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抹不掉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29:51
“记忆”是抹不掉的
我这个人是个懒人,尤其年岁大了,更怕动脑筋,但是因为是耍笔杆子出身,虽老,还想写点东西。想写东西,又怕动脑筋,怎么办?抄呗!“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加上自己的几句感想,这样也就能凑成一篇文章。今天我写文章的瘾又犯了,于是从《报刊文摘》上先抄上一段:
这一段是从4月4日《报刊文摘》的第三版上头条《从“妈妈”讲的故事到李云龙们的终结》中抄来的。(注:此文摘自3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作者凌河。)
文章开头写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深情悱恻的歌,近年来流行于歌坛乐池。”
接着笔锋一转:“然而‘妈妈’讲的‘过去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动人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们‘围坐’在谷堆旁呢?原来这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原本是还有着一大段:‘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的吼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
接着作者评论:“这就是‘妈妈讲的故事’,然而这‘过去的事情’,现在被一刀斩掉了,所以青少年朋友们全把这支歌唱成欢快的乐章,而不知道它曾浸淫着血和泪。”

以上一条是从报上抄的,下面一条则是从网络上直接转贴下来的:
“忆苦思甜大会的尴尬一幕
]转自满目青山 - 陈仁江 原创博客 2008-03-26 08:55:37
http://renjiang911.blog.hexun.com/17879293_d.html
“忆错了!忆错了……”
文革期间,我所在的学校进驻贫下中农宣传队(简称贫宣队)后,学校“复课闹革命”,贫宣队经常安排老贫下中农给学生作忆苦思甜报告。
有一次,安排的是贫宣队的周婆婆(老师私下都这么叫)。周婆婆60多岁了,大字不识几个,满口农村土语。她给学生讲过去的阶级压迫,痛诉旧社会农民的 苦。 “往日我们贫下中农晓得几苦呃,冒得(没有)吃的,粮食都要一起卖,自己屋里呢随么事(什么)都不能留,我们要吃粮食还要高头(上面)配给我们,一年呢就 那么点……”,周婆婆皱着眉苦着脸,还要接着唠叨下去,突然一旁维持纪律的贫宣队员老魏跑拢去对着周的耳朵咕哝,哪知周婆婆耳背,满脸疑惑,不知老魏说么 事。老魏只好放大声音喊道:您家忆错了!忆错了!那是统-购-统-销,不是旧社会!
下面的初中学生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可是在场的老师谁都明白,但只能闷到心里笑啊。”
两件材料抄完,下面我发一些议论:
这两个材料都是“讲那过去的事情”的,都遭到“不许再讲下去”的待遇。后一件说的是“文革”中的“忆苦思甜”,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以达到“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教育效果,不料周婆婆竟把新社会统购统销的“甜”,说成是旧社会的“苦”,贫宣队员老魏连声高喊“忆错了!忆错了!”不让她再说下去,就当时的政治环境,他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前一件材料中所说的歌曲被腰斩的事,究竟这首歌曲的后半段错在哪里?究竟犯了哪条“天条”?是不是今天只能“思甜”,不能再去“忆苦”?歌曲被腰斩后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完全变了,这首歌究竟是谁作的?对原作者还有一点儿尊重吗?
革命导师列宁教导我们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个“过去”是否要加个注解——只指解放前,而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间不包括在内?所谓“意味着背叛”,这“背叛”二字究竟指的是什么?是背叛了领导的意图?还是背叛了人民、背叛了党?背叛了30年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前的苦难,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记忆犹新的,是永运也忘不掉的。不让说就能让人忘掉么?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据说“新闻有纪律”,但是这是“旧闻”呀,是否也要像“新闻”一样被管?管思想宣传的领导们请你们考虑一下,这些清规戒律也该改一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