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云在天津的创业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13:05
王勇则
1929年秋天,一位年方17岁的南方小伙子,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出现在天津紫竹林一带的轮船码头。他来自浙江定海(今舟山),名叫董兆荣。他是被天津航业股份有限公司津店正式录用的新手。这个身体瘦弱且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凭借悟性和勇气开始了只身闯世界的艰苦生涯。他就是后来誉满海内外的国际航运巨子、曾被列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云。董浩云(1912——1982)曾创下华人经营国际客轮航线第一人及亚洲开拓集装箱航运的第一人。《纽约时报》曾称他为“世界最大独立船东”。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他的长子董建华被推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
(一)
董浩云1912年农历八月十八出生于定海,董浩云之父是一位严谨俭朴的商人,名叫董瑞昌。其母陶夫人共生育三子二女,董浩云行三,起初取名为董兆荣,后在天津改名董浩云,取“浩如云海、前程无边”之意。此后,随着董浩云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其原名则少为人知了。
董瑞昌家住在大东门霸基桥边,他先是开办印刷所,又开设源森五金玻璃店,生意小有收获。后来,他到沪发展业务。这样,董浩云在家乡的小学毕业后,才得以赴沪在南市育才商业学校读书。从此,董浩云开始接触光怪陆离的纷杂社会,视野开阔多了。
1927年,上海出现政治大动荡,董瑞昌的小店遭到重创,董浩云也被迫中途辍学。好学不倦的董浩云开始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残酷。父亲打算回定海老家,可董浩云却执意留在上海。从此尚不足16岁的董浩云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1928年11月,经其兄董兆丰及在沪驻地的邻居、同乡周汉楚介绍,董浩云进入日商开办的万国运输公司(后改称国际运输公司)任职。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海洋运输,而天津成为他个人奋斗的第一站。
(二)
董浩云一开始在天津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津店当学徒工,生活条件比较差,工作也非常辛苦。但他凭借勤勉、敬业和聪颖,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也得到了上司的喜爱和器重。两年后他调到总店任船务部职员兼办英文业务使他进入航业管理层并得以发挥其聪明才智。该公司的船东之一顾宗瑞,早年在海关谋事,后来成为泰昌祥轮船行及万利轮船公司的创办人和东家,拥有永恒轮等船只。顾宗瑞是浙江镇海人,与董浩云有同乡之谊。他后来成为董浩云的岳父。董浩云生前旧交蔡孟坚先生曾写文章追忆道:“某日,轮船码头。他(指董浩云)携着小提包奔向轮边,放出钢缆,系紧。轮靠岸,他不慎跌倒轮边,将提包内英文字典等抛出。适船主顾某(指顾宗瑞)在场发现,得知董(指董浩云)是努力上进学徒。因将贤惠女儿许为其妻子。(董浩云)旋升为职员。”
董浩云与顾丽真这对新人婚后最初3年是在天津度过的。这是一段欢乐时光,他们一起度假旅行,在许多城市留下了美好回忆。董浩云爱好摄影,且技艺不凡。顾丽真早年许多倩影都留在董浩云精心保存的相册之中。1936年,这对伉俪曾在天津的照相馆拍摄了一张很有特色的照片。他们设计了一个指向前方、并肩遥望的姿势,该照片背面还有董浩云的题词——“一起朝向光辉的未来”。1939年,董建华两岁时,董浩云在上海为他拍摄了一张照片并题词——“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董浩云热爱生活可见一斑。
(三)
成为顾家女婿之后,董浩云获得发展的机会也多了起来。他工作更加勤奋,学习也更加刻苦,并常去码头巡视船只。在这一时期,他充分发挥出了聪明才智。
1934年他在日记中曾描述中国运输业的落后情况,非常感慨,他决心要为改变这一局面而奋斗。他认为,这就是他一生之中要肩负的使命。在担任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常委期间,他曾亲眼目睹天津北方航业公司因经济拮据而将所有轮船抵押给大连一家日本航商的过程。多年以后他回忆道:“因无力加以援手,我为此曾不安良久。”他从进入天津航业管理层那一刻起,就公开反对因不平等的治外法权而赋予外国轮船公司的各种特权。他要为民族资本争得应有的地位。
董浩云在《历尽沧桑话航运——廿五年来中国航运事业的回顾》中写道:“说起白河(指海河)驳运事业,倒有一段光荣的竞争历史。白河通海一段是大沽口,由大沽口塘沽新河溯河而上,以达天津。这海港系根据《辛丑条约》由国际共管,并为此成立了白河疏浚管理局。这段内河航运长达四十五海里。大沽口是华北唯一咽喉,当时又是北宁、平绥、平汉、津浦等铁路交叉点,亦是各路出海吐纳港口,故而显得非常重要。民国二十年(1931)前,这段内河航运系由英商太古洋行所属的天津驳船公司以及大沽轮驳公司把持,所有自欧美各国运来货物完全为其包运。在他们运销与金融、保险成一个体系垄断下,我国航商是无从插足的。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山西省政府当局倡导将同蒲路材料交国人承运,北宁路当局随而附和,而英国航商曾千方百计予以破坏。经过一番艰苦奋斗,国人所经营的天津航业公司终于打进去,击破了外商垄断我们华北的咽喉要道,并向铁路局备案。倡导国家采购材料,应以自船自货自运为原则。由此,亦奠定了日后我国发展远洋航业之基础。”以董浩云为代表的新兴航运从业者,经过据理力争,为民族资本航运业开辟了一条新航线。
1934年3月16日,天津航业同业公会成立,同年6月改称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会址设在法租界二号路39号(今长春道一带)。董浩云以天津航业公司船务主任兼文书的身份加入该公会,任会员代表、第一届9名执行委员之一。1936年4月4日,该公会改选后,董浩云被选为3名常委之一。不久之后,他又任天津航业公司董事会秘书长一职。
(四)
由于顾丽真的娘家在上海,因此,董浩云常去那里探亲。1936年夏,顾丽真怀上第一个孩子后,便长住上海。转年5月29日,孩子呱呱落地,夫妇二人给他取名叫董建华。董浩云此时奔波在天津和上海之间,为民族航运业的艰难发展而奔波。有记载表明,1937年,天津航业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董浩云于1938年正式调至上海,任分公司秘书。天津航业公司船务部则由周汉楚主管。1942年,由于情况发生变化,董浩云才辞去秘书职务,但名义上仍为天津航业公司做事。直到1947年后他才正式脱离天津航业公司。
七七事变后,董浩云的许多梦想化为泡影。但愈挫愈奋的他,已树立起大航运思想,他放眼世界、着眼长远,在夹缝之中求生存。在上海,他一度在通城公司运输部和金城银行船务部工作,后来与田乃尧等合作组建了一家轮船公司,租用洋商船只,经营海运业务。1941年,他们又创建了中国航运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1945年5月左右,董浩云与通利轮船长周启新一同来津,后转道北京去重庆,此行目的是去见交通部长俞大维,洽商将来航业复兴事宜。在重庆,董浩云与其他船东一起制定了战后振兴航运业的计划。
日本降服后,中国百业待举,航运业亟待恢复。董浩云抓住这一难得契机,谋求新突破。作为航运业著名人士之一,他曾参加了中美组建商业团队的谈判团。尽管谈判没有成功,但他信心却更强了。1945年9月16日,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召开全体会员公司代表会,决定恢复同业工作,“尽瘁航运复兴,效力国家建设,以尽航商天职。”随后,董浩云与王金堂、盛昆山同以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常委的身份,向交通部天津航政局呈文,要求立即恢复同业公会的工作。
1946年10月,天津益记轮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浩云为5名董事之一。该公司设在天津第一区张自忠路,资本总额为国币十万元,营业范围是“以轮船驳船行驶津沽间专办海河运输”。当年12月3日,中国轮船业济运联营处创立会选出理事24名以及候补理事、监事、候补监事若干名。董浩云与卢作孚等均为理事之一。
1947年4月11日,董浩云与王更三、姚庆三代表天津航业公司与中兴轮船公司、天津交通银行在天津交通银行信托部开会,商讨发起组织渤海航运仓库有限公司事宜。15日,该公司收到董浩云缴纳的“股款计国币贰千万元整”。
当年4月,董浩云当选中国民航海轮联营处19名理事之一,并兼任执行秘书中的北洋组组长工作,协调天津一带航运业事宜。
1947年8月,董浩云又在香港创办复兴航业公司从事内河及远洋运输。他从美国购买三艘万吨级快速货船,他分别命名为京胜号、沪胜号、渝胜号。这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三艘快速货船。
1947年天津航业公司与中国航运公司合购天翔号海轮,经营沿海客货轮运输。天 津航业公司出名登记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属中国航运公司。
由此可见,抗战胜利后董浩云迎来事业新阶段。他利用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出现船荒这个有利时机,陆续购置船只组成了庞大的航运船队。1947年,由中国船员驾驶的、载重量10471吨的天龙号,破天荒地从中国上海成功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直航欧洲,随后该船又装运十万吨煤炭去美国诺福克。1948年7月,董浩云麾下的通平号这艘当时中国最大的远洋轮又从上海起航,横越太平洋,直航旧金山。这是中国船首航美洲。后该船又满载货物到达南美洲。这也是一次开创性的远洋,扬名中外。
在他事业最顶峰时,共拥有巨轮150多艘,总吨位达1100万吨,跻身于世界最大独立船东之一。
(五)
1949年,董浩云举家迁往香港。七十年代末大陆改革开放后,董浩云曾设法与在津的周汉楚等旧交取得联络。令人遗憾的是,直到1982年4月15日董浩云在香港病逝,他都未能再回到他事业奋斗的起始地——天津看一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永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