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九龙大聚结---广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19:55

三江九龙大聚结---广州

(2007-05-29 16:16:45)转载 标签: 分类:寻龙攻略

广州传说

 2006年12月的纽约华尔街,交易所的大柱子上正在装饰圣诞节的星星。

       几十年前红尘还小的时候,炎热的夏夜都会到巷口的大榕树下纳凉到半夜。那时听老人讲过一个秦始皇的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方士夜观天象,见南方有紫气冉冉上升。紫气就是王者之气,秦始皇绝不能容忍南方有人称王夺他江山,于是马上派人追寻紫气的来源。方士一路追寻到广州,找到龙脉所在,因为奉命要挖断龙脉,于是就在马鞍山(现在云台花园背后的山岗)下手挖断,致使龙脉被伤,山脉血流数月不止。

        至明代朱元璋登基后,又见广州紫气不断,看来这事没完了。朱元璋没有干什么新鲜事,又派人挖马鞍山,当时的广州官员永嘉侯朱亮祖,还奉皇命在越秀山上修建了镇海楼(也叫五层楼,后来和五羊一齐成了广州的标记)以镇压龙气。

其实以现在的逻辑来推理,秦始皇挖了马鞍山之后,为什么到了朱元璋的年代广州还有紫气呢?能不能就这样证明秦始皇挖错了地方呢?可是朱元璋为什么还去挖同一个地方?且不管传说是真是假,朱元璋的做法也不合逻辑呀。

     在相信孙悟空72变的年龄,听了许多次这些故事的红尘小朋友可不会想合不合逻辑,心里充满危机感。您想这广州的龙脉谁都知道在那里,皇帝们都要来挖一下,这样子搞下去可能想在家吃顿安乐茶饭都成问题啊。如果传说是真的,方士们挖的龙脉是真正的龙脉吗?龙脉真的有血吗?广州的龙脉在那里呢?广州的龙脉真是断了吗? 

走入龙脉

 

说起广州这个流行都市,一不小心就碰到厚重的历史。二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话题,广州市内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故事,我们在以后的专栏会一起慢慢分享回味。在中国可以经二千年风雨的古城并不多,在二千年里可以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是屈指可数。不少古城都有过辉煌的社会成就和历史地位,但事过境迁后不免日渐没落,只留下一堆文物和故纸,最后变成仿古建筑旅游点或是被遗忘的废墟。

广州却长期在历史上保持独立发展的社会地位,成为中国南部沿海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历经二千年历久常新,沉淀出独有的南粤文化,原因何在?

没有事情的答案可以简单,每一件事物都产生都是众因的结果。想把众多成就广州文化的因素连成一个脉络,从一个新角度去研究城市的持续发展,莫过于形势地理学。在之前几期的专栏里,我们从宜宾和泸州这两个城市的分析中了解过一些形势地理学的基础,比如很重要的龙脉概念,明堂(城市腹地)的形成,和龙虎砂地形对城市的影响等,都会让我们在这一期的广州分析里轻车熟路。

形势地理学源自古地理术“堪舆”,指上观天下察地的意思。堪舆名著《雪心赋》里也提到,地理师在选择地址时“必援古以证今,贵升高而望远”,回顾过去印证今天,高瞻远瞩细察山水。古代地理师会手托罗经背上背着五支木杖(卖个关子以后再告诉大家木杖的用途),样子又黑又瘦,翻山越岭地寻龙,大抵中国地理师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驴友”。

相传宋朝有个地理师叫赖布衣,在江西大庾岭发现一条龙脉的尾端,于是一路向南追去,路上历尽艰辛,又留下许多传奇故事,最后终于追查到广州这个龙脉的结束点,原来龙穴就结在广州。

这个故事值得怀疑。历史上的确有赖布衣其人,而且还是开拓地理新技术的一代宗师,我们这个专栏引用的经典《雪心赋》都是在赖布衣形势学派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可是有赖布衣那阵子是宋朝,广州早就是发展成熟的城都,以赖布衣大师的水平,何须寻龙追脉才发现广州呀。不过从这个传说我们知道,有人说广州的龙脉是从江西大庾岭开始。

这条九连山脉发源出广州的玄武位白云山,也是广州的重要龙脉之一。

我们也按赖大师的路走一次?哈哈,这留给有爱好的驴友去边玩边印证吧,今天我们可以站到天上去找广州的大龙脉。

请看红尘为大家整理的广东省卫星地形图。

 

广东卫星地形图

 

 

龙脉与人脉

 

这个卫星图是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东省的南北中轴线为主要观察点。图的最南端是香港,最北端是韶关。

在这个图的右上角是大庾岭山脉,这个位置是今天的江西广东交界南雄地区,正是传说中赖布衣寻龙的路线起点。

作为一个完整的龙脉系统,在山脉终止的地方须要存在明堂(平原腹地)和界水(拦断山脉的河流),正如雪心赋中记载:众山止处是真穴,众水聚处是明堂。但是大庾岭的最北端并没在出现明堂与界水,而是顺理成章地在韶关地区接到滑石山脉。两条互不相关的山脉,龙气可以这样转接吗?

原来形势地理学对龙脉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有河流一路伴行的山脉才称得上真龙脉,河流是龙脉的精血,要形成好龙脉,山和水缺一不可。浈江从江西到广东一路伴行大庾岭,到了大庾岭的结束点韶关,浈江并没有环绕龙头结穴,而是汇入北江形成新的力量,带着大庾岭的灵气汇入滑石山脉。北江不负使命,接下这一棒与滑石山脉一同浩浩荡荡南行到清远,溶入一个全新的大气象——珠江三角洲。

看来传说中的龙脉路线真有其事。但是这条六千万年形成的龙脉,不会无端端地产生成一个大都市,要成就广州这个千年大邑,这条从北向南的龙脉带来了最大的活力——人!

   广州从有史以后,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从秦汉到清初,各朝历史事件都为广州创造流入人口的理由。远征的军人、带罪的官员,逃荒的百姓,躲避战火的乡亲,一切无路可走的人都不约而同来

粤北的山山水水,每一条路都迎来过广州人的祖先。

到这片土地。目前操一口正宗广府白话,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细查其家谱,八成来自南雄。二千年来,移民大部份都沿着同一条路径入粤,这条路径就是大庾岭——滑石山——广州。

       比如红尘的家谱记载,前人的发源地是江西赣州,明朝末年入粤。家族中还有一个小秘密,就是同姓的族人大脚趾指甲上定有一条裂缝。传说因为明朝末年,祖先躲避清兵逃入广东的路上,经过南雄珠玑巷;珠玑巷因为战火的原因满地瓦砾,祖先慌忙逃过时一路跌撞双脚走烂,踏着血与火闯过南雄,之后的后代就有了这个印记。红尘亲自检查过全族男丁的脚丫,果然一人一条大脚趾甲裂缝,没有一个遗漏。直到现在一听到珠玑巷这个词,红尘脑子里就冒出一条很多碎砖破瓦的古老窄巷。

       很显然传说中的广州龙脉完全吻合广州人的迁徙路线。这条龙脉不用赖布衣大师去找,广州人的祖先早就成群结队、拖儿带女,为寻找自己的乐土,乘竹筏、走山路,从北向南,沿浈江入北江顺流而下,磕磕碰碰走了二千年。

 

三江九龙聚明堂

 

雪心赋记载了一种大聚之地,很恰当地总结了广州的地理情况:“重重包裹红莲瓣,穴在花心;纷纷拱卫紫微垣,尊居帝座”。

这两句的意思是有层层山脉包住的大片腹地,选址应在腹地的中心;有很多山岭朝向的的地点,可以成就尊贵。

我们再看广东卫星图。当滑石山脉南行到清远地区,北江跌荡下清远飞来峡,滑石山脉嘎然而止,没有结穴产生城市,就进入一个盆地,这个盆地是广东省的大明堂珠江三角洲。我们可以从卫星图上看到,广州的附近都是平原,偶尔有隆起的地貌都只是丘陵。在这个平原的外圈象一把交椅,稳稳地承托住广州。正如“穴在花心”的要求,广州选址在这个平原的正中点,和圆锅形雷达接收器的原理一样,这个中点是整个大明堂的气势最强点。

我们把卫星图放远一些,可以看到在图上以广州为中点,珠江三角洲象一轮红日从海面升起,四周放射线一样扇形排列着九条山脉。这九条山脉在尽头处和滑石山脉一样没有结穴,都平静地进入珠江三角洲,这九条龙脉共同产生了一个大明堂,广东省的九条主要龙脉都把自己的龙气输送到广州,原来广州不只有滑石山一条龙脉,这片旺地拥有整个广东省的山川灵气,广州竟然有九条龙

脉!这种地理现象,正是前面提到的“纷纷拱卫紫微垣”。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东江,北江和西江,流向也都是指向广州,然后汇集在大明堂中,溶合成中国第二大流量的河流——珠江。珠江三角洲汇三江,聚九龙,广州市端坐其中,这种山水共聚,团结祥和的气势,真是只有“尊居帝座”才可以恰当形容。

记得在开头我们说起秦始皇挖广州龙脉的故事吗?小小的马鞍山就算给荡平了,也不能截断九龙的气势。如果当年的秦始皇看到我们今天的这张卫星图,一定不会花心思破坏广州龙脉,可能还会花心思考虑往广州迁都呢。

谁想得到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二千年历史,历久常新的广州来之不易。

 

龙脉的进化

 

是的,龙脉并不因为是山山水水就一成不变。龙脉只有通过进化才可以成为上好的地理环境,这个过程在形势地理学称为“剥换”,也称为“脱秀”。就是指山脉在向前运行到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嶙峋巨石江流激荡,细化成小河小山秀气良田的过程。很多不了解形势地理学的朋友以为山高水深、风景壮阔就是好地方,其实大家细心想想,这种壮丽高山奇石怪景的地方,路不通人不多,又能创造出多大的经济和文明呢?

例如九连山脉,雄浑嵯峨从江西直奔广东,可是几起几落到了白云山,却平静温柔,低头安抚着广州城区,这就是成功剥换脱秀的结果。“剥换”之后地理环境的细腻化,代表着形成龙穴的条件已经完成。

雪心赋中记载:“骨脉固宜剥换,龙虎须要分明”。说的就是这个原理。

龙脉一经剥换,有如军队行军完成,理整衣甲扫净征尘,重新排兵布阵,这时才可以形成有效的堂局。以广州为中心的大片珠江三角洲平原,就是剥换后的冲积平原。在这片平原上,人类可以大面积耕种,有充足的水源,可以大幅发展居住空间。

一个小型剥换可以形成一个村落;一个中型的剥换可以形成一个小城;一个大型的剥换可不是形成一个大城市这么简单,而会改变龙脉的性质。地形在大剥换后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务实的形势地理学中不会忽略这种本质变化。

形势地理学对龙脉的类形分三种,分别是高冈龙、低冈龙和平洋龙。

高冈龙地形山高水深,风景奇特,山体形态变化多端,星体的变化归类繁复,往往是名山大川旅游胜地,比如重庆就是很好的实例;

低冈龙风景秀丽地形丰富,地理元素最为齐全,多为历史名城,如宜宾就是很好的低冈龙的沙盘实例;

平洋龙在平原或是沿海地区,水文复杂,水流变体很多,是水法的发挥之地,往往为经济商贾大聚之地,比如武汉就是平洋龙水法中的经典实例。

平洋龙法比高冈龙法更有技术难度。九龙剥换脱秀后,以广州为中心的平原进化为平洋龙,适用平洋龙法,可是广州近郊又略带丘陵,就要溶汇贯通两种龙法才可以正确分析。在以后的栏目中,我们层层深入广州分析时就可以逐步了解到这些区别。

未剥换脱秀的滑石山脉怪石嶙峋。

 

经过剥换脱秀的美丽小村庄座落在平缓的丘陵上。

 

明堂的发育

 

龙脉可以通过剥换而进化,这种剥换的进化是由地理位置不断向前推移而产生变化。广东大明堂的进化却是真真正正的发育,一个好的明堂通过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

当今我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是对自然的长期破坏,想一个地方保持环境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给人去。古代的形势地理学却告诉我们,好的龙脉可以气运绵长,人住下来后越来越兴旺,只要运用得当,人和自然可以相附相承,同共成长。这样的地方可能存在吗?

话还要说回秦始皇的马鞍山事件。

原来二千多年前的广州,从西湖路以外就是大海。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让人兴奋的场面,就是我们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广州,中山四路上有个旅游区叫“珠海渡假村”,我们可以在万福路的沙滩上晒太阳、吃海鲜和玩沙滩排球。什么?景点名字错了?没有,战国时代还没有“珠江”这个词呢,那时广州直接临海,广州面前那一片水域就叫“珠海”,水面宽两公里以上,一眼看不到对岸,就算视力好看到对岸的话,最近的地方就是看到现在海珠区万松园(古称万松岗)那一块了。

二千年前的顺德是一片海洋,中山珠海是零星几个孤岛,广州就是最南端的临海城市。以形势地理学的理论,龙气乘风而散、遇水则界,在大海边就是龙气的尽头,广州在二千年前并没有大型的明堂,沿海的程度和今天的香港差不多。从万福路到云台公园背后的马鞍山只要十公里的路程,在这种小格局下的马鞍山,形势地理学认为就是广州“星顶”(这个概念以后的栏目里会详细介绍),的确是举足轻重的龙脉咽喉。秦始皇不是要破坏广州,只是要破坏龙脉,东风路应元路那些地方是政府和民居不必挖;白云山是龙气重点所在,可惜太大他挖不了;两者取中点所以就挖了云台花园后的马鞍山,权当是关了广州龙气的水龙头。

白云山和越秀山之间的低洼处是断陷盆地,属于坚硬的“红砂岩系”,越秀山上镇海楼前的明朝红色石狮很明显是在附近就地取材雕刻而成;而秦始皇要挖的马鞍山正在白云山和越秀山之间,所以传说中挖开马鞍山使山体流血一说,完全可能是山体被挖曝露,到了雨季或山水冲刷产生一个时期的水土流失现象,红土染红了水色流入珠江,象血水一样。也由此细节可以大胆推论,记载中的马鞍山事件很可能真有其事。

我们了解了地理的真相后,看看广州以南的情况。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城市林立、百业兴旺,这一片大型的冲积平原给广州带来了无限财富。短短二千多年,一个全新的大明堂成长在广州的面前,这个明堂是怎样形成的呢?

珠江三角洲汇集西江、北江、东江三条大河,其间还有无数的小河流水。二千年前广州以南有不少岛屿,它们作为泥沙沉积核心,加速了泥沙沉积和陆地成长。这正是《雪心赋》中对明堂形成的总结:众水聚处是明堂。

同时,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也称为科氏力)的作用,当地球自转时陆地会向赤道方向移动,在地球北半球的河流往往使南岸被侵蚀形成凹岸;使北岸泥沙堆积成滩形成凸岸,时间长了,北岸就会露出大片陆地。在形势地理学中,这种北岸土地自然增加的现象早被发,称为“益地”。

有以上两个大条件的支持,座落在珠江北岸、座北向南的广州座拥天时地利,广州面前的土地越来越多,珠江三角洲刚好到了有条件高速发育的时间,广州的大明堂一路增长。明堂越大,城市的气势越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自然无穷无尽。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解释朱元璋为了截断广州的龙脉再挖马鞍山,为什么还要加码修建镇海楼镇压龙脉。朱元璋看到的已经不是秦始皇看到的广州,明朝时的广州是工商大邑,外贸和产粮重地。因为珠江三角洲的不断形成扩大,海浪再也拍不到万福路,站在越秀山上看出去再也不是战国时代的“珠海渡假村”,而是气象万千的珠江和明堂。同时朱元璋距离秦始皇有上千年的时间差距,山和水一样是有生命会运动的,秦始皇挖过的山,到了明朝已经完全复原,山形在长期的水土运动后回复自然,树木植被重新长在山背上,龙脉早已再次接通。明代是堪舆名师辈出的时期,高水平的地理师都可以看出广州的发展气势,所以朱元璋面对广州的心理压力远远大于秦始皇。但是马鞍山都挖两回了,不停地挖也不办法,所以加码化大钱兴建镇海楼,以期达到目的。

皇帝们的一己之念、一时之举不可能压制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到了清末,广州的龙气无以复加的壮大,以广州为核心展开了可歌可泣的近代革命史,一举推翻满清封建皇朝。

 

这个太极形的小明堂在清远,使座落在后面的小村庄在清朝连续三代官至尚书。

 

广州南方的大明堂万顷沙,水陌纵横一望无际,是主要的产粮基地。

 

 

结语

 

这一期里我们谈到了广州的巨大形势背景,庞大复杂的龙脉系统,知道了广州的千年历史缘来何处。我们带着很多疑问,游走在历史与科学之间,龙脉这个象神话和迷信一样的概念,慢慢在我们面前露出真相。原来龙脉在山水间,在我们脚下,龙脉不只是一个过气的名词和概念,龙脉是真切在我们的生活里天天发生作用的地理系统。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龙脉是由最基本的山和水构成。一个山系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地质时期,山系越大,山脉越长,形成需要时间越久,地质构造越稳定。这对城市建设最为有利。广州背后的白云山系形成于6000万年前,广州四周的地质都是以坚硬的砂页岩为基础。所以在坚实地基上的广州,很少受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破坏。

珠江水源充足,流量大而流速温和,有利航运也保证了城市和农村的大量用水需求。我们只要设想一下,如果今天的珠江干涸成小溪,广州这个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就知道珠江这条城市生命线是何等重要。

前人对广州选址的成功,创造了一个持续发展千年的城市,在没有现代地质学知识和精密仪器探测的前提下,成功地运用堪舆技术为我们留下这个永远发展、历久常新的古城。

但并不是说广州有九条大龙脉,三江汇流水源充足就从此高枕无忧,今天一个配备炸药和重机械的施工队,破坏力足以抵上秦始皇的万人挑夫,在破坏力暴增的今天,保护环境的力度也必须同步高速发展,才可保证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可以一直承载我们的生活和文明。

好比一个铺好电线通了电的新房子,需要有质量良好的家电用品才能安居。一个城市得到龙脉的有力支持,还要有一个完善的内部堂局配合,才能发挥龙脉的作用。

下一期,我们延续广州的话题,把视线投入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从郊区到市区,从老城区到新城区,我们一同走入形势地理学的时空,解读广州的内部堂局。(完)

从海印桥看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