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者的本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32:57
为政者的本分 
 许博渊
2010年05月17日14:35   来源:《学习时报》
  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找一个位置立足,这个位置找得好,就容易成功,反之则不能,甚至会酿成悲剧。平民如此,帝王更是如此。帝王地位非同小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个位置对他合适不合适,他是否专心致志地演好自己的角色,不但关系到自己的祸福,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李煜的爷爷李昪深谙此理。他起于草莽,是拼杀出来的。他深知帝王的责任重大,必须全力以赴,分不得心。有一次,他发现太子李璟在屋里摆弄乐器,立时勃然大怒,把他大骂了一顿。第二天还不解气,又骂了一顿。第三天还骂,一连骂了三天。可见的确把他气坏了。但人的性格、爱好、气质等等是环境造就的,不是打骂可以改变的。李璟爱音乐,喜歌舞,也是填词好手,成天沉湎于这些玩意儿。他即位后南唐就走下坡路,称臣于后周,自己关起门来穿黄袍,称孤道寡,对外只是“国主”而已。李璟死后,阴差阳错,六王子李煜继位。他也是一个优秀的文艺人才,他字好,画好,精通音律,能诗善文,更以词见长。他一心都在文艺创作上,根本没有心思治国。他分不清谁是忠臣,谁是奸臣,用人是乱点鸳鸯谱,瞎来一通。他也不懂得军事,宋朝的大军都已经兵临城下了,他还死活不相信。他也不懂得政治,做了俘虏,被人押到汴京,被软禁起来之后,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填词,抒发对往昔帝王生活的怀念。
这位公子哥儿被押到汴京后,赵匡胤对他落实政策,免去了羞辱人的受降仪式,还封了一连串虚衔,什么光禄大夫啊,检校太傅啊什么的。宋朝还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处不小的院落,叫做“礼贤宅”,生活是没有问题的。总之是养起来,看起来。如果懂得政治,他应该学学先辈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这样才能消除大宋皇帝的戒心。可是,这位割据政权的皇帝根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而一味地倾诉故国之思。
据考证,那首脍炙人口的《浪淘沙》写于公元978年,即他被处死那年的春天: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当然是好词,绝妙好词,足以流传千古,但从政治角度看却太糟糕了。他写这首词的时候,大宋皇帝已经是赵匡胤之弟赵光义。他与赵匡胤有所不同,不那么好说话。况且,安置好李煜本来是为了安抚南唐人心,是一种政治姿态,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局势慢慢地趋于稳定,这废帝的价值也就大不如前了。对于这些,李煜全然不懂,还是一味地刺激光义先生。
此词一出,赵光义的耐心终于到了极限。我好吃好喝待着你,还要怎么着?你是“人还在,心不死”啊!两个多月后,农历7月7日,乞巧节,也正好是李煜的生日,光义先生派人送来了一壶美酒。缺乏政治经验的李煜感到一阵欣慰,美美地喝了一口。不料立刻腹如刀搅,倒于地上,身体抽搐,头足相连,气绝身亡,结束了两年零八个月的阶下囚生活,也结束了41年的人生旅程。史称,他喝下去的是牵机药。
设想 ,如果李煜专门从事文艺工作,不去做什么帝王,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不过也难说,“文穷而后工”,如果没有作为被俘君王的经历,他大概写不出这些伴着泪水的好词来。而且,文化成就也不见得比政治成就逊色多少。历史上皇帝不知道有多少,能被人熟知的却极少,而李煜却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永不陨落的明星。不但如此,连南唐这个“国家”也因他而闻名。不过,话说回来,从个人命运看,如果李煜不做皇帝,就不会在41岁时就丢掉小命,老百姓也可以少遭些罪。
毛主席词中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的“文采”和“风骚”,如果作狭义的理解,认为完美的帝王除了文治武功之外,还应该精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舞,那可能是不对的。历史上艺术造诣高的帝王,没有真正优秀的,因为他必然分心。李煜之前有大唐朝的唐玄宗李隆基。他开头不错,后来热衷于艺术,结果导出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李煜之后是大宋朝的宋徽宗赵佶。他书法绘画都一流。结果呢,和儿子一同被金兵抓到东北,客死他乡,本人成为南宋和北宋之间的界碑。
就是表面上看来成功的帝王也不是真的成功。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自我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棒。他追求十全,写了3万多首诗,没有一首给人留下印象的。如果他把写诗的功夫用在治国上,应该还可以做些有益的事情。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时代,矛盾错综复杂,又赶上知识爆炸,新东西日新月异,为政者应当更加谨慎勤勉。写写字,吟吟诗,陶冶一下情操,调剂一下生活,当然未尝不可,却万万不可忘记了自己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