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航空设计师之 冯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24:23
冯如 冯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冯九如,乳名冯珠九,字鼎三,号树垣。广东恩平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是中国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和飞行的第一人。
冯如被美国报纸赞为"东方莱特"。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殉职,遗体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今黄花岗公园)。
冯如2号机在准备飞行 图为冯如(左1)与3名助手。
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00年前的一个黄昏。
1909年9月21日,美国奥克兰市郊匹满高地的伍·吉·典梓农场。一架升降舵装设在飞机前部的鸭式布局轻型飞机在农场崎岖不平的地面上由慢而快地滑行着升上天空。地面上观看的人群爆发出欢呼的呐喊:"飞起来了","成功了""上天了"……
几个简单的中文词汇惹得白人农场主和太太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跑出屋子,向飞机起飞的小土山方向眺望。他看到在一群衣衫简朴的华人疯了一般地蹦跳着朝天空挥动手臂,在他们的头顶上方,一只奇怪的大鸟正在围绕着小土山,作椭圆形航线的绕空飞行。
100年前的那个傍晚,几万万中国人谁也没有听见远隔太平洋的异国土地上这微弱、单薄的呐喊。今天,这呼喊却穿过100年的电闪雷鸣,越来越响亮地震荡着全体中国人的耳膜--
那个驾驶着简陋的飞机在10~15英尺之间的低空飞行了约半英里航程的年轻、挺拔的身影,犹如一道永恒的闪电,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天空上--
冯如。
——中国航空之父,首位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中国人。
“冯如二号”等比例模型。
幼年遭遇奠定"国家富强"的远大志向
冯如,被美国人誉为"天才的发明家",他走过了一条与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中国人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莱特兄弟开创的动力飞行揭开了人类航空史的第一页。冯如成长的年代,正值古中国千年变局之际,中国在西方帝国主义的枪炮胁迫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劳苦大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中艰苦度日。
恩平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美国旧金山出现淘金热以后,就有不少恩平人漂洋过海去谋生。幼年的冯如时常从来往的华侨那里听到他们谈论外国科学进步,实业发达的情况,由此萌生了出国增长见识的念头。读书时,冯如常常把《论语》中的"父母在,不远游" 按照粤语近音念成"父母在,得远游"。
这一年,在美国旧金山作小本生意的舅父吴英兰回乡省亲。辍学在家的冯如便缠着他要随其前往旧金山谋生。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年仅12岁的冯如踏上了背井离乡之途。
冯如到了美国以后,目睹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城市,接触了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幼小的心灵深受震撼。他在日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尝谓国家之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于机器。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
冯如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发明家和航空事业的拓荒者,与他内心深处图谋"国家富强"的情怀是分不开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的精神传统。
冯如:世界制空权理论的朴素先声
旧金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美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这座城市人口众多,工业发达,冯如终其一生的对于机器和工业的迷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白天在工厂劳动,晚上回家学习,研读各类科技书籍。经过十年的工作实践和学习,冯如精通了机械和电机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熟练地设计和制造各种机器。特别是他制造的小型发电机,不但运输、移动方便,而且发电效率优良。他设计制造的抽水机、打椿机、发电机、无线电报机等轻便耐用,深得社会赞誉。
1906年前后,有两件事情给冯如内心带来了强烈震撼。一是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揭开了世界载人动力飞行史的第一页。冯如萌生了效仿莱特兄弟试制飞机的念头。二是1904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我国东北的特权,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狗咬狗的战争。1905年9月两国在美国的调停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和约竟规定将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大连及附近海域转让给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也交给日本所有。这件事情更使他坚定了研制飞机的决心。冯如为祖国的不幸痛苦不已,他的"机器梦"破灭了:"是(指制造机器) 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从此,他立下了"航空救国"的思想,发誓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
1906年,冯如从纽约重返旧金山,经营机器制造、销售业。青年华侨朱竹泉对冯如高超的机器制造学识和技术十分钦佩,遂拜冯如为师,学习机器。
冯如对朱竹泉说:"日、俄战事大不利于祖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以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之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
冯如萌生这些思想是在人类的第一架动力载人飞机刚刚问世的第3年,飞机作为一种新式武器所具有的潜力尚未被人重视。冯如的思想可以说是15年之后意大利人朱里奥·杜黑"制空权"思想的朴素先声。
冯如也是提出自力更生发展本国航空事业的第一人。 "壮国体,挽利权"是冯如的代表性思想。面对灾难深重、倍受欺凌的祖国,他誓言"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一开始就把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置于自制飞机、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他以自己的航空实践和奋斗历史启示人们:要发展祖国航空事业,"壮国体,挽利权",就必须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割据各地的军阀为了打内战,竞相向外国购买飞机,不但利权外溢,而且无不被帝国主义操纵利用。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冯如的航空救国思想和实践的正确性,他为我们展示了航空救国应走的道路。
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
研制飞机,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冯如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金银玉器,仍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到当地华侨中去募集资金。华侨们听说冯如要造飞机救国,都非常感动,但是,绝大多数人认为光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制造出飞机的。他们生怕制造飞机失败,投资受损,只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毅然伸出援助之手,出钱出力,予以支持。冯如一共筹得资金1000余美元,1908年5月租得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的一间面积仅80平方英尺的屋子作厂房,定名为"广东制造机器厂"。 年仅25岁的冯如,怀着"固吾圉,慑强邻。壮国体,挽利权"的雄心壮志,带领他的3位志同道合的助手,以坚毅沉着的精神,在这里开创中国人前所未有的伟业--制造飞机。
冯如勤奋学习、研究,先后从《美国科学》、《航空学》《航空器》和《昆虫式飞机》等当时著名的航空科学书刊上,搜集了大量制造飞机的技术资料。为了探索飞机的制造和驾驶技术,冯如通过观察飞鸟的飞行情况,领会到要制造一架能够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要有合理的外形,良好、稳定的操纵系统,而且要达到最大功率和最小重量的完满结合。
经过充分观察研究之后,冯如选定以莱特式飞机为设计飞机的主要蓝本,同时参考花曼、寇蒂斯、伯里利奥等当时著名飞行家的飞机图形绘制成飞机结构施工图。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购置足够的生产工具,飞机的大小零部件都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操作完成,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制成一个合规格的零部件。冯如的家人也屡屡催促他回国团聚,冯如复信婉言劝慰,并毅然宣布,"飞机不成,决不归国。"
经过3年的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中旬,制成了一架可以载人飞行的动力飞机。1909年9月17日傍晚,冯如驾驶这架飞机,飞上了四分之三英里的高空。在行将着陆时,飞机发动机的气冷装置由于过热而停止工作,冯如来不及操纵飞机着陆,飞机即失控坠落地面,起落架的一个车轮与地面碰撞损毁。
1909年9月21日傍晚,冯如驾驶着经过检验和更换了新车轮的飞机,冒着强风,在伍·吉·典梓农场崎岖不平的地面上起飞。围绕着一座小土山,飞机作椭圆形航线的绕空飞行,高度保持在10~15英尺之间。在未经试飞证实确属安全之前,冯如不打算冒太大的风险,进行更高的飞行。飞机飞行了一圈,航程约半英里。这表明这架飞机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能够如意地进行操纵。冯如首次试飞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史的开端。
1909年9月23日,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呼声报》等英文日报,分别以《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中国人驾驶自制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为题,报导了冯如制造飞机及试飞成功的经过,大大地鼓舞了旅美华侨投资支持冯如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的信心和兴趣。于是冯如联合旧金山的华侨青年黄梓材、刘一枝、朱竹泉等,于1909年10月28日把"广东制造机器厂"扩充为"广东制造机器公司",由冯如担任总机器师,负责领导制造飞机,并以"广东制造机器公司试办飞船招优先股"名义,公开招集优先股份,仅从1909年11月3日至1910年2月19日的3个月期间,即招得优先股东67人,筹得股金5875元。
1911年1月,冯如终于制成一架"顿异前制"飞机。这架飞机是以花曼式飞机为参考蓝本,并借鉴莱特、寇蒂斯等式样飞机的制造方法,吸取第一至第六架飞机制造失败的经验教训制成。1月18日,冯如驾驶这架飞机,在奥克兰市的圣佛兰西斯科海湾岸边的艾劳赫斯特广场公开试飞。
飞机在地面滑行了约100英尺,便如飞鸟凌空一般,飞上40英尺的空中,环绕广场飞行了约1英里,再向海湾飞去,最后掉头,成一弧形航线飞返广场降落,飞行历时4分钟。如果说,冯如1909年9月21日的第一次正式试飞,由于飞机装配上存在缺点,只能算是基本成功的话;那么这次试飞,无可否认是一次完全成功的飞行。这是中国人制造成功的第二架飞机。
为国捐躯,精神永存
冯如制造飞机和试飞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国。当时国内发生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想利用冯如为其建立航空部队,电召冯如归国,许以破格录用。航空是当时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冯如完全可以用他掌握的航空科学技术知识,在美国经营航空事业,赚取大量金钱。但他一心想的是"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实现"壮国体,挽利权"的夙愿。在征得广东制造机器公司股东同意后,冯如将公司易名为"广东飞行器公司",招收一批普通股,增强公司经济实力,并迁回祖国广州,为发展祖国航空事业效力。
1911年2月22日,冯如率领广东飞行器公司的技术人员朱竹泉、司徒璧如、朱兆槐,带着飞机两架(其中一架在装配中)及制造飞机的器材设备等,乘船离开旧金山回国。3月22日,船抵香港。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派当时两广地区吨位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宝壁号军舰前往迎接,以示荣宠。宝璧号军舰抵达广州后,张鸣岐又在广州东郊燕塘,为冯如划定飞机制造厂厂址和飞机场。但冯如只接受其军舰接载及划定厂址、场地,始终没有担任清政府的职务。
由于冯如拒绝任职,加上1911年4月8日比利时飞行家云甸邦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清政府广州将军孚琦前往参观,归途被华侨革命党人温生才击毙;继之黄花岗起义爆发,清政府对冯如也是怀疑有加,严密监视其行动。
冯如在清政府的监视下,不能公开表演飞行,广东飞行器公司的业务也无法开展。1911年6月21日,冯如为检验放置在仓库内数月的飞机是否仍然完好,在广州燕塘大操场做非公开的检验飞行。结果飞机在船运途中受湿,机件锈蚀,机力受损,刚起飞即坠落,幸而飞机虽毁,冯如没有受伤。
正当冯如陷于极度苦闷之中时,辛亥革命爆发了。冯如率领他的3个助手一起参加革命,被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飞机长。他的助手朱竹泉为飞机次长,司徒璧如、朱兆槐为飞机员。冯如接受任命后,立即在燕塘恢复了广东飞行器公司制造、装配飞机的业务,用从美国带回来的自制飞机零部件和在广州搜集到的竹木布匹等材料,在燕塘制造飞机。革命军委任冯如组织飞行侦察队,配合北伐军对驻守北方的清王朝进行空袭。冯如用了约3个月的时间,制成飞机一架。飞机制成后还没有来得及北上参加作战,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已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政府垮台。冯如虽然没有北上参战,但他以中外闻名的飞行家身份担任广东革命军飞机长一事,有力地增强了革命声势。
为了普及群众航空知识,唤起国人对祖国航空事业的认识与支持,经广东军政府核准,冯如于1912年4月,在广东华侨最多的台山县城南门桥表演飞行,到场观看表演的群众达两千多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自制的飞机在祖国领空上公开进行飞行表演。
1912年8月5日,经民国临时政府批准,冯如在广州郊区做第二次飞行表演。这一天,天气晴朗,闻讯前来参观的人很多。起飞前,冯如先向观众讲述飞机如何利用、如何制造、如何驾驶等内容,听者无不鼓掌称善。随后,冯如驾驶飞机凌空而上,飞行高度约120英尺,东南行约5英里,观众鼓掌之声不绝于耳。冯如意欲使飞机飞得更高,将两手所持之机关一抽,不意用力过猛,该机直上,头高尾低,冯如两足浮松,全身下坠,飞机亦即坠落。冯如头、胸、股各部均受重伤。当时虽有红十字会医生及军医急救,但药料太少,难以支持,在场医士随即将他抬到北较场陆军医院。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撒手人寰。一代英豪,就此长眠,时年29岁。
弥留之际,冯如仍然心系祖国航空事业。他吃力地把失事原因告知助手,勉励他们"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之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又嘱将其遗体葬于黄花岗,与72烈士英灵长相做伴。
冯如牺牲后,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于1912年11月16日下令褒扬冯如始创中国飞行的伟大贡献,冯如后人及其飞机助手等遵照他的遗嘱,将其遗体葬于黄花岗。墓上建一花岗石的方形碑塔,冯如事迹及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褒扬、抚恤镌刻其上,以垂青史。1933年,冯如墓迁葬广州云鹤岭空军坟场。1966年"文革"期间,冯如墓被毁,遗骨被辗转迁往广州东郊三宝墟附近荒山。198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黄花岗重建冯如墓,将冯如遗骨迁回安葬,并将此地公布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如出生地杏圃村建有冯如纪念楼,杏圃村的冯如故居被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向恩平县冯如纪念馆、牛江镇冯如纪念公园赠送退役战斗机各1架,永为纪念。
今天我们缅怀中国航空之父冯如100年前的人生轨迹,不仅为了纪念冯如,更要将由冯如身上的忠诚、勇敢、探索、挑战的精神意志溶入我们的血液,转化为建设强大空中力量和民族航空工业的动力。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11/10/content_1 2385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