容,在整理时保留了讲课原貌,没有做过多的删减。
此中丹法修炼的脉络,沿用了传统丹书中最普遍常用的修法,如周天运行的概念与走向等,也经过结合我自身修习渊海明灵的体验与心得,把传统修炼进程中的筑基、精化气、气还神、神返虚、虚合道的层次,依照炼丹火候分为了筑小丹、结中丹、炼大丹、化金丹,以及外丹与灵丹的“概念” 也融于其中,最终进入归根复命的元神炼化。
此次借修炼人天金丹正法的机会,把其中与陈丹有关的前五讲内容呈现给广大同修,其后之第六讲炼神返虚与第七讲炼虚合道的内容略去。如果广大同修能从中有所借鉴,我之心愿也就满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