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NCER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6:45
English Version
【编者按】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9月19日下午同和讯网共同举办了“民企突围之策-变革与振兴”论坛。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在内的多位知名专家与企业界人士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
现将论坛速记稿发于后,该速记稿未经本人审阅,因而仅供参考。
民企突围—建国60周年论坛
变革与振兴——民企突围之策
【时间】2009-9-19(周六)13:30-18:00
【地点】紫光国际交流中心
【主办】和讯网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变革与振兴,民营企业振兴之策”。论坛主要围绕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及民营企业海外扩张如何规避风险三个主题展开讨论。
参加论坛讨论的专家有: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常务主任宁向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赵昌会;企业家有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大陆希望集团总裁陈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向东、中国技术交易所总经理郭书贵、三一集团总裁助理宗继、北京爱国者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高哲、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主管合伙人林怡仲和安永中国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
主持人宁向东:我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授宁向东,今天非常高兴主持这个论坛,非常欢迎大家到清华来共同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最近两个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珠三角跑了三次,一次是从广州到东莞到深圳,一次是从深圳到珠海,还有一次是从深圳到珠海,珠三角我跑了一遍,民营企业从珠三角的情况看,有所恢复,但是不乐观。大家都知道2007年开始,我们的民营企业有些突围,有些到海外收购,总而言之民营企业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介绍一下论坛的嘉宾,我们今天一起来讨论这个重要的话题。今天我们论坛出席的嘉宾有和讯网COO陈剑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中国社科院民营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先生。
还有来自实业界的各位企业家,赵昌会先生,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陈斌先生,大陆希望集团总裁。吴志泽先生,报喜鸟集团董事长。陈向东先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郭书贵先生,中国技术交易所总裁。宗继先生,三一集团总裁助理。高哲先生,北京爱国者存储科技有限公司CEO。林怡仲先生,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先生,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宋建江先生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
下面请和讯网COO陈剑峰先生致词。
陈剑峰:各位下午好!非常高兴大家能够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我们这样一个论坛。刚才我们坐在楼下咖啡厅的时候,我们就说现在这个时候在讨论民企突围的事情,觉得比较难。我先讲讲我自己原来的那段很短一段时间的经历。最早的时候我到北京,是因为我是浙江省体改委驻北京的代表,所以在北京的时候要接待很多浙江省领导。
曾经我和当时我们主管经济的副省长坐在一个车子上时,我就告诉他,浙江省现在的民营经济发展很快,我们有什么是值得归纳的几句话?他说了六不,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浙江省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省里面有“六不”,第一,不哭不闹,我们不和中央要东西、要钱。第二,不喊不叫,我们自己要发展,也不去说什么。第三,“不给不要”。不哭不闹,不喊不叫、不给不要营造了浙江省民营经济非常好的环境。大家都非常清楚,浙江省是非常小的一个省,也没有什么资源,就剩下人,也没有太多的资金,也就剩下了想法。
就在这么一块土地上依靠着民营企业高速的发展,缔造了中国民营经济大省,我觉得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缩影。其实对照中国改革和俄罗斯(当时苏联)改革过程来看,我们有一个结论可以相信。苏联从对国有企业重大问题改革过程中导致了国家整个的崩溃,而中国经济从农村经济改革开始,然后是城市民营企业、再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遵循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过来。所以造就了我们30年经济高速增长,GDP平均每年达到9%以上的增长。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反思的话,有一个结论可以成立,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当中,由于民营企业的高速增长和发展,给国有企业改革争取了时间,也争取了空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对民营企业在过去30年发展中的一个结论。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有一个判断,民营企业一直处在夹缝当中发展。夹缝当中的成长历史,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开始,在整整100年的时间中,其实民营企业都在一个艰难的夹缝中成长。最近我看了吴晓波的一本书,《跌荡100年》,他只写了半本,至少我没有找到下半本。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抱着一种很沉重的心情。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民营企业在官僚资本、甚至是国外侵略者资本的压榨下,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发展过程。共和国成立以后,民营企业在过去整体思想的指导下,在最初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都是很艰难的一个过程,当然到最后甚至基本上没有了。所以,改革开放30年中民营企业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的。在21世纪的这样一个时间点,我们还来讨论“民企突围”这件事,其实我心里是很沉重的。
最近金融危机包括最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到位,或者说很多地方已经到位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国有经济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民营企业一方面要面对拥有人财物强大的国有企业的竞争,另外一方面要面对国外跨国企业激烈的角逐。这样的发展态势,对我们的民营企业实际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民企确实存在一个突围的问题,确实需要我们集学者、专家、企业界一线人士智慧,用智慧来突破,用智慧创造,给我们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我们为什么来举办这次会议的一个思考。
和讯网今年在不同地区,针对“民企突围”举办过不同的活动。在深圳举办过“民企如何走出国门”的问题。所以,今天希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听到大家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民企的发展,来创造和提供一些思路。最后,我们也想借此机会给和讯网做一两句广告,和讯网在过去的十几年一直扎根于中国财经领域。目前,我们每天都有500万左右的用户访问我们网站。这中间的人士都是“中国脊梁”也是中国比较富裕的一个群体,希望大家能够多来看看我们和讯网,给我们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陈剑峰先生的致词。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下午的活动安排。接下来我们会有30分钟,由魏杰教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演讲,之后我们会有三个部分的专题发言,三个主题结束后,我们将会有40分钟的嘉宾交流,最后我们会有时间给媒体做提问。下面首先我们请魏杰教授做主题发言。
魏杰:非常欢迎各位新老朋友来参加我们的论坛。很高兴能够和在座新老朋友就“民企突围”问题进行讨论。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我是属于审慎乐观派,一方面认同我们的政策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年增长保持8%问题不大。但是不是完全乐观派,还有一些担忧。今天的经济恢复非常不牢靠。现在我们主要靠两个政策,一个政策是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另外一个政策就是靠所谓宽松货币政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大量的货币投放带动的现在的经济恢复。之所以讲现在的经济还不牢靠的原因,就是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还不长久,这两个政策都是短期的政策,所以在经济取得一定的恢复以后,我们很快要有别的东西接上来才行,这两个政策显然我们不可能再更长时间中持续,它所花费的力量也要求别的改革措施跟上来。
我估计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后面调整,一个问题是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时候国家考虑怎么退出的问题。国家不能持续的实施财政政策,靠国家的投资,显然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一国的增长,那就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接上来,谁来接?民间投资必须接上来。等国家投资对经济恢复起到了一定作用时,就需要民间投资的启动。而民间投资的启动就和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关于民营企业的问题。我们的国家投资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必须要进行调整,那就是必须要出来,需要民营经济接盘,这时候才能维持我们经济持续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做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民营企业怎么接盘的问题,国家投资适当减少的时候,就需要民营投资能够尽快接盘。但是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民营经济目前的投资状况非常不理想,之所以今天讲到“突围”,是说明它现在在投资上还不是我们所希望能够接盘的问题,而是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民营经济代替现在我们的国家投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要解决民营投资积极性的问题。我的感觉这次民营投资积极性应该是91年以后最低潮的,中国民营经济第一次遇到低潮是1990年,这次我感觉比上次还要低潮。这次我们需要民营企业要继续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时候,民营经济为什么低迷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与这一轮全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围绕对抗这种金融危机所出台的各种政策有关系。大家知道,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实际首先影响到了中国的出口,我们出口出不去了。出口出不去,导致了增长速度下滑,我们才有了启动内需的问题。而出口中占比比较大的是民营经济,过去民营经济很大一块是靠出口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去年的这一轮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大幅度下滑,不可能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况。而民营经济在出口中占的比例非常之高,所以去年受到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就是民营经济,因为它的出口所占比例非常高。
我们对抗这种金融危机要启动内需,启动内需主要是启动国家投资这一块,我们整个投资基本投向了民生投资,而民生投资这块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首先带动的是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而民营经济恰恰不在这些产业中占主体地位,所以我启动经济的好处,民营经济没有获得。因此导致目前民营经济受到了巨大的重创,而没有在恢复经济过程中获得太多的好处。所以,导致了它非常之低迷。所以讨论民企突围的问题,就是因为它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重创最大,但是获得的好处最少,因此目前是比较艰难的经济,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垄断的问题。国有经济基本垄断了上游产业,能源、原材料、交通、电力基本上是国有经济垄断了,都是属于上游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遇到的难处大家可想而知,这一轮垄断比国有经济垄断历史上更厉害。因为这次国有经济垄断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通过所谓的上市的方式,实现了资产的几十倍的翻番,现在我们正在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央企的上市。而上市很快就能使资产几十倍的扩张。在一个资产一夜之间几十倍扩张的条件下,垄断地位显然非常厉害。所以市场证券化导致了这次国有经济资产的膨胀,这种膨胀导致了它的财大气粗,非常的厉害。像我们最近出现的各种“地王”基本都是央企,因为他们有钱,有钱的原因就是资产在一夜之间几十倍膨胀。
第二个特点是垄断利润越来越大。现在央企基本垄断了上游企业,而现在上游产业的利润和几十年前不一样。几十年前通讯不是大家必须的,汽车也不是大家必须的,而现在这些都是大家必须的。所以像石化、石油都有很大的垄断利润,因为市场非常广阔。它所垄断的这些服务是所有人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垄断利润非常强大。正因为它的资产可以在上市中几十倍的膨胀,同时它有庞大的利润,所以导致了它的垄断状况,比任何时候都厉害。在这种条件下,民营企业当然会受到很大的挤压,基本被挤压在所谓的下游产业。最近有人告诉我,现在下游产业都很难做,因为央企正在向中下游产业转移,因此把民营企业挤到了风险最高、收益最低的行业中。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遇到的不是艰难投资的问题,而是自身难保的问题,这是导致民营经济难以接盘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意识形态的原因。现在我们实际上还存在着对民营企业难以做到法律上的平等和竞争上平等的关系,实际上还没有充分实现民营经济和工人阶级在法律上的平等和竞争上的平等,实际上还处在被挤压的地位。所以才有“长子论”“亲子论”的说法,国有经济是“长子”“亲子”,民营经济就是“庶子”了。这样的原因导致了民营经济在应该接盘的情况下不能接盘,导致了民营经济非常艰难的境地。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接盘,但是遇到了这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启动经济、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很担忧的。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靠国家投资来维持,这些政策是短期的政策,短期政策一旦启动后就需要民间投资来接盘,民间投资不能接盘,就出现了经济的大幅度波动。
刚才我们讲的这三个原因,使得民营经济处在很大的难度下。我们不能长期来靠国家投资,要持续保证增长,一定需要民间投资来接盘,现在恰恰接盘面临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
据说发改委有一个关于启动民营经济的20条,如果这个20条存在,应该尽快的出台才有意义,如果持久不出台,民营经济很难来替代我国现在的投资,来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所以今天下午开这个会议,可能主办方也有意要讨论我们怎样让中国民营经济尽快摆脱困境,能够接盘,保持我们明年能够持续增长。我想这是宏观经济中一个问题,去年第四季度到现在,我们的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是靠积极财政政策——国家投资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能够恢复。但是这种增长不能长久,需要有接盘的,那就是民间投资,民间投资接盘才能继续维持这个状况,但是现在接盘存在了很大的问题,这就成为了我们下一步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
如果在明年上半年,民营经济还处在目前低迷的状态,在投资上不能尽快活跃的话,我想我们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是一个很难预期的结果。恐怕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将民营经济能够尽快恢复来接盘。这是关于目前宏观经济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财政政策,国家投资需要接盘者。
第二,宏观经济要恢复到8%的另外一个力量就是要靠宽松的政策。宽松的政策要通过货币供应量增长带动经济增长,这就是积极货币政策的力量,这个政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个政策和刚才讲到的一样不能长久,一国不能长期靠增加货币供应量来保持国家经济的增长,这个政策也是短期的政策,这个政策面临了要不要调整的问题。最近经济界在总结1929年大危机的教训,1929年大危机之所以变成了大萧条,就是因为银行紧缩银根,最后导致大危机变成了大萧条。这次我们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不是紧缩银根,而是扩张银根,松动银根,就是所谓的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就可以使大危机不转变成大萧条。因此,我们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的选择是对的,全世界看来这一轮大危机中没有变成大萧条,因为都感觉到了经济开始回暖,这个问题应该说已经实现了。但是这个政策不能长期,下一步怎么办?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还要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这种政策如果长期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决定今年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多少宽松?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17%左右,这是历年来最高的。我国改革开放到现在,每年的货币供应量都超过经济增长速度11%-13%,个别年份是15%。今年是17%,这是什么含义呢?新增贷款是5-6万亿,但是我们的结果是1-6月份新增贷款就突破了6万亿,还有半年的时间,我想后半年宽松货币政策也不敢压缩太大,压缩太大经济肯定会掉下来。我想砍一半的话,后半年恐怕还要有3亿左右。这样一来,新增贷款就不是5万亿到6万亿,可能到10万亿左右,那就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是30%左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要不要防范这种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很大的问题。
这种负面影响的消除,有待于民营经济的大幅度启动,这会淡化这种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是看来宽松货币政策恐怕还会继续推行一段时间,最终的结果是使人感觉到通货膨胀的预期在上升,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估计通货膨胀对我们来讲,不是太大的问题,可能这次是资产价格的问题。资产价格一旦膨胀到最后,对整个社会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使很多金融机构,乃至一些企业通过资产价格上涨解脱,但是我发现民营经济在这中间解脱也很难,因为它大量的资产并没有变成所谓的有价证券,它的资产没有被证券化,所以遇到的压力也同样很大。
我的观点是不赞成太多动货币政策的,因为现在全世界已经不是纸黄金时代,已经是纸币时代了,纸币时代币值稳定主要是靠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量太高,很难维持中长期币值稳定,如果中长期币值不稳定最终的结果是很麻烦的。所以对民营经济来讲,处在了一个币值不稳定的时期,它又无法实现资产证券化,不可能通过资产价格上涨获得好处,这是它要面对的巨大的问题。资产价格上涨对民营经济有可能带来的不是好处,而是巨大的压力,民营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会遇到巨大的挑战,这么宽松的货币政策,资产价格膨胀是必然的,资产价格膨胀只有对资产证券化有好处,没有进行资产证券的显然会遇到巨大的挑战,因为投资成本都会进一步上升。从这点来看,我们也要让民营经济获得应有的好处才行,那就是资产证券化要更多的考虑民营经济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民营经济获得它应有的好处。
最近有民营经营者告诉我说,他们上市一直在排队,不知道排到哪天才能轮到,但是有的企业从来不排队,还不知道就已经要IPO了,而且都是大盘。因此我估计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资产价格上升的好处,没有被证券化的资产享受不到这个好处。所以我们这一轮政策的调整,也需要对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开才行。
所以,我们宏观上的第二个问题,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可能持续,现在已经到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未来资产价格的膨胀是必然的,而资产价格膨胀带来的好处,民营经济也很难享受到。它只能享受到由资产价格膨胀带来的投资成本上升的问题,这恐怕是未来民营经济会遇到这种政策巨大的挑战。从上述对宏观经济的两个判断得出,一个我们是靠所谓的国家投资,就是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了现在经济的恢复;一个是靠宽松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迅速的增长带动现在的增长,这两个政策都需要调整,调整接盘的最终需要民营经济,而这两个政策形成的后果恰恰是有损民营经济的。
现在讨论突围有点奇怪。后续政策的压力还会释放出来,尤其当资产价格开始膨胀的时候,民营经济不仅没有受到好处,而且会受到投资成本上升的压力,所以应该需要我们在政策上进行调整,真正保证能够经济增长持续的话,我们必须要民营经济来接盘才行,而现在恰恰面临了巨大的压力。今天下午的论坛让我开个头,我对宏观经济是审慎乐观的,乐观是表示我们可以回升了,但是审慎表明这两条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接盘的民营经济非常不活跃,它如果不活跃,很难接盘的话,那么我们能否保持增长持续上升,就是一个问号了。
今天下午我们讨论的问题,不仅是民营经济本身的问题,也是整个宏观经济能否持续的问题,所以作为主办方之一,我开个头,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做一个发言。谢谢大家!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魏杰教授深入简出的对形势的判断。下面我们进入主题讨论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形势下民企如何转型升级?这一阶段的讨论者有四位,我们每位发言人的时间定为10分钟-15分钟。第一位发言人是大陆希望集团总裁陈斌先生,欢迎他。
陈斌:刚才魏杰老师的讲话,我感觉越听越沉重,一方面在这次中央财政政策,所谓利好政策来说没有民营企业的份;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任又交给了民营企业,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很沉。今天所讲的内容仍然关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的话题,所以我站在具体经营企业微观角度来谈我的看法,比如说企业的产生、消亡、繁荣、发展、衰落,以及它的转型升级,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经济现象,就像我们看见大海潮涨潮落一样的自然。
我们可能感觉到为什么现在非常的困难,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可能表现的非常特别,非常的突出。在金融危机以后,今天的主题仍然是“突围”的问题,问题就很严重。我的看法这是正常的现象,做企业的人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跟着市场走,包括我们历来相信市场,要跟着市场发展。跟着市场发展不是排斥我们的计划、发展战略,我强调的是不要苛求,不要死盯着发展战略和计划,金融危机来了,我前几年高速发展,今年还要保持这个目标,如果上不了也要创造条件上,这样肯定不行。所以我们要随时形势变化而变化,这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所熟悉的房地产行业,利润很高很活跃。房地产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筑商转型过去的。这些建筑商为什么要转移有两个原因。建筑行业平均利润只有百分之几,房地产商是百分之几十、甚至几百,眼红,经不起诱惑就转型了。第二,因为垫资。修房子修成了房东。建筑行业在它创始期的时候,希望在本行业出类拔萃,做的工程获得了鲁班奖,但是能做到吗?没有几个企业能够完全按照计划,按照当年的初衷来实施的。国内现在有两三位朋友,他们专职投资股票,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原来是开出租汽车公司的,一投资股票就被套牢了,一进去就变成了股东,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赚钱了,这样几个来回以后,他们觉得比做实业更好赚,就干脆做股票吧。
还有新闻集团是怎么建设的,我当时看到几个兄弟是几天几夜不吃不喝,看清了发展的方向,制定了发展之路,但是后来说不行,我说我帮他们再杜撰一下,他们不是在家里关着门思考的,而应该是在菩提树下顿悟的。但是真相是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集团的创始人,几个人也是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想做什么,百废待兴,但是一看山是那么美,水是那么绿,就讨论我们要做什么?就做音响吧。造出来了音响,就去注册了工厂,来进行生产吧。但是一注册国家说不可以,因为你是民营经济,国家只对农机方面开放,所以四兄弟的大哥刘永元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用自己的专业在全国进行推广,叫做数控编程软件,获得的报酬所在工厂分一半,他自己一半,希望集团的原始集团就是这样来的,有多少钱?十多万人民币,这相当于今天的一亿多人民币,这么大一个数目。
但是因为知识产权保护,很快又不行了,他们又选选,到了成都市旁边一个县养殖鹌鹑,这个养殖业很发达,一不小心养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农产品企业。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炒的第一波不是房地产,不是股票,而是炒鹌鹑。党政军团、老百姓什么人都在炒,我们看到了市场出问题了,就不能再炒了,就写了一封告全体人民书,让大家不要再养了,再养要出问题了,但是大家都想为什么你们赚钱,我们赚钱就不行呢?为了保护市场,我们几十只鹌鹑宰杀,我们关闭了这个行业,转移到做饲料。做饲料是因为我们在做鹌鹑养殖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更大的行业,就是饲料,我们又开始做饲料行业了,这是我们的希望牌饲料开始之初。
当时,有一天说正大企业来我们参观,至今我们仍然铭记在心,非常的感激,但是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包括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到,未来和正大集团争夺天下的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工厂,经过十多年,我们希望集团在饲料方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现在我们又进入了铝业,是中国三大巨头之一,乳品行业是中国五大巨头之一,变频器也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等等。这样一说,一个典型的杂乱无章,像有些论坛上就讲,请嘉宾,用两分钟介绍你的主业,我一下子就蒙了,五分钟我也讲不清楚。包括现在问我们到底主业做什么,我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什么利润高就做什么,20多个门类。但是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循环经济产业链。比如我们第一品牌,最大的生产工厂,做中央空调三大巨头之一。
我们做建筑规模相当大,工程控制也是非常棒的,我们把所有这些都整合起来做能源中心。能源中心是能源梯级开发92%,非常节能环保,符合国家政策。去年北京一次会议上,我就发言。当时会议上讲,海尔公司做那么多产品,他们能做这个吗?我说不可以。又说两大空调厂商可不可以做这个?我说不可以。因为这些厂家是产品的生产商,而我们要做的事是由产品生产商向系统集成商进行转移,又进行了转移。我们旗下有工业控制,有安装,我们就整合到一块成为了一个系统的产品,这个就是我们的产业链。
再比如我们做能源化工,能源就是电网和电站,它是高资本投入的一个行业,仍然有风险,我们关注了很久没有下手。另外是高耗能的化工行业,有利润,但是风险很大,成本70%以上是电,怎么使这两个产业赚钱,我们试着投资,几乎完美的像永动机一样的模式把这两块整合到一块,收购电网、收购电站、建电站,进行一系列的开发,再建大量的工厂,如果把电网比作高速路,把电站比成汽车,高耗能就是汽油,当这三位一体统一起来的时候,不会失败。电力紧张的时候,我们的电力设备肯定给它投电,当电力过剩的时候,我肯定要我电厂发的电,这也是我们的产业主业。
再一个是我们的酒店、房地产、工业景区,这又是一个有机的整合。这种整合,我们正在做一个5000亩的大社区,有亚洲主题公园,人类文明发祥地。我们让神话再现,周边是住宅,社区和景区相互支撑,这又是一个产业链。
最后总结我的话,我们认为做企业就应该无为而治,顺势而发。谢谢!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陈总裁,他的话我们听懂了,他做的行业叫赚钱的行业。下面请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先生。
吴志泽:魏杰教授讲民营企业突围,使我们心情有点沉重,但是听了陈总的讲话,我心情豁然开朗,民营企业只要赚钱就可以了。但是今天下午我来之前,听到这个主题“民营企业突围之策”这个用词有点突然,我个人认为民营企业应该是转型的。我总结的话题是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转型?中国服装行业08年整个产业链生产了625亿件服装,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皮鞋33亿双,全世界两个人就有一双中国产的皮鞋,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其他印度、越南、墨西哥、土耳其的产量。
另外一个事例,在98年湖南水灾的时候,我亲自送过去四车的服装,我们的过时的服装,送了五车大米、水等等,当时湖南省副省长、长沙市副市长、民政局长一起到高速公路迎接我们。去年雪灾的时候,我们办公室给湖南新政局打电话,说我们送点服装给你们吗?他们说不要,我们要人民币。这说明什么问题?我们最最困难的地方,已经都有衣服穿了。我们的产能严重过剩了。因此我非常赞同魏杰教授前面讲的话题,未来经济回暖、企稳的看法应该是谨慎乐观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因为产能消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今天说消化就可以消化的。
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的产能为什么会这么快过剩,改革开放仅仅30年,当时我们的衣服穿起来都是旧3年、新3年 、缝缝补补又3年,现在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这和我们的生产力有关系。社科院有一个统计数据,这些年来中国综合生产率提高了6.1倍,近100年,根据美国的一个统计数据,1908年的时候,美国一个人养活7.1个人,到了1998年的时候,一个人可以养活98.8个人,生产效率提高了整整15倍。生产效率在提高,但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几乎没有改变,我们的作息时间还是2000年以前定的,7天休息1天,现在是一周休息2天,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作息方式还没有太大的改变,人们还是在拼命的工作。
生产效率经过近100年的时间,经过几次的工业革命把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英国人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以后改变的,我做服装的,对这个比较关注,还有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整个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机器化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比利时发明了电动机,贝尔发明了电话,整个19世纪的时候,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进入了一个电气化时代,所以工业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航空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等等。经过三次工业革命,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以惊人的速度在提高,物质供应获得了超额的满足。这是一方面给人类造成了生活的保障,但是同时带来了一个问题,高效率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今天讲这个话很有意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处在充分竞争的行业,鞋子、袜子、皮鞋、眼镜,像大陆希望这种有高技术行业的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民营企业确实需要转型。
第二个问题就是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就业问题。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同质化的问题,我们做消费者、做服装和人的生活是有关系的,所以同质化是我们这个行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根本的问题。大家没有衣服穿的时候是功能性消费,是要穿的厚一点,暖一点。第二个阶段是时尚性消费。第三个阶段必然会进入个性化消费。个性化消费是未来大的趋势,所以我们的生产必须要改变,特别是我们从事时尚消费品民营企业必须要转型,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所以我认为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是一个个性化的工业时代。往这一方面发展,去年我们开始进行了三次转型,第一个是度身定制,在全国我们的专卖店中都开辟了角度,为每个人量体定制西装、衬衫,甚至可以打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个方式是手工生产,纯手工,这样大大提高了附加值,我们的基本价格在8000-12000元左右。如果是流水线下来的大规模生产,我们的服装价格基本是3000-4000元,几乎翻了一倍多。小批量,多品种。原来我们一个单品一次产量就是一万两万,现在我们一个品类几乎不超过一千套,有的甚至全国只有一百套,我们整个生产组织就发生了改变。第三个方式是供应链的改变,我们的服装配件是由其他的供应商来做的,我们要求他们和我们进行整合,通过快速化和响应,第一时间把我们的产品摆上柜台。这样就实现了个性化制造,个性化营销。我认为这个方式将是未来民营企业突围、转型的一个方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吴董事长非常简洁和清晰的经验分享。下面请中国技术交易所总裁郭书贵先生发言。
郭书贵: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能够近距离的和各位老师见面,聆听大家的精彩演讲。刚才魏老师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了民营企业突围的紧迫性,刚才陈总、吴总从实际操作角度,从民营企业家的角度少了民营企业经营的经验。我的身份比较特殊,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企业家,我是做产权交易的,是作为一个中介服务行业的。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民营企业的不景气,感觉到民营企业家的不容易,感到今天这个论坛主题“民企突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话题。我说三点感受,归纳起来用调查表上写的,“民营企业家今后一年想干什么?”我想是加大技术创新,积极转型。
第一,民企突围已经是不得不考虑的话题。民营企业依靠一件件衬衣,一个个打火机,一双双皮鞋撑起了一个大旗,使全世界很多的商品打上了我们的中国的标签,同时我们民营企业也承担了大部分的中国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承担了中国GDP增长的半壁江山。但是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包括2005年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但是与国企相比,我们的民营企业所占用的政策资源、金融资源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到现在为止日子并不好过。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股票市场青睐国企,号称做一些大盘绩优股,而且股票市场本身就是嫌贫爱富的,有一个市场准入的问题。
中国现在上市公司有1000、2000家,中国企业数是数百万家,上市本来就是万里挑一的过程,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是比国有企业难得多。作为银行来说也是这样,银行大多数把钱放给国企了,但是放给民营企业会很慎重。在很多地方搞经济转型,一些经济开发区“腾笼换鸟”,也是把在当地做了十几年的民营企业,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的民营企业,换成了大企业,国外的500强,有的地方在搞总部基地,但是很少听说有哪个地方搞民企基地。从这一点来看,民企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苦。又回想到刚才问卷调查第四句话说“国企凶猛,热议纷纷,您认为现在是否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存在,而且比较严重。
刚才说到了国企战略改革要有退有进,但实际操作中,就认为有一些好的领域,关键领域,有优势的领域要强化,增加投资,包括监管部门对央企的要求也是必须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如果做不到行业前三名,就会被行政划拨、并购的方式重组做强做大。这种做法和过程,我感觉在逐步的推动形成一批批的托拉斯,这种托拉斯的形成,会进一步的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从各个方面来看,民企的生存环境是越来越难的。
现在金融危机来了,我所在的北交所作为国企的这么一个金融机构,也切实感觉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去年和前年生意特别好,但是今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卖企业的人多了,但是钱要紧缩,买方少了,现在我们的生意少了,收入也少了。从我们这个特殊行业也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我想民营企业受到的冲击显然是更厉害的。正因为如此,我赞同今天所说的,“民企突围”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第二点感受,民企突围也要考虑一些可选择路径的问题,也是和跨国并购的问题相关,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现在大家都在讨论金融危机带来了历史性的并购机遇,资产价格在下降,是并购很好的时机。有很多心急者已经下海吃螃蟹了,或者是正在下海,但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对这种现象比较担忧。今年我们的主题是庆祝新中国60年,新中国建国60年不容易,反过来说新中国建成前也不容易,我想目前民企的处境和当时在江西红军处境有点类似,当时的红军需要突围,而刚才魏杰老师说的,也坚定了我的看法,今天的民企也面临同样的危机,需要突围。
以红军长征为例,红军去突围并不是全军出击,而是主力部队北上寻找根据地,还有一股革命的火种留在了当地和江西,依靠当地雄厚的基础继续革命。我们的民企要突围,同样有一个方向选择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困惑和无奈,为什么我们的中国制造业一直处在低端,叫做高消费、高污染、高劳动力投入换回很少的回报,大家都认为这是我们没有前端技术,没有后端品牌和渠道,需要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获得。但是问题在于如何才能从简单的这种制造向尖端的技术,到后端的品牌和渠道来靠拢。很多企业认为走出国门并购能够实现这种目标,但是我们也实实在在看到了一些案例,联想收购IBM等案例;也有一些采取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最近热议的是研祥走出去的经验。
我们还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并购IBM、并购悍马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是适应所有企业的选择,选择长征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和体力,没有这样的体力和条件,再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显然长征中会成为先烈。作为民企角度来说也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备像联想一样的能力,也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备像研祥这样走出去的扩展国际市场的能力,这样的情况下,走出国门到敌人后方并购可以考虑,但是并不是唯一的。
第三,我们要根植国土上,依靠创新转型和升级,同样也可以作为一个突围之路的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走出去到敌人后方去,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这种条件,可以去理解它们、向往它们、祝福它们,但是没有必要眼红,没有必要盲目的跟从。我曾经看过一幅漫画,漫画中画的是这么一个意思“像我这样一个矮个子的小伙子,紧跟着一个腿很长的大个子帅哥后面走路,路上碰到了一个井盖,他走过去了,我掉下去了”。
这个漫画当时的标题是用来形容股市上散户跟庄炒股,最后摔跤的案例。实际上在我们的并购这一方面,也存在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条件的企业出去并购,它有它的实际条件,但是对大多数的企业,像我们这样的“小个子”没有能力跨过那么宽的井盖,是可以绕条道的,不见得一定在这条路上走到死。
现在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有点类似于当年部分红军留在根据地一样,中国这一个大的市场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了13亿人广阔的市场,包括了家电下乡这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也包括像我们对国内市场熟悉程度,主场作战的地位,也包括魏杰老师提到的国有持续投入和持续的积极政策显然不长久,终究需要民营企业来接盘,终究有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机会会来的。
所以我觉得可以把国内市场作为我们重要的选择方向。扎根国土不仅仅是简单的再生产的问题,还是需要创新和升级的问题,好在国家现在有很多的政策在陆续出台,同时也借这个机会做一个广告,我是中国技术交易所的,既然是升级转型,就有一个技术创新的问题,增强大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中技所实际上就是为各类技术持有人找投资人提供服务的场所;为各类投资人,有钱的投资人寻找技术,我们为它们提供服务的场所。所以对民营企业相应需要升级、需要技术支撑的可以到我们中交所来走走,难说会为大家的转型提供一些帮助。谢谢!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郭总,包括郭总中间插播的广告。接下来我们请三一集团总裁助理宗继先生发言。
宗继: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的发言几经犹豫,刚刚来的时候我还没有想好怎么说这个事,但是刚才听了三位的精彩发言以后,我受益匪浅。我特意给太太发了一条短信,告诉太太说魏杰教授说马上货币要贬值,赶快把家的钱买房子吧。这是第一个收获。第二个收获解决了我怎么发言的问题。
今天的题目叫做“突围”,但是刚才的陈先生、吴先生两位的发言等于解决了这个问题,突围不突围,要看你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状况。比如说陈斌先生描述了辉煌的发展前景,大家都知道,他们早就过了这个阶段,开始靠资本运作,在玩钱,他们已经站得非常高了;刚才的吴先生发言就看出忧心忡忡,因为他们考虑到同质化的问题。这样我就很现实的联想到我们的三一集团,三一集团身处工程机械行业,我们一直在想,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突破了几重包围圈,放眼世界,还有大量的敌军还在外面,我们也要很现实的为自己的企业考虑,我就联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对于弱小一点的企业,刚才书贵同志提醒了我:“微笑曲线”可能是走出困境的一个思考的方向。微笑曲线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很多中国企业还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端,大量密集的制造业、低附加值、同质化,那么能否在研发设计上、品牌建设、服务上有所突破?我们三一成功的经验能否为其它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指出一个方向?同质化是很恐怖的东西,它会带来低附加值,使大家赚不到钱。在细分市场能否找到差异化和竞争优势,我们有些企业并不是很大,比如说我们走进超市看一些食品,比如说我喜欢吃老干妈,它也是民营企业吧,估计它再过一百年还会在的,因为它的差异化优势太明显了。原来讨论蓝海战略,可能都没有想过,自己也要做一个老干妈豆腐乳之类的,这可能对我们的百年战略的树立也是有好处的。
我不是做广告,我是想把我们企业的一些做法,我们的一些状况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三一企业有由这么一些理想的热血青年,多年拼搏发展起来的。工程机械行业,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产业,发展到今天,做到200多亿,已经是中国行业内第一品牌了,已经突破了很多别人的包围。回头看说说微笑曲线的问题,三一的成功法宝就是从一开始就关注曲线的两头,一头重研发,聚集的国内外的高端研究人才,注重拥有自有专利技术,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头关注品牌建设和服务,大家知道凤凰卫视有一句三一的广告“品质改变世界”,这个广告登了很多年,没有变过。说明企业一直对品牌建设和服务意识非常重视,并能利用自己的中国本土优势,打造一个一流的服务网络,占据微笑曲线的两头形成了我们的两大竞争力。
所以,我们集团经常说有三大竞争力,一个是服务,一个是研发,一个是制造。这三项是我们发展到今天能够活得很滋润的法宝。我不知道,这一观点能否对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有所启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有一点就做好能活得很好,比如,大家看看一些欧洲的百年老店,他们做手表就做了很多年,他们靠一点吃饭,就是靠品牌和质量,也没有追求大规模。有些做葡萄酒的农庄,也不是因为规模大。他们实际上也是在微笑曲线两头吃饭。我谈的其实都是刚才几位专家的观点,这里再重新提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能否从这个方向为我们的中小企业朋友进一步突围找出一条道路。谢谢大家!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宗先生。第一个主题下面最后一位发言人是中国社科院的刘迎秋教授,和前面四位身份不一样,他是位理论家。
刘迎秋:我也是刚刚来到这里,正在想应该说什么。前几天和讯组织者和我联系,清华企业中心、公司治理中心和和讯联合起来做这个会,讨论“民企突围”。民企突围我是比较感兴趣的,我是清华的企业中心的主任,这个中心成立于93年一直到现在,我们对民企一直比较关心。和讯的人找到我,我问他们为什么有我的电话,他说是魏杰教授给他们的,魏杰教授诚挚邀请我来。
突围这两个字现在提,可是确实我感觉需要进一步突围,第一个是体制还需要突围。我们现在的体制如果按照一般的估计,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了,比如说消费资料做一些引导干预,有一些生产资料是大体上没有放开的东西。多数没有放开,这是一个情况。变革程度是比较大的,市场化的程度是比较高的,总的感觉旧的传统体制惰性的影响还存在,而且民营企业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果不从这个角度考虑,恐怕不能揭示它的本质。
国有是一个概念的情况下,如果国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那么也要对它进行讨论。所以,我们讲国有和民营区分的时候,有的人常常忘了里面所包含的内涵,而坚持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这个时候就有问题,有认为民营一定是私的,有一部分的民营企业是私有性质的,但是相当的民营企业不属于这种性质。先说形式来看,企业老板有很多是党员、是干部,而且是共产党员,不是国民党员,他们做了很多事情完全是国民财富相关,从这一点来看,形式上是民营的,但是内涵上有国有的特征。所以我们讲突围,要抑制这样一种不适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旧的观念要突围。
第二个要突围的是市场要突围,刚才报喜鸟董事长吴志泽先生讲得非常好,他从企业自身的体会讲出来的。一个企业的存在需要很多条件,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很多创新。其中一个就是产品的创新。产品创新根本是在市场,市场有大小、区域、形态,这一方面的突围我们很大。我一会儿要讲到这个市场的突围,本身就是营销的网络和营销机制的突围,民营企业这一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
第三个突围是自身局限的问题,我们民营企业不能发展,像刚才讲到的国进民退,刚刚问卷给我的时候,我说这个提法不准确。最近国家扩大了投资,刚才魏杰的解释可能是对的,投资侧重在基础产业,这是一个体制问题。但是再往前发展,企业要往前发展和这4万亿没有太大的关系,4万亿在整个全国资产总量中比例很小,根本还是总体的企业发展,里面就有一个自身的企业突围问题。这是我想简单的概括突围。
另外,突围怎么突围?突围如何实现,突围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这是最根本的。对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和社会的转型升级完全一样,社会的转型升级就包括体制的突围、观念的突围和市场的突围,但是对企业来说,转型升级除了上面要涉及到的几个突围以外,还有自身的转型升级。
第一个就是企业制度的转型和升级,这个转型升级的根本问题就是企业能不能在制度上现代化,家族企业能不能现代化,这个早在2002年我和茅理翔在中央电视台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提到了,他们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这个转型就是制度,他们已经变成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仍然是家族企业。世界上家族企业很多,福特虽然是现代化的上市公司,但是福特中亨利福特家族占的股本还有40%多没有上市。
第二个是企业技术转型。企业要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技术。我注意到了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民营企业的冲击大于对国有企业的冲击,因为民营企业大部分生产的是民众日用品。最近我到义乌去看当地的市场,我对玩具特别感兴趣。我就买了几个,买了一个直升飞机,在北京这样的直升飞机过千了,在义乌是3000元,这个飞机可以飞出几千米远,还可以控制它回来。我买了一个赛车,赛车还可以遥控,速度很快,可以达到6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这个就是技术,过去我们造不了这样的遥控汽车,现在是可以充电的汽车了,充一次可以跑两个小时,非常好。我当时在想,如果这个汽车再放大就是一种武器了。所以这个技术产生以后,乃至于美国、意大利等国高级玩具产业就一败涂地了。所以技术的升级和企业突围有直接意义。
第三个是企业真的要突围,还是要突自己的局限,就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升级。传统经济学讲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技术的投入,如果连续投入,通常它的边际收益开始递增,后来是递减的。总的趋势是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但是在投入的过程,如果对人加大投入的时候,它的投入边际收益递增,就不降下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对人的投入,将改变这个人,这个人得到这个知识以后可以积累、沉淀、转化、传播,根本就在这里。所以对这个的连续投入的结果是边际收益递增,这也是我们看到了新经济发展以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原因。1921年我们才有了电广泛的使用。
1960年我们才有牙膏,以前使用牙粉,牙刷也不过是五十、六十年代时候的事,慈禧太后还是用麻布刷牙的。最典型的就是高哲在这里,他们的爱国者,我已经使用到了爱国者MP5了。他们的爱国者每出现一个的时候,我们一开会,会议组织者就发一个。通常我们社科院开经济学的会议时,出版社都参与,就给参会的人给一个东西,一开始就给的是爱国者。我有最简单的爱国者,我不知道叫什么了,反正比MP3要低级多了,现在到MP5,这个应该是一年一换吧。电脑也是,差不多8个月一升级。这些技术进步靠的就是脑袋,当然有前面两个东西。所以,人力资本最重要,我们抽象它是人力资本投入导致的结果是边际收益递增。
最后一点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就是企业的市场营销也要转型升级。因为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最大的特点,或者是差异,甚至带有根本性的差异在于市场经济是为卖而买的一种市场行为,它表现为卖比买难?所以在座的大部分人不大知道,我们30年前中国在火车上坐的大部分是采购员,这些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我们这个年龄或者再老一点的都知道,火车上当时铺天盖地是采购员,是去买的,当时计划经济,产品短缺,不用考虑卖,你生产出来马上就分配了,当时是统购统销包销,按计划进行,但是把原材料弄来不容易。
当年我的一个同学,还是新华社原来的副社长儿子,因为他有点关系,我们下乡到兵团劳动时,买那个装货的铲车,买两台就让他专门去跑。但是市场经济正好相反,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卖比买难。于是再看,营销员到处都是。一个企业如果有足够的营销队伍,这个企业通常是有竞争力的,不管你的技术是不是已经达到最领先,或者是中等水平,但是你这个企业是有竞争力的。我接触过一个企业,它建立的营销网络是号称国内队伍800万,号称加起国际队伍2000万,2000万的营销队伍和网络,覆盖一百多个国家。所以说,是市场营销的突围,卖的突围,建立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是企业自己的,也可以是企业和其他企业联合的。从市场发展角度,分工协作角度来看,分工是生产力,协作也是生产力,良好的分工是协作是更高的生产力,但是未必所有企业都这么做,但是一定要有这样的网络,这就是市场营销。这是最关键的四个突围。
最关键的突围,最重要的转型和升级,目前这个阶段我认为是企业领袖的转型和升级。企业领袖首先是董事长,董事长的转型升级。这里面有几条要解决。一个是要从夫妻店转向不排除夫妻主导的现代公司制。第二个要从父子兵转型为业主和经营结合的正规军,如果一个企业是有父子、老婆都来管大事,但是一定要把一批精英,多层次的精英吸收到企业来,建立一个较为正规的作战的正规军。第三个要从一般加工转移到深加工。刚才说的直升飞机的例子,前不久我和中国航空公司的老总坐在一起,我问他们我们中国制造的飞机都有哪些,说我们也做一些小飞机,我说有两个东西可以进行生产,一个是两用小飞机,在草地和水面都可以起飞的,很简单的,他说我们已经造了。
我问多少钱?他说比汽车贵不了多少,好一点30万,最贵的90万,这比奔驰车、迈巴赫都便宜了。但是我看我的那个小直升飞机,所有的功能都有,而且着陆准确性也很好。民营企业要考虑升级转型,就要从一般加工转向深加工,而不是转向其他行业,我不以为民营企业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是一个好的东西。刚才陈总讲到大陆希望有足够的实力做一个企业集团,近似于国有企业的形态,加上市场的竞争能力,加上企业治理的灵活性,成为现阶段竞争中的胜者,我以为这是很好的。但是一般的企业,我认为应当考虑的是,所在行业或者是产业的深加工,那么在理念上解决一个问题,什么赚钱干什么和干什么最赚钱、才赚钱、能赚钱,这两个要颠倒。
一般的企业不能什么赚钱干什么,必须干什么能赚钱才干什么。干什么才能赚钱就干什么呢?就是你现在干的那个能赚钱,因为原来你不赚钱你干不了,你要更多的赚钱,长期的赚钱,永远的赚钱,就要深加工,要深化它。从一般的玩具进入高级玩具,从普通玩具进入智能玩具,从智能玩具还可以深化,柔和进去,这就是所谓的深化,只有这样,干什么什么赚钱。这是企业领袖干的事。
第四个要从贴牌经营转向品牌经营。我们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都在贴牌,像报喜鸟、七匹狼、雅戈尔这样的民族品牌现在国内有一批了,但是有很多是贴牌的,贴意大利的牌子。意大利是一个设计国家,非常有创意,他们可能是几个人就能搞一个公司,就做设计,把东西设计出来推广出去,中国人就信这个,就买了很多牌子,我不以为这是很好的选择。现在经过了31年改革开放,需要做的是把原来的贴牌转成自己的品牌,要想办法做自己的品牌,不能把自己的品牌都卖了它。我们已经卖了很多了,比如说景泰蓝,我们还有一些品牌也卖了,卖了以后,外国人把它灭掉了,这就是我们的耻辱。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一般性的贴牌,一般的认为外国人比中国好变成外国人拿我们的。
这次机遇已经来临了,这次危机带给中国人一个机会——美元地位的衰落。刚才魏杰说人民币可能会贬值,但是我说如果人民币国际化的步子往前迈得再大一点,不是人民币贬值了,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那就是贸易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尽可能的国际化,要在各国建立这种机制。如果是这样的话,人民币的需求是会进一步增加的。比如这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买了500亿美元债券,按照6.8换算,就是300亿,但是这些钱放在哪里呢?不可能放在口袋里。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藏人民币,我们卖人民币债券,香港人非常高兴,不像大陆的国债销售受阻,香港人在等待买人民币国债。香港人民币国债每年流入200多亿。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和国际结算问题迈得步子更快一些,首先从边境贸易、小额贸易做起,我们的民营企业会获得一个新的外部需求,机会就来了。需求来了以后怎么办?就是品牌,再弄意大利和美国的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企业领袖要转型,要在这一方面下很大的功夫。
最后一个企业领袖的转型就要从经验为主导的管理转型到以理论为主的管理,这是很普遍的事情。中国15世纪以来创新和技术发展是落后了,中国在那之前是创新大国,四大发明都是我们的。为什么在15世纪落后了呢?总结一下,中国人选择的技术创新路径是经验,欧洲人选择的是实验,实验室里的。我们有什么?我们木工有勾三股四玄五,而在数字里就有数字的表达A+B平方等于C的平方,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揭示的理论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的不同,因为这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企业家要从经验转型为理论为指导的。刚才我听了好几位企业家的发言,感觉到他们的层次已经提高了,我也听过一些企业家讲座的内容,他们缺少理论,人力资本投入也不够,不能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不能从经验指导变成理论的指导,面临了这样一个挑战。
总之一句话,民营企业现在讨论突围有意义,因为我们还确实面临着制度性、观念性、市场性、以及企业自身决策的约束,突围的根本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和升级,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涉及到技术、人力资本、市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企业领袖的转型,如果企业领袖转型了,就像我们事业整个发展有了一个头,那个事业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刘迎秋教授,刚才我一直注意,在刘迎秋教授讲的过程中,宗继先生是不是又给他夫人发了一条短信,把刚才买的房子再卖了。在很多国家重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像刘迎秋教授讲的,从遥控小飞机变成坐的大飞机的发展,往往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这些资金投入往往都是一些高科技行业先获得,中国目前这一部分资金往往都在国有手里,民营企业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技术,就需要进一步的资金筹措的渠道,怎么来解决融资的问题。下面这个主题就是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我们有三位主讲嘉宾,下面请第一位林怡仲先生,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主管合伙人。
林怡仲:尊敬的宁主任,各位来宾,各位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花15分钟和大家分享一下“民企突围”,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这是全球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哪里?第一,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的特点,包括公司信息不透明,公司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判断,这是传统银行贷款业务的弱项。公司信息不透明,财务管理不规范,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同时是核心管理层,容易存在忽视信息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问题,董事长总经理掌握主要信息,加上为了降低成本压力和税务负担,容易出现缺乏管理力度和人为债务混乱的问题。
举个例子,有两套或者是三套帐。再加上审计资料上参差很大,银行不容易判断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第二,缺乏抵押贷款。国内贷款更多注重不动产抵押贷款,对一般中小企业不利。虽然国内银行在更灵活的接受其他资产的抵押安排,但是还是在摸索中。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管理成本偏高,回报偏低。中小企业坏账率一直比笔大型企业高,再加上管理中小企业的难度和成本也较高,导致这部分业务回报较低。上半年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大部分是由国企取得,因为以上的原因是很容易理解的。银行贷款外的融资渠道发展也是比较慢的,作为国家支柱行业的金融业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督的行业。各种金融机构,担保业务、租赁融资、产业资产资金等准入门槛较高,审批时间较长,导致服务供不应求的情况相当明显。面对的数量和资金需求非常庞大的中小企业,现有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覆盖相当有限。
银行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我今天想提出几个建议,主要是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包括政府拨款的部分。一般大型商业银行由于长期习惯,中小企业才是近期关注的重单。如何发展这部分业务,特别使得这部分业务能够长期持续盈利,毕竟银行也是盈利的,是一个仍然在摸索的课题。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评估他们的还款能力和管理业务的能力,无法避免的是需要采取和大型企业不一样的技巧和模式。类似的例子就是信用卡业务,一般独立于其他银行业务,利润较高有较高的坏账率,市场推广、审批程序、客户管理都和一般贷款不一样。建立专职中小企业贷款的部门,有利于银行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银行方面大型贷款和国企来讲,某个程度上是一个红海战略,因为大家都争着借钱给一些大企业,每一个人都借钱给大企业,我们接触了一些大型国企,他们都能够借到很多钱,而且利率相对比较低。相比三大银行、四大银行将他们的贷款借给中小企业,在某个程度上是蓝海战略,蓝海战略对他们来说是可以提高利率,而且如果是一个中小企业,一般去工行、中行、建行借钱,他们借的钱你也愿意多付一些利息,因为对他们来说,某个程度上是品牌对他们业务的信任。
另一方面我也提到了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缺乏不动产,但是有其他可以变现的资产可以给银行一些保护。这些可接受的抵押,包括流动资金抵押,如应收帐款和库存等,无形资产有专利、商标等,个人担保如股东和核心骨干。在国内法规逐渐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值得继续创新,使以上这些资产可以作为抵押目标物,使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基础更加稳固。
为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或不清的情况,银行业可以考虑建立跨银行的信用共享信息平台,这样比较优质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率的面对更多的银行,也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建立维护自己的信用。除了银行以外,其他的融资渠道的发展也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开放和鼓励地方性小额贷款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可以是来自地方政府及民间的资金,也可以鼓励和银行对接,从银行贷款,转贷当地中小企业,成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能发挥他们对当地行业的支持和对有关企业的了解能力。信用担保公司也是银行和企业间的重要中介,而且担保业自身也需要更大的资本规模,以控制风险。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行业方面,发展应该有一个持续性,但是暂时来讲,中国信用担保公司还是处在一个初步的发展阶段。
融资租赁在国外是企业资本支出的重要融资途径,在全球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融资渠道。在美国有约三分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是通过融资租赁解决的,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比较缓慢,审批比较严格,外资进入也受到限制。截止今年7月底,全国金融租赁公司只有12家,资产总额只有1080亿元人民币,所以我们应该考虑鼓励各种资本,包括海外资本的参与。所以在这一方面还是有漫长的路要走。
第三个渠道是创投基金和私募基金。过去数年发展迅速,其中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识。股权融资最大的优点就是这些基金的管理者都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并愿意为了更大的回报花时间了解公司的前景和潜力,甚至协助公司产业升级,这些基金的投资也同时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在利于企业取得更多、更优惠的银行贷款和更容易利用其他的融资渠道。尽管外币创投基金和私募基金增长迅速,人民币基金还处在比较初期的阶段,除了个别国有背景的大型基金,大部分的人民币基金还是规模较小,管理比较粗糙,政府应考虑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并协助民间大型基金和创投私募基金的出现。
最后我想提到的是创业板终于出台了,这对于优质中小企业是一个喜讯。为了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股权融资渠道,可以考虑更多的采取披露制,而不是审批制。投资的决定由市场做出,而监管机构的任务更偏重的是确定各企业的准确的、充分的披露信息,目的是使创业板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受惠。最后我说一下企业自己本身应该做些什么,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信用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第一,要明确公司战略和业务计划,以提升竞争力。这对公司长期战略发展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二,提高管理能力,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章规制度,企业发展来讲,第一步在开发的时候这一方面比较困难,但是企业慢慢上轨道,想到另外一层楼的时候,这也是很关键的一个事情。第三,重视财务管理,加强准确度和透明度。这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讲,就算是一般的小投资来说,如果没有准确度和透明度,在财务信息方面很难判断我们为什么要投资在一个企业中。最后,我想讲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一定要尽量利用一些外部顾问的支持和经验,包括会计师、律师还有基金及证券公司。谢谢大家!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下面是爱国者CEO高哲先生发言。
高哲: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朋友,还有清华学子们大家下午好!我一到会场也是同样拿到了一份“民企突围”问卷调查。我首先对我填写的答案和大家简单聊两句。第一,提到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选项我一个都没有选。我觉得最重要不是民营企业融资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民营企业对金融市场的了解,这个可能是民营企业的问题。刚才也有朋友提到了,银行也好,资金也好,它是一个雨天收伞,晴天送伞的机构。我们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本来我们的盈利很不错,我们融资很容易,融资来了以后钱也不知道该怎么花,估计最后是买国债了。像这样比较良性的企业,融资比较容易一些。或者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货币资本化,资产显然能够带来利润,这也是融资比较容易的。其他作为民营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融资,对融资市场和工具不熟悉,也是我们经历的最大的障碍,因为我们也是刚刚经历了这个过程。
说到今天的主题“民企突围”。我刚开始一直在想什么是民企,可能是指企业创始人是个人的这种吧。但是现在真正从企业治理结构来讲,像爱国者存储公司已经完全是股份制公司了,现代化体制结构的公司了,应该可以这么说,不是狭隘的民企,家族企业了,不是这样的一个概念了。我们在讲民企时,对应的或许是国企和外企,其实我觉得企业和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是对应创始人是家族性的不错。这应该是第一个突围,我们不管是谁,随时随地都在找突围。第二,作为一个企业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变成巨大的过程,也是一层层突围的过程。像当年我们做显示器,从一堆国产品牌再到国际突围。所以现在要厘清一下,我们要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作为我们发展中的一个方法、瓶颈。
爱国者对目前经济状况下的思考其实是比较简单的,我用两个在爱国者内部讲的理论可以讲明白。爱国者内部有一个理论叫做“翘翘板理论”。大家来自农村就会明白,今年假设西红柿赚钱,大家都种西红柿,结果是种青椒的人赚钱了,反之如此。这就是翘翘板理论,你在这个行业中是第一名,你第一个从板的底端跑到上头,你就赚钱。当所有人看到那头赚钱了,所有人都往那头去了,这时候翘翘板又出现另外一个平衡,在最后不动的那个人反而变成了最高点,反而上升了。所以市场就是这样一个翘翘板,不停的来回翘。
爱国者这么多年都是围绕这个理论在指导着经营,大家都知道前很多年,很多人找到爱国者来融资,我们在经营上很不错,现金流也很不错,但是我们都不融资,但是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而来融资了,引入外面的战略投资者。当好的资产都不卖的时候,你该卖了,因为你可以吸引更好的人才,可以做改革了,可以做人才升级了,这时候你就需要有更稳定的后方和更重要的战略投资者。这时候你去买一些资产,找一些人更好,有些人并不是买不买的问题,而是不卖的问题,你就需要做很多资源的合并了。
比如说现在所有人都说外销难,出口难,我们反而认为现在是出口的最好时机。但是这里面有几点,是大家需要重视的。温总理也说了,信心比金子更重要。这一点上大家都要有自信心。我讲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大家都可以明白,其实我们有非常强的竞争力。爱国者当时有一个研究,是在研究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差别,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就是中国象棋上有的子,在国际象棋上没有,那就是炮。炮的特点是什么?炮的特点是要离开棋盘隔开打,思维是一种立体的思维,而不是平面的思维。其实我们有一个跳跃的思维,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文化资产。所以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利用跳跃性的思维和三维的方式,这是在全世界竞争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爱国者怎么理解这个炮呢?我们认为这就是知识产权的战略,就是我们要跳过现在的市场和现在的技术瓶颈看后面的现象,隔着那个子来打,所以我们做了很多技术上和专利上的突破,专利看起来是老外定的规则,但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的限制,应该成为我们的工具。
比如,我们目前录音产品,神舟六号、七号上天以后,现在录音产品中最多的专利在爱国者,就是因为航天技术带动了我们的技术。比如说在存储上,我们很多的专利也是领先国外的,这样我们就突围了,我们利用专利做国外市场就非常好做的,因为在国外你要说自己有专利,别人没有,那么那些大的用户都不敢做那些侵权的产品了。所以知识产权战略可能是我们炮的思维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另外今年两会在总理工作报告的第23页提到了一点,“扩大内需,但绝不放松出口”,这就是一个出口升级的问题。其实中国制造是非常牛的,中国制造把全世界的技术都拉进来,逐渐中国制造会变成中国创造。通过中国制造这个点我们逐渐向中国创造发展,但是这次金融危机一定会迫使所有的企业去做中国创造,以治取胜。这里面我们重点提出了,我们一定要去以质取胜,而不仅仅是以量取胜,量是我们的基础,量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基础。所以这里面我们的建议是出口反而是我们的机会,奥运会以后全世界都对中国货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奥运会以后我有一个朋友去了拉斯维加斯,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说“China是我的boss”。所以全世界都对中国有不一样的认识了,大家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来改变。
爱国者还有一个理论是“盖楼的理论”。我们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有一个很大的原则,就是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当然很钦佩像联想、TCL这样的老大哥并购的做法,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实力,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就有点像《渡江侦察记》的小分队,我们在国外设立办事处,一点点像滚雪球的方式一样做大。但是我们在这里对国外品牌不要产生抑制的方式,我要和他们采用大量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方式,以开放的这种方式来获得市场的认可。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是爱国者一直主导和遵循的。
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有一个30年预言,五四运动中国开始自省,1979年中国人开始自强,再加30年2009年,中国人开始自信,我们坚信这个预言,在中国人所有的努力下,勤奋下,一定会成为一个现实,我们也会为之努力。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高总,这个主题最后一位发言人也是理论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先生。
张文魁:各位教授朋友,企业家朋友,清华学子朋友,大家天天好!民企突围一定要顺应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变革与振兴,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也想去融资,解决我们的融资困难,那么我们怎么做?是和国有企业争宠,向国家叫苦,还是我们顺应产业发展格局深刻的变化?诸位我要提醒大家,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后危机时代,我们中国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这就是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产业竞争、我们如果洞察了这三点,我们就可以有三板斧,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产业竞争,有这三板斧我们就可以突围成功。大家知道程咬金就是这样的三板斧,再加上点运气就非常成功。
我们为什么说不去找国家呢?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讲到了,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不是国家给了它们多少东西,而是他们的六不。我再讲三不,不等不靠,不争不跑,这么多年我深刻的领悟到,在我国这种大的体制下,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十六届三中全会好不容易写进去了,各类企业要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这些都是理论家使劲把它塞进去的,这是一个理想,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民营企业是什么身份?我打个比方,就是外孙,你是国家的外孙。国家有亲儿子、亲孙子,民营企业想当孙子还不行,有时候你只能装孙子,装孙子是什么意思呢?引进点国有股,搞一个混合所有制,像蒙牛就是这一类。
民企是外孙,外孙也不错,已经是自己人了,这比30年不是自己人好多了。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不羞耻,也不可怕,你不要和亲孙子去争,争不回来,所以国有企业永远是有优势的,优势在资源,在资金,所以没有办法,这个东西根本无法改变。民营航空公司付不起钱就要破产,国有的做套期保值亏了就给你补100亿,这是很大的反差。国有企业有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它不会去在机制上改,也不会在想怎么创新,所以从长远来说,不排除有个别的情况,但是总体作为一个板块它一定是一步步走向衰落,别看他们现在好,我跟国有企业当面也是这么讲的,我说你们现在好是好在有钱,你们老是说国进民退,我说你们现在实际上是国胖民高,国有企业有很多钱在长胖,但是民营企业在长高,长高是什么呢?就是会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有些民营企业长高,就是在顺应刚才我说的,我们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在顺应和已经看到了我们产业升级、产业新生带来的机会。所以,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好的一些苗头,感到非常的欣慰。产业转移大家非常清楚,我们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同时产业转移不仅仅是这个东西,产业转移有一个变化。
一方面我们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现在很多大企业,包括富士康、包括IBM他们都到中西部地区一投就是十亿美元,大家可以看到这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另外还有一方面是大家看不到的,将会出现美欧很多的先进制造业,尖端制造业,以及他们相关的一些研发和品牌管理可能会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来,中国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出去以后,不是说沿海就空了,绝对不是这样的。虽然今年前8个月直接投资是下降的,但是到了后危机时代一定会回升,而且这次回升肯定不是香港和台湾那些做鞋的来投资,而是欧美一些非常先进的制造业来投资。他们会把他们非常先进的制造部分从欧美转移到中国来,他们的制造专业过来,也会带来研发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等的东西过来,所以你们说民营企业在这里有没有机会?一定是有机会的。他们转过来以后,会形成产业集群,会有非常完善的配套体系。这就是很大的机会。
产业转移本身过来,民企在这里就会更有利。我把这种转移分为两种,一个是主动转移,一个是被动转移。主动的是IBM或者是通用主动来中国投资生产,被动转移就是中国的一些企业可以通过或者是战略合作的方式,先拿到国外一些跨国公司非常好的品牌,或者是技术,或者是产品,在那边先维持生产,但是慢慢的消化吸收,然后再转移到中国来生产。这种转移是被动转移。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这些。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民营企业,他们是把国外的一些零部件企业并购过来,并购过来以后当然先是在国外生产,但是他们最终是要到中国来生产的,因为在国外生产成本太高,但是现在把当地关了,不允许的,政治上不允许,而且工人也要闹事,现在他们在那里生产,大概还是5亿美元的规模,但是他们一定要做大,做大的部分就会带给很多民营企业很多的机会。
讲到产业升级,刚才报喜鸟的吴总讲得非常好,我有一个建议,和讯能不能就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制造企业要升级,但是如何升级不知道,能不能把报喜鸟的经验更多的告诉更多的企业。最近这一年我在很多的场合都和民营企业讲怎么转移自己,我给他们讲了七、八条,和你讲的很多方面我们是不谋而合的,我这里不多讲了,理论学者讲这些东西没有说服力,吴总去讲肯定有说服力。民营企业升级有非常大的空间,我是想说产业升级需要三个条件,压力、政策和方法。过去几年根本没有压力。经济那么好,13%的增长速度,集装箱往外送都能卖掉,所以没有压力,但是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压力,非常好。第二个是政策,现在我国的刺激政策也是好事情。第三个是方法,这就需要企业家和学者一块交方法,特别是企业家也要当教授,也要教方法。像报喜鸟讲的手工制造、量身订作都是我在很多场合苦口婆心给人家讲的,但是你去讲肯定有说服力。
最后一个是产业新生。刚才爱国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存储技术,闪存技术完全是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哪些是国有阶级在搞呢?这次金融危机会对我们的产业新生进行很大的推动,越是危机越能够催生技术变革,越是金融危机,越是经济危机越能够催生新兴展业,所以现在李克强总理在很多场合都大讲这点,要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最近这段时间,大家知道股票市场炒起来了,上涨得最厉害的是什么?物联网。当然现在还只是一个概念,它炒火了。前一段时间,还炒过智能电网概念,太阳能、风能早就炒过了。
我们的股票市场也在寻找下一轮的发展,会有什么新兴行业出来,会有机会。从能源到生物技术,到现在的新IT物联网技术,我们都在寻找。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来炒作这个东西,资产市场是需要炒概念,这个是比较远的,需要若干年的艰苦努力。但是我鼓励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要去跟踪这种技术的变化,掌握技术的方向,寻找技术的突破点,必定会发展出新兴产业。我可以和在座的同学和朋友们讲,现在有些民营企业做新能源做得非常好,他们舍得投入,弃而不舍,很多国有企业玩国有企业就是玩,我有钱了,不行就去收购,你去搞帮扶组建已经过剩了,真正做不是这么做的,应该做独辟蹊径的蓝海技术和蓝海产品,做得还不错。还有像磁悬浮都在搞,智能电网也都在搞。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后危机时代,我们的民营企业一方面感到国有企业咄咄逼人,我们有些民营企业可能在退一步,但是我想退一步进两步,只要我们深刻的把握洞察,我们中国产业赶上全球产业发展的变革,我们民营企业一定能够振兴。谢谢大家!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主题,民营企业海外扩张如何规避风险,首先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向东先生。
陈向东: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如果说我今天是来讲话的,我想可能是说错了,今天我也是来学习的。我也是学经济学出身,当年在人大读博士的时候,在座很多老师都是我崇拜的名师,今天我终于见到了活人了。和讯网让我谈谈民营企业在海外扩张,刚才我听到了张所长的讲话,他讲到了产业升级、转移和新生,我突然想到我见到广州市副市长,他说广州市这两年做的是退二进三,第二产业的部分要退出来,退到了越南,这可能也是金融危机中在审视的时候,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对民营企业可能也是有机会的。
刚才张所长讲话的时候,任何一个压力、困难、挑战总容易催生新的变革和创新,大到国家和小到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像政策创新、企业创新、观念创新,比如说一个美国的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曾经说过“中美国”,中国追美国,假如美国是男孩,中国是女孩,就是男孩追女孩。我想这个概念是在大的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概念。在这一轮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在这中间提升我们的地位和形象,这是值得我们民营企业家思考的。
我看到一个数据,这一轮危机中40%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倒闭,有40%的中小企业在生死线上徘徊,20%的中小企业搞得不错。这些比较糟糕的企业和出问题的企业大多在沿海,沿海这些企业大多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换句话说,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如果在这一轮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大,出路在哪?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是外贸依存度特别高的国家,他们有一个口号,吸引外国人关系到新加坡的发展。因此,我想说,吸引外国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容易冲出来的关键地方。
牛市拼市场,熊市拼队伍。 我们在打造人才的时候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确认人才,第二个是吸引人才,第三个是留人才。以德进,留得好,用得住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识别人才的时候,其实这一轮金融危机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像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大学,他们去年基金总额是349亿去年缩水100亿美金,到了2006年的水平,像哈佛大学这样的学校就鼓励了部分的教员提前退休,我想很多的企业也有很多提前退休的人,那么提前退休的人才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找到的人才。第二是失业被裁的人才。纽约号称是世界上留学人才最多的都市,这块的人才也是我们要关注的人才。第三块是寻求个人发展的人才,这块也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第四块是寻找机会成本的人才,可能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说选择离家近等条件的人才,这也是我们的一块选择。
第二个方面是激励人才。我们新东方这些年有很多的人才,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保持了很大的发展,大的激励是我们的发展,小的激励是靠的薪酬。第三个留用人才,留用人才,一个是我们有长期的合同,第二个是有坚持的方法,让人才和企业结合起来。第三个就是通过合作项目的方式,把人才给带进来。第四个就是借用人才的方式。第五个就是购并、委派的方式来借用人才。我们新东方有两位人才,一位是我们的总裁,号称毕业于伯克利,这种国际性人才进入我们企业的时候,到12个月的时候才会有大量的成效,那么这些人进入企业的时候,能否给他们的充分的授权,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我在韩国今年6月份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时候,韩国总理讲到,韩国的总统在总统府举办晚宴,接见我们这些号称成长型的企业代表,我想总统的出现不仅仅是说他是亲民的政治家,而是说给韩国的企业打气。在那次的论坛上,我看到了越南的总理,泰国的重要官员,他们都利用午餐会,或者是包一些酒吧,邀请这些企业家在谈。我想这背后就是他们的一种理念。那么从世界规律来说,很多国家很重视,特别是在东亚这块。中国我们在做这种论坛的时候,像和讯网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创意。如果我们都能像今天这样一块来关注民营企业,把我们所想的观点进行推广的话,还是会有很快的发展。
陈向东:我们经常说经济危机时要总结过去,创新和变革才是永恒的话题。这段时间热播的《建国大业》中在讨论中国的国歌的时候,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用不用,最后说不用改,任何一个民族和个体只有当想到危险的时候才会想到这个危险。所以今天和讯网说到这个主题,说到这个环境,也是我们很多学校和企业要注意的,我们大家一块努力吧,再塑中小企业的活力,再塑中华文明的更大文明。谢谢大家!
主持人宁向东:感谢陈总。另外我代表清华的广大学生感谢新东方,陈总的话语从节奏到内容都特别像新东方的人。下面发言的是来自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先生。
何兆烽:大家下午好!现在面临的环境,正好是我们改革开放31年,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国退民进中发展民营企业的经济,这都是我们过去31年做的一个主要的方向所做到的成果,毫无疑问是非常巨大的。刚才我们有嘉宾也在提到,是不是国进民退?是不是我们所有都要做计划?往计划经济方向走呢?是不是要打压民企?使民企生存困难呢?我想刚才我说的这三样,都是我们今天很多嘉宾提出来的,这三点国进民退,打压民企,我本人相信,我们大方向绝对不会搞错,我们不会走回头路。
谈到民企走出去海外并购这样的题目,其实我们在金融风暴中,我们民企走出去并购的活动没有停止,虽然现在我们经济复苏了,各方面的指标都恢复了,经济情况也比较好了,但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在过去一年间,有很多海外并购的活动。记得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浙江有一个民企,当时我们访问他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要在意大利收购一个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有品牌和设计师、市场的这样一家企业。他们当时的考虑是现在浙江温州的一些鞋,需要打造品牌,自己打造的话很累,而且还要开拓海外市场,要把产品卖到欧洲,最好的方法就是收购一个意大利品牌,把全世界最顶尖的品牌拿回来,这些也可以拿回中国用。这是一个例子,是关于我们零售业的。
另外在三四月份的时候,也有一批民企,他们去德国和美国。因为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也有一大批欧洲企业,包括德国、也包括一些美国的企业他们是家族企业,有点像中国的民企,他们也因为金融风暴的原因希望卖掉自己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有很多是拥有技术和专利的,这是一些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重型设备的一些企业,在金融风暴以前,中国企业是没有机会可以买到这样的技术和专利以及这么好的企业,但是金融风暴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所以,海外并购的活动和我们在座的发言介绍的情况是非常吻合的。在海外也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在下一步发展中创造很好的机会。
在这里,我准备了一些资料,就是一个比较,民营企业走出去碰到的一些问题,比较的是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的特点。这里主要有11点差别。
第一,国内并购来讲,很多时候双方的谈判是取决于双方的关系,对于程序不是要求特别严谨,而海外并购的时候,关系不是很重要,很多时候要和对方聘请的投资银行谈判,很多时候要进行竞标,价格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第二,国内并购来说,人力资源不是非常重要的谈判内容之一。因为普遍和国外比较,工资水平也是相对较低的,而且职工福利比较标准。但是在国外,会碰到非常广泛的人力资源的问题,包括员工的退休福利,每个公司都不一样,因为这些退休福利除了国家规定的以外,还有公司自己给员工的。另外还有一些递延薪酬的方案,还有一些国家工会是比较强的,这些问题都是要解决的。
第三,国内并购很多时候有政府支持,包括一些民企对国企的并购,或者是民企之间的并购都有政府的支持,所以在融资方面通常不会是一个问题。但是海外并购来讲,融资是需要考虑到的整个并购的组成部分,这里面我们要考虑银行愿意不愿意提供融资给我们做并购,我们如果要控制一个企业,是否要另外再找一个新基金或者是金融投资者,对它控股51%,或者是百分之百的把它的股权买过来。我们的做法可以通过后面的并购资金,我们也可以把整个海外标的公司买下来,这是针对海外并购来讲要考虑比较充分的。
第四,税务问题。在国内并购中这点考虑比较少,但是在海外考虑比较多,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要考虑非中资的公司,也要考虑不同国家的税务问题,我们在投资国家要把利润汇回来时,要避免一些税务管制方面的问题。
第五,会计准则的差异。一般来讲外国企业使用的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不一样,我们先要分析有什么差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
第六,交易时间。很多时候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对方会在时间上对收购方施加压力,他们会做尽职调查,在时间上给我们制造一些错误,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时间上对方故意的、不合理的时间安排。
第七,国内并购的民营企业不考虑以前交易成功经验,他们主要是往前看,比如战略优势对他们是非常重要,但是中国民营企业与海外做并购的时候,很多时候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他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来完成并购,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聘任一些专业机构来帮助他们,他们本身也不太熟悉国际惯例,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导致海外并购失败,或者是并购回来的条款非常不好。
第八,经营环境不同。中国企业到海外进行并购,毕竟不熟悉当地的经营环境。
第九,监管环境。这和经营环境差不多,境外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监管。
第十,在国内进行并购是比较容易确定取得管理权所发生的额外成本价值有多少?海外并购这一方面是比较难确立的,为什么呢?我们收购的是一家公司,我们这家公司有管理团队,他们以前有一定的管理企业的经验,以及他们的文化等等。但是我们买了这个企业以后,它的管理团队和我们的收购方融合是怎样的?语言方面有没有障碍?这都是需要考虑的。同时还有企业文化的问题,所以我们取得这个公司管理权和控制权,要付出的额外成本是多少,这个比较难以确定。
第十一,就是协同效应,也是因为语言、文化方面,两个企业并购、整合以后,两个企业产生了一些协同效应到底怎样,这个也是国内企业到海外并购中比较难的地方。
另外,我想提到我们很多时候到海外做并购的时候,一定要做尽职调查,这也是国际惯例。尽职调查尽职调查主要对收购方有两种作用,一个是价格的调整,如果在海外发现被购方给我们提供的价格不准确,影响到了并购的价格,我们在做过尽职调查以后,可以调整价格。另外是合约的保护,做尽职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可以在合约里进行一些约束,来保护收购方。
但是有两点注意,合同条款对买方的保护,只限于对方的腰包,而且是交易时的腰包,以后的不知道怎么样。所以第一点,合同条款对买方的保护,仅限于对方的腰包。第二,大家觉得对合约的保护什么都放在里面,就会对我们产生很多的保护,但是合约的保护,可能只是限于索赔过程的,合同会有保护,但是索赔过程非常复杂,索赔行为有难度,所以对你的保护就减少了。另外合约保护还有上限。
我讲的就是这几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宁向东:谢谢。最后一位发言人是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赵昌会先生。
赵昌会: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了非常多真知灼见的意见。我注意到每次会议中,最后一个发言者的总是很困难,困难有多方面的,第一是因为时间太漫长了,但是我发现今天仍然有三分之二的听众坚持到现在,非常感谢大家。我的时间比较短,我讲两个方面。一个是从专业角度,第二我要对今天的论坛相关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回应。
从风险角度来讲,前面各位讲到的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过去依靠大规模生产,大批量出口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不可能再惠然肯来,具体的原因,国际上有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肯定的解读。再一个是说,我喜欢讲到后危机世界这个词,由于危机整个世界的的确确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下一阶段,就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或者是扩张来讲,其实也不仅仅是收购、并购这块,也包括走出中国国门到世界各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经营,通俗讲,就是大家所说的海外基金。
有一个问题,是比较新的,或者是大家还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通过我自己理解做一个概括,它就是由各类国家行为所引发的那种风险,这种风险包含比较多,比如说所谓的经济周期,全球经济毫无疑问会有周期,这个周期对于企业而言会造成巨大的风险。但是说到全球经济,大家说到金融海啸,但是金融只是一个经济的部分,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说,第一位的要对全球经济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这一点不言而喻。
第二是安全,对于个人而言毫无疑问安全是第一位的,对一个企业在海外经营来讲,这也是第一位的,如果费了半天劲,最后企业没有了,还不如不费这个劲呢。这个安全涉及到国家的时候,往往和国家安全联系到一起。
第三是外交,这个问题当然重要,但是我们很多企业,这里主要说的是民营企业,所以国有企业暂时不再涉及。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民营企业有这一方面的热情,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是它往往是在外交上,具体来讲就是他要进入到的这个国家和周边的国家关系,和国际上主要的权力中心的关系,民营企业第一没有时间总结,第二,也是无从分析,所以在这上面也是很容易吃亏。
第四,能源。能源已经上升到全球的主题,这一主题会影响到所有国家的外交甚至包括军事战略。其他的方面也很重要,政治毫无疑问非常重要,到任何一国去经营,必须要对它的政局有所把握,它的政局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决策、安全和长远发展。
我上面说到的这些都会起到作用,但是这些方面哪个方面会成为导火索都不知道,但是对收购方来说,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肯定不行。其实我也不想举名字,比如说像中铝,当它一公布我就知道肯定不行。还有大家以前知道的中海油的例子。跨国经营和国内经营有一个最根本的不同,就是涉及到国内外环境的不同,涉及到最大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原来你所熟悉的中国文化,中国法律体系、规章制度之外的约束你认识不到,而恰恰在那些地方可能会带给你障碍。这块我就不多讲了。
回应前面的发言几点,今天的主题我觉得非常重要,但是我要声明一点,“民退”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我觉得毫无疑问,危机到来一个时期以来,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如果说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关注力度没有以前那么大,可能是事实。但是政府决策的本意就是为了让国进,让民退,这个结论不成立。因此大家都知道,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巨大的毁灭性的,具有压倒意义的历史变革时期,对一个国家来讲,首先要能够抓住最好抓住的那些企业,那些企业往往又是大的企业,而且我国大的企业往往又是国有企业。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我觉得今天下午几位老总的讲话可以看出来,国有经济下一步还会是国家支持的一个重点,但是说,一个是给民营企业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是政治上消极倒退的变化,民营企业的确是中国经济的汪洋大海,也应该说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前景是光明的。需要做的还是要争取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因为民有企业的发展,或者说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一种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所以这一方面,大家还是要呼吁。
再有六个月明年三月份就要召开全国人大了,利用未来这半年时间,多做舆论上的准备,把自己企业的问题尽量让大家知道,让大家知道如何可以使民营企业获得高度针对性的帮助,尤其是让社会知道,让决策层知道。时间关系,我就发言到这里,我要的就是这个论坛很重要,时机也很必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