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五大象征及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14:28

自由女神像

像的钢铁骨架由设计巴黎铁塔的埃菲尔设计,雕像由法国雕刻家维雷勃杜克设计,并在巴黎完成。法国政府将这一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赠给美国。自从1886年落成以来,它耸立在纽约港的入口。
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象征,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纽约港入口处,日夜守望着这座大都会,迎来了自19世纪末以来到美国定居的千百万移民。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赠给美国人民的礼物,是自由的象征,女神像高46米,连同底座总高约100米,是那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柳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女神双唇紧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几米长的火炬,左手紧握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当夜暮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黄色的亮光,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创造这一艺术杰作的是法国雕塑家巴特尔迪,女神的形象源于他在17岁时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1869年,巴特尔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图设计。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到1884年完全造竣,前后历时十年,雕像仅食指就有2.5米长,1米宽,指甲则有75厘米厚。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开始,基座高约27米,由花岗石混凝土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1808-1811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个塑像被分成200多块装箱,用拖轮从法国里昂运到了纽约。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一处。28日,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主持了万人参加的自由女神像的揭幕典礼。1916年,威尔逊总统为女神像安装了昼夜不灭的照明系统并主持了竣工仪式。1942年美国政府做出决定,将自由女神像列为美国国家级文物。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自由女神像底座的十四行诗
原文
拉扎露丝(Emma Lazarus)的十四行诗《新巨人》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译文
不似希腊伟岸铜塑雕像
拥有征服疆域的臂膀
红霞落波之门你巍然屹立
高举灯盏喷薄光芒
您凝聚流光的名字 ——
放逐者之母
把广袤大地照亮
凝视中宽柔撒满长桥 海港
“扼守你们旷古虚华的土地与功勋吧!”她呼喊
颤栗着缄默双唇:
把你,
那劳瘁贫贱的流民
那向往自由呼吸,又被无情抛弃
那拥挤于彼岸悲惨哀吟
那骤雨暴风中翻覆的惊魂
全都给我!
我高举灯盏伫立金门!
最后五句广为流传的译法
欢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
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
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
饱受颠沛的人们
一起交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
山姆大叔

由于“Uncle Sam”两词的首字母是“US”,而美国的Uncle Sam 即“山姆大叔”,他是美国、美国政府或美国人的绰号,但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相传,纽约州的特洛亚城有位名叫塞缪尔·威尔逊(Samuel Wilson)的人,他是一家肉类加工厂的厂主。他勤劳、忠厚、乐观,倍受人们尊重,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山姆大叔”(Uncle Sam)。
1812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山姆大叔的工厂接受了一项专为美国军队生产桶装牛肉的合同。美国政府每次收到他交来的、经检验合格的牛肉,就将肉装入特制的木桶,并在木桶上盖上“US”的记号缩写也是“US”,于是人们便把这两个名称合二为一,意即那些经过“Uncle Sam”之手的牛肉已成为“美国”的财产了。从此“Uncle Sam”便被当作美国的绰号,并逐渐广泛流传起来。
19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家根据历史传说赋予“山姆大叔”以具体形象,于是出现了一个蓄着山羊胡子的高瘦老头的漫画形象。他头戴饰有星徽的高帽子,身穿红、白、蓝三色的燕尾服和条纹长裤(美国星条旗图案)。这位身材高大、笑容可掬的老人,便成了美国的象征。
----------------------------------------------------------------------------------
芭芘娃娃

芭比全名:Barbie Millicent Roberts(芭比密莉森萝勃兹)
生日:西元1959年3月9日
身高:170cm
体重:50kg
男友:肯尼
肯尼的全名:Ken Carson (肯尼卡森)
姐妹:1964年上市的巧比、1992年推出的史黛西及1995年亮相的小凯莉。
露丝·汉德勒是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最久的玩具——“芭比娃娃”的创立者,后创建了美泰玩具公司,是美国最成功的女性企业家之一。现在,“芭比”娃娃已经销往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总销售额超过10亿元。
2002年4月28日,各大报刊纷纷转发一条惊人的消息:芭比娃娃的创造者、85岁的露丝·汉德勒女士去世了。半个世纪以来,露丝创造的芭比娃娃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小女孩的心爱之物。随着这个大眼睛、长头发的玩具娃娃的畅销,今天的“芭比”已经不仅是一个玩具,它是美国女性的一个象征,是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正如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肯德基一样。作为创造这个品牌的露丝,她用自己一生的努力,给了全球的女性以梦想和希望。
1916年,露丝·汉德勒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她的父母原是波兰人,为了逃兵役,像无数个到美国寻梦的移民一样,他们乘坐又热又脏的蒸汽船,来到了大洋彼岸。
露丝的父亲是一位铁匠,靠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来养活露丝和她的九个姐妹,母亲整日里为家庭操劳,但是生活的困苦似乎并没有给这个大家庭带来太多的伤害,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们从不发脾气。后来露丝·汉德勒曾经回忆说,作为最小的孩子,她在成长过程中从不缺乏宠爱。而正是因为在这么多的爱中长大,她才会有孩子的童心,设计出可爱的“芭比”。
19岁时,露丝刚上大学二年级,她个子不高,却充满好奇心,出于对电影的好奇,她只身来到了好莱坞,但她来到这个充满诱惑的地方,不是为了当电影明星,而是为了学习工业设计,幸运的是,她在大名鼎鼎的派拉蒙公司摄影片场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爱人埃利奥特·汉德勒,他们很快相爱,并在不久后结婚。
1942年,踌躇满志的汉德勒夫妇在一间车库里创办了他们的公司,最初的产品是木制画框,埃利奥特研制样品,露丝负责销售。
一次偶然的机会,汉德勒试着用制作画框剩下的废料制作小型的家具,发现销路不错,于是公司又多了一项业务,为儿童游乐室设计制造家具。几年后,公司开始赚钱,主业也转向了生产玩具。1945年,汉德勒夫妇与朋友曼特森开办了一家公司,后来它成为生产布娃娃最有名、最成功的公司。这家公司取名为美泰(MATTEL),MATT取自曼特森的名字,而EL来自埃利奥特的名字。
当时,露丝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做玩具的商人,她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想法。一天,她突然看见女儿芭芭拉正在和一个小男孩玩剪纸娃娃,这些剪纸娃娃不是当时常见的那种婴儿宝宝,而是一个个少年,有各自的职业和身份,让女儿非常沉迷。 “为什么不做个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丝脑中迸发出了灵感。
虽然有了灵感,但实现的路程却是艰辛的。在芭比娃娃诞生之前,美国市场上给小女孩玩的玩具大多都是可爱的小天使,圆乎乎、胖乎乎的,类似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尔的银幕形象,这是大人对孩子们玩具的想象,但从大孩子们的兴趣来看,这种玩具却略显“幼稚”,他们需要的是跟自己年龄相仿的玩伴,而不是一个小宝宝。
到底要给自己的娃娃做成什么样子呢?露丝苦苦思索,正好这时,她需要到欧洲出差,于是,露丝来到了德国,在这里,她看到了一个叫“丽莉”的娃娃,丽莉十分漂亮,首制于1955年,是照着《西德时报比尔德》中一个著名卡通形象制作的。丽莉是用硬塑料制成的,高18~30厘米。她长长的头发扎成马尾拖至脑后,身穿华丽的衣裙。身材无可挑剔,各种体征应有尽有,而且穿着非常“暴露”。
于是,露丝买下了三个“丽莉”,带回了美国,她告诉公司的男同事,自己想设计出一种“成熟”的玩具,但是他们认为“丽莉”衣着太暴露了,是满足男人幻想的产物,并不适合给孩子们。
露丝并没有气馁,她想,为什么我不能将这两点结合起来呢,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长大的,但却不是暴露的娃娃。小女孩不光需要跟自己年龄相仿的玩偶,更需要一个她长大后的理想形象。于是,“芭比”的样子在露丝的脑子里越来越成熟了。在公司技师和工程师的帮助下,芭比娃娃就这样诞生了!
以一个女人的细心,接着露丝又请了服装设计师夏洛特·约翰逊为芭比设计服装。1958年,他们获得了生产芭比的专利权。这种娃娃将会改变一个时代,她与以往的娃娃都不一样。她是个大人,四肢修长、清新动人,虽然身材很好,但被漂亮的衣服紧紧地包裹着,她的脸上还流露出如玛丽莲·梦露般的神秘,虽然只有11.5英寸高。最后,露丝把自己的女儿芭芭拉的昵称“芭比”给了这个可爱的娃娃。
----------------------------------------------------------------------------------
野牛镍币

1911年,由美国著名艺术家詹姆斯 厄尔 弗雷泽(James Earl Fraser)开始设计,1913-1938年间成产的一种硬币。美国传统硬币上刻画的主要是美国政府的杰出人物,其中大多数是著名的历届总统。
野牛镍币,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将在美国为拓居而进行的西进运动中遭破坏几近灭绝的两种形象----美国野牛以及土著印第安人印为纪念。
右图为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可有三个印第安人头像。
---------------
弗雷泽在创作野牛画像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大草原上已不再有四出现散漫步的野牛,只好到纽约中央公园的动物园里素描一只年迈的野牛,两年后,这只野牛以仅100美元出售,然后被宰杀取肉制皮,牛角也被制成了墙饰品。
---------------
野牛镍币是当今很多钱币爱好者最想要收集的硬币之一。
----------------------------------------------------------------------------------
《美国哥特式》

《美国哥特式》,1930年,76.2x63.5cm,板 油彩,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1892-1942年,美国
1928年,格兰特·伍德去了德国慕尼黑,很为那里的哥特艺术所迷恋。所谓的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1930年8月,伍德在Iowa南部的一个小镇看到一所颇具哥特式风格的房子,它建于1880 年代,有五个房间。此建筑物的紧凑和坚实的设计,尤其是阁楼上的哥特式窗户,给伍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想象着一个农夫和他的女儿站在房子前面,然后拍下这个房子的照片带回了他的工作室。他请他62岁的牙医和他30岁的妹妹作为画中人物的模特,并让他们穿上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衣服。虽然在画中两人是站在一块的,但实际上这两个人物是在不同的场合下完成的。
伍德花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及时赶上了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展览。虽然一开始裁判们对是否要接受他这幅画上有分歧,但这幅画最后得以参展并获得了铜奖和300美元的奖励。当时这幅画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个艺术批评家指责该画是“侮辱普通乡村人民的漫画”。有人认为伍德用这幅画来讽刺中西部文化的狭隘和压抑,但伍德本人否定了这种说法;也有人把这幅画理解为对美国乡村道德品质的颂扬;还有人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非常暧昧,既有赞扬的肯定,又不乏讽刺的意味。后来伍德自己透露他的画中含有讽刺的因素,但至于是哪些因素他缄口不言。
男人的眼睛直直地向前平视,双唇紧闭,黄瘦的脸上表情十分严肃,鼻梁上一丝不苟地架着圆圆的眼镜。他沾满泥巴的手里拿着一个叉,它既代表了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年代,农民们勤劳耕作的精神,也象征着在19世纪男权社会中,不容置疑的男性权威和力量。从构图上来看,这个叉与人物椭圆形的脸和人物身后哥特式窗户的线条相呼应。站在他身边的女人一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装扮,从发型到服饰,甚至到表情,都让人联想起简·爱。同男人一样,女人的表情也不苟言笑,只因那个年代的女性以严谨、矜持、勤劳、克己为美德。她略微站在男人身后,眼睛看向男人,有点“唯他是听”的意味。
关于画中的两个人物的关系,也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到底是一对农场老夫妻还是父亲和女儿?如果是夫妻,很多Iowa农夫的妻子认为这是一副诋毁她们形象的画作;如果是父女,那么男人手里拿着一把叉,到底是表示一个普通耕作的农夫,还是一个不无妒意地赶走女儿追求者的传道夫呢?理解为父女关系的评论家把女儿下巴和颈部的褶皱理解为“老处女的尖锐”,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褶皱暗示着女儿并不像她的穿着(扣子紧紧封住脖子)那样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