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4:55
溺爱”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其实,溺爱与爱心培养背道而驰,溺爱的结果往往会扼杀男孩的爱心。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或生病时,小男孩也会本能地表示关心:“妈妈,您怎么啦?您哪里不舒服?”许多妈妈的反应是:“儿子,我没事,死不了,不用管我,你玩你的”,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硬撑着给孩子做饭。一次两次,当次数多了,本来就不够敏感的男孩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妈妈是“铁打”的,舒不舒服,生不生病,都不用别人关心,他的爱心就会逐渐萎缩。当父母年迈体衰多病时,需要孩子奉献孝心时,他们会发现儿子是一个对父母漠不关心、没有爱心的孩子,后悔为时已晚。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好的培养孩子爱心的机会,却被溺爱变成了训练孩子麻木不仁的过程,父母往往用自己的爱心辛辛苦苦的摧毁了孩子的爱心。

  溺爱,让男孩更不受欢迎女孩(女性)是天生的人际关系专家,男孩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处于劣势,溺爱则会雪上加霜,使男孩原本就落后的人际关系表现得更糟糕。

  溺爱常常会使男孩自视甚高、自我中心。在家里,父母围绕着男孩转,他成为小皇帝,习惯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走出家门以后,他仍然希望得到同样的待遇,时时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有意无意的冒犯别人,这样的男孩往往最不受欢迎。

  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个双向的过程,要获取,必须付出。被溺爱的男孩已经习惯了单向的索取,他会认为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男孩不知道需要付出,更不知道该付出什么,如何付出,他不可能有什么好的人际关系。

  被溺爱的男孩,人际交往的范围往往很小,局限于父母与家庭,缺乏与人交流的体验,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差。一旦在与别人交往中遇到挫折,他们就会很自然的退缩回父母的怀抱,形成恶性循环:越缺乏交往的能力,就越不愿意与人交往,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越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原书提出早期家庭教育原则101条,现选摘16条,与今天的年轻父母共读。

  ●教孩子是从小教起的。

  ●游戏式的教育法。

  ●不要骤然命令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孩子应有看图画、画图、剪纸的机会。

  ●孩子应有玩沙、塑泥、穿珠、锤击、浇花的机会。

  ●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我们应当按照孩子的年龄知识而给予适当的做事动机。

  ●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作为教育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

  ●凡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你千万不要替他做。

  ●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

  ●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孩子爱人。

  ●对于教育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孩子面前采取同一态度。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做父母的对待孩子应当有相当的礼貌。

  ●做父母的不应当以一己之喜怒来支配孩子的动作。 附:陈鹤琴教子故事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呕心沥血地探求儿童的习惯、言语、情绪、心理,用慈母般的爱心去精心抚育儿童 。利用问难加以引导的方法,比“有问必答”养成儿童的依赖性来得好,它能使儿童得到许多快乐和许多有用的经验。我们应当利用儿童的问难,来施行我们的理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