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32:26
天涯杂谈』圣约翰大学
作者:北侠欧阳春 提交日期:2003-4-1 17:15:00 访问:1531 回复:41     
  
  今天沪上的华东政法大学校址为赫赫有名的圣约翰大学(以下简称约大)所在地。这座已从上海地面上消失的教会大学,在20世纪前半叶,曾傲视国内各所大学,其教育质量之高,可谓众口成碑。在上了年纪的市民中,上高中者已属不易,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俨然人中龙凤,假如某人又正好在约大读书,连周围的家属亲友都会面露德色,似乎跟着沾光似的。
  笔者少年时曾在四川北路的“公益坊”一家公共食堂搭伙吃饭,每天中午总有一大批四川北路沿街商店的店员前来就食,在那个信息还很闭塞的年代里,从这些见多识广的老师傅吃饭时的闲聊中,倒是听到不少学堂里再也不会传授的“山海经”和“野狐禅”。某次,有个人提到某某女子艳史(这种话题往往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时,还说起此女子的家庭档次很高,都是有身份的人,并称该女子的母亲是约大毕业的,还会弹钢琴云云。那天讲话者提到约大时那种肃然起敬的神色,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圣约翰大学”的响亮牌子,就是在那时第一次装入我的记忆。随着以后对它了解的增多,更让我对这所曾给上海带来荣耀的高等学府充满了敬意。
  约大的前身即圣约翰书院,由美国圣公会主教施约瑟1877年在沪筹建。他筹款后在曹家渡迤西的梵皇渡购进80亩地产,2年后即告开学。始设西学、国学、神学三门课程。后又添设英文部、医学部和科学部。当时校务主要由中国籍牧师颜永京主持。1881年,施约瑟因患病辞去圣约翰书院主任,后又辞去主教之职,1906年在日本去世。约大师生并没忘记他的开拓之功,早在1894年,校方建造一座大四合院式的两层楼房,定名为“怀施堂”,即今日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的“韬奋搂”。
  1888年美国传教士卜舫济长校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按照其思路,约大应办成“设在中国的西点军校”,即教会大学应该担负起训练中国“未来的领袖和司令官”的责任,使他们能够对未来的中国施以最大的影响。卜舫济首先就强化英语教学,这使学校的社会声誉顿时提高许多。而该举措对教学内容向更深层次发展,开拓新的教学领域,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896年该校已在国文外的所有课程中均以英语讲授。此外,还增设体育部,在学制规定、图书馆、运动场、宿舍等基础设施方面都一一落实。
  在卜舫济的精心治理下,约大确实霸气十足。1906年7月,约大依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条例组织完全大学,不向中国政府立案,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注册,正式定名为圣约翰大学。1911年分文、理两个学科,实行学分制、学衔制。到1913年又增设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大学院”,如此就形成预科、本科、大学院三级教学阶梯。清末民初,沪上约大教学模式的出现,直接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完全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范畴的大学教育体系范本,它为民国期间问世的中国国立大学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先导和示范作用。
  沪上在约大之后还出现过诸如新教创办的沪江大学、东吴法学院,及天主教创办的震旦大学等教会大学。与新教的大学讲英语为主形成对比,后者要求学生习惯于法语讲授课程。约大等教会大学除了在传统教育体制上取得突破,扫除了传统文化向近现代新文化发展的一道主要羁绊外,在为社会培养各式人材方面,同样成绩斐然。根据1929年的粗略统计,约大前50年的西学科毕业生780人,服务于教育界的有200人;政界为100人;医学界、学术界各为80人,宗教界及社会为30人,其他有70人,而在工商界谋事者最多,达220人。约大出来的名人中,在政界有颜惠庆(颜永京之子)、顾维钧、施肇基、宋子文等;医务界有颜福庆(颜惠庆之弟)、牛惠生、牛惠林等;教育界和学术界有黄廷佐、周诒春、严鹤龄、曹云祥、林语堂、邹韬奋等,工商界的巨子则有“火柴大王”刘鸿生、“海上闻人”袁履登、吴任之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约大还真有点“中国西点军校”的味道。
  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约大组织了莎士比亚研究会。当绝大多数国人尚不知天外有天,除了关、马、郑、白四大家外,世界上还有莎翁这样伟大的剧作家时,约大学子已每周聚会研读莎翁剧本了。1896年,约大组织学生上演《威尼斯商人》的英文剧,对沪上“文明戏”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约大校园内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亦有类似功效,诸如开运动会;参加球类、田径、拳击、击剑等项目的活动,都让国人领略了体育的无尽魅力。近代中国的体育发轫于上海,而开沪上体育先河者,则非约大而莫属。
  

作者:笑面豹 回复日期:2003-04-01 17:24:28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方乃治学之道。

作者:小李又飞砖 回复日期:2003-04-01 17:26:03
  还有荣毅仁

作者:dapangzi 回复日期:2003-04-02 05:52:02
  不知道这个跟美国的圣约翰大学有没有什么关系;
  
  现在美国的saint Johnes University在美国不算名牌,一般.
  
  

作者:北侠欧阳春 回复日期:2003-04-02 17:38:00
  前些日子曾到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发言,想到这里以前出过有名的爱国基督徒校长刘湛恩(被汉奸特务,黄道会头子,大流氓常玉清派人刺杀而死),不禁感慨万分。旧上海的名牌和名人啊,谁还记得他们?天涯上有些粪青很讨厌别人说城南旧事类的东西,这种家伙上网到论坛来发泄,还不如去看色情图片去。自己不懂,还反感别人讲述历史,数典忘祖的东西,老后必定是焦大一个,就和现在蹲在农贸市场边上卖大蒜的老头一样,套句粪青不太用的词汇:难分轩轾,

作者:gert 回复日期:2003-04-02 18:12:45
  滔奋楼近几年整修一新啊
  楼主最近有没有去看看?

作者:gert 回复日期:2003-04-02 18:18:38
  http://education.online.sh.cn/education/xyfjx/hz1/index.htm
  这是现在华政的照片

作者:kingfun 回复日期:2003-04-02 18:24:00
  但是现在的华政好像远远没有当年的风采了(指在教育方面)
  而且随着近几年的扩招和师资力量的流失,似乎有向下的趋势...
  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到当年的风采啊??(期待中...)

作者:kingfun 回复日期:2003-04-02 18:32:19
  不会吧?网络有问题?

作者:求不得 回复日期:2003-04-02 18:35:49
  原来真有这所大学啊,我原来还以为是小说中的杜撰

作者:gert 回复日期:2003-04-02 18:58:04
  我读大一的时候有一个美国老头来说要把这地盘连学校买下来
  呵呵 当然不可能了
  因为他就是在上海出生
  在圣约翰的教堂做的洗礼
  可惜文革的时候教堂已经被破坏了
  

作者:金豌豆 回复日期:2003-04-02 19:15:56
  
   曾经在那个韬奋楼里的模拟法庭听过朋友的模拟开庭。这个当年的“约大”如今仍不乏一份西式的神秘和独特的思想底蕴。
  
   踏上它那松林环绕鸟语花香的林荫小道,走近这个一个多世纪的三面小楼环绕的草坪,仰望楼中部的方型钟楼和那个大大的自鸣钟,以及衬托着它们的红砖清水墙和楼顶的中国蝴蝶瓦,我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深深的诱惑着,迷醉着,除了魅力还有震撼!
  
   这绝对不单单是文化元素的高雅如兰使然。
  
  

作者:北侠欧阳春 回复日期:2003-04-02 23:15:36
  豌豆原来在约大的怀施堂坐过啊,哪一年的事?

作者:金豌豆 回复日期:2003-04-02 23:21:05
  
  2001年,那里常常有未来法官们的“模拟开庭”
  
  

作者:蜘蛛珠 回复日期:2003-04-03 00:44:21
  如果建国后不改名,会怎么样?
  想起天大的北洋大学堂

作者:小李又飞砖 回复日期:2003-04-03 08:47:18
  那里是最适合作为研究生院的地方

作者:kingfun 回复日期:2003-04-03 15:22:32
  都没什么好老师了
  还做研究生院?

作者:红茶党人 回复日期:2003-04-03 16:25:42
  上海几乎每一所大学后面都有点怀旧的味道
  想想那个时代
  大夏,沪江,约大,震旦,光华,南洋,暨大

作者:白衣书生 回复日期:2003-04-03 16:36:50
  老上海的魅力啊,再也消褪不了。

作者:达达主义的猪 回复日期:2003-04-03 20:32:26
  非常喜欢华东政法校园的氛围,几乎有点后悔没有报考那里了,当年圣约翰的遗风犹存
  
  不过有个问题,楼主你到底几岁了???

作者:北侠欧阳春 回复日期:2003-04-03 23:38:09
  年龄那么重要吗?其实我的帖子中早就多次提到这一点了。大概是阁下的几倍吧

作者:小李又飞砖 回复日期:2003-04-04 11:42:33
  我说的是那里的环境适合作研究生院,没有说那里的师资

作者:达达主义的猪 回复日期:2003-04-04 16:42:26
  晕,你别骗我哈

作者:鱼鱼雅雅 回复日期:2003-04-04 16:51:26
  肠子直,笑死我!
  高中时候语文老师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一段,留了个作业,问他为什么“顷刻遗三矢”,有同学回答:这说明他“肠子直”,消化系统好。楼主也是吧?哈哈~~~
  玩笑!玩笑!今天心情好。

作者:laurin 回复日期:2003-04-04 17:43:22
  西西,我就是华政毕业的,韬奋楼的钟声永远是最美好的回忆......

作者:北侠欧阳春 回复日期:2003-05-18 10:27:04
  重回旧地,人去楼空。

作者:厦门晴天 回复日期:2003-05-18 12:10:53
  看到那些照片好激动。记得我们去上海,游览韬奋楼的时候,走在木地板上面,小心翼翼的样子,好怀念啊。

作者:GERT 回复日期:2003-05-18 12:14:32
  呵呵````
  大家这么捧我们母校的场啊
  当年小弟穿着法袍在里面扮演过法官呢
  真是怀念啊

作者:克氏针 回复日期:2003-05-18 15:23:35
  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前主任鲁平,也是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现已退休。

作者:dinowolf 回复日期:2003-05-18 15:45:51
  一个只能出无聊文人和政客,而出不了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工程师的大学也叫名校,这只不过是一所小资大学。
  
  在20世纪前半叶,曾傲视国内各所大学,其教育质量之高,可谓众口成碑。这句话太过了,圣约翰最多只是好大学,绝对称不上第一。
  20实际前半叶,称雄的是中央大学,清华,北大,浙大,北洋和交大,一所所谓的教会学校,牛你个头。抗战更有西南联大称雄。
  
  我也见过圣约翰的老人,英语说得蹦棒,但理工科差到家了,就靠这种人还能救国,即使搞外交,也是汉奸外交。
  

作者:西西里柠檬 回复日期:2003-05-18 16:07:50
  我和大学失之交臂:(

作者:小李又飞砖 回复日期:2003-05-19 13:02:02
  dinowolf 的话,真是有趣,不知道是否一定要理工科出身的人搞外交才能不是汉奸外交。
  除了我们这么有特色的国家外,民主制度成熟的国家中,哪有几个理工科出身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作者:evaeva1978 回复日期:2003-05-19 14:00:56
  真高兴,有那么多华政的校友。
  
  其实华政和圣约翰已经没有关系了,但圣约翰的人文精神在华政还是能感受到的。教会学校有教会学校的优点,不见的学生毕业后成名成家,但整体素质、修养都比较好,所以在国外好的大学大都是教会私立学校。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上教会学校。西方教育的基本精神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理直气壮的成为普通人,而不是成名成家。
  
  中华文化中宗教的无足轻重,我认为是有遗憾的!

作者:李缘 回复日期:2003-05-19 14:10:30
  看到那么华政的校友真开心!

作者:丐帮帮主萧峰 回复日期:2003-05-19 16:10:41
  我连中专都没能考进,只有羡慕的份了。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被本社区里那个学术品位很高很高很睾的“关什么什么”把嘴给“关上”了,如今到这杂谈来讨饭,居然还是人才济济,研究生多如过江之鲫,真是不敢吱声了。好在老蛋斑竹脾气好,同样一个“老”,此“老”比那没有人情味的二“老”要强多了。老蛋特和气,特宽容。当然,“关嘴查舌”的斑竹中后三位如SHIDI,南朵、湘山居士还是很通情达理的!本人不会一棍子打死人,心里雪亮也似,江湖上混“讲”龙是也。

作者:琴瑟月影 回复日期:2003-06-03 13:48:42
  好多校友,真是开心。
  
  我只有当师妹的份。
  
  华政自曹建明走了后就颓败多了。。。
  
  
  

作者:高来高去 回复日期:2003-06-03 14:18:25
  大学的精神应该是学术自治。自打自治精神在中国消失之后,大学在中国也就失去了人文的价值,徒为高级工具而已。

作者:金留 回复日期:2003-06-11 17:48:13
  当年的外交部长吴学谦是圣约翰毕业的.

作者:kingfun 回复日期:2003-06-12 16:34:45
  很怀念老师说得很多年以前的华政.人很少,课堂气氛很好.
  现在学校还是学院,但是学校里面的系也用"院"来分:经济法学院...
  怪怪的
  
  单单看学校的风景,还是很美的

作者:福田小卡 回复日期:2003-06-12 20:01:34
  解放前的大学真好。还有个辅仁大学,现在也没有了,不过台湾还有。现在为台湾私立大学中第一名校。

作者:mcj 回复日期:2003-06-12 21:30:28
  很怀念学校的生活,了.

作者:我爱雪天 回复日期:2003-06-13 00:29:46
  哪个学校我也去过,很喜欢那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