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低成本成名策略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58:20

 

 

 

忽视江苏卫视相亲娱乐类节目《非诚勿扰》的存在可能已经体现不出一个人的清高,而恰恰说明他对当今中国社会的脱节,对于社会和精神变迁缺乏相应的敏感。

作出这一判断是有理由的:和凤姐、犀利哥这些符号的走红一样,这个节目的火爆和女嘉宾的走红,仅仅用“娱乐至死”来解释已经不够了。这些普通人、甚至底层人的走红,深刻地折射出了当下的社会结构和精神状况。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机制,可以制造出远比文化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明星更受聚焦的“名人”,恰恰有待于解读。

凤姐和“豪宅女”朱真芳自凸显在公共领域,就遭受并且仍在遭受网民的谩骂。在这里我要为她们代一下言:感谢网民的配合演出。

我还要反问一句,假如凤姐想改变命运,除了把自己演成“欠骂”和“欠抽”的角色而引起关注外,她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说在短期几乎没有。她学历不高,也看不出有什么出色的能力,因此,默默无闻地工作达不成她的梦想。想嫁一个有钱人吗?也难,在既定的社会价值排序下,她并没有可以和金钱等进行交换的容貌资本。
在讲使她们赖以走红的表演策略前,有必要拿她们和传统娱乐明星作个对比。

70后以上的人都知道,在互联网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前,普通人想凭个人单打独斗成为娱乐明星极为困难,他需要被发掘,被包装。他只能是文化工业流水线上所“生产”的产品。走什么路线,装清纯还是玩酷,在一开始都有明确的策划。

也就是说,在互联网出现并发挥其把人的注意力聚焦、把人的情绪点燃的功能之前,明星是公司和媒体通过包装、炒作产生的,因为在体现为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为王的时代,没有其它渠道可以让一个人获得聚焦,是否要让一个人获得聚焦,不是掌握在观众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娱乐公司和媒体的手里,观众唯一的权利只是可以影响哪个明星红,哪个不红,以及红的时间长短而已。对于这类明星来说同,本质先于存在。

对于这类明星,由于他们的长相、气质、装扮、收入等基本上都好于大多数人,在地位上可以算是中上流社会,在社会价值排序上较高,因此无论一个娱乐消费者是否喜欢这些明星,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在明星那儿并没有什么心理优势。

那么这就产生了三个问题:

一,这些文化工业包装出来的明星,就像广告一样,往往都美轮美奂,满足的更多是娱乐消费者的崇拜欲,他们获得成功的心理投射,他们对理想自我的想象,他们对自己心目中具有某种标准的男人或女人的意淫,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工业提供给娱乐消费者的满足,就像宗教提供给他的满足一样。
然而,有一件事情搞忘记了,在贫富悬殊、社会观念变迁剧烈,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今天,借助于互联网的匿名性,一个娱乐消费者不仅有这些好像可以让他超脱于平庸卑琐的现实生活的欲望和情感需要投射,同时他还有很多一直被压抑的欲望和情绪需要得到合法的发泄,比如戏谑、起哄、辱骂、显示自己的道德优势,等等。

二,没有谁喜欢一直在心理上屈服于一帮只是供来娱乐和消费的人。长期被文化工业生产流水线上所生产的明星包围,一个人必然产生某种怨恨。这一点,仅靠对这些明星的贬斥轻蔑辱骂是不够的,因为无论如何娱乐消费者在心理上都找不到优势,他需要一个既可以让他你娱乐消费,同时又在心理上可以给他找到有心理优势的快感的人。

三,对于文化工业所强加给自己的明星,娱乐消费者基本只能做“观众”,而不能做“演员”,因为舞台只是给这些明星提供,他只能被安排在台下傻呵呵地看戏,间或鬼哭狼嚎。然而,做演员是人的“先验渴望”——他不仅想看戏,还想演出,让自己成为主角,至少是配角。

由于文化工业包装出来的明星存在这些缺憾,在当下的中国实际上极需一些既能让公众找到心理优势,同时又能合法地发泄各种欲望和情绪的人的出场,并且把她变成一个公共人物吐口水。普通人低成本成名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关键只在于她如何表演,才能最大限度地点燃娱乐消费者的这类欲望和情绪。  

一个人要出名,就必须被聚焦,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平台,一个可以让自己表演的舞台,或是电视上,或是大街上,或是晚会上,或是演唱会现场上,或是在网络上。这个时候,他是演员,而看电影的人、路人、看演唱和表演的人、网民就是观众。

文化工业所生产的明星的表演设置很简单,进行形象包装、在台上演出时亮出演技,并顺便亲近一下粉丝即可。也就是说,这种表演设置始终是:他是演员,而粉丝们只是观众。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比如一个人怕过气,怕别人遗忘,才会故意闹出点绯闻,让观众们也成为演员表演一把,议论议论他。

普通人和文化工业流水线上所生产的明星不同,只有网络才能对她形成海量的聚焦,从而才可能让他出名,所以,无论她初始的表演舞台选择在哪里,她都必须把舞台搬到网络。

问题在于,靠什么可以在网络上受到关注?

一个基本的策略是,刺激出网民的某种欲望和情绪,让他们在保持心理优势的前提下合法性发泄,而且构成公共狂欢。所刺激的这些信息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能迅速绕过网民的大脑,直接进入他们的心理结构。
因为,在网络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拥有接收决定权的基本上不是人的大脑,而是人的心理,他的各种欲望和情绪。

比如,在当下贫富悬殊、很多普通人改变命运非常艰难,而社会却极度拜金的今天,一个长得很普通的女人如果一再叫嚣她要嫁给富人、她看不起穷人,那么,她就会被迅速聚焦并招来一片谩骂,从而使自己成名。原因很简单,大众一直想发泄,正愁找不到可以让他们痛快地发泄的靶子。

同时还有一个更隐秘的心理在起作用:骨子里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大众并不认为这个长相普通的女人配得上嫁给富人和配得上看不起穷人。这一点是得到承认的,如果一个女人长得非常漂亮,嫁给富人是理所当然的。
需要强调的是,普通人要想成名,就必须把这种表演设置从一开始就奉为法宝,即自己在作为演员表演时,也必须把网民之类设置为演员。也就是说,他在登场时,必须先设定一种可以让网民之类马上就反弹,并上台表演的“情境定义”。他的表演是进行这种情境定义,而网民的表演则是反抗这种情境定义。

还是以上面的“拜金”作为例子。假如一个丑女说他要嫁给富人,看不起穷人,她的情境定义就是她这副尊容
配得上嫁给富人,穷人是应该受到唾弃的,你穷是你没本事,是活该。这些,网民当然不舒服了,受不了就要反抗,网民要反抗她的情境定义,进行自己的情境定义。而这恰恰是她所期待的,网民完全配合了她的演出,使她的“拜金”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她也由此成为名人。

要感谢这个网络时代,一个名人的产生可以不必来自体制强加,来自文化工业生产流水线,而是来自于网民的关注和谩骂。网民的谩骂,其实也具有造福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