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武当》内家功法挖整理 | 【武道百家】 - 中国武当瀚林-铁松文化论坛 - P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5:28
《武当》内家功法挖整理---1
说明
武当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此次搜集的武当内家武术,仅为《武当》杂志自创刊(1983年)以来,至2006年第12期(共196期)上刊载的内容。经过整理,形成29个大的门派240种拳械功法。这些拳种,其中部分为承传关系明晰,有史可证。另有部分承传关系未详,尚待进一步考证。
实事上,武当武术远不止这些。其中单独成书、音像制品面世的上百种外,尚有大量的武当派拳械功法隐于民间,急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抢救、挖整。
(一)太极
1、张三丰太极十三式
此拳也称“张三丰太极拳”或“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亦可所谓太极老架。当代承传人有武当山紫霄宫道人朱诚德(1990年服丹药羽化仙寿90岁)和国内知名武术家万籁生,万籁平等人。朱诚德的师承关系仅能记忆上溯四代,即朱诚德——金宗成——王理阳——吕至正。朱为武当龙门24代传人。万籁声万籁平的师承关系为,河北沧州六合门的刘德宽传赵鑫洲,赵传万氏弟兄,张三丰太极十三式是在唐代道人许宣平的太极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套路的太极拳。张三丰以前的太极拳是没有套路的,张三丰是为了便于传人才根据原理创造了十三式套路及行功次序七十二势。据王宗岳《太极拳论》记:“十三势者,挤按采列肘*,进退顾盼定也。”认为“挤按采列肘*”是八卦原理,“进退顾盼定”是五行原理,八卦五行原理相合即成十三式。
2、赵堡太极拳
赵堡三合一太极拳是一门基本保持了传统特点的太极拳种。自武当张三丰创始以来,由云游道人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赵堡蒋发,由蒋发将其以继承架为旨规在赵堡代代秘传下来。从张三丰到王宗岳,从王宗岳到蒋发,三者融为一体,故称三合一。至今在赵堡已有十八代传人。因以前传授择徒较严,不愿向社会公开,所以流传及影响范围都较其他太极拳小。自近代郑伯英、郑悟清、候春秀等在西安数十年授此艺后,影响颇显,国内各地及国外都有传人。
①赵堡郑悟清太极健身功
本功是根据郑悟清先生之拳艺,由郑钧先生加以整理而成。
主要代表人物:郑钧
3、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创造者是杨禄禅(1800—1873),杨从师陈长兴,艺精后壮年返故里永年广为传授。后到北京教拳,时人称为“杨无敌”。杨式太极拳后为适应一般人学练,几经修改,至禄禅孙杨澄甫遂定型为今日广为流传的杨式大架。杨式太极具有简洁舒展、动作和顺、刚柔内合,轻沉自然等特点。是目前同内传播较广的太极拳流派。
①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
源流情况:由杨露禅传富周(端王府管家),传富英,传萧公卓,传翟英波,传李正。因在清王府内传授,传授内容较多,也较精专,自成体系,且未对外传,故称府内派。
特点与理论:共十套,计有:智捶、大架、老架、小架、太极长拳、小九天、后天法、三十散手、十三总势、太极点穴法。
代表人物:李正。
②小九天
杨式太极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在北京端王府内所传,真太极套路共有十套,“小九天”是十套其中第六套。
特点与理论:太极拳是奉道家哲学思想而创的,处处均含阴阳之道。古人把天分为九重,道家修炼又提出“天人合一”。所以,“小九天”实际上把人体喻为大自然的缩影,“人体是宇宙,天地是大人身”。人在修炼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追求“天人合一”,最终达到用人体去体会和表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例如风雨雷电)。当一个人修炼到高层次时,就能做到“身法疾如风”,发力注如雨,弹抖迅如雷,出手快如电”。
主要代表人物:李正
③杨式传统太极拳定步十三势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以意念为生命,以口令为架式,以技击为灵魂”的古老气功,俗称“太极纯功”,又名“天然气功”。它的导引方法是“意外不意内”,力争做到“练拳万念要归一,眼前无敌若有敌”。以意领气要害使,克敌制胜*奇袭。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难度大,形象美,气感强,疗效高。
见2003年《武当》第1期。
④杨班侯大功架简化太极拳
源流:杨班侯大功架简化太极拳是在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五十四式的一套易学、易练,便于推广的套路。
特点:该套路保持了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风格,舒展大方,简洁明快。注重实用,以技击为主,且更具健身效果。
代表人物:喻承镛
4、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的创造者为河北大兴满族人全佑(1934—1902)。全佑最初从杨禄禅学太极大架,后拜禄禅子班候学小架,以善柔化著名。全佑子鉴泉自小从汉族,故改姓吴,从其父习小架,得其精髓,并有造就,后在北京、上海广为传授,从习者日众,后人称为“吴式太极拳”。近代学有大成者有吴图南、吴公义、吴公藻、吴英华、马岳梁、徐致一、文公远等人。吴式太极拳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
5、武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的创造者是河北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他原从同乡杨禄禅学太极拳,得其大概,后因事途经赵堡镇从师陈青萍学新架月余,备悉其法,次后又得王宗岳拳论,以理论运用实践,形成了身法严谨、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虚实分别、胸、腹在进退旋转中保持中正、动作虚实变换、以内气支配外形、出手不过足尖等特点。在国内较为著名。
①吴式太极拳廉让堂太极剑
源流情况:武禹襄传李亦,传郝为真,传郝月如,传郝少如,传姚继祖、李锦藩,李锦藩传孙剑国。
演变情况:由陇西强身剑演变而来。
特点与理论: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
代表人物:孙剑国、龙西剑。
主要流传及分布地区:河北广平府。
见1996年《武当》第10期。
②廉让堂秘传太极通杆
源流情况:由武式太极李氏家族所创。
特点与理论:杆较长,约一丈三尺左右。
特技与练功法:练周身之力能够协调完整地运到某一处,渐而达至周一家,脚手相随。
代表人物:孙剑国。
③廉让堂秘传太极滨杆
特点与理论:与通杆相似,但杆稍短,长约七尺。
代表人物:孙剑国。
④廉让堂秘传四杆
源流情况:由武氏太极拳传人李亦、李启杆二兄弟于1861年研创。
特点与理论:杆法身法严谨,劲路紧凑。对杆如同推手形状:杆接杆,人接人,劲接劲。
特技与练功法:可作为太极推手辅助功。
代表人物:孙剑国。
主要流传及分布地区:河北永年。
见1997年《武当》第2期。
⑤廉让堂秘传太极杆
源流情况:由武氏太极拳传人李亦、李启杆二兄弟于1861年研创。
特点与理论:杆走小圈,绕里圈。
特技与练功法:有活筋络、养气血、强身心之功效。
代表人物:孙剑国
主要流传及分布地区:河北永年。
⑥廉让堂秘传太极二路杆
源流情况:由武氏太极拳传人李亦、李启杆二兄弟于1861年研创。
特点与理论:可单练,又可对练,还可两路交*练习。
特技与练功法:临敌应用,奥妙无穷,威力巨大,至高境界,杆接即可将对方发出很远,粘住对方使对方站立不稳脚步,受于牵使。
代表人物:孙剑国。
见1997年《武当》第4期。
⑦廉让堂秘传太极四刀
源流情况:由武式太极拳传人李亦于1862年创。
特点与理论:柔中寓刚、绵里裹针的一套集技击与养生于一体。
代表人物:孙剑国。
见1997年《武当》第6期。
⑧廉让堂秘传二路炮捶
源流情况:由李亦、李启杆共同研创。
特点与理论:刚柔相济,和合连贯。用外家拳动作招势,运内家拳劲路、劲法。身法连贯,劲法紧凑无隙,意到手到,劲到身动,快慢相兼,爆发力强。
特技与练功法:为实战应用的对敌架,技击威力大。
代表人物与继承人:孙建国。
见1998年《武当》第1期。
⑨廉让堂太极拳
源流情况:由李亦在武式太极拳拳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特点与理论:架子小巧紧凑,动作幅度小,严密无隙,身法中正,手高不过眉,远不过脚,两手为五花掌。
特技与练功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达到精、气、神的和合圆融,高度统一,以实现强身健体,祛病疗疾,延年益寿的目的。
代表人物:孙建国。
见1998年《武当》第3期。
⑩武式太极刀
特点与理论:内圈手是集内功、轻功、实战于一炉的传统功法。它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培元固体本,开发潜能。只问练法,不问打法,无中生有,以不变应万变。
代表人物:翟维传
见1999年《武当》第8期。
6、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创造者是河北定县人孙禄堂(1861—1932)。禄堂精形意、八卦,民国初年从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后又曾至武当山访师取经,遂融三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多以开合相接。其女孙剑云承其衣钵,在国内外广播桃李,影响很大。
7、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历史源流是和其他太极拳一脉相承的,其祖师都是张三丰。张三丰传云游道人,云游道人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蒋发,蒋发传陈沟陈氏先人陈长兴(1771—1853)(见杨澄甫1933年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序》)。陈式太极拳具有短打型特点,有新老架之分。特点是其中保留了蒋发未传于本门太极拳之前陈氏原拳种的外家风格。陈氏另一派太极先师为陈青萍,师承关系上为:陈青萍—张彦—张宗禹—陈敬伯—张初臣—邢喜怀—蒋发—王宗岳—云游道人—张三丰。其特点架式小巧紧凑、动作缓慢、 圈多复杂,不尚拙力。此派在温县赵堡所习,亦以赵堡为根据地向外流传,属于武当赵堡太极拳门派。
8、李派太极拳
李派太极拳为清末民初北方武林大师、太极拳名家李瑞东所创,溯源为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禄禅—王兰亭—李端东。李后将武当太极拳南北派溶于一炉,形成李派太极绝技。李派太极当今在国内外均有传人。
①李派太极老三推
源流情况:李派太极拳祖李瑞东所创。
特点与理论:短小精炼,易学易练,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既有柔化刚发之手法,又有跑 大趟子的身形步法。
特技与练功法:于养生技击有很大益处。
代表人物:陈庆国
见1999年《武当》第2期。
②李派太极四门拳
源流情况:由李瑞东先生创编。
特点与理论:又名“炮捶”。以太极拳功理功法为基础,吸收了形意、八卦、通背之精华。
代表人物:陈庆国。
③李派太极拳
源流情况:包括五行捶与十三丹两套功法。
特点与理论:“五行捶”以天人整体观为基础,循自然法则阴阳消长之理、八卦错综变化之义。,与五行之生克相推衍而成。“太极十三丹突出心法主导,强调神统意领,导气循经,强固内在,更以聚精、固气、凝神之生命能量或内丹因素为根本。
代表人物:张绍堂、杜子宇。
见2000年《武当》第4期。
④太极“十三硬架”
源流情况:由杨班候传李瑞东的长子李伯英、三子李季英及李瑞东弟子项润田、承安和尚。
特点与理论:以定势八法为依据、为基础,圆满中撑,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并化发劲并重,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互为其根,易学易懂,短小精悍,既可单操单练,可也连成套路一气呵成。
特技与练功法:此系李派太极拳的基础套路,看似极重技击,实则养生与技击并重。
代表人物:陈庆国
见2001年《武当》第1期。
⑤李式太极五星锤精炼套路
李式太极拳“五星锤”原式分为春夏秋冬四趟。为了使爱好者便于学习,尽快掌握,特编写了“精炼套路”共二十二式,并且增加了技击手法和图解,以及腧穴图谱,以便查找穴位。
特点:此套动作舒展大方,造型美观,步法轻灵活泼,圆活洒脱,既有缠丝劲,又有爆发力,刚柔相济,可达到祛病、健身、技击之目的。
代表人物:马金龙
9、武当犹龙派太极拳
武当犹龙派太极拳为清末武当道人培元尘所怀之技,是武当原始太极拳之一,后培将此技传李瑞东同学司星三,司传其外甥张振之,张传张鸿奎,王逸樵等人。至今在天津有流传,风格独特。
①犹龙太极
源流情况:由武当山紫霄宫道师裴远臣传出。
特点与理论:与陈、杨、吴、武、孙、赵堡太极拳有区别,其自身功法拳理独到,但以符合于普遍的太极拳理。
特技与练功法:有祛病延年的健身作用,更有重大的技击作用。
代表人物:陈庆国  张冠杰
10、江南派太极拳
源流情况:由明朝张松溪传于江南,后经甘凤池整理传与后世。
特点与理论:拳法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步法是走奇踏中,平飞而去,一步七尺,两步一丈四。各势气势无不惊心动魄。被称为“野蛮太极”。
代表人物:陈庆国。
见1998年《武当》第9期。
11、昆仑太极拳
源流情况:传说是由武当张三丰所创,由后世新疆的一位叫堤克鲁*呼图克图的红教大活佛传给卫智立禅师,再传江正南、钟建华。
特点与理论:是一种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的拳种,也是既练功又练拳的内家拳术。以八段锦、易筋经等内功锻炼为基础,以脱胎于它们,而成为一种独的内家拳术。既可以单独练习,又可与八段锦、易筋经、等同练,起到相互助益的功效。
特技与练功法:对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极好的调节作用。对治疗高血压、运动性损伤,以及配合药物治癌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代表人物:段智明  雷勇  邹帆。
见2000年《武当》第2期。
12、张祖意合太极拳
源流:此太极拳又称太合太极拳。“太合”、“合义”乃为两地地名,当年张三丰祖师曾在这两地修行过,故而以地名取拳名。后人根据此拳内含真意的特征,称为“意合太极拳”,又因此拳始传自张三丰祖师,也称“张祖太极拳”。现在河北一带承传。
代表人物:张兴洲。
特点与理论:此套太极拳以意为主,内外兼修。它有三部练法,分脱胎、易筋、洗髓;五种功法,有坐、卧、站、行、动。
坐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站则筑基养气,行则借足于坦途,动则练养结合。它有内外五形十大练法: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练法共分三部:一、脱胎法;二、换骨易筋法;三、洗髓。
13、顾式太极拳
源流:该门太极拳今有几种称呼,有称“顾式太极拳”,有称“卢式太极拳”。称“顾式”者是认为,该派太极拳最早是由清朝早期一位名叫顾殿一的云游道长所传,故应称“顾式太极拳”。而称”卢式“者,主要为河北广平卢董村的卢氏后人,这样的称谓因为自顾殿一下传到第五代为卢董村之卢鸣金。卢鸣金不断出类拔萃,技艺超群,而且所传弟子甚多,影响波及数省,及今所称“顾式”者亦多源自卢式所传,而在卢董村至今薪传不断,卢氏后人自然要以“卢式”为称。
见2005年《武当》第3期。
①顾式太极拳推手
特点:四正手,不是两人正面相对,将掤捋挤按的划圈范围涵盖整个上身,而是两人侧面相对,将捋挤按划圈集中于一侧。
大捋:到位的大捋练习,起落弹跃幅度非常大,要求仆步时虚腿的小腿肚贴地,并疾速蹬地弹起,动作勇猛快捷,手眼身法步合为一体,不是推而是打。蹿蹦跳跃,接手有声,噼噼啪啪如同散手,但又不失周身弹簧力,不丢不项粘黏连随跟之劲理。
代表人物:刘登信
14、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为使太极拳这一武当派五百年前奉献于社会的锻炼内容,在今天的社会中为增进人民的健康起到更大的作用,也更好地实现当年三丰祖师的愿望,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原24式简化太极拳进行剖析、升华,使之近于完善,并与国家全民健身的时代精神相合。特点:循经太极拳是活步太极拳,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人为本,不被死的套路所限制。
见2002年《武当》第3期。
回复引用
顶端
武当易水

级别: *


发表于: 2007-10-21  只看该作者 ┊
《武当》内家功法挖整---2
(二)形意
1、金刚八字经
源流情况:来源于形意拳。
特点与理论:根据形意拳防身实作中的劈、裹、斩、挑、顶、崩、云、架,八字功法阶编,整个拳法表现于进退快速,稳健有根;身、手法敏捷,刚猛有力。
代表人物:吴大海、宋旭山。
2、秘传心意六合拳
源流情况:明末清初山西西姬隆风传洛阳北窖马学礼,马传南阳张志诚,张传邓州张海洲,由张海洲传数代至陈同林。
特点与理论:技击性极强,招式凶猛、刁钻,出手伤人。
理论以拳谱《守洞尘技》为代表,源于道家《七部尘技》。
特技与练功法:鸡腿、熊膀、龙身、虎抱头、鹰捉、雷声六式。
代表人物:陈合龙、陈同林、马磊石。
主要流传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见1996年《武当》第8期。
3、心意六合拳——三拳
源流情况:由河南南阳张志诚所传。
特点与理论:分“原地不动练法”“上步练习”“对搏找劲”不囿于一招一式的变化,惟以找劲为宗旨,动作不多,分开练之为单把,合而练之为套路。
特技与功法:刚为拳,柔为功,柔练之以调气舒筋为主,常习能达到祛病延年、健身益气的功作,长期练习可练出心意六合门中的决劲。
代表人物:陈同林、马磊石。
4、六合捶
源流情况:属形意拳,首创不详,由作者跟随其师陈盛甫习得。
特点与理论:套路短小精悍,动作简洁,结构合理,技击性强,注重功力。以六合劲(龙身、熊膀、鸡腿、鹰爪、虎抱头、雷声)和八字功(斩、截、裹、挎、挑、顶、云、领)为主要内容,旨在磨炼六合功,形成八字功,为对练和散打创造身体和技术条件。
代表人物:史明。
见1999年《武当》第5期。
5、形意十二形连环拳
源流不详。
见2002年《武当》第6期。
6、孙氏形意“崩拳”技法
孙氏形意拳传自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其拳具有势小、 劲巧、理精、法严等特点。重内功修炼,讲技击实战。每拳一势均要晓拳理,明拳法,通医理,知用法。
“崩拳”为形意拳之一技,动作简单,实用性强,功法严密深奥。
练功法:在练习“崩拳”过程中,要求将脚的蹬、趟,腰胯的抖、绝,两肘两拳的搓摩,要有机地协调起来,步到、拳到、气到、力到、意到,方为完整的“崩拳”。
7、孙氏形意安身炮
“安身炮”是形意拳中的高级对练套路,动作复杂,手法多变,打法灵活。经常操练,能全面提高手眼身步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技击意识增强。
8、心意六合拳秘传十二大势
特点与理论:心意拳十二势为心意六合门重要的十二把劲力的盘法。必须在六艺的基础上方可盘习,每一大势内必含六艺内涵。
见2004年《武当》第1期。
9、形意拳筑基功——三体式
形意拳筑基三体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桩功和形意拳所有变化的开始,所谓“万变不离三体式”就是这个道理。
见2004年《武当》第8期。
10、形意拳散招实战技法
其动作简捷明快,实用性强,富有现代搏击内涵。
见2004年《武当》第8期。
11、邓州心意六合拳秘传蝴蝶手
源流不详。
见2004年《武当》第11期。
12、形意杆
特点与理论:形意杆,是道家武当派传统技艺。历代以来,在武当道门秘传,从未公诸于世。此杆法天则地,取法阴阳两极枢轴之理,杆法朴实刚劲,用法奇特,不以花招取悦于人,杆杆皆非虚设,都有其实用技击价值。
练功法:习此杆须选有弹性上好的白蜡杆、藤杆为佳,杆长不过肩,粗如拇指,须以形意母拳劈、崩、钻、炮、横为基本功,要求力由脊发,使松沉之内劲贯于杆部梢节,体现一种沉稳刚健之美。
见2005年《武当》第5期。
13、形意杖技法
理论:形意杖是朱天册先生根据形意五行拳的基本拳架、劲路,并结合杖的特点,按照攻防、进退、刚柔、阴阳等变化规律编排而成,基本杖法由劈杖、崩杖、钻杖、横杖五杖组成。杖法内容结构严密,手、脚、身、杖高度协调配合,杖杖不离敌要害部位,且防打结合,顾打不分,一势接一势,一环套一环。
特点:形意杖法不仅具有技击特点,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形意拳的整体功力和技巧。
代表人物:朱天册
14、洛阳心意六合拳马形把——野马盘草
练功法:“野马盘草”是洛阳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中的马形拳把,主要练习耐力与爆发力,是“拳功一体”的拳法。
特点:由于“野马盘草”拳把发力刚猛、爆烈,负荷极大,所以规定未满十八周岁者,不宜练此功由于骨骼、脏腑机能脆弱,难以承受发力时产生的震荡,很容易受伤,而且必须要循序渐进。
代表人物:王忠海
15、形意门六捶套打
源流:“六捶套打”源自形意宗师宋世荣先生,包括了十字捶、迎面捶、顶心捶、贯耳捶、侧击捶、砸式捶六种捶法而得名,起初并无套路,只是六个散式,后人为了便于记忆,根据其攻防特性创编了六捶套打。
特点:“六捶套打”是形意门优秀的传统对练套路之一。由于该套路短小精悍、结构巧妙,布局合理,技击性强,故历来只在形意门少数弟子中秘密演练,甚少外传。
见2005年《武当》第12期。
16、心意六合拳连环盘树法
连环盘树法是用头、肩、肘、手、胯、膝、足七个部位,针对树杆进行自由组合击打,养成连续不停攻击对手的能力。
理论:当心意六合拳习练者把外形动作练习熟练后,便要进行针对实物的发力击打训练,以强击打的渗透性及拳脚等部位的承受力。
代表人物:王忠海
17、心意六合拳——十形合真
此套路荟萃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秘传七星内劲功定步发力和活步套路(民间庶乎失传抑或演绎异化),以及河南、安徽等地流传的“十形连环”、“十形合一”、“十形七拳”之精华。
代表人物:朱伯伦
18、形意拳五行合炮三绝手
理论:“形意拳三绝响,任何英雄见了倒。”三绝响,就是三招连环,一招打人,二招灭威风,三招打垮对方。
特点:形意拳讲求步似龙卷风,拳头如雷箭。
见2006年《武当》第6期。
19、心意六合拳的发力模式
练功法:心意六合拳的大形动作也称为发力模式,类型有很多,但基本的却只有几种:一、恨天无把式。二、恨地无环式。三、硬扯纤绳式。四、拉弓放箭式。五、抖鞭式。六、六面弹抖式。所有大形动作均由这几种发力模式转化而来。形意拳五行合炮三绝手
理论:“形意拳三绝响,任何英雄见了倒。”三绝响,就是三招连环,一招打人,二招灭威风,三招打垮对方。
特点:形意拳讲求步似龙卷风,拳头如雷箭。
见2006年《武当》第6期。
20、十大真形连环剑
特点:“十大真形连环剑”来自于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演绎衍化。除具备心意六合拳的“六形(式)合一”(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雷声),勇猛剽悍等共性,同时亦具备着“短兵之帅”——剑之劈撩点刺、挑挂云带、旋拧洗格等异征。
此套路与练十大形一样,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左右相间,直线行走。
21、心意六合拳——上四把捶
理论: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入下三把(胯膝脚)意(气)。《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代表人物:朱伯伦
22、六合神形掌
源流情况:由赵子和传承,后传于世。
特点与理论:此拳又称“锥子手”,即“拳上出尖,掌上拐弯。”掌法运用巧妙,攻防凌厉,讲究巧施快用,辗转回环,变化多端。
特技与练功法:最适合身单力薄的人或女人习练,可险中求胜。
代表人物:李寿山。
见2000年《武当》第4期。
回复引用
顶端
武当易水

级别: *


发表于: 2007-10-21  只看该作者 ┊
《武当》内家功法挖整---3
(三)八卦
1、高派八卦掌三十六连环腿法
特技与练功法:八卦掌中内藏七十二条阴腿、暗腿。
代表人物:雷茂发、雷印东。
主要流传哈尔滨。
见1996年《武当》第6期。
2、武当龙形八卦剑
源流情况:八卦掌第五代传人孙福德先生传授。
特点与理论:以道家易理思想为基础,以道家练功宗旨“道法自然”为指导,融气功、技击为一身。全套剑法有八趟,可每趟独练,又可全套连接,一气呵成。身法剑法的变化,都在圈中方圆之地,它取意为古代传说龙的束骨之功,升降立形。宛如游龙戏水,起上盘下,纵横交错。演练起来轻灵飘洒,吞吐自如。即有一般剑术的基本技法,又有沾、闪、提、抱、划、撩、劈、抹、点、扎等特点。
特技与练功法:即可培养元气,又可健身自卫,是一个优秀的内家传统剑术套路。
代表人物:金文侠
见1997年《武当》第1期。
3、八卦混元养生功
特点与理论:以老庄、周易、河图、洛书、武、医、道之哲理,与阴阳动静意念之玄奥而相结合,达到回天再造,返老还童之目的。用自身精气神三宝与基础锻炼,内运真气而外练筋骨,呼吸调息,元精元气元神而内聚混元一气,畅通周天任督,易精养气,凝神调性,形神合一。
特技与功法:功成达到容光焕发,步行自顾不矫健,内脏旺盛,从而成为不生病或少生病的快乐消遥的超人。
代表人物:吕紫剑
见1998年《武当》第12期。
4、武当八卦阴阳手
源流情况:由北京白云观道长,八卦掌第四代传人屈克章传统。
特点与理论:将行功、健体、防身自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挣裹拧翻,顶坠缠钻,八种劲法,贯穿于整个套路之中。“拳之大要,重在阴阳”之基本理论,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使拳套吴吐自如,刚柔相济,攻防互易,柔化刚发的风格更加突出。
特技与练功法:健身:使五脏六腑在腰的左右滚动下,有自我按摩的作用,增强各脏器的功能,达到壮内而滋外的效果。技击:应用避实就虚的灵活步法与战术,巧打连环,使敌防不胜防。
5、武当绝命剑
源流情况:原传自武当派太乙铁板人郭济元,后由屈克章传授。
特点与理论:以道家理论精髓为基础,以是道门功法为宗旨,融内家拳的技法与剑法融为一体。
特技与练功法:讲求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的战术,步法稳健,游刃自如,虚灵避拙运巧,身法轻灵娇捷,进退闪展,起伏转折,劲力活顺,力达剑梢,刚柔相济,更体现出精神和威势。
代表人物:郭树璞
见2000年《武当》第1期。
6、飞行八卦磨身掌
特点与理论:除具有八卦掌的特点如身法、步法、三害、九要等外,还有“按休门站无极式起式练功”、“由无极式变‘飞行式'、“每形与套路不是固定八式”及“第八形‘飞行’无处不磨身,无处不脱身化影”等特点。
代表人物:雷茂生
见2000年《武当》第6期。
7、武当八卦连环鉞
特点与理论:系八卦掌门派的独门兵器,又名鹿角刀、日月乾坤剑。在演战和演练中以八卦掌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八卦转掌功为基础,讲究勾挂擒拿,拉割挑扎,耠剁劈削,抹撩打化及带托拨盖等技法,招法毒辣,防守严密。
代表人物:黄鑫
8、八卦养生功
源流情况:由郭铸山所创。
特点与理论:动静结合,内外兼修,是以培养真气,身心内壮为主,故有祛病强身之效。
代表人物:郭铸山、窦洪基
9、八卦散手十八招
八卦散手十八招,是运城市武协主席任锡平在传统的“八卦散手七十二招”中摘选出来的精华。
练功法:左手搂捋时要恰到好处,进步要快;右手劈、扇、砍,均要快速有力,直奔掌根。整个动作须上下连贯,协调一致,手脚配合巧妙,方能一气呵成。临阵对敌,招式运用有乎一心,触景生情,方能运用自如。
10、八卦吸魂掌
源流:八卦吸魂掌属劈空掌法,系武当派气功绝技。
特点与理论:此功法以内气为基础,功成可开碑碎石。本功法最高境界是发气伤人。故欲发气击人,内气必充方行。如内气不足而发,会导致气竭精枯,落成终生憾事。故必须加强第二步功法以增强内气为目的的练式。
见2001年《武当》第12期。
11、柔身八卦掌
八卦掌由晚清董海川先生所创。董公对弟子因材施教,所以各派练法不尽相同。因八卦掌是以活步走转为主,所以有柔身八卦掌、游身八卦连环掌之称。
练功法:神聚意静、提顶收肛、抿嘴鼻呼、舌顶牙扣、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四指屈分、虎口圆撑、扭腰坐胯、合膝掩裆、摆扣蹚泥、稳如坐轿、竖掌塌腕、掌如握球。
三忌:闭气、拙力、挺胸提腹。
12、杨氏八卦掌
明末清初,中国山东吴定府海丰县杨家庄,有一位武师杨吉兴,自幼得各派武林高手传艺,内外家武功均有所习,尤以内家阴阳八卦掌和外家铁砂掌最精。经过多年苦心研习,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这便是杨氏武艺原始之雏形。后来,经守世代传习修正,形成杨氏武艺体系,并记录于《诏世拳术训谱》手抄本中,可惜毁于“文革”。
见2002《武当》年第7期。
代表人物:杨义
13、宫廷八卦拳内功聚灵桩
源流不详。
见2002年《武当》第12期。
14、八卦龙凤换手剑
源流不详。
见2003年《武当》第3期。
15、高式后天八卦掌技击术
源流:高式八卦掌,是高义盛宗承了先师程廷华北传八卦掌的基本演练方法和基本掌式,又结合了山东宋异人所传授的八卦散手掌,综合成了具有先天掌,又有后天掌散手64式,区别于其它八卦掌的演练方式。
特点与理论:高式八卦掌强调了八卦掌先天与后天分而合练的演练方式。先天掌是以走圆转圈为运动方式,是培养元气,修炼意志的基本方法。后天掌是由64个手法演练64个不同劲道的训练方式,是为防卫自卫,实战技击打下良好基础的运动方式。它古朴简捷,没有多余的动作。高氏后天八卦掌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顶坠曲圆挣裹拧翻趟连,十字法则。而且在操练时,动作左右互换,直趟斜进。这样的运动方式,既锻炼了灵活的步法,又对脑神经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见2004年《武当》第3期。
16、八卦内修秘技——盘龙功
特点:盘龙功属八卦门内修秘炼宗法之一,它不但具有极强的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特殊功效,更是八卦门修炼内丹通经活络的无上心法妙诀。
见2005年《武当》第3期。
17、八卦六十四连环掌
特点与理论:八卦掌主要通过八大掌式围圆走圈的锻炼,以达身捷步灵、培元固本、以转为变、以走为用之效。而八卦六十四式更强化八卦掌之所用,训练和提高人体各部分的攻防能力,从而使八卦掌的技击效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完善,是八卦套路中的精华和灵魂。
后天八卦六十四式动作简练,刚柔相济,纵横矫变,直趟来回。每招每式都寓含巧妙的攻防技巧和制胜能力。以八大掌中之一卦生八式,生成八八六十四式。其中主要是掌法的训练,也包含八肘八腿以及擒打仆摔等招法的练习。该功法可一掌一式的左右交替,阴阳正反地直趟来回操练,也可以将其一卦之八式组合为一趟连贯练习。演练时环环相接,式式相生。行云流水,势如电闪奔雷,其趣无穷,其效无尽。
代表人物:李同喜
18、八卦转环掌
特点:1、瓦拢掌。拇指外展,四指并拢,虎口圆撑,掌心含空,掌背似瓦垅。瓦垅掌分立掌和顺掌。立掌,掌心向前,掌根顶出。顺掌,掌心朝侧面与手臂相平。2、练功时走圈,以练功人的身高为圈的直径,每圈走八步。宋派八卦掌为“坎”卦,因此起式收式都在正北面,即背北面南,对称换式。3、宋派八卦掌讲“空三型兼备”,即“猴形”,“鸡嗉”,“虎坐”。
见2005年《武当》第8期。
代表人物:宋承敏
19、武当春秋大刀
源流:是八卦紫霄派所传承的长兵器械套路之一,由河北平山已故八卦拳名师韩载根先生所传。
特点:整个套路共计二十四式,动作简练,刀法多变,在强身健体及变化气质,培养大无畏的精神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演练时,快练慢练均可,快练增力,慢练养气。习练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演练方式。
代表人物:王小龙
20、八卦掌腿法——燕雀腿
源流不详。
特点:出腿使连环不能单腿踢三次,最多二次,外要加一拳,用以以实补虚。出腿位置要低。
21、八卦飞云扇
理论:八卦飞云扇主要以八卦掌传统武术技法为基础,以“以走为用”,“以掌为法”为要领,是以扇法练习替代掌法练习的新型武术套路。
特点:演习中以八卦掌的摆扣步法为主,以势催腿,以腰催扇,使步法、掌法、身法得到灵活协调的锻炼。
代表人物:李同喜
22、武当八卦剑
该剑法为清末一代武术大师董海川根据八卦掌衍化而创,至今传江苏狄兆龙先生为第5代。该剑诀曰:身如游龙,剑似银蛇,精神贯注,气势充沛……意动形随,人剑合一。
23、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对练
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的技击对练,是道家内传技击上乘套路。它与武当内家拳独特的功理功法,一枝独秀,至今仍是道门众弟子以及武林界所渴望得到的上乘技击之术。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对练时,充分体现了唯有道家才拥有拂尘这一独特防身宝器。它在单练套路娴熟的基础上,把整组动作以劈撩扫掸格拨点舞等八种技击法攻击对方。
拂尘与剑对练,强调两者配合默契,技击意识强,快慢急缓相生,动作潇洒,别有洞天。
见2003年《武当》第3期。
24、武当绝命剑十字法诀
武当绝命剑在武当武术中一枝独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特点与理论:它有刚柔进退之妙,有虚实攻防之法,有迅雷以及掩耳之速度,有十字法诀之巧的无穷变化,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之威势。
特技与练功法:十字法诀包含了手眼身法步的防攻准则。对于武当剑的习练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5、武当太极八卦连环刀
以八卦之中的扣摆步法为其宗旨,以走圈为本法,同时贯穿了传统的缠头裹脑之刀法,并将其各种腿法,刀法融为一体。其特点是:身法紧凑,动作简捷,迅猛奔放,刚柔相济,古朴大方。套路主要以劈、扎、斩、撩、崩、挑、砍、抹等技法为主,演练时要求刚柔相济,神传意发,身活步灵,技击上要求势虚而实备,虚守而突发,逢击而避乘并转而攻之。
见2004年《武当》第11期。
26、九宫八卦拳核心功夫——练势行拳
理论:练势行拳是九宫八卦拳的核心功夫,本源之所在。此功其实就是走圈转掌的功夫,也叫“盘技”。
特点:与别派八卦掌不同的是,本门的转掌功只有“青龙探爪”和“盘龙盘飞”两势,并且招势极少,显得较为质朴简洁,但内蕴丰富,变化万千,涵盖本门拳技之精华。另外,九宫八卦拳在起势收势与变掌换势时,都从中宫开时,在实践技击时也不离中宫之变化,充分体现了“土生万物”拳理通于易理的道家拳术特色。
代表人物:杨树藩  车星辰
27、道家九宫八卦拳
源流:九宫八卦拳,是隐迹民间的一门道家古传拳功,与世传各派八卦拳截然不同,堪称我国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奇葩。
特点:九宫八卦拳的拳系内容主要由八部分组成,其训练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十分科学严谨。
见2004年《武当》第10期。
28、九宫八卦拳经典功夫
九宫八卦拳是一门深隐民间的古传道家拳功,由于其特殊的传承方式与“守雌处守,居下取后,不敢为天下先”的传统道家思想影响与约束,使此门功夫只在很小范围内秘密流传着,始终保持着其古朴简约,崇尚实用的传统性与原传性。
九宫八卦拳械套路很少,而且式少趟短,极为精炼。
见2004年《武当》第11期。
29、九宫八卦拳基本功法——八卦形神功
八卦形神功,是九宫八卦拳桩功系列(静桩、动桩、行桩)的静桩功。原传名为“扎根功”,由扎根、挖山、挤桩、落地、收丹五式组成,后发展为八式。它以意念传神,穴位“呼吸”为法。主要修炼内功和求取意中之力。
特点:这八式桩功动作简单明了,易学易练,具有得气快而显,又安全实效的特点。
见2005年《武当》第2期。
30、武当八仙剑
为沙国政1920年从山东福山王显巨老师学得。此剑构思取材于八仙(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汉钟离、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的动作姿态,结合武术特点,寓剑法于其形,藏其意于身法。以武当内功为基,以“八仙”姿态为形,以剑之“击、刺、削、点、绷、抹、云、挑……”为法。全套6段80个行功动作。代表人物与继承人为当代沙国政。现主要传承于云南一带。
(四)大成拳
1、大成拳
大成拳是由中国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四十年代在北京创立的。
特点与理论:太成拳锻炼包括了形、神、意、气、力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它不拘泥于一招一式的演习和套路的串联,而注重自身良能(先天)的发掘和运动能力(后天)的培养。
见2003年《武当》第12期。
代表人物:王志朗
2、大成拳克制泰拳前胫猛踢法
泰拳前胫猛踢主要有铲踢和扫踢两种,攻击对手大腿或小腿的前后左右四面,攻击大腿或小腿均可以称作泰拳的前胫猛踢。
代表人物:王选杰
3、大成拳崩拳实战应用
崩拳是大成拳散手中重要技法,其发力如“开弓放箭”般迅猛,出击速度极快,具有打外透内的穿透力。
特点:崩拳的发力特点是出拳不蓄势,直接攻击。这样可以缩短攻防时间,减少准备动作。用于突袭,可令对方难以防御,易击中目标。
代表人物:王忠海
4、大成拳技击桩功之精要
理论:技击桩的重要桩法是矛盾桩。其桩式为下肢丁八步,身体重心前三后七,前臂屈肘约120~135度。后臂屈肘约95度,下肢的髋屈与膝度大约为150~170度。此状态符合等张收缩的原则,符合大成拳肩撑肘横,或外撑内抱的原理。
见2006年《武当》第7期。
回复引用
顶端
武当易水

级别: *


发表于: 2007-10-21  只看该作者 ┊
《武当》内家功法挖整---4
(五)武当太乙铁松派
铁松派源于明清之际,反清复明失败后,门祖铁松子提出跳出三界,不问尘事,专心教事,守吾真元的主张,远离南方,隐居到人烟稀少的长白山麓,潜心练功,在原武当功法的基础上引入寒山功等功法,开创了武当分支铁松派。该派主要功法有真元修真决动功如玉环桩、炼形功、九龙环,横运太极手、臂雷震掌、寒山内功七式等。静功如太合养生法、太素炼形法等。当代传承人为该派第13代掌门李兆生,传授区域甚广。
1、武当玄都玉女功
该功是武当太乙门坤道的内功秘法,是门内修练“武当真宗丹脉”的一套功法。其来源于道家关于“玄都”的传说:道家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成”仙”的目的。道家把仙界分为三十三重天,三十三天之外为“三清天”乃“三清教主”所居,合为三十六天,三十六天之上为“玄都”,也称“玉京”,乃混元老祖居之。相传玄都之中有十万金童、玉女,同执礼仪及巡察三界善恶之职,其中一位玉女,看到三界众生反复无常,果根循环,永无超脱之日,遂发大愿心,广渡群迷同达彼岸,于是离开玄都下凡积功累行,最后功成重返玄都。其修持即由玉女拜别玄都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传说的过程。功法富于道教色彩。
由于门规限制,加之对练功者有特殊要求,故仅少数人能进行身体力行的探索,师辈们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仅留下了24个原桩的简介草图、诀谱。由武当太乙铁松派第14代传人刘铁成传授,梁志明整理献出。
2、武势玉环桩
由张三丰翻少林拳艺而创。
特点与理论:以朋捋挤按四正手为混元四手,以采列肘*为混元势,进退顾盼定五行地位,构十三势为基础。
特技与练功法:相传过去专为护道之武密,非护法僧人不传,故实战威力巨大。
代表人物:李兆生。
见2001年《武当》第4期。
3、武当玉环桩
由张三丰创。
特点与理论:系在自我动态中调节本身的血脉元气。
特技与练功法:适于武技、内功、医疗等专业人才增进功力的专修,可增进武技功效。
代表人物:李兆生。
见2001年《武当》第5期。
4、玉环桩
理论:玉环桩动作是由八个动作组成,即二仪呈象、隐现虚灵、金顶沉锋、予注中元、水撞金轮、丽龙含珠、玉虚呈华、金风返真。
见2002年《武当》第8期。
5、武当真宗丹脉密传修真原图精习功法
《修真图》远溯老子、吕纯阳、陈抟、张三丰祖师,又称之为《丹成九转图》,以养性炼生为基础,图文并茂。近几百年来,在学术界有深刻影响,为儒释道三教的修持典范。《修真图》是传统修真的总纲,图中记录了从百日筑基开始,到修真的理想境地。
见2002年《武当》第10期。
6、武当太乙散手
武当太乙散手为武当太乙铁松派武技功夫。在手法上讲究封闭擒拿,在腿法上讲究踢弹扫挂,于实战中尽显威力。
见2004年《武当》第9期。
7、武当太乙八门掌法
特点:太乙八门掌法属于太乙门户掌,而太乙门户掌是武当太乙武技之母式与先锋,故谱文曰:“武当派,甚威严,门户乃为至上先。有法参禅无无数,妙途能化无上缘。”
见2005年《武当》第3期。
8、小炼形第二洞天
见2002年《武当》第7期。
代表人物:李兆生
(六)武当太乙神剑门
该门为武当四门之一。以张三丰“武当拳宗歌”、“字拳十二必要”、“字拳秘诀”、“王羲之记白云上人书诀”为理法,寓艺于练字当中,以练字悟拳理,字成拳成。该门拳重在知识层传播,拳理字诀备悉,深悟加实践,奥妙自明,历代无须明确师弟关系。当代传承人为北京关亨九先生。
1、武当天风剑
武当天风剑为武当太乙神剑门剑术,有十三式。据载“此剑专凭手上功夫和内劲,剑以护身,诀能伤人,以点刺为主;工于屈曲之道,伸缩申拔,每无定形……乃武当内家一绝”。此门剑术现仅存北京关亨九先生家藏谱诀中。关亨九本为此门剑法第17代传人,但据其本人说:“仅六代先祖精于此技,现此技已绝”。此剑法尚待挖整面世。
回复引用
顶端
武当易水

级别: *


发表于: 2007-10-21  只看该作者 ┊
《武当》内家功法挖整---5
(七)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
1、无极门
由陈抟所创,记载于《守洞尘技》中。
特点与理论:以“一气浑圆”的“无极生化”理论来指导内外功夫修炼,内修以逆炼为圭旨,外炼以顺修为心法,要求用意不用力,以内动带外动,手分阴阳,足踏八卦,外呈四象,内怀五行,配三才含七星,刚柔四象,内怀五行,配三才含七星,刚柔相济,虚实互变,行如流水连绵,动似灵猫捕鼠,立如临崖危松,静似山岳驻峰。
特技与练功法:武道医三业并重,武有“武技保身术”(无极通灵十二桩、天罡阴阳功、金刚大刀功等);道有“养生导引术”(龙虎修真功、通脉养生导引功、活血行气导引功、内功五禽戏等),“内丹修真功”(先天无极浑圆内丹周天功、玄真内丹功、九转金丹功等);医有“药丹济世术”(生精增元回本丹、行气活血通脉之通灵丹等)。
代表人物:李慎强。
见1997年《武当》第10期。
2、武当紫霄派玄真神剑门阴阳五行追魂手
由武当紫霄派玄真神剑门开派祖师元贞道长所创。
特点与论:讲究内外双修,以内修为本,以外炼为用。
特技与练功法:功成后,两掌摧运寒势阴阳煞气,可隔空御敌,内伤经络腑脏,使气血逆行,寒势交迫,武功尽失。也可通关开窍,畅经活络,医治许多奇难绝症。
代表人物:李慎强。
见1998年《武当》第3期。
3、分筋错骨缠龙手
源流情况:又称“沾衣裳十八跌”由武当紫霄派玄真神剑门开派祖师元贞道长所创。
特点与理论:有内外双修,六合归一、抓拿化打、缠困锁闭等特点,没有套路,只有内功训练,内劲训练、操手训练、缠手训练等练功方法。
特技与练功法:有三盘困锁、九切缠拿、搭手即跌、分筋错骨的搏杀功效。专门控制敌之十八大关节,自身十八大关节可处处拿人。
代表人物:李慎强
见1998年《武当》第4期。
4、九转金丹功谱图
由华山希夷陈图南制,壶天隐叟无极子授,紫玄七世灵丹子传,玄剑法脉李文仲再传并口述。
代表人物:李慎强
见1998年《武当》第5期。
5、武当天罡阴阳掌
来源于武当紫霄玄真无极神剑门,原称“玄真阴阳掌”。
特点与理论:为意为体,以劲为用,心、意、形、神、劲、气六合归一,以意摧气,以气摧力,疾如闪电,快似流星,行劲雄猛凌厉,如狂飆巨浪,有摧枯拉朽之威。招势刚柔绵连,随机应变,虚实莫测,身法闪展腾挪,进退顾盼,吞吐折曲,缠旋起伏。
特技与练功法:用于修真可有祛病除疾、益智开慧、回春延寿之效,用于武技则激增内劲,强健筋骨,滑利关节,协调身手,令动作迅猛快捷,使技击实战更有杀伤力。
代表人物:李慎强
见1998年《武当》第7期。
6、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
特点与理论: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是武当紫霄玄真派无极神剑门秘传千年之镇门神功,乃道教五秘、玄门九真正脉宗传的证道修真仙术,它由丹田培元、子午周天、五行阴阳、七星玄璇、黄庭育婴、剑气通神、形神归元、纯阳逍遥、玄天心印、心易圆融、跨鹤游玄、超凡入圣等十二部功法组成。
代表人物:李慎强
7、玄真神剑门五绝手
见2005年《武当》第5期。
(八)武当丹派剑术
武当丹派剑术为武当山道门历代镇山剑法之一,为“洞玄真人张三丰受真武之大法,为护降魔而创此剑法”。后又立九派、分三乘,至明嘉靖年间续传张松溪,至今传授共12代。11代大师为孟晓峰,12代为天津马杰。武当丹派剑法全套单练为132式,可根据情况拆合零整演练。该剑法有剑路短、式子精,无花招舞姿与重势,以神为先,神足剑成等特点。剑法运用上有“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武当神”之要领。战术原则是乘虚蹈隙、因敌变化、不拘成法,顺人之势,借人之力。该剑法现已整理成书问世。
(九)武当松溪派
源流、演变:松溪派的本源出自武当一脉。张三丰把武当派拳术传至陕西王宗、王传浙江温州人陈洲同,陈传本乡人张松溪,……明时,张松溪在长江黄河一带接受了八家的拳术(八家是“僧、岳、杜、赵、洪、智、慧、化”)。张在继承武当派拳术的基础上,把八家的拳术加以走化,形式了独树一帜的武当松溪派拳术。
“拳起于易,理成于医”,是该派的根本拳理。“交替八法”是其基本技击法则。“西南背北”是该派练功练拳中的原则。“抓筋拿脉、打穴击要”是其技击核心。其内容包括药、技击、气、排打、武德五大内容。当代传承人为上海王维慎、四川谭本伦、游明生等。
1、武当松溪派雁翅拳(二)
代表人物:游明生
主要流传在四川等地
见1996年《武当》第3期。
2、咫尺拳
源流情况:武当松溪派
特点与理论:打中有拿,拿有跌,跌打相兼,势势紧逼,以静制动,乘势借力,刚柔相济,缓急相兼,套路短小精悍,来回一趟,即可单练,亦可套练,适宜不同年龄的内家拳法爱好者。
特技与练功法:实战性极强
代表人物:游明生、赵蓉
3、武当蛇形剑(松溪一苇棍)
由松溪派拳师、天津镖师张午亭传四川南充陈晓东,陈晓东又求学张松溪之数代弟子何铁庚,始传松溪派。功法包括武当蛇形剑与松溪一苇棍。
特点与理论:蛇形剑具有步走八卦、腰如太极、剑似蛇行等特点。一苇棍讲究以静制动,避实击虚,后发先至,动作古朴无华,毫无花招,一招一势重攻防。
代表人物:游明生、赵蓉
主要流传在四川南充
见2001年《武当》第3期。
(十)武当功家南派
源流:约在明宣德年间,武当山上隐居着一个姓邓的异人。他性格古怪,不善言语,却乐于助人。邻人受伤相求,他手到回春,不受半文,深得群心。此人即是邓家功法的最早传人,延至第九代,得技人为邓钟山,始打破森严家规,据传功家史上“南传名师邓钟山、北传暗教赵义禅”之说,以南传为主,源出武当山,取名为“武当功家南派”。
该派重视功法,其武技按类划分共有五项:一、拳法;二、软功;三、硬功;四、轻功;五、特绝技。该派的逐传弟子是:邓钟山传第一代黄春娅、赵石城、李老六;第十二代传人邓继侠、李义侠、李松如、李钟奇,当代代表人物与继承人为南京范克平。
1、武当玄真功
该功由太和门武陵真人传授。法功为十六式。献者桂永建先生在通过多年习练基础上,进行整理而成。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且在练到一定层次后,能抗击排打,利于搏击,调发人体潜能,在行功中,要掌握火候,循序渐进,功夫日长。若暴行暴练,损气伤身。
2、浑元阴阳五行手秘功之基础功
流传自武当太和门
特点与理论:简单易学、收效快。“学会浑元手,藏起两臂走”。
特技与练功法:功成后能够出手致敌,习练有素者隔空也能伤敌,有“任凭敌家铜筋骨,难敌浑元一指肚”“纵有刀枪不入体,遭此一扑立命毙”。
代表人物:范克平
主要流传在南京。
见1997年《武当》第3期。
3、桶子炼丹功
由武当太和门邓钟山所传。
特点与理论:包含“金钟罩”与“铁布衫”两大奇门功夫,用气功修炼的方式,达到多种功效。
特技与练功法:有“硬气功之王”之称,且有多种外练内养的有益功效。
代表人物:范克平
4、武松刀
流传周侗,后传武松,又经武当太和门祖师邓坤伦整理后传。
代表人物:范克平
5、武当君子剑斗剑二十四母架
源流不详。
见2004年《武当》第6期。
6、内家武当派世袭单传——龙吟铁布衫
源流:明代宣德年间,时有武术圈内号称“宣德第一高手”的湖北均州武当山真庆宫道长邓坤伦老先生,独得此铁布衫功法,遂将其视作至宝,单传独授与后代之孙,直至第十代孙邓钟山之手。
代表人物:范克平
回复引用
顶端
武当易水

级别: *


发表于: 2007-10-21  只看该作者 ┊
《武当》内家功法挖整---7
(十三)武当龙门派
1、武当龙门派心意门秘技——太乙柔化功
心意门属武当龙门支派。隐居于滇南山区的心意门近代传人阳中子传来兹子、来传 复生子(李冬纬),复生子证得恩师同意后,始将此技公开面世。此功宗法太极阴阳之理,其43式。久练可使人阴阳平稳,气血畅通,延年益寿,也有助于散打,技击功夫的长进。
2、武当盘龙养生功
属武当龙门派功法,为该派第18代传人周廷爵传授。此功共十式。简单、易学、得气快,治疗慢性病效果好。老幼可学,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3、九宫八卦五行图
此功是先祖师承武当龙门派全真道教真人,参透九宫、八卦、五行之真谛,经过长期不断的演练和总结,所独创的三合一的武当龙门功法图。其功法分三乘九转, 每乘三转。三转一乘为下乘、三转二乘为中乘、三转三乘为上乘。由武当龙门仇家廿三代传人仇保平传授,郑毅整理献出。
据该门拳谱记载,该功法图又名龙虎展,为全真道教武当龙门派上乘功法。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其门规甚严,在仇氏一脉中,只传长,不传幼。年过六旬方传后人。
此功法据九宫、八卦、五行之理而演绎,形式的一整套促进性的循环往复。长期习练,武能技击防身,文可修性养生。
4、环宇游龙功
该功系武当龙门派心意门拳技之外功类。是九宫猱身穿心的基础功法。旨在通过腰部的转动,双臂的转换,两掌的穿击及步快的变化,以达身灵步活、形意相合之境。为它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两大特点:1、势如转环,形似游龙;2、取势简洁,其法及微。全功由研练须知、练法图说组成。由云南复生子整理献出。
5、武当龙门派拂尘
由武当龙门派仇氏一脉祖传。
特点与理论:以抽、甩、扫、绞、挂、缠、绕、抖等技法组成。
特技与练功法:作为软兵器应敌制敌。
见1997年《武当》第12期。
6、武当纯阳大功
由武当全真教龙门派二十二代宗师刘理航传授。
特技与练功法:此功法是纯阳门的护体防身必须修炼的功法。此功内外双修,动静结合,内练五脏六腑,外练筋骨皮,通过长期吸运、闭、喷气,并配合身体外部、躯干、四肢的一系列特定锻炼,达到祛病扶正,治伤除病,外可抗击承打之功效。
代表人物:蔡星生
见2000年《武当》第11期。
7、武当玄门五形意
由武当龙门派纯阳门二十二代宗师刘理航先生所传
特点与理论:共有鹤形、猴形、蛇形、龙形、虎形。
代表人物:蔡星生
8、武当纯阳连环剑
相传为道家西派鼻祖吕洞宾在武当山南岩所创。
特点与理论:该剑法与纯阳拳、功同为一源,共存一理,演练时轻灵舒展,柔活大方,以“风吹落花,带劈刺杀”八字为要旨。
特技与练功法:可作为修心养性,练功强身的秘法不辍习练,并可获俾益。
代表人物:刘理航、蔡星生
9、武当龙门派开通经脉法
特点与理论:功法柔和,老少皆宜。
特技与理论:可使功力猛进。
代表人物:许叟、许伟将
10、武当紫电剑
由武当龙门派张守性创编
特点与理论:柔中寓刚、绵里裹针的一套集技击与养生于一体。
特技与练功法:含天字剑、地字剑。
代表人物:范克平
主要流传在南京。
见1997年《武当》第5期。
11、武当纯阳秘功绝技——黄泥阴手掌
黄泥阴手掌在武当纯阳门内称“黄泥掌”或“打黄泥”。属武当纯阳门绝技类秘功,社会上已鲜流传。
特点:该功法与其它传统功法相比,具有简便易学、易行、功效快、不伤手等特点。      主要代表人物: 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二代传人纯阳门武学宗师刘理航。
12、武当秘宗——纯阳拳诀述真
源流不详。
见2002年《武当》第6期。
13、武当纯阳拳九转八步龙心掌
特点与理论:三圆六部九字归一法
特技与练功法:风吹荷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穿连不断。踩步悬足,运气养性。慢劲快打,环套八法。
代表人物:汪兆辉
见2002年《武当》第8期。
14、武当纯阳大功——金钟罩
源流:纯阳大功金钟罩,即道家硬气功。是武当全真派秘传的高深内功之一,历来只在武当全真派内部极少数核心弟子中秘密传授。
见2003年《武当》第6期。
15、武当宫阵绝技秘练图说
理论:“武当宫阵绝技秘练图”是“天象与人法”的有机结合,互相生衍的产物;是道家宫观摆阵合演走转之象法。
练功法:用于武当内功绝技训练,其宫阵技法分蹿桩(桩行)和合阵(地奔)两种。蹿桩(桩行)是按宫阵点位设立桩柱,习练者配合功架动作变换,暗合于阵法,明行于桩上,久练必得神勇之技;合阵(地奔)是在平地上依宫阵之法,划点设圈,习练者配合功架自然走转。
见2004年《武当》第10期。
16、武当龙门太极拳谱
源流:龙门太极拳,又名子午太极拳,教内称之为傅拳。是一套源出于道家的古老太极拳套路,据传为明末清初道家龙门派第六代传人傅山先生所创。
17、武当纯阳十八养生拳
见2006年《武当》第2期。
代表人物:陈宗焱
18、武当纯阳24式云拂谱
此套拂尘是道家全真教龙门派内传功夫,要求以行引气为主,辅以意导。讲究顺其自然,柔化圆活,行云流水般或直或圆,穿连不断,变化无端。整套动作皆是运动于臂,发力于腕,灵敏于指,力自脚下,气蓄丹田。
见2006年《武当》第6期。
代表人物:陈宗焱
19、武当纯阳剑
该剑法为武当纯阳秘功之一,有82式,十六剑法,“风吹荷花,带劈刺杀”是其练剑要旨。既是养生之术,又是武技之法。当今传人为武汉汪兆辉。
回复引用
顶端
武当易水

级别: *


发表于: 2007-10-21  只看该作者 ┊
《武当》内家功法挖整---8
(十四)武当乾坤门
该门功法主要为第21代传人王树樟传授,内容有内练气功五节,乾坤八桩(八段锦)、技击、点解穴、功法套路等。王1989年去世,现有22代传人杨乔生、杨乔保、郝安国等传授此法,在云南颇有影响。
1、乾坤闪电手
该功属武当内功绝技,因功成出手无形,发功神威得名。特点:内外兼修,阴阳共为,并以内功为主导,外壮为辅助。由玄一道长传授,其弟子盛吉琛先生整理献出。
2、吸阴神掌
该功系武当派乾坤门至精、至纯、至真之混元内功绝学。又名玄阴勾魂掌。其技注内兼外,以意求神,阴阳互换,罡煞并存,且以丹道之基助内力暗发。凡习此技,首须三心,即决心、苦心和恒心。具上素质,潜修3—6月,定有奇效,2—3年可望大成。此功由合肥盛吉琛整理献出。
3、奇门铁腿
来源于武当乾坤五虎门。
特点与理论:以腿击为主,有击打距离远,攻防隐蔽性好的特点,是一门将内力练习、硬度练习、力量练习和爆发力练习系素质练习综合在一起的古老传统功法。
特技与练功法:腿击灵活多变,快如闪电,令敌防不胜防。
代表人物:杨建南
见1998年《武当》第6期。
4、武当神功二指禅
由于历史原因,该功一直秘传于民间,口传心授,从不轻传。
该功通过一定形式的久久锻炼,把全身的气与力集中到中指、食指,以达强身御敌之目的。二指禅又称剪子功、点穴手等,由练意、练气、练力等组成,功成后,手指坚硬如铁,出招无形无痕,诚乃自卫防身,克敌制胜之法宝。由温州杨建南整理献出。
5、武当乾坤铁掌功
该功是强身健身,内外兼修的功法秘技,易练、易学、易懂,对强身抗病技击有独特的功能。习练此功,能调整人的气血,疏通经络,内气充盈,精力充沛,特别是掌部骨骼不断致密、增厚、坚硬,使其肌肉弹性增大,威力不断增长。功成击掌破石断木,实为一招制敌,护身制胜之术。由温州杨建南整理献出。
(十五)武当淮河派
渊源已无从稽考。据说明末清初,一位遗老隐居安徽的淮河、淝水一带,以渔为生,传出内家功法,故称为武当淮河派。江西程定远是该派的传承者,第22代掌门人。程老去世后,程老的儿女程晓天、程莉、学有所成,成为当今继承者,并广传开来。
该派武医并重。主要有武当太乙元和功等功法及秘传推拿疗法,丹丸膏散秘方等医法。该派功法在练拳时以意运气,意义所至,气即奔驰,意守丹田。久练则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有病能治,无病可防。在技击时以柔克刚,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乘虚而入。宗法太极、易理。医成后可为人治病,此功近年在江西、安徽一带得到广泛推广。
(十六)武当昆仑派红砂掌
武当昆仑派秘功红砂掌,系武当道门内传养生术,门禁甚严,从不外授。内外兼修,刚柔相济,通经活络,调和脏腑,平秘阴阳,增开智慧,强身健体,技击防身。简便、易学、效佳。为武当昆仑派21传人陈绍昆献,源流不详。
1、武当昆仑派道家七式健身长寿功
此功系武当昆仑派道家内传自修养生功。长期以来秘不外传。此功法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内动与外动相结合,是气功中动静相兼的动静功。功中既有意会导引,又有呼吸和式子导引。共有七式,简单易学,老少皆宜,而且每式功法自成一体,可整套练,也可分式练。能促进体内吐故纳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健身益寿。由陈绍昆,黄剑飞整理献出。
(十七)武当三丰自然派
1、武当三丰自然派太极断环掌
源流情况:武当三丰自然派嫡出武当正脉,由张三丰创派,传邱玄靖、张玄清,后传于世。太极断环掌亦称太极乱环手,创始人不详,由三丰自然派后世明师辽宁闾山刘诚心、宋诚光传授杨信山至今。
特技与练功法:此功以武演道,修身养性,借以壮内,内炼丹道则成形,外显金锋则防身健体。“大则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丹道升华而合阴阳,是以入道”达到“三环九转”之玄用,内外兼修,为修道之根本筑基。
2、鲲鹏逍遥法
特技与练功法:固本培元,祛病除疾,强身健体。
代表人物:刘焕军、赵宋礼
主要流传在东北
见1996年《武当》第11期。
3、武当铁臂功
得传刘荣廷,以上源流不详。
特点与理论:系一种硬功绝技,属于武当派特绝秘功中的上乘功法。
特技与练功法:此功三年可臂断木桩,五年神断钢柱。
代表人物:张奇
4、武当秘传拳法八卦拳
八卦拳在武当拳法体系中独树一帜,是武当三丰自然派中极为保密的一种拳法,几百年来一直在道门中秘密传承,不为江湖所知。武当三丰自然派祖师张三丰真人在东北医巫闾山传道时,根据易经阴阳卦变原理,结合道教金丹内修秘旨,将内家三拳融汇贯通,编创了八卦拳。八卦拳以道为体,以武为用,体用兼备,打顾结合。怀抱太极,身背八卦,手捧阴阳,足踏五宫。取法自然,返璞归真。集内家三拳技法于一身,熔三拳精义于一炉。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功架招式古朴自然。二是技击特点鲜明,深奥。三是身法诡秘奇幻。四是功法深邃奥妙。
见2001年《武当》第12期。
5、三丰自然派八卦飞龙掌
武当三丰自然派乃张三丰真人所创,其上乘秘技有八卦飞龙掌,历来秘传于北镇医巫闾山大朝阳三清观内, 不为俗家所知。
特点:1、功架招式朴实无华,自然流畅。2、技击特点鲜明独特。3、身法步法诡秘多变。4、功理功法深邃奥妙。
见2004年《武当》第8期。
6、武当玄功铁臂拳
该拳也称“神功铁臂拳”,是武当派内家拳种之一,一直在道家自然派门内秘传,代代单传。其拳特点:古老原本,实用性强,是一套护山拳法,专以功夫对待强敌之用。其拳动作快慢相宜,刚柔相济,步法稳健,式式连环,步步紧逼,目中吐神, 不怒自威,风格特异。拳套共有三十二式,虽有拳法、掌法、爪法、肘法、腿法,但以两臂击人为主。运用时有开、合、克、斩、挑、撞、臂、砸、架九字诀。武当三丰自然派当代传人张奇献。
7、武当玄功至三十六阴阳掌
该功法是道家武当自然派传统技艺。几百年来,在少数大师先辈中代代相传。由自然派传人刘焕军传授。张奇继承并献出。
其特点:古老原本,风格特异,刚柔相济,快慢相宜,灵活多变。对养生与技击均大有收宜。其中包容了形拳、八卦、太极、自然拳等的精华与技法。
(十八)武当熊门
1、武当神功铁布衫
该功法是由武当熊门传下来的硬气功类功法。其通过吐纳、导引及体内体表的特殊操练,达到诱发、调动人体内在功能,强化脏腑,畅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旺盛,从而达到强身、祛病、御敌之目的。有十三式及练功四成与十八条注意事项组成。
本功即练气又增力,通过百日刻苦练功,期满由师父点穴拉功固气,可达头顶开砖、颈弯钢筋、钢枪刺喉、卧钉床、腹压千斤、汽车过人等水平。由昆明刘彦骅整理献出。
2、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
源流情况:清嘉庆年间,湖北京山五福镇人熊德安从师于武当山在庙道人,熊德安传子熊玉廷,熊玉廷传弟子达年和尚(湖北天门胡市前台李家人),达年和尚传李升廷(湖北天门皂市镇马李大湾人),李升廷广传李青山、葛艮香、隆焕明、李继周、李继斌、杨根深等,后传至今。
特点与理论:武当内功,将武术、气功融为一体,动作淳朴健美、易学易练,运动量可大可小,练功不出偏差,无副作用。
“正七把”为基础,通过练功激发七个要穴,即头顶心、前心、后心、两手心、两脚心;“副七把”为辅助功,进一步加强各部位的锻炼;“后五把”是练完正、副十四把,封口时所练的功法,亦称“封口把”。
特技与练功法:可增强全身爆发力,祛病延年,强身健体,且能培养抗击打能力,提高武术技击水平。
共有十九式,俗称为十九个把子,分为“正七把” “副七把”“后五把”(海底捞月、双凤朝阳、金狮摇头、霸王举鼎、贴壁*山、朝阳打睡、百鸡蹲窝)。
代表人物:杨根深、林格
主要流传及分布地区:湖北省的京山、天门、应城、汉川、武汉、荆门、黄石等地,现已流传于两湖、两广等地。
见1996年《武当》第1期。
3、武当熊门铁布衫
特点与理论:通过吐纳、导引、体表、体内的抗排操练,达到诱发、调动人体内在功能,强化五脏六腑,使全身经脉畅通,促使气血循环,从而达到强身御敌之功能。
代表人物:林晓光
(十九)武当流通门
1、基础功、步法、*功等
武当流通门功法 基础功(活动桩口,五步捶,地盘串打法,肘膝连打法,大小花手,铁板桥,桥手功)
步法(之字步,六角移转步,箭窜步,偷步,败步,闪躲步,趟泥步)
*功(六合*功,三角*功,四打棒*法)
功法(起床功八段锦,十二大劲功,外壮十二功)
拳法(三合拳,三合拳实用法,洪门滚桩拳,洪门滚桩用法,流通门七步连环拳,流通门七步连环拳用法)
器械(流通门断魂刀,流通门锁喉枪法,流通门冲云剑法,流通门齐眉棍法
由民国时期“强身社”大哥余卜从各派师学,后在社中传武当功,少林拳,峨嵋步,八卦、太极、形意手,后称“武当流通门”。
特点与理论: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讲求拥搓代缓,阴阳顿挫,气力贯通。内以炼气,可独善其身,外以炼硬,而壮其筋骨。
武功宗用而不尚华丽,以求实战技法效果为目的,注重劲气的修炼,以精气神为根,培养劲气,融于每个期手招式和拳路中。
特技与练功法:功成能使人体形成一个圆体,抗力特强。加以外壮,处处杀器,坚如利刃。亦有防病治病之效,修养内元精气。
代表人物:况永林、凌召
见1998年《武当》第11期。
2、武当流通门武功——七拳
源流情况:源头以形意为主,吸取了形意的技击理论和技术战术内容。
特点与理论:以头、肩、肘、手、胯、膝、足七个部位成拳,有“周身无处不成拳”的说法。
特技与练功法:主要用于技击,并有独特之法:方而正其中,圆而应其外。出其不意纵身击敌。
代表人物:凌召
3、武当流通门绝学——天罡死穴
流通门的穴法与世面所传之法不同。据本门所传的三十穴(亦称天罡死穴),是将人体对称的双穴亦作为一穴。
见2001年《武当》第11期。
4、武当流通门散招之拂柳摘花
拂柳摘花为八大秘招之一,乃取意拂开柳枝探手摘花之法。用于武术技击之中,其手法缜密严谨,变化灵活。
见2002年《武当》第7期。
5、武当流通门秘传散招之烈马回头
“烈马回头”为八大秘招之二,乃取其烈马受惊回头一蹶之意;用于武术技击之中,多以后蹬腿连环踢击敌人。全式由四组打法组成,严谨缜密,可交替而作。
见2002年《武当》第8期。
6、武当流通门秘传散招之白猿洗脸
白猿洗脸为其八大秘招之三。乃取白猿双爪扑击面之意,用于武术技击之中。
特点:每式手法都以弧形击出为主,均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的打法。
练功法:全式由五组手法组合而成,多将爪改为以拳的第二根节和拳凸为力点,磕击敌面。每一出手,均以三至五拳为一组,多含螳螂与猴拳的方法。
7、武当流通门秘传散招之移身换影
特点:移身换影乃八大秘招之四,是运用身法和步法使身体向各个方向移动,避开对方的攻击,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使身体处于最佳反击状态,利用人体七拳,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回击。移身换影技法,就是在武术搏斗中的闪躲与反击技术,二者相辅相成。
特技与练功法:全式由五组移身法组合而成,每式均有移身避敌拳击或腿击,加以适当而有的反攻为一组。
8、武当流通门秘传散招之无影追风
特点与理论:“无影追风”乃八大秘招之五,是一套主动进攻的腿法绝招,在攻击敌人时,以手为诱敌之旌,而突然发出正蹬穿心之脚。每一脚恰如怀中穿出,没有任何预兆性的动作,就以无影无踪般的冒出来,使敌很难防范。
练功法:全式由五组招法组合而成,每一组都各具特色。
9、武当流通门秘传散招之天狗滚堂
天狗滚堂为八大秘招之六。乃取地术犬法的卧地腿法,地趟滚翻的技术。用于武术技击格斗时,为败中求胜,脱身化影的腿法绝招。全式由六组技法组合而成,每一组技法都各具特色。
10、武当流通门秘传散招之叶里藏花
叶里藏花为八大秘招之七。乃取绵里藏针,叶里藏花之意。用于武术技击时,则为虚中夹实,两手阴阳交替,诱上攻下,惊下而取上的打法。
特点与练功法:招式诡秘难测,敌难以防守。全式由五组技法组合而成,每一组均有独特的技击秘奥。
11、武当流通门秘传散招之雁翅翻云
特点与理论:雁翅翻云为八大秘招之八。乃取大雁双翅拍膀、飞翔、翻转之意。用于武术技击时,则为擒拿、摔跌、断骨之法。两手变化可攻可防,犹如车轮翻转一般。
特技与练功法:全式由五组技法组合而成,实为五种不同的摔敌之法。
12、武当流通门硬功绝技——桶子功
理论:流通门桶子功包含人体的胸、腹、肋、背等整个部位。武林界所美誉之金钟罩、铁布衫者,实质就是桶子功夫。
具体练法分作八个步骤。
见2005年《武当》第6期。
13、武当流通门硬功绝技——铁头钢劲功
功法理论:头一身之首,为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任督交会之处,统领一身之气,阴阳交替全在此处遇合。人脑是主宰和统帅整个机体的司令部,具有生理协调、心理协调、智能开发功能。
代表人物:凌召
14、武当流通门秘传武技——齐眉棍
流通门中的齐眉棍法受《剑经》的影响最甚,并且因俞大猷所习齐眉棍法被称为“荆楚长剑”,故而本门多习惯称齐眉棍为“长剑术”。
特点:齐眉棍技法以劈扫点为主,辅以挑崩拦撩砸等二十四种棍法组合而成,招法灵活多变,实用性强,杀伤力大。
代表人物:凌召
回复引用
顶端
武当易水

级别: *


发表于: 2007-10-21  只看该作者 ┊
《武当》内家功法挖整---9
(二十)武当字门拳
字门拳又称字门八法,是江西流传较广的拳种之一。字门八法对称云手法。相传宗元时期,三丰祖师在武当修炼,将少林云手法精华揉进武当太极阴阳之法,浮沉消纳之技,而创武当内家字门八法。自三丰祖师后,历代武当宗师如王宗、陈州、王征南等内家高手皆熟谙此技,而自余克让、陈翁先生传至江西吴鹤鸣后,方大行其教。今江西各地尤以高安、清江、丰城等盛行此拳。
字门拳练拳与练气相结合,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先软后硬,先粘后发。字门八法者:残、推、援、夺、牵、捺、通、吸。后在此八法的基础上又演化出贴、窜、圈、插、抛、托、按、撒、吞、吐等十诀。
(二十一)武当太乙天鹰门
1、太乙仙鹤功
该功为武当太乙天鹰门秘功的初级功法,以祛病健生为主。要求自始至终动作要缓慢、柔和、圆转、连贯、协调、自然、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与静功配合修炼可很快打通手三阴(阳)并小周天。该功现传人为昆明刘彦骅等。
2、太乙天鹰功
该功为武当太乙天鹰门秘功的高级功法。此功除起势和收势,主要有“四段、八节、九十六式”。讲究“八方演练”(八卦方位),注重“东南西北”方向。由该门第八代掌门杨瑞甫传授,第九代传人田嵩岭、刘彦骅整理献出。
(二十二)武当鱼门拳
鱼门拳为武当榔梅派拳法。所谓“鱼”者,乃太极图阴阳鱼之喻。据言为武当道人依据张三丰的道学理论而创。由于老少坤道参与习练,拳路后来表现有“纺线、穿针、穿梭、护乳”等妇人之势。此拳外柔内刚,讲究练混元之气。技击时手似绵条硬似铁,出手不现手,打人不见面。现传人为武汉赵应文,其从师于程亚东先生门下。
(二十三)武当大字门
1、九龙狮子功
该功是武当大字门的一套硬功,据说此功是三丰祖师传出,张松溪得之,传于单思南,单传王来咸,王传黄百家,黄传清代大侠甘凤地,甘称此功为“劲气铁布衫”,并传山东济宁人李公子。于是此功在李氏族中秘传下来。清咸丰年间,李氏族人李怀义(又名李育侠)因命案逃至湖北天门,传下一拳一功,一拳曰水浒拳,传于沔阳赵氏,赵氏遂立水浒拳门,一功即九龙狮子功,传于天门刘氏,刘氏原为大字门传人,得李怀义之传,遂立武当大字门,把该功作为镇门神功,数百年来鲜有外传。1991年全威先生在深圳于传人刘师付结为好友,遂征得同意,整理献出。
(二十四)武当玄门
1、武当玄门散手
武当玄门拳为武当内家拳之一。其散手内容丰富,理法精奥,最主要、最基础的即是身马桩功步法的锻炼,它贯穿于整个玄门散手之中。独特的身马锻炼方法,构成玄门散手刚柔相济,变幻莫测、灵活快捷、勇不可挡的技击特点。由傅咬齐传授,张维琪整理献出。
2、武当玄门内功神拳
该拳原称“武当神拳”,以纯柔为用,重内养而轻外修,仅于道门丹室递传。至元末明初张三丰真人将神拳与玄门内功心法相融汇,定名为此。明末清初,因战乱,此拳流源于长江以南各地,承接极严,多为道门传习。
特点:由后天入手,化虚为实,采天地之阴阳,合己身之阴阳之二气。习练力求自然中和。此功法以八桩为基,每桩又分三式小桩计二十四桩,以合二十四节气。久练可达延年益寿,回春保健之目的。由上海王至刚传授,丁鲁民整理献出。
3、武当玄门八绝掌
该功系武当玄门中的技击精华,全套功法共八式(掌),每一式有歌诀,招法及要点。具有灵、快、巧、变之特点。若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可施招而制敌。由安在峰整理献出。
(二十五)武当壬九门
①壬九门擒拿卸骨分筋法。(见2001年第8期《武当》)。
②壬九门拂尘功夫。(见2001年第8期《武当》)。
③壬九门龙行拳。(见2001年第8期《武当》)。
④九宫八卦五行拳。(见2001年第8期《武当》)。
⑤壬九门乾坤闭月刀。(见2001年第8期《武当》)。
⑥壬九门养生功。(见2001年第8期《武当》)。
源流:壬九门武功始创于明朝末年,是由圣手始祖仇泽与二道一僧(龙门真人、紫霄真人、嵩山高僧)共同合力创立的。
特点与理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刚柔并用。走圆而直,行直而方,走方而圆。身飘如柳絮,像天空行云,舒展大方。如高山流水,连绵不断。小巧紧凑,扣扣如环,节节相连。刚刚柔柔,如棉里裹针。
技击特点:与人交手,先备五行。借人之力,顺人之势。制人之身,还人之道。见招打招,见式破式。动着为招,心念为法。吸气要出拳,呼气沉丹田。拳打出去不是线,打似陀螺旋化钻。
练功心法:一狠二毒三要命,壬九后人苦练功。一人之下万人上,有胆有识有心法。
练功时间:子午卯酉好时光,习武之人用得当。壬九后人要牢记,四个时辰莫废荒。日学文来夜习武,子午交通出功夫。
(二十六)武当九宫门
1、武当九宫桩
特点与理论:练者将九个木桩视为九个敌手,通过在宫中快速穿绕换势或冲撞、踢打木桩来提高搏杀斗敌的能力。
特技与练功法:在近身对敌的实战技击中颇具威力,久练功周身轻灵,轻若飞燕,巧如灵猴。
代表人物:唐敏、魏峰
见1997年《武当》第11期。
2、武当九宫十八腿
源流不详
特点与理论: 是以腿法进行搏击的拳路,腿法多以单腿两次踢击与敌对搏,针对敌方薄弱环节及空当部位用同一腿法连续踢敌两次。
特技与练功法:由18招腿法组成,如运用灵活,技击技巧、技击功效无穷。
代表人物:唐敏、魏峰、郭英
3、武当九宫十八桩
九宫十八桩,简称九宫桩,是以练习下盘功夫为主的内家桩法,是九宫掌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见2003年《武当》第10期。
4、武当九宫铁布衫
九宫铁布衫是九宫门用于练习周身抗打力的硬气功功法。
特点与理论:九宫铁布衫“以凝神养气为体,以周身排打为用”,充分体现了“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的练功原理。
见2003年《武当》第11期。
5、武当九宫门功法——九宫铁头功
特点与理论:九宫铁头功是武当九宫门用来锻炼头部的功夫,与乾宫狮形劈掌相配。头部属于乾卦,内部为大脑和髓海,在重力打击下容易受到伤害。练习九宫铁头功的目的,就是使头部能够抗击重力的打击,恢复其至大至刚的乾圆之象。
见2004年《武当》第12期。
6、武当九宫门秘技——九宫连环步
源流:九宫连环步,简称九宫步,源于松溪内家的“练步十八法”,是九宫门训练各种步法的重要方法,在九宫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理论与特点:震宫代表人体的足,功能是行走,九宫连环步与震宫龙形穿掌相匹配。通过练习九宫步,可以使练功者步法轻灵,内气沉着,进退自如,攻守连环,随机应变。
见2004年《武当》第2期。
7、武当九宫掌
源流:九宫桩是传统武当九宫门功法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武当九宫门拳、械功法长期隐没于民间,濒于失传状态。
理论:所谓九宫,是根据《洛书》,继承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按一定的序列而成的四正宫、四维宫及中宫。四正宫为:正南离宫,正东震宫,正北坎宫,正西兑宫。四维宫是:东南巽宫,东北艮宫,西北乾宫,西南坤宫。中心地带为中宫(阴阳鱼)。
代表人物:王炳生
(二十七)自然门
1、自然门内圈手
由杜心武所传。
特点与理论:内圈手是集内功、轻功、实战于一炉的传统功法。它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培元固本,开发潜能。只问练法,不问打法,无中生有,以不变应万变。
代表人物:杜飞虎
见1999年《武当》第8期。
2、自然门刀术
由杜心武传杜修嗣
特点与理论:刀术实用,没有花架子,步法灵活,刀法轻盈,短小精悍,自然而然。
代表人物:杜飞虎
3、自然门小连手
特点:自然门小连手刚柔相济,演练大方,(倒、滚、翻、转、跳、跃,全面到位)。
代表人物:杜飞虎
(二十八)武当太乙隐仙派
1、武当太乙混元抟气桩及贯气秘诀
武当太乙隐仙派中的混元抟气桩是通过顺、逆两种深长呼吸的练习来增加内气,使身体充实、内力雄厚。再通过身体旋转的练习使内气转化成“螺旋内劲”,用于增强技击时发力的“穿透性”。“贯气”,是通过吸气、闭气的练习来增加人体内部的能量,使人身体像“充气的皮球”,极有弹性,从而使“气力”转化成“功力”。炼出“丹田真气”后,不但内功大增,抗击打能力增强,还具有了“辟谷不食”与抵御风寒之功效。
代表人物:王忠海
回复引用
顶端
武当易水

级别: *


发表于: 2007-10-21  只看该作者 ┊
《武当》内家功法挖整---10
(二十九)本山派及其它功法
1、武当炼性修真全图
此图原版于1980年在武当山紫霄大殿西侧楼顶秘暗处发现。为道家性命双修图谱,偏重讲命功功法,旨在祛病延年,要求习者必知人体经络穴位,中医脏象生化,道家气化及易理变化,以敛先天之气,施抱元守一之诀,习周年运行之术,达到炼性修真之目的。
2、小锦丝(武当擒拿108手)
小锦丝是武当擒拿术中的一种对练套路,起源无从考证。据传,清末民初,武当龙门派第15代道人本相道长云游至山东登州府(现蓬莱县)孙玉汉家中栖居数截,他与孙玉汉志同道合,结为世交,并收其长子为义子,赐单名为“洽”,遂传授内家多种拳械,其中就有该术。本相道长是目前有根可寻的小锦丝的最早传授者,其逐代传者为:本相传于义子孙洽,孙洽传于长子孙概。其史源至少有八十余处。
特点及要领:它继承了武当拳术技击之精华,循内家之理,把擒拿与解脱,进攻与防守熔为一体。有解有拿、连绵不断;巧解巧拿,借力用力;圆中求解,环里出拿。继承人为当代孙概,现主要在山东一带流传。
3、武当弄丸健身总图
该功法起自“无极元始”,终于“会归有极”,其得“膝上连环攒”、“熊黑拨木翻”等攒翻三十六式。以掌运丸,随意抛接,有如苍龙戏水,玄鸟穿林,为道家修心养性,炼筋柔骨之门。河北吕文蔚为武当嫡派内功,历被道家,养生家视为秘室,不予外传。本图未作文字说明,但绘有路线。武汉古都子(陈流沙)先生在十年浩劫中,得而藏之。
4、混元掌
武当拳种之一,其式柔软、绵巧、缠丝化劲。全套六十二式,传承人为武汉赵应文。
5、武当悟性气功
该功法由上海陆国柱所献,由武当山三天门悟性气功第24代传人朱诚德大师传授。该功外柔内刚,动中求静、气感快,不用意守,只存意念,任其自然。分初、中、高三级功法,坚持能悟到气功奥秘,获得延年之益。
6、武当明目功
该功为少艾先生所献,承传关系未提。此功简便易学,仅利用每日早晚时间进行面目的穴位按摩、吞津、站桩,达明目、预防、保护视力的效用。
7、武当观月功
该功相传为清末民初武当山一云游道长所传。源流待考。其功以练眼为主,又有强身健体之妙。尤其技击者长期练此功,可达眼观六路之神效。王国良先生献。
8、武当玄机心诀图
全称为武当山炼性修真玄机心诀图。此图为武当拳法研究会在丹江口市博物馆征集的民间文物中发现。该图由三百余字的真武问道于老子的问答语录,以八仙人物,山水风景绘成的“寿”子。用神仙人物、珍禽、吉祥器物构成的十四个对联图画字三大部分构成。三百余字问答录明确地阐述了炼性重在心法玄机上做文章,其余则用图画式的文字对联巧设喻理之法,详尽地阐述了修道中修心的重要性和方法。
9、武当内养采光功
由西安刘会峙先生所献。源流不详。它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为功理基础,用眼睛采收太阳之精光和山水树木之灵气,经坎离相交,溶润周身,通过意守汇聚,开发人体内先天之原,内养脏腑,调节气血,性命双修,祛病延年。整套功法含三个部分:预备功、内养采光功、辅助功。
10、武当太乙五行拳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武当太乙擒扑二十三式,为1980年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浙江金子弢先生(已故)所献秘功。金先生为清皇室子弟,1929年因爱妻病逝,遂生厌世之心,跋涉武当山出家,得武当龙门第16代传人李合林道长传授此拳。此拳为明弘治年间,武当龙门第8代宗师张守性,融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和“华陀五禽戏”等道门吐纳导引和技击于一炉创演而成,有行拳如行云流水、简中寓繁、绵里裹针、势动神随,技击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辨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之特点。有养气健身之功效。该拳法已整理出版,并已得到推广。
11、太极玄门剑
“太极玄门剑”又名“太极玄门剑”,是武当山护山剑之一,传授极严,外人不予相闻。历代有谱秘传。该剑谱有附之说明图65幅,由于历史沧桑变化,原剑谱辗转而为北京笑先先生珍藏。
12、武当神功太极拳
该功据言源于宋、元时期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讲求内外兼修,动柔见刚,属内家长拳类,分四路演练;一路升阳柔环环功44势,二路盛阳运丹功60势,三路壮阳九转功51势,四路固阳全真功70势。理法谱诀悉备。现传人为杭州王宝仁。王原籍为武当山地区人,家传世代习武当武技。此技现在杭州传授,并传播海外。
13、武当虎爪功
此功为戈殳所贡献,源流承传关系未详,据言为张三丰祖师依武当黑虎之势演化而成,历代在道门秘传。该功先练混元桩,后练前后金刚圈和左右太极圈二势。坚持演练,功成与人交手能分筋错骨、点穴闭气。
14、武当太极拳圆桩气功
该功为张三丰祖师为练拳架臻于上乘境界,另外揣摩创编的运气之法,它以周子太极图形,而取河洛之理,先后天八卦之数,顺自然之道而创。功法简单、不出偏,老幼皆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具体功法有外撑圆法、守气法、合气法、展翅法、调气法、扎根法六大法门。由武当太极拳传人侯转运传授、西安艾光明整理献出。
15、武当拳三回转
该功法由湖北省武术挖整组于1983年在武当山发现,由成员郭全孝整理。共意即指此拳曾次下山,三次回山,才得以流传。由当年武当山金顶飞来钟下堤坑道观冯太瑞道长传道人胡兴茂,胡1952年下山还俗后始在湖北大冶广泛传开。
16、武当太和拳
太和拳是历代仅在武当山道门内承传的一种拳。据武当山金顶太和宫、龙门派第18代传人永光道长言,太和拳是“太上老君创、火龙真人传、三丰祖师扬”,因为太和拳的承传从来是没有图谱文字,代代师父言传身教,故此其承传关系,永光道长仅能上溯五代,龙门14代传人明了真人,十五代徐本善、十六代陈合龙、十七代伍教鹏,十八代永光道长。太和拳共二十二式。其特色有六:一、太和拳是武当道家丹功的动功;二、其手眼身法步讲究浑圆松柔,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三、不择场地,老少皆宜。四、至简至易。五、养身健体,防身御敌。六、以化为发,以防为攻。
17、武当铁布衫
该功为武当道门内家传统上乘功法秘技之一,被历代高人圣道所珍练。它融武术、气功于一体,以呼吸吐纳,动作导引,修炼内气为基础,旨在锻炼筋骨肌肉,灵活关节,疏通经络血脉,调摄气机,内实脏腑。该功功法独特,功效神速。增强爆发力,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且能使全身坚硬如铁,不畏拳打脚踢,成就”金刚不坏之躯”。此功以”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为主,用意引气、意到气到,气至力达,渐步练至阴平阳秘,意气通神,使气内行五脏六腑,外及四肢百骸,最终达到浑元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温州杨建南整理献出。
18、龟息功
该功是武当道家修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由黄华兴先生整理献出。
19、武当太乙龙凤剑
该剑法系道教武当山黄冠羽士健身养性的主修功法之一。由武当山南岩太乙真庆宫鼻祖太乙真人所传,至武当山最后一任全山道总徐本善道长时,由于时代原因,始传方外。当代女拳师年近九旬的内家传人胡素芝幼师从云游东北的武当道长得此剑法。
此剑法共四路。其主要特点为,内练神勇,外练劲力,乘虚蹈隙,因敌变化,以静待动,以斜取正迁回包抄,后发先至,顺人之势, 借人之力,走化旋翻,轻稳捷疾,静如山岳,动如脱兔,腾跃击舞,滚翻扫躺,左挑右拦,神出鬼没。达到“神、剑、身”的高度和谐统一。
20、武当气功太极拳
该拳原称“武当内功太极”,系道家历代所传的养生功法之一。由武当山道门传出,流于民间。30年代初,武当山道士玄丹子云游至天津时,下榻于”天后宫”,与整理者马杰先父马玉堂结为好友,遂传马杰先生此功法。该功分上中下三段共二十七式。具有医疗保健养生之效。
21、武当密宗拳——玄武功
玄武功即龟蛇功,系武当派功法之一。始于武当,流传于湘鄂地区,由湖南双峰县何春生传授,王炳生先生整理献出。此功仿长寿动物龟蛇的生息形态,习性动作,进行调身、调心、调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达健身,康寿之目的。
22、武当床上八段锦导引秘功
该功为武当道门内养生功法,秘传至今。由尚儒彪整理献出。
特点:简单易练,见效快,每日临睡前和起床前在床上即可练功。并可据时间和治疗的需要,将功法拆开练,老、幼、病、残 皆宜。
23、武当太阴神功
该功系武当山在庙道人修道养生之术,历代仙师视该功法为延年之宝。其简单易学,得功快,具有疏筋通经、行气通络、吐纳祛浊,采天地之气,日月精华,营卫全身等效用。故能抗老延年、祛病强体。由武当山紫霄宫在庙道人朱诚德传授,上海陆国桂整理献出。
24、武当中和功
该功法按五行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排列,一是行功;二是站功;三是住功;四是坐功;五是睡卧功。行功主启萌,站功是生长,住功主承转,坐功主根基,卧功主收驻。前三功是动功,后二功是静功。要先练动功,后练静功,因动者静之基。每功均有动作,要领和作用介绍。由唐道成传授,周金富整理献出。源流不详。
25、武当中和功-静功-静坐功
特点与理论:根据丹道仙学养生思想,以求以静入定,以静坐养生。
特技与练功法:静坐时,将人体内所积存的“精”,先聚集在丹田,将其练为“炁”循序渐进地经过“祖窍”、膻中、下丹田、会阴、尾闾、命门、夹脊、玉枕、泥丸”等穴,以达养生之效。
代表人物:唐道成、周富
26、武当中和功静功之睡卧功
特点与理论:做功由静到卧,由卧入睡。
卧功卧而不睡,侧身屈膝,不损心气,卧而神清气静,聪敏多慧。
特技与练功法:静卧及睡眠练功法
27、武当八卦太极拳
源流情况:根据吴峻山所留传的107式太极长拳的基础上创编。
特点与理论:吸取了八卦掌和太极拳这两大拳种的精华,突出了内家拳法所特有的养生性与技击性。
特技与练功法:推手只握空拳,不用手指,只用手臂沾粘。
若手持太极球 ,对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增长内劲,祛病健身、练神生慧、益寿延年,有十分显著的功效。
代表人物:丛日升、陈宝
见1996年《武当》第4期。
28、武当神阳指
源流情况:北宋全真教王重阳创,传至青阳道人刘桂山,刘传刘兴。
代表人物:刘兴、汪必光
见1996年《武当》第12期。
29、龙华剑
源流情况:由邱处机在崂山明霞洞修真时所创。数传至崂山道长匡常修,匡传世。
特点与理论:匡道长将此剑法演变,加入了腿法,并融入了螳螂拳技法与武当内家拳的技法。
讲求剑身合一,剑神合一。注重用“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变化巧妙,剑合于道”的理论来指导。
主要剑法有“撩、挂、截、洗、点、刺、崩、挑、扫、劈、斩、去、抹”等法。
特技与练功法:久练可达“形正骨坚、气贯周身、劲整力顺、意满乾坤、精充神足、剑道合一”的境界,对人体大脑、腰、腿、臂腕全身都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使人体四脚百骸节节松活,五脏坚实,久练则柔而坚强,即可用于技击防卫,也能收到健身养生防病的保健医疗效果。
代表人物:刘仁立、楚天虎
30、武当派点穴秘法
由张三丰所著《武当穴谱》 而得。
特点与理论:利用气功的效用,运动自身丹田罡气以通全身经脉贯注于四肢百窍,促进气血循环。
特技与练功法:按摩穴疗疾。
31、武当祖师功
源流不详,据传在一百年以来,由武当山传至襄樊筱铺镇熊楚,再传附近孙家营的孙洪斌,再传张子野,由杨国友整理。
特点与理论:功法特殊,既不意守丹田辄不气沉丹田,而是讲究气不沉而自沉,意不守而自守,自然而然地达到调心、调息、调意、调神的目的。
特技与练功法:可以祛病强身,防治许多慢性病;可以抗老益寿;特别强健腰腹部,使腰腹闻能抗受外力冲击。
代表人物:蒋剑
32、武当五形养生功——盘坐功
来源于武当山庙观内秘传内养功法,由还俗道人刘玉荣传其子刘德义,后面世。
特点与理论:此功法分坐、卧、立、行、滚五种形式练功,融导引、按摩为一体,形成风格独具的优秀传统内养功法。该功法修练时,讲究动静结合,神形兼备,始于静,归于静,由无极生太极,行四象,走八卦,坐式胎息动静功还原,以意领气,以气动身,菜体多变,转折灵敏,势承形圆,呼吸绵绵舒缓,力求自然,意行气行,意气相连。要求“卧如弓,坐如松,行如风,滚如团子转”。
特技与练功法:旨在健身悟性,延年益寿,属穴见道家内养秘法。
代表人物:刘德义、蔡星生
见1998年《武当》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