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巧遇邓小平到巧遇温家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25:42

从巧遇邓小平到巧遇温家宝

从巧遇邓小平到巧遇温家宝

作者:云中岳


5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陪同下,深入天津的企业、社区、科研院所,就经济运行情况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行调研。
——这是515日见诸各大网站的新闻稿开头,我们从这篇新闻稿中得到的信息,是温总理又通过调研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把脉指向。
温总理的这次调研,还有一个没有公开报道的花絮——这是乘坐京津高速火车的美籍华人陈航在他的博客上透露的,这篇博客在14日迅速成为相关网站的重点推荐博文。
以下是陈航博客的摘要:
我乘坐的是5月13日下午2:30从北京南站开往天津的火车,去天津机场和一家大的航空公司洽谈与美国匹兹堡货运直航的事情。在站台上,有很多的保安,几节车厢都不让人靠近,看来是有大人物坐车。
火车刚开几分钟,从前面车厢就走过来一大群人。坐对面的人说,一个人好像是铁道部长。人群慢慢走近,走在中间的竟然是温家宝总理!
乘客们见到总理都很激动,总理频频和乘客握手交谈。不一会,总理走到我的座位附近,我赶忙与温总理握手,总理的手亲切而有力。
温总理穿着朴素,身着一个灰色夹克衫,面容慈祥亲切而庄严。总理快七十了,精神非常好,思维敏捷,而乐于倾听。
总理和周围的乘客亲切握手交谈,问候。他见到我们这个坐厢有一个空位子,说,我坐下吧。他就坐在我的对面。四个人围坐一个方桌。我不敢相信,做在我对面的就是总理。



         温家宝在火车上与普通乘客坐在一起


陈航的博客写实性地再现了温总理在火车上与乘客们交流的情况。从问候新疆伊犁来天津打工的回族大爷,到关心中国2亿人需要找工作,再到忧虑今年因天气反常而可能受影响的农业生产——无处不体现出温总理的和蔼可亲。
陈航还特别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坐在我旁边的乘客要总理签名,总理笑着说,‘还是不要签了吧,一签就得半个小时。’大家也珍惜和总理交谈的时间,就不再要求了。火车快到站了,远处一个乘客过来,要求总理签名,这次总理竟答应了。乘客实在激动,找不到纸了,拿出车票,总理笑着说,‘这不好吧,我们找一张白纸。’总理拿过纸,认认真真地写,‘温家宝’。每个字都写得很慢很认真。”——亲民、认真的形象呼之欲出!





                温家宝在火车上为乘客签名

毫无疑问,“巧遇”往往最能从本质上让人感受真实。京津特快火车上的这次巧遇,让我们再一次真实地感受着人民总理的人格魅力。
这也不是我们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下领略温总理的情怀。
200958日,温家宝总理在厦门考察,正好被在厦门实习的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061班的师生巧遇。带队老师任钢在博客中记录下了激动人心的时刻:
(5月8日下午5点40分左右)正在厦门考察工作的温总理专门来到可以看见金门岛的会展海滩,拍照留念,我和学生庄磊恰巧成为照片的背景。当时我们离总理非常近,只有10米距离……当时我们看见有一群人过来在沙堤上走动照相,以为是旅游团,就没太在意。总理转身准备走时,我一下认出了总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大家印象里,总理出行肯定戒备森严,哪有这样很普通,不惊动任何人的出行。看见他后我高喊:‘温总理好!’总理听到后马上停下来等我们,因为我们在沙堤下面,跑上来需要时间。等我们上去后,总理和我们亲切握手交谈,我向总理介绍了我们的学生和我们来厦门实习的情况。总理了解后高兴的对大家说:‘见到你们我很高兴!’同学们长时间热烈鼓掌(其实同学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总理出现的太突然了,大家激动、惊愕加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最后总理上车打开车窗和我们挥手告别,这时才有同学缓过神来。



       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巧遇温家宝

很显然,师生们之所以激动万分,不仅仅是因为巧遇了总理,更重要的是领略了总理亲切自然的风采。
巧遇温总理带来的激动,勾起了我们对三十多年前黄山上一场“巧遇”的美好回忆。
1979年7月,南京师范学院(按即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78级学生刘锡民、陈晓明、宋晓萍、高文军、戚五人,利用考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结伴到黄山旅游。7月12日刚到,就听说邓小平由万里同志(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陪同也来黄山了。
这个消息可让几个人激动坏了,他们一边登山,一边打探消息。13日晚到达北海宾馆时,他们得知邓小平一家及随同人员也下榻北海,就住在二楼。当晚,一般游客以一人一席之地被安排在一楼。14日早晨,小平黄山之行即将结束,为感谢当地警卫及宾馆服务人员,在宾馆门口安排了纪念合影。
与警卫人员合影刚结束,戚因身穿警服(上学前为公安人员),得以行至邓小平身边。他说:“邓副主席,我们是南京师范学院78级的大学生,非常希望能与您合影留念。”小平微笑着点头同意,并制止了保卫人员的阻拦。
邓小平和万里同志一起,与五位同学一一握手。在与宋晓萍握手时,小平同志轻声问道:“你们是哪个学校的?”宋晓萍回答:“我们是南京师范学院的学生。”由于周围嘈杂,小平同志没有听清楚,又问了一声:“哪个学校?”这时万里同志弯下腰来,仔细看了宋晓萍胸前的校徽,然后大声说:“哦,你们是南京师范学院的。”小平同志笑了,连说:“好,好,好。”然后招呼同学们站到自己身旁。当时聚集在旁边的游客也一拥而上,随行记者拍下了这一历史镜头。
回到南京后,高文军将此事写成文章在学校黑板报登出,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高文军又以五位同学的名义,给邓小平同志办公室去信。信中既对自己在黄山的唐突举动表示道歉,也表达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和希望得到照片的心情。暑期寄出的信,9月开学不久,他们就收到安徽日报寄来的这张合影照片。回信直接寄到中文系78(3)班信箱,一共寄来五张照片。这几张照片,他们一直珍藏着。



   邓小平在黄山与南师大79级学生合影



那是刚刚走出“个人崇拜”阴影的时代,对伟人的巧遇,更凸显出时代变革的特色。当时这五位同学巧遇邓小平,之所以心潮澎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因为“他以身改变了我们人生的轨迹”。当年的大学生们对果断恢复高考的邓小平都有着无可比拟的感激、崇敬之情,这种情感,一直伴随着他们人生的每一步。正如同时在黄山巧遇邓小平的复旦大学新闻系陶维佳、刘晓红等四名女大学生所说的那样:“是您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们才上了大学。我们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从中学毕业直接上大学的,所以我们非常感激您,都很想见您。看到您这么大年龄了还能登山,知道您身体很好,我们都非常高兴。”




巧遇伟人的兴奋岂止这些直接沐浴着改革开放之恩的学子们?当年正在黄山拍摄电影《白发魔女》外景的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外景队的演职人员也在始信峰遇到邓小平,便热情地请求与他合影留念,邓小平愉快地答应了,并应团长的要求,单独与他合影。当晚,那位团长激动地将这一喜讯立刻电告了香港长城电影公司:“特大喜讯——我们在黄山巧遇邓小平。”第二天,香港各大报纸都发布了这一消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正在打开,沉睡的东方雄狮正在醒来,人们怎能不兴奋?世界怎能不兴奋?
如果不是温总理以人民一员的身份走向普通百姓中间,美籍华人陈航和陕西科技大学的学生就不可能有巧遇总理的“幸运”;同样,如果不是当年邓小平“不能因为我来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的规定,当年的大学生和香港朋友也不可能有巧遇小平同志的“幸运”——只有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人民领袖,才最懂民心,才最能够让人民时刻享受“幸运”!本社区无任何商业目的。所有资料、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或者发帖本人,网友上传的资料、图片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遇版权问题请通知本社区,社区将第一时间删除。投稿类图片的相关法律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附件

邓小平与复旦大学新闻系四名女生合影.jpg (45.96 KB)

2010-5-19 11:05

今日关注:10累计关注: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