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去镣铐的舞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诗今读》自序 - 学术中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4:44

解去镣铐的舞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诗今读》自序

  这本小书总算放在您面前了。有一些感想,不得不说。

  作为诗歌的读者,中国人应该是幸福的,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数量不菲的优秀作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历来对诗歌的传布和教育也是长盛不衰,不拘何时,只要一抬眼,一伸手,便可以读到那些活色生香的诗。诗歌,成了我们民族共同体不可替代的心灵密码,诗歌的历史,毋宁说,就是整个民族的一部心灵史。

  降及近代,诗歌的形式和性质均发生了变化——新诗诞生了!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件,因为,旧诗的“镣铐”被打开了!每个新诗人的手里,似乎都拿着一把打开诗歌之门的金钥匙。然而一百年过去了,尽管新诗的园地争奇斗艳,佳作迭出,尽管新诗的发育已经成熟,完全可以和西诗进行对话甚至对抗,但,一般读者,似乎还是被新诗呼啸而过的快车“拒载”了,他们目送着这列不断更新的快车渐行渐远而无可奈何。于是,他们选择了“敬新诗而远之”,寒来暑往,生老病死,可以安慰心灵、伸发志意、形诸舞咏的,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旧诗。

  好在,旧诗的行李足够庞杂,旧诗的营养足够丰富,一时半会、甚至一辈子也消化不了,享用不尽。旧诗的面孔也分外亲切,一沾上眼睫,一触上口唇,你便忍不住要一睹美艳,一亲芳泽。唐诗,宋词,元曲,似乎已经够了;形式,内容,韵律,似乎已经尽了,任你千呼万唤,咱们还是觉得“衣不如新,诗不如旧”。

  于是乎,新诗人们和新诗读者们,成了可以互贴标签的一群人,他们躲在人群之后,互相鼓励,互相取暖。我见过一些这样的诗人,我也勉强可以算作一个新诗的读者,私下里,我常常向他们中的少数人,默默致敬。

  但这不等于说,他们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前辈,更不意味着,他们就有理由对着芸芸众生说一声“道不同”,然后大义凛然地别过头去,来个“华丽转身”。

  可以确切告诉诗人们的是,真正的好诗,也许并不因诗人的名字而发光,揆诸诗歌的历史,无名氏的作品在民族诗歌的源头活水中,所占的分量其实很重。这些无名氏,是有幸站在诗歌滥觞处的人,他们载歌载舞地吟唱的那些“古诗”,本来就没有什么“镣铐”,也没有所谓的“钥匙”。他们心里,没有诗歌史,只有诗歌本身;没有诗人的桂冠,只有七情六欲。如果“诗言志”是对的,那么,他们,这些“古诗”的作者们,才是真正的诗人。

  “古诗”,确切地说,是在格律未定、声病不拘的时代草创而成的诗,或者干脆说,就是唐以前的诗,“旧诗”(近体诗)以前的诗。或是土风民谣,或是文人歌咏,古诗常常质朴得没有题目。“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这是古诗永恒的主题。二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变体,古诗作无定法,唱无定音,居无定所,而又能落地生根,春华秋实。古诗,从未想过要成为经典,却最终成了经典,“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以致于格律诗一统天下之后,历代文人才子的诗集里,诸体未必齐备,而“古风”犹存!古诗,因其高古,因其质直,因其自由,因其浪漫,不惟诗人爱她们,我们也爱她们!

  新诗——旧诗——古诗,这是一条上行的线索。古体诗——近体诗——新体诗,这是一条下行的长河。那么,就让我们逆流而上——不管多么“道阻且长”——来到“古诗”的那些堤岸吧,看看时光如何像风一样,在人类的脸上刻下自己的形状,抹上自己的颜色,流出早已被风干的泪水。

  溯源,不是为了截流,而是为了引水——下游正是枯水期。鉴古,不是为了泥古,而是为了察今——当下不缺古样板。你会发现,古诗和新诗,其实有着某种基因的相似性。而真正的诗性,诗意,诗境,从来没有古今之分。有的古诗,不分行,还是诗;有的新诗,分了行,也未必是诗。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历史之河上寻找那“在水一方”的“伊人”,谈何容易!但可以相信的是,诗人,歌者,读者——我们的心跳,其实常在同一个节拍,我们的声音,其实常按着同一个旋律。古人,今人,后人——我们的视线,总会在那亘古不变的月光下,交汇,激荡,相融,绽放出无言的花朵。

  本书想完成的一个任务是:把那些寄居在民族诗歌沉船上的,也许锈迹斑斑,也许被遗忘多时,也许被严重误读的“古诗”,水淋淋的打捞出来,放在阳光下重新擦亮,然后置于读者诸君的眼前。这些古诗啊,每一首的背后,都有一个可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她们本来就是闪亮的,甚至璀璨辉煌的,她们只是沉潜得太深,像一朵朵冷艳的花,在普通读者的视野之外——“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她们已经等了千年,等待我们用崭新的视角打量,擦拭,洗涤,等待我们用更鲜活的语言疏解,阐释,激活。

  说是“今读”,希望名实相副,说到做到。本书的选目足够苛刻,没有“今读”的可能或价值的,或者说,激不起个人言说冲动的,只好“割爱”。因为我的视角,也不过就是一个读者的视角,我的解读,与其说追求学理性,倒不如说追求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和反思性。追本溯源之外,常常“借古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一本正经之外,也不避以流行歌曲、经典电影、时尚话题、启蒙常识等穿针引线,借力打力。感性,知性,理性,智性——力求个性;新读,趣读,正读,反读——只为今读。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古诗赏鉴的书,毋宁说,这是一本个性化的古诗阅读札记。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本书不敢自诩即是那“一苇”,因为“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未曾“厚积”,谈何“薄发”?不过,“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本书就权做庄子所说的那粒微小的“芥”吧,倘能在诗歌之河里进行一次勉为其难的泅渡,把上游的活水,引到下游的洼地来,供有心者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则心愿毕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的这段名句,正好可以为这篇小序轻轻作结。

  (《今月曾经照古人--古诗今读》,留白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附一:《古诗今读·目录》

  解去镣铐的舞蹈(代序)

  一、自由吟唱的时代(上古歌谣12首)

  1、弹弓是怎样炼成的(《弹歌》)

  2、先王之道,圣人心曲(《南风歌》)

  3、击壤的神话(《击壤歌》)

  4、“贪”与“廉”的困境 (《忼慨歌》)

  5、国家版图上的失踪者(《采薇歌》)

  6、旧长征路上的摇滚(《接舆歌》)

  7、“灰姑娘”,还是“灰小伙”?(《越人歌》)

  8、落魄男人的卡拉OK(《河上歌》)

  9、谁是你身体的债权人?(《黄鹄歌》)

  10、因为爱,所以爱(《乌鹊歌》)

  11、欺人者常自欺(《相冢书谚语》)

  12、负心汉的健忘症(《琴歌》)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诗经》《楚辞》10首)

  13、谁说春梦了无痕?(《周南·关雎》)

  14、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周南·桃夭》)

  15、花开堪折直须折(《召南·摽有梅》)

  16、人约黄昏后(《邶风·静女》)

  17、女为己悦者容(《卫风·伯兮》)

  18、世上人言最可畏(《郑风·将仲子》)

  19、为什么“鼠疫”还在蔓延?(《魏风·硕鼠》)

  20、在水一方的迷津(《秦风·蒹葭》)

  21、恋爱中的女神(《楚辞·九歌·山鬼》)

  22、“水土不服”的微言大义(《楚辞·九章·桔颂》)

  三、帝国的情意写真(汉代诗歌20首)

  23、我是英雄我怕谁?(项羽《垓下歌》)

  24、一个人的高峰体验(刘邦《大风歌》)

  25、女人的战争同样惊心动魄(戚夫人《舂歌》)

  26、将隐居进行到底(商山四皓《紫芝歌》)

  27、爱江山更爱美人(刘彻《秋风辞》)

  28、李延年导演的“超级女声”(李延年《佳人歌》)

  29、降?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李陵《别歌》)

  30、才子佳人的传奇从这里开始(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31、人生失意无南北(王昭君《怨诗》)

  32、“跨国婚姻”的悲剧(刘细君《悲秋歌》)

  33、团扇上的爱情(班婕妤《团扇歌》)

  34、有主题的变奏(梁鸿《五噫歌》)

  35、绝交的诗意(朱穆《与刘伯宗绝交诗》)

  36、谁说女子不如男?(班固《咏史诗》)

  37、当爱情遇到婚姻(秦嘉《赠妇诗》)

  38、批评者只有通过批评才能获得尊严(赵壹《疾邪诗》)

  39、怎样和“陌生人”说话(辛延年《羽林郎》)

  40、“新”与“旧”的悖论(窦玄妻《古怨歌》)

  41、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苏伯玉妻《盘中诗》)

  42、香花最是惹人妒(宋子侯《董娇娆》)

  四、点点滴滴凄凉意(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8首)

  43、史上最高的爱情保险(《上邪》)

  44、明明白白我的心(《有所思》)

  45、兄嫂为何难久居?(《孤儿行》)

  46、战争,让老人走开(《十五从军征》)

  47、身体是爱情的本钱(《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8、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49、痛,并快乐地活着(《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50、时尚是种软暴力(《城中谣》)

  五、倜傥风流乱世情(魏晋南北朝诗歌14首)

  51、解忧的N种方式(曹操《短歌行》)

  52、两只桃子引发的血案(诸葛亮《梁父吟》)

  53、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曹丕《燕歌行》)

  54、爱了,就“矮”了(曹植《七哀诗》)

  55、刀尖上的人生观(阮籍《咏怀诗》)

  56、看上去很美(嵇康《赠秀才入军》)

  57、美男不是无情物(潘岳《悼亡诗》)

  58、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左思《咏史诗》)

  5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陶渊明《责子》)

  60、人鬼情未了(陶渊明《挽歌三首》)

  61、时光如水“休洗红”(无名氏《休洗红》)

  62、诗必短而后工(谢灵运《东阳溪中问答》)

  63、夹着尾巴难做人(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64、亡国之音哀以思(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跋语

  附二:《专家荐书》

  ○生于此时此地是一种偶然。时间是局促的,空间也总是有限。在繁琐与焦躁中,怱怱地我们老去。读诗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人生的各种可能,在语言的世界里,生命展现出无穷的姿态。因何慷慨,因何低徊?彼何人哉,语我以悲欢,诱我长啸,共鸣山林?明月当空,曾照古人。

  --骆玉明(学者,文学史家)

  ○留白释诗,考以相关史实,参以前人诂解,证以当下体悟,以美启真,胜义百出。片言居要,无使枝蔓,尤见功力。选择精严,以少总多,唐以前古诗概貌赫然在目,源头活水灌溉下游之将枯,是承亡继绝发扬潜德之善举,读者幸勿以普及读物目之。

  --郜元宝(学者,批评家)

  ○留白先生是一个有感受、有见识、有个性的人。读他这本《古诗今读》,我就仿佛见他每日是如何地“日出而作”又如何地“日入而息”,他的那份从容、笃定以及明亮自信的目光,也让我从心里感到“帝力”于他“何有哉”!

  --周 实(诗人、小说家)

  ○过度的学术化,已经败坏了读者阅读古诗的胃口,败坏了美丽古典的声誉。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书:有学术品格和基础,但却是诗意的;有知识的背景,但却是轻松的;有理论和哲学的深度,但却是感性的;唤起读者的人生体验,却又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的。留白的这本《古诗今读》,正是很有学术品格,却又不是学术化的。

  --鲍鹏山(学者、作家)

  ○挖掘尘封在古诗后面的趣事,与作者聊发怀古之幽情;解读隐藏在古诗之中的玄机,使读者易生思今之感慨。

  --李钟琴(学者,作家)

  作者信息作者:留白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