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挑战不可能——网师一周观察(12)文/铁皮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59:22
2010年5月9日-5月15日

  1

  这个周末,来得特别快。

  先说几件小事吧。

  随着网师人数的增加,教室的容量不够,因此遇到了一些难题。以后无法再在一个群里上所有课了,每一门或一类课程,都要有一个教室。(想想看,你的群会增加多少,那叫壮观啊!)这样,不得不进行调整,原网师大教室改为网师蓝山咖啡馆,(500人的咖啡馆也容纳不下所有的学员,所以新来的学员,就只好再进入茶馆了,茶馆满了,再进酒馆,呵呵!)这咖啡馆,就是让新来的学员,有个歇脚的地儿,然后再从容选课上课。

  因此,原来的咖啡馆,就只有解散了。有些学员没及时看到通知,大约以为自己中了网师无影腿,请原谅则个。

  但教室也有问题,干老师的《论语》教室只能容纳200人,但选课的人数眼看就突破了200人,后来的一批学员,加不进教室。无奈,只好将这200人的教室解散,又新建立一个500人的《论语》教室。原《论语》群解散,不知是不是又导致了一些学员的误解?

  麻烦还不止这些呢。

  下学期的课程,最近又陆续开始报名了(近期杨超将发布下学期的课程草表以及选课通知,敬请关注),其中的诗歌课程(http://bbs.eduol.cn/post_112_468601_1.html)和研课课程,同样也需要500人的大教室,但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大教室呢?诗歌课程报名帖已经发出了,但教室还没踪影呢,只好请大家耐心等待,实在不行,我就先用高级群替代一样,等有了超级群,再换教室不迟。大家若有可靠的超级群,不妨联系杨超,或租或买,先把教室建立起来再说。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误解以及各种烦心的事儿,大家多多谅解。

  另外,本学期的《论语》课程和《静悄悄的革命》正在选修报名中,开课以后,就不再接收报名,请大家根据情况及时选课。入群以后,别忘记了赶紧把群名片改正确了,以免被清查教室时误清除出群。

  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群越来越多了,在群里发言,就成了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我们有不许闲聊的规则,但并非绝对原则(例如每次授课结束,大家可以自由闲聊,这是必要的沟通),更多的时候,还是要自己去把握和体会分寸。

  2

  周二,团队从萧山回来。这次萧山之行有一个关键词:挑战不可能。

  无论是雷夫,还是克拉克,都是在挑战不可能。此不可能并非真正不可能,而是流行意见所认为的“不可能”。也就是说,许多人常常倾向于低估自己的力量,也低估学生的力量,而“挑战不可能”,则是通过英雄般地穿越困难,让我们实现那种可能性。

  周二研课的时候,我们又遇到了困难(我们似乎经常遭遇困难),这困难,让许多人包括讲师感觉到无力。于是许多人便会想,这只是初一的课文,有必要钻研得那么深么?(这是我在许多地方听到的一种声音)如果深入地分析一下这种心理,其实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怯懦、恐惧、无力。对于我们熟悉的能够把握的东西,我们从来都充满信心,不会以为“太深了”,对于我们无能为力的东西,我们习惯于以这样的搪塞来自我安慰。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说,并非我不能,而是不必要,是学生没有能力理解如此“深刻”的东西。这样,我们就逃避了一种尴尬,掩盖了自己实际上的匮乏,维护了可怜的自尊,又一次地将自己躲藏在堡垒之后。

  故作谦虚或真的以为自己很谦虚是很容易的,这会平息我们的道德焦虑,但又不会导致自我被挑战。很多人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并且其中少数人是以孜孜不倦的学习者的面目出现。所以,我们会不断地为自己申辩:

  我不需要钻研这么深,只要够用就行了,学得再多,在教学上也用不上;

  我的学生水平很差,不能给他们讲深奥的知识,得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

  哲学心理学课程?那是专家们研究的知识,我只需要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的学校生源很差,班级纪律不好,学生不喜欢学习;

  我的学校管理很糟糕,老师们完全没有自主的空间,所以我无法实施好的教学;

  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就是这样,我又不是上帝,我能怎么样;

  ……

  所有的这些申辩,都力图回避一个核心事实:我无力,并且,缺乏勇气。

  我们会为雷夫、克拉克而感动,但在我们看来,他们是英雄般的人物,而我们只是凡人,我们做不到。――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问题所在。这会使我们一天天地乞灵于外部的力量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一天天地在这种乞灵的幻想中变得日益虚弱。

  3

  本周,《非理性的人》正式结束了。

  我想这本书,或许会给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能的参照。存在主义并没有给我们,或许诺给我们一种生活的答案,我们只要遵照行事就是了。存在主义只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回到存在本身,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并且勇敢地做出抉择。

  人总是生活在面具之中,恐惧打碎面具,恐惧赤裸裸地独自面对世界。但也惟有如此,才有创造,才能发展新的经验,并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体验到自身的力量,获得自由。只有当生命不时地体验到这种自由感,我们才真正地感觉到自己活过,而不只是一闪而过的毫无意义的生物。

  因此周四晚,少数几个不甘心的学员又汇聚在了一起,继续研课,之前都做了详尽的批注,有几位还做了鱼骨图。这种是一种挑战。

  网师本身是一个挑战,在网师里,许许多多的学员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挑战。从年度十佳阅读史,到一次次过关作业的挑战,许多学员都付出了真正艰辛的努力,甚至流过泪水。――本周,《中国哲学简史》的补考成绩出来了,学员紫色悠然获得了良好等级,她的作业字数多达3万字,这难道不是一次真正的挑战不可能?

  同样地,每次我注视《给教师的建议》课程群里那近200名学员时,我常常禁不住会想,有多少人真正地挑战了这门课程?我是指,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读完讲师要求的阅读任务,认真地,毫不偷懒地完成批注,参与每一次授课并努力理解,为一些问题纠缠不已?这其中,难道不是一部分人,甚至是不小的一部分人实际上畏惧了挑战,选择了放弃,或偷工减料,或只是做一个听报告的观众?进一步地,我甚至可以猜想,他们会有许许多多非常真实的理由:这一段太忙了;有公开课任务;家务缠身,小孩需要照料;身体不好;学校或朋友聚餐,不能不参加;学校要考试了,非常忙碌……这些都不是借口,都是真实的理由。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被生活所战胜。只有少数的人才会对自己说:没有任何借口;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必须承诺牺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完成这门课程,虽然没有人监督我,但我也不懈怠。

  一个学期,哪怕只挑战一门《给教师的建议》,也会获益无穷。可惜的是,常常信心十足地报了好几门课程,结果却全线崩溃。

  4

  作为讲师,这两周,我处于沉沦之中,生命无法豁亮。

  这与新教育团队内部的一些纠葛有关,梦想总是要多灾多难,并且经历种种考验。最大的考验永远来自于内部,自我的冲突,团队的冲突,彼此的不理解,这几乎宿命性地无法回避,一遍一遍地考验你的信仰。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源自对生命无法经常豁亮的不安。在这样的一些时刻,生命是豁亮的:

  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生命因此获得意义感,这是一种豁亮;

  读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存在的某个晦暗不明的角落,因为大师的光辉而被照亮,茅塞顿开,这是一种豁亮;

  在不断地交流对话,或沉思中,忽然获得某种领悟,这是一种豁亮……

  总之,我确实越来越意识到生命之有限,越来越惧怕不断地重复自身,惧怕每一天都和昨天一模一样,――在长期的教学生活中,我确实是这样重复自身的,许多成长是虚假的,而不是内在的发展。

  在沉沦之际,我仍然可以做许多事情。但这些事情常常只是日常的,机械的。就像以前在学校教书的时候,每天像魂灵一样在三点一线间做物理上的位移,多数时候,并未在日常生活中注入创造之源。而没有创造之源的润泽,生活又能算是什么呢?

  当然,我也可以通过另外的方法来逃避焦虑,就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但是问题在于,一旦你曾经有过飞翔的体验,又如何能够再忍受在地面上爬行呢?

  下周五,《论语》课程正式开课。这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讲师干国祥老师在这个领域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的思考,因此很值得作为一次“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还有一周时间,假如你选修了此课,请问你为这次挑战做好准备了么?(例如提前精读《论语》?)你准备好了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中全力以赴地深入研读,认真预习,积极参与课程了么?

  挑战不可能,这就是网师。

  准备好了,我们就出发!

  【每日一诗的全部历史资料,存档在这个帖里,您有意见与建议,可在此帖中回复,谢谢。http://bbs.eduol.cn/2009-8/14/00731763114.html】

  【今日礼物由铁皮鼓制作。感谢所有为网师付出的人员——无论他的努力是不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