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问题需要更全面公开地面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6:09
作者:童大焕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日期:2010-5-29
本站发布时间:2010-5-29 10:38:24
阅读量:482次

来自新华社的消息说,三峡工程175米 试验性蓄水以来,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132起,塌岸97段长约3.3公里 ,紧急转移群众近2000人。在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范围外已发生新生突发性灾(险)情30多处。(5月23日 《新京报》)
这是一次相当难得的信息公开披露,可以说明有关方面在三峡问题上信息公开的勇气。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则是三峡大坝已经引起和将来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警惕与防范。在三峡蓄水过程中,水位线每年在135米 到175米 之间大幅度波动。早有专家预测,水位达到 175米 ,2009年以后的几年,地质灾害的发生还要增加,而不是减少!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位的继续升高和时间的持续,三峡工程越来越多的问题会浮出水面,公开地摆在蓝天之下。因此,主动公开信息显然比被动公开要好。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5月22日 举行的2010年度三峡库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他,截至目前,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实施期间,对城镇和居民集中区的887处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治理,对出现地质灾害灾(险)情的480处隐患点近4.6万人实施了搬迁避让,对3141处隐患点进行群测群防。
但这远不是问题的全部。三峡工程自2003年蓄水后,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总结,去追问,去防范。因为,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尽管三峡建设前经过了很多论证,但是人类现在所认识的自然是很有限的,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对它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所有影响乃至危害河流的行为中,没有比建设大坝带来的影响更直接更长久了,因为大坝可以改变一条河流的水文,也就是它的循环系统,这些改变会影响到整个流域。
时至今日,对于三峡工程,我们有必要去总结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是否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相似,增加了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崩岸的频率?如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比如,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航运是更畅通了还是更受阻了?水库的淤积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了吗?河流的自净能力增强还是减弱,三峡水库区水质变好还是变坏?区域地震次数增加还是减少,会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此外,还有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影响;三峡工程到底发电多少,有没有减少因用煤发电导致的污染,有没有为老百姓、特别是被涉及的居民提供“廉价”的电力?等等。所有这些,都应该在全面总结和公开透明之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总结重大工程的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并且终结老百姓乃至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承担经济改革的成本、少数利益集团独享改革果实的不公正利益分配格局。
迄今为止,我们为三峡工程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得到了多大的收益?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浮出水面。我们应该有勇气全面彻底地正视三峡问题,而且,让三峡的问题透明、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三峡这样事关巨大的公共利益、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和其他央企的一切信息,都应该在公开透明之列。
我们甚至有必要思考,难道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大坝、大工程来拦截水源、制造电力?我们能否在更大限度上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并且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能源、保护地球家园、创造人类财富?
三峡工程虽然完成,但它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很多未知因素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我们似乎没有预见到,也不知道未来我们将面临着什么。我们尤其应该认识到:大坝在规划时,效益可能被夸大,危害可能被漠视,而其他比如社会公平、文化延续、生态保护等却被忽略。随着大坝的建成,一切该浮出水面的都会浮出水面,一切该重新评估和正视的问题都应该公开和正视。这,也是为我们自身的安全起见。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无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