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21:21
用鱼的方式爱你8秒
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
所以在那小小的鱼缸里它永远不觉得无聊,因为7秒一过,每一个游过的地方又变成了新的天地。它可以永远活在新鲜中。
我宁愿是只鱼,7秒一过就什么都忘记,曾经遇到的人,曾经做过的事就都可以烟消云散,可我不是鱼,所以我无法忘记我爱的人,我无法忘记牵挂的苦,我无法忘记相思的痛。。。。。。
鱼看不到相爱的人流泪,可却可以感觉到对方的心痛,这一生,我们都无法做只自由的鱼,所以你也无法感觉到,在你离开我的时侯,我的那种心痛。正如我觉察不到你爱我一样。。。。。。
爱一个人可以多久?
如果我是鱼,我可以爱你7秒。。。。。。
7秒之后我又爱上了你,就这样爱你一辈子。用鱼的方式。
我在眨眼睛,你呢?在我眨眼睛的时侯,你还好吗?我想你了,于是我不停的眨眼,因为我不想让泪水流出来。原来鱼也有思念的时候,也有痛的感觉。做一条鱼,在水里多好,可以自由的为了爱情流眼泪,不会被看到伤痛。
我常问自已,为了爱你,我到底在失去什么,原来,我失去的是自已。而更重要的是我更愿意这样继续下去,因为我不愿没有你。
我现在可以看到阳光的灿烂,可以看到春天的明媚,可以看到你害羞的脸。如果有一天,我只能看到黑暗,我多希望,我真的是一只鱼,因为可以一直睁着眼睛面对你而不用担心被你看到伤悲。
我可以选择吗?
如果,上天给我们一次做鱼的机会,我希望,你可以感觉到我的心痛。。。。。。
如果,上天给我们一次做鱼的机会,我希望,我可以爱你8秒。。。。。。
==============================================================
据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短暂的记忆也许并不是坏事,至少我们不会衰老,不会有那么多的忧伤郁积在心底,成为难以磨灭的伤痕。昨天,在街的拐角,邂逅她,已经成为人妇。从我面前走过,幽雅的姿态,华贵的衣着,依然美丽如昨天。只是她已不再记得我了。或许拥有七秒的记忆不只是鱼这一个物种吧。而我是一个另类,永远的记忆折磨我脆弱不堪,衰老如斯。
我想,鱼的记忆也许不只是七秒那么短暂吧?毕竟我不是鱼,所以我不知道,就象歌中所唱:你不是我,怎知我痛。于是我幻化成鱼,我发现我的记忆真的已经不再存在,我以为我能快乐,没心没肺的游泳,如白痴一般的逍遥,记忆如同一张白纸,空空荡荡一如我失落的心情,沉重的压迫着我的神经。于是我开始寻找我的记忆,我终于知道,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忙碌,是在寻找七秒钟以前拥有。为此,我泪流满面。
鱼儿会流泪吗?想来是应该会的吧。要不海水怎么会是咸的呢?
听说泪就是咸的,我尝了一下我的眼中流下的,叫泪水的液体,咸咸的还有点涩,就象是海水的味道。我是一条躲在深海中哭泣的鱼,深海里没有一丝光亮,就象是黑夜,我可以痛快淋漓的尽情哭泣。
听老人说,海水本来是没有味道的,只是鱼的眼泪多了,才使他有了味道,我想,这大概是真的吧。
美人鱼不能在记忆里抹去王子的印象,于是在日出的时候,纵身化成漂浮的泡沫,在黎明的曙光里,泡沫晶莹,泛着七彩的光亮,或许泡沫中有人鱼的美好抑或忧伤的记忆吧。海妖们吞食了人鱼的记忆,用人鱼美妙的歌声,吟唱人鱼的故事来诱惑水手,沉入海底。
人类最终还是死在记忆的手里。
==============================================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库伦·布朗(Culum Brown)近几年在研究鱼类的识别能力方面成绩骄人,他介绍说,鱼类实际上比它们的外表聪明多了,在海洋中的鱼无论是记忆力、识别力都相当高,甚至可以说比某些较高级的脊椎动物,甚至灵长类动物还要强。
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说,鱼儿的记忆力只有3秒钟。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鱼儿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脑袋空空的白痴,但事实与这恰恰相反!鱼儿的记忆力可能保持好几年。2001年库伦·布朗在《动物识别能力》(Animal Cognition)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澳大利亚淡水鱼记忆力的论文,文中提到,他将一张有洞的鱼网放入鱼池中,训练这些鱼从洞中穿过,这些鱼只5次就轻车熟路了。随后,库伦·布朗把鱼网撤掉,过了11个月以后再次把鱼网安装起来,鱼儿仍然能很轻快地通过这个洞逃跑。
库伦·布朗同时还发现,一大群鱼在一起,比一小群鱼找洞逃走的时间更短,这是因为沟通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鱼的很多反应就是变成经验积累下来的,信息和实践经验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保留下来。鱼类的沟通方式很有意思,有些鱼类在搜索猎物的时候,能发出脉冲电波,也能收到对方发来的脉冲电波,早早的就知道搜索的情况。除了这种感觉以外,电磁场、声音、嗅觉、视觉鱼类都能充分利用。鱼类有相当好的空间概念,走捷径的本领很高。虽然鱼的大脑结构和哺乳类动物的大脑结构迥异,但是从它们的行为和反应上观察,并不落后于一些高级动物。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发现,鱼类也能使用工具“造房子”。像鸟类一样,鱼类也为它们的孩子造窝,当然它们的窝要简单得多。有些鱼用海葵撞击岩石,然后用加工好的海葵做建筑材料。医生鱼每天晚上都要做一个新窝,“建筑材料”是海底的小石片。
按照过去的理论,动物的智力水平和反应能力是按照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人类的线性过程发展的。鱼类的一些活动根本无法解释。因为依这一理论,越是低级动物,神经系统越简单,由神经系统指挥的行动也就简单,因此很多现象就无法解释。
现代的进化理论相信,动物的进化并不是这样的线性发展过程,而是相当多元化、放射状的。不同的动物有自己独特的进化模式,鱼类就是这样。鱼类在地球上至少生活了4亿年,有28500多种,比所有脊椎动物种类加起来还要多。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数量,使得鱼类有机会在与外界的互动中进化成长,超过其他一些物种的智力水平。
人类原来对鱼类的了解很少,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氧气潜水设备的出现,人类能够长时间留在水下。这样人们逐渐发现,实际上鱼儿的生活跟人们想像的完全是两回事。尤其是近10年来,关于鱼类记忆力的论文开始大量出现,2003年9月的《鱼和渔业》(Fish And Fisheries)杂志的一篇文章,竟然引用了500多篇论文,这篇论文中提到鱼类社会的敏感程度高得惊人,“个个都追求马基雅维利的野心,弱者对强者俯首,小心伺候;鱼类的惩罚是相当残忍,媾和也是相当策略……”。鱼类的合作很紧密,在搜索猎物的时候依靠集体行动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