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卫士:专访中国边境“一号界碑”守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6:53:52
特殊卫士:专访中国边境“一号界碑”守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06:19解放军报

中国中越边界“一号界碑”的忠诚卫士。摄影:陈典宏、纪天翔;电脑合成:仓小宝
写在前面的话
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矗立着祖国的“一号界碑”。
“一号界碑”的东侧,是万顷碧波;“一号界碑”的西侧,是绵绵群山。我国的海岸线与陆防线,在这里交汇成一点。
“一号界碑”有两座,一座伤痕累累,是记载历史的文物;一座威武雄壮,是今日国门的标志。祖国的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成一点。
前不久,本报记者又一次来到“一号界碑”面前。见证界碑下祖国的繁荣,体味界碑前卫士的忠诚,他浮想联翩,遐思无限。以下记录的,就是他在这座特殊的界碑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1 桀骜不羁的海浪平息了,远山依旧在无言地遥望,一任这说不上是年轻还是古老的海风扑面而来。当阳光如聚光灯一般投射在“一号界碑”上时,起先倾心演绎的那些诗文意绪,全都随风飘散。此时,眼前心里,唯有两个字——沧桑……
东经108°,北纬21°。这里是广西北仑河的入海处竹山港——由此向西,延展着漫漫的陆地边防线;向东,则蜿蜒着祖国万里海岸线。海天一线,祖国的陆地和海岸线,既始于此,又终于斯。而就在记者站立之处,“一号界碑”巍然而立。
史载:1890年4月14日(光绪十六年二月廿六日),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按顺序编号,这一紧扼水陆交通的咽喉部,便成为第一号界碑的矗立之地。
伫立在斑驳凝重的碑体前,忽闻杏花春雨般的笑声洒落。一看,原来是一对新婚夫妻在父母的伴随下,来这拍婚纱照——据介绍,随着边关的日渐繁荣,在“一号界碑”留下人生最美丽时分,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时尚。那对来自边关重镇东兴的小夫妻对此的解释让记者感动不已:我们希望爱情地久天长,祖国的边防线和这古老的界碑,就是牢不可破的象征和见证。
耄耋妪翁的温稳,红翠依偎的甜蜜。他们执手相看,他们爱意缠绵。惊艳的瞬间,你会为这样的场景心动,你会为他们真诚地祝福。但是,历史与岁月不会定格成一个优雅的姿势。海浪仍然在讲述着,让我们认识并且记住风雨。
2
岸边多少事,依旧海浪涌。
“一号界碑”历经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百年界碑留下的那些不堪记忆,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一座崭新的镌刻着鲜红国徽的大理石界碑傲然挺立在边防线上,界碑下,过去那片荒芜的沙湾苇滩今天已是我国大西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水上黄金通道,东兴市也成为我国唯一既沿边又沿海的新兴城市。而在这里驻守的广西军区某边防团一连前哨船艇队的一代代官兵,也始终伴随着“一号界碑”在成长、发展。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陆地。在这特殊的地域,官兵们留下的特殊记录全是忠诚全是胆——在他们管辖的边海防线全程巡逻,正常情况下需要5个小时,其中,3次乘艇、2次登岛、4次涉河、5次走陆地边界线、2次通过边境二级以上口岸。为此,在船艇队采访时,总是听到两种不同的专业词汇同时出现——港口、潮水、海流、台风;攀登、灌木、坡度。许多数字记者也总是要先在脑子里进行换算,比如对巡逻路线就是这样介绍的——徒步12公里,海面10海里……
不仅要做“上山虎”,还要成为“下海龙”。从哨所组建的那天起,一群步兵出身的边防官兵就开始以高标准锤炼自己的陆海“双栖”本领。他们把目光从阡陌山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南中国海、北部湾;潮汐、海流、航道……这些从未听说过的知识成为他们的新课程。原先在陆地上是射击能手的官兵,到了摇晃不定的艇上却常常举枪不稳。为此,他们专门选择风浪大的时候,把自己绑在艇上练瞄准……
记得当年战士们刚开始在北仑河上巡逻,划的是租用边民的舢板,有时甚至是撑着自己扎的竹木筏子。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巡逻工具也鸟枪换炮。如今,一种专门为北仑河水域设计的新型巡逻艇开始投入使用。通过艇上的微波传送系统,航程中的海域情况可迅速地传回连队监控室的电脑上……
从木筏子到巡逻艇,从望远镜到“电子眼”,边海防建设和我们的祖国,正在同步实现着历史性的跨越。
3
云之下,水之上,山之畔。旅游者的背囊里可以装入诗意的山水,可在这些边海防军人的肩上,却只有沉甸甸的责任。
巡逻一次连山带水就是50多公里,连队的军犬都累得“趴了窝”,而每个战士一个月至少要走8次;他们曾创造了一巴掌拍死36只蚊子的记录,大家都嚷嚷着要申报“吉尼斯纪录”……
老连长李华发的家曾被大家戏称为“一号界碑”上的“一号家庭”,但他的妻子盘琼说起这个称号来却热泪涟涟——那年刮台风,为了及时把老百姓的渔船拉进避风港,李华发带领党员突击队从下午6点干到晚上11点,在海水里浸泡了5个小时。等他赶回家属区一看,屋里一片汪洋,妻子和出生才2周的孩子都不见了。原来,在暴风雨中,是几个战士把母女俩驮在肩上,转移出了危险区。
士官班长周军是船队的“红旗驾驶员”,凭着一流的技术,好多家船运公司都想高薪“挖”他。他有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也很快厌倦了两地相思之苦,与他订下了“协议”:年底退伍结婚,否则就分手。由于连队一时没有驾驶员接替,周军还是下决心留了下来。当然结果可想而知。记者提出看看他女友的照片,周军却把每年和退伍战友们簇拥在“一号界碑”旁的合影拿了出来。我知道,他是想告诉记者,什么才是军旅生涯最珍贵的纪念。
曾是首批驻港部队战士的谢宝磊现在是这里的军医。他的女友非常通情达理,常常还给他寄来衣物和营养品。但天各一方的日子,总是在甜蜜中加了一分苦涩,他们争吵的焦点往往是彼此都要对方给自己一个理由——离开或者留下的理由……
不知道最终谁能找到最有说服力的理由,但我却记住了谢宝磊一身戎装出发巡逻时的英俊身影。他们亦会黯然,亦会寂寞,但万里边关,明日天涯,许多年后,叹息错了今生的,决不会是这些潇洒男儿。
4
在前哨船艇队,记者听到这样的新闻——许多官兵,还兼任着其他“职务”。
刚从军校分来的排长程睿是“红树林保护队”的队长。红树林是一种濒危植物,生长在海滩。据说联合国里就有一个组织专门保护它。程睿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在保护,还在连队的水域试种了5亩多。
谢文斌班长则兼任“热线”电话值班员——沿海有许多渔民的虾塘,去年台风来时,他们专门公布了一个电话号码,让渔民都知道,谁家的虾塘有危险就打这个电话求救。一天,热带风暴袭击北部湾,渔船码头上停泊的几艘渔船被巨浪吞噬。官兵们接到“热线”电话后,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官兵们身上绑着背包带,冒着随时被狂风巨浪卷走的危险,下海将渔民和渔船一一救起。
有难解难,有恶除恶,船队官兵的火眼金睛常常令不法分子不寒而栗。一次,一艘走私成品油的大货船通过该海域。海关缉私艇紧急出击,穷凶极恶的走私分子向海面倾倒汽油后又将其点燃。海面上顿时火光冲天。船队官兵闻讯后紧急增援,迅速驶向目标,将走私船围在中间,经过3个小时的搏斗,终于降服了走私分子。
当然,前哨船艇队除了偶尔遇到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外,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延续着平凡——
班长李四海家住贵州一个偏僻的山沟,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有人找到他,说是在走私物品遇到麻烦时,帮助安排到阵地躲一躲,每次给2000元好处费。但李四海的回答是:“我家里虽然很穷,但不信邪。”
他们开展“兵演兵”活动,多次参加地方文艺汇演广受赞誉,有一个舞蹈《好男儿》还荣获东兴市文艺汇演一等奖。
他们图书室藏书达5000多册,许多官兵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近4年来先后有10人考上了军校,22人拿到了大专以上文凭……
是的,我知道这些故事算不上精彩,这些士兵也不会因此成名。但我却坚信,今后无论还会有什么关于他们的故事,人们首先听到的,仍然是军人的荣誉,永远是军人的尊严!因为“一号界碑”将永远在他们的生命中灿烂着!(中国边境“一号界碑”边防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