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家族百年商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1:26:57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毛泽东
荣氏家族乃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之一的荣子祺的后代。自明正统初年荣清由金陵迁至无锡后,一个江南世家的风流传奇开始孕育。
横空崛起
19世纪中叶,也就是到了荣毅仁的曾祖父荣锡畴这一辈,荣家家道中落。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很小就进入铁匠铺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先生、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由于家境贫寒,1886年,荣熙泰时年14岁的长子荣宗敬就背井离乡,从无锡到上海一家铁锚厂当起了学徒。3年后,次子荣德生在兄长的引荐下,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几年后,他们和父亲一起在上海鸿升码头开办了广生钱庄,经营上的稳妥再加上从不投机倒把,两年不到,荣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
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荣德生南下广东,在那里呆了整整一年,其间他发现了面粉行业的商机。20世纪第一个年头的农历二月初八,荣德生兄弟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建立了保兴面粉厂。抗战前夕,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衍生出了9家纺织厂。在兄弟俩默契配合下,荣家企业的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渐渐地厂房就从华东铺向了全国各地。
作为民族金融与民族产业的兴起人,荣氏家族体现出了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公司的“无限公司”做法———董事会只享受股权,不负责具体事务和宏观决策,完全信赖总经理并委以全权。又如企业发展“吃着两头”的方针,即面粉厂需要用面袋子,便发展纱厂,并将此两大块撑着,互相递进,形成面粉和纺织帝国。
从此,“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中国首富”,类似这样的王牌称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荣氏家族。
风流尽显
1949年是荣家的分水岭,国民党的溃败导致荣氏家族走向低潮。国民党政权在前一年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不久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中国。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斟酌再三,决定留在内地。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使之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文革”后,荣毅仁迎来了自己事业的巅峰。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荣毅仁在北京创办了中信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成为上世纪最后20年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位富豪的第一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
从1957年
出任上海市副市长到1993年出任国家副主席,荣氏家族的影响力更是远远超出了商业的范畴。
商业翘楚
1978年6月,时年38岁的荣毅仁之子荣智健持单程证来到香港,与荣宗敬的后人会合后开始闯荡香江,投资房地产,荣氏第三代开始脱颖而出。1991年,荣智健完成对香港上市公司泰富发展的收购,并将其改名为中信泰富。目前中信泰富业务广泛涉及基础设施、航空、钢铁、通信、房地产、贸易及分销,2004年销售收入230亿元,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富豪强势榜榜首。
荣智健的同一辈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大都事业有成,在海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了继承荣家衣钵、延续荣家商业辉煌的中坚力量。荣智健以外,“智字辈”里事业最成功的首推荣智鑫,其父荣伟仁是荣德生的长子。而那些身在异国的“智字辈”的风光程度也绝不亚于荣智健和荣智鑫两堂兄弟。荣智鑫的二姐荣智美,曾任德国尤尼可公司经理,有德国商界女强人之称。荣毅仁的二哥荣尔仁的次子荣智宽,是巴西环球公司总裁,在巴西商界拥有崇高的威望,曾随巴西总统和外交部长多次出国访问。
香火绵绵
现在,“智字辈”也开始步入晚年,就像荣德生当初把荣氏家业托付给荣毅仁一样,荣家第三代传人也将面临着确立接班人的问题。
在中信泰富的管理层名单上,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和惟一的女儿荣明方都名列其中,从中不难看出荣智健对两个子女的有意栽培。现年36岁的荣明杰1993年进入中信泰富,在包括荣智健在内的10名执行董事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比荣明杰小3岁的荣明方在中信泰富也已经工作了8年,负责中信泰富科技项目的发展。荣智鑫之子荣文渊和荣明杰一样,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和野心,他不仅是方正数码的执行董事,还控制着荣智鑫创立的浩荣、荣文等多个公司。看来,荣明杰和荣文渊都有望成为将来荣氏家族第四代的新星,再塑荣家百年基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