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产硬件也不生产软件 半导体“隐形冠军”ARM解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23:20
不生产硬件也不生产软件 半导体“隐形冠军”ARM解谜

 

 



  
  “在中国,我们不仅要销售知识产权,还要建立ARM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从1991年开始授权业务,到现在有170多家公司获得了我们的授权。”作为创始人,都德·布朗见证了ARM从零开始,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的整个历程。
  作为一家既不生产硬件,也不生产软件的公司,ARM仅仅依靠销售设计图纸所包含的知识产权获利,并以此开创了一个新的行业。仅在2006年第一季度,ARM就取得了1.13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其客户更是包括了全球前20家芯片厂商中的19家。
  而现在,它更是决定要在中国市场投入更多的精力。“希望所有的董事会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帮助我们打开中国市场。”5月16日,在召开了公司在华的第一次董事会之后,ARM首席运营官都德·布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开创的一个行业
  现在,包括英特尔等在内的大型芯片厂都采用了ARM的芯片架构,ARM也因此赢得了“inside intel”的赞誉。全球前20大芯片厂商中,唯一没有使用ARM知识产权授权的是AMD。然而,这种状况在20多年前简直不可想象。
  1990年,都德·布朗从ACRON公司出来,开始参与创建ARM。当时英特尔、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芯片上游厂商都有着不同的设计架构。
  当时,都德·布朗和其他的创业者面临着公司定位的困境,“业界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大公司从头到尾包办整个业务,互相之间很少采用别家公司的技术”。但是与英特尔等公司相比较,ARM当时一点优势也没有。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都德·布朗等创始人决定将公司定位为只开发通用的授权技术,然后再将这些技术出售给英特尔等公司。“我们授权多次,这样就可以降低厂商的成本。”都德·布朗表示,这样一来,英特尔等芯片厂商也就变成了ARM的下游客户,而ARM就从芯片制造商转向了芯片制造技术提供商,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出售产品。
  但是,在当时,业内并没有先例,如果英特尔等公司不采用ARM的知识产权,那么ARM就将面临无路可走的困境。
  很快地,ARM于1991年开发出了第一个商业化的RISC微处理器技术方案,并做到了同样运算速度成本最低、功耗最小、占用内存最少等三项第一。而且,令他们更加欢欣雀跃的是,苹果电脑很快就采用了这项技术。
  对于ARM来说,真正的机会始于1996年。当时,诺基亚提出了要将原有性能有限的16位CPU更换成32位CPU的要求。这一项目原定由德州仪器负责研究开发。不过,ARM此时已经开发出了32位的CPU技术。ARM说服了德州仪器,原因很简单,直接利用ARM已经开发出来的32位CPU技术,再由德州仪器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开发,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研发时间、精力和费用。
  1998年,ARM开始按照知识产权授权的模式和德州仪器进行合作,使其能开发出诺基亚所需要的芯片。
  此后,英特尔、高通等公司也纷纷开始采用ARM的芯片设计架构。2005年,ARM的知识产权授权收入达到了4.2亿美元。
  而为了确保自己的技术能力,ARM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也高达1亿美元,公司的1400位员工中,有700名是研发人员。
  
  在中国复制产业链
  “在中国,我们不仅要销售知识产权,还要建立ARM的完整产业链。”在都德·布朗看来,这个产业链要包括芯片设计公司、生产厂、培训机构和大学研究机构,这也正是ARM确保自己在市场中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欧美市场,ARM公司的优势就在于拥有一个完整的网络,来自芯片厂商、研究机构、终端设备商提出的最贴近市场需求的反馈和建议,随时让ARM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都德·布朗表示,目前ARM全球已经有超过250家的合作伙伴,而完整的产业链实际上也是ARM公司赚钱的秘诀所在。芯片公司首先向ARM支付某种IP的专利授权费,然后在这种IP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个性化芯片设计。芯片设计经过验证之后,半导体公司将之送往芯片生产工厂投片,实现量产并销售给下游的系统厂商或终端设备制造商之后,芯片公司再向ARM缴纳每块芯片的版权费。
  2005年,采用ARM技术的芯片出货量达到了17亿颗,全球75%带有嵌入式RISC芯片的IT产品,都与ARM的技术直接相关。目前,都德·布朗要做的是将这种产业链的做法复制到中国市场。5月16日,宏力半导体宣布加入ARM代工厂计划。而在此前,华为、中兴通讯、中芯国际和上海华虹购买了ARM的内核授权,开始生产自己的芯片。
  “中国市场发展非常快,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芯片生产地之一。”都德·布朗告诉记者,只有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ARM才能跟随产业一起发展,而中国市场对于ARM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ARM公司主要合作伙伴一览:
  主要半导体和系统伙伴 3Com、安捷伦、英特尔、飞利浦
  操作系统伙伴     微软、Symbian、Aplix、Realogy
  应用伙伴   Asahi、Beatnik、Dolby、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开发工具伙伴 Agilent、Allant、Metaware
  ARM技术共享计划伙伴  西门子、Hoya、SOTA
  EDA伙伴    AxisSystems,Inc、CoWare,Inc
  资料来源:ARM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