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剖析俄五代战机原型T-50的隐身设计缺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14:07:30
发布时间:2010-05-20 来源:军事论坛_ 类型:
-
T-50一些隐型细节缺憾    欢迎拍砖
作者:kkkun
许多军迷在看到T-50时,先是一阵新鲜又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后对比F-22结论都是比不上F-22。总结则大多是败笔。 但要说具体有那些不足,  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现在偶搜集图片结合一些资料来进行对比。  各位朋友朋友可以自己判断, 另外欢迎拍砖。

T-50 机翼翼尖

F-22 机翼翼尖

F-35 翼尖
图中  仔细观察区别  T-50前缘机动襟翼对比F-22要短      F-22的前缘机动襟翼是从翼根附近到翼尖占满 整个翼面前缘    同样是洛马的产品F-35也采用相同的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开缝。以达到襟翼于安定面更好的连成一体。

另副   F-22翼根前缘襟翼与机翼的交缝处有菱形凹槽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电磁波散射只集中在某些方向 而不是向空间散射

T-50  进气道几乎是T-50争议最大的地方,整个进气道几乎看不到任何弯曲 前向雷达波可以直射到发动机叶片。
那么进气道是否弯曲与RCS有多少关系呢,根据一些资料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在进气道涂上吸波材料后呢,结果就很大的不同。首先弯曲的进气道总的长度是增加的那么电磁波在进气道内就要进行更多的反射而且不断的被吸波材料所吸收,其次如果是像T-50这样的直通型进气道电磁波甚至可以直接打到发动机叶片而直接返回,进气道涂上吸波材料有可能都吸收不道,这一点在对付F-22就处于下风。
因为F-22有种能力是“非合作敌我识别”功能 可以依靠雷达探测对方发动机叶片数量近而识别目标型号。


从T-50 的座舱盖对比F-22可以看出是非整体式座舱,保留了金属加强筐架,而对比F-35 又可以看出  筐架安置上的不同 F-35 的金属筐架是在整块座舱盖里面的,这让座舱盖外表的光滑和连续性。
PS 电磁波在照射到物体时除了发生镜面发射外,还会发射物体的绕射,其中包括有物体行波和爬行波,这类波在物体表面散射时遇到开缝或突出物等会按原路返回或进行空间散射,甚至是物体材料介电电阻不均匀时也会发生散射。


在来看发动机短舱部分,T-50因为采用的是宽间距发动机布局所以这里拿当年的YF-23来进行对比。图片中对比看出在发动机短舱设计上,YF-23侧壁过度到机翼表现得更圆滑这点除了能够消除机翼和侧壁所产生的气动干扰外也同时避免了直角发射。而T-50在在这点设计上几乎可以用死版来形容,几乎和SU-27系列看不出任何差别,侧向射来的电磁波在发动机短舱侧壁和主翼能够形成直角反射。另外在T-50纵列弹舱处与两个凸出来的发动机性能凹型的类空腔结构,个人认为这对RCS贡献不低。



在从红外辐射隐身看  战斗机最大的红外辐射源主要是尾喷管和喷炎。 F-22采用的是能够有效降低尾炎温度的二元喷管和大面积垂尾遮挡方式使红外辐射降到尽可能的低,F-35也同样是采用双垂尾刚好遮蔽尾喷管。也许考虑到T-50未来将采用的是矢量对称喷管的原因,不管是垂尾或平尾都距离尾喷管和喷炎有较大距离以给矢量喷管足够的转动空间,但这样做显然无法有效遮蔽所散发出来的红外辐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