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12人为何跳楼,先去问40万富士康员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1:14:50

 

昨晚,深圳富士康发生今年第12起跳楼自杀事件,这是这个月的第6起(6日、11日、14日、21日、25日、26日)。

所有人都在问:原因何在?

血汗工厂的压榨、军事化管理的严苛、新一代民工的脆弱、碎片化生存的冷漠、乃至中国世界工厂的宿命以及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许许多多的人开始反思社会并寻找答案。年轻生命的逝去刺痛了这个社会,然而遗憾的是,我很少看到对个案的具体分析:概念多而实例少,宏大叙事多而个体细节少。这样是否能寻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很怀疑。举例来说,不少人以血汗工厂为事实基础,感慨年轻人为何"有自杀的魄力,却无逃离的勇气",孰不知有多例是因为男女感情问题,岂是辞工能解决问题的?再比如谈人和机器的关系,谈人的异化,这当然不会错,但这是现代社会的通病,未免有凌空蹈虚之嫌。

"9连跳"、"10连跳"、"11连跳"、"12连跳",这种说法多么冷血,要知道数字后面是具体的某个人。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会连续不断发生,却很少有人会问某个人为什么选择了绝路?也许个人悲剧与社会问题相比总是显得没那么重要,但如果我们连一个人都搞不清楚,又怎么搞得清楚这么大一个社会?用生命换来社会进步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而更可悲则是:我们失去了年轻的生命,除了收获喧闹,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只能空谈?根本原因在于工厂外面的人根本不了解工厂里面的生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彼此隔膜。虽然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但这个信息时代,媒体上面有多少关于工厂打工者生活的描述?倘若无事,谁会有兴趣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等到连续不断的跳楼自杀震动外面的世界,只好用那套熟悉的话语来勉强应付,又怎么可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更不要说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了。最熟悉情况的人是谁?当然富士康的工人。可是在媒体上面你很难找到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他们只是事件的目击证人和被同情的对象。

一个富士康的员工告诉我,前不久跳楼自杀的是她的朋友,她说自己性格并不开朗,朋友很少;她说昨天在街上听见其他人拿这件事开玩笑,难受极了。如果能够多报道亲朋好友的伤痛,那些准备自杀的年轻人,会不会更为犹豫,最后打消这个念头?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亲朋好友的伤痛,在准备说"×连跳"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不忍心?可在我们的媒体上几乎看不到这些内容,为什么?

而另一位员工,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跳楼自杀事件会频繁发生(真正了解情况的人都不敢说自己知道原因,无知者无畏才敢妄下断语),但他谈到全是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员工为什么要拉帮结派、年轻人缺乏长者的引导的后果、工作中的军事化管理与生活中的人情味如何结合、媒体报道带来的压抑感和是否有示范效应--如是种种,比旁观者的分析强多了。如果我们能多听听员工的说法,是不是就可少说些"把富士康关掉"的蠢话?

是时候改变了!我们应该从个案入手,搞清楚每一起悲剧的缘由。去还原他跳楼的一瞬间,去还原他最后的24小时;去还原在富士康的生活;去还原他的整个人生轨迹。去问他的同事;去问他的同乡;去问他的同室;去问他的同学;去问他的亲人。如果问1个找不到答案,我们就问10个;问10个找不到答案,就问100个;问100个找不到答案,就问1000个……我们要去问富士康40万员工,那12个人为什么要去跳楼自杀?!

媒体要去问他们,放弃先入为主的臆断,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仔细倾听他们的看法;政府要去问他们,了解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要求;学者要去问他们,光有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联系他们的实际;工会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扮演好传声筒的角色;企业要敞开渠道,事实已经证明,这个40万人的社区,光靠你们这些管理者是搞不好的。而40万富士康的兄弟姐妹们,是你们发出声音的时候了。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靠别人是靠不住的,要创造幸福,必须靠你们自己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工厂内外两个世界的隔膜;只有这样,才能让工厂里的人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