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馬英九對“胡馬會”的顧慮比北京更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46:05

邱震海:馬英九對“胡馬會”的顧慮比北京更多

2010-05-17 08:57:11 來源: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時事開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姜聲揚:歡迎加入今天的《時事開講》。前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處長包道格,提出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建議,他說在明年11月的APEC峰會上,如果雙方都許可就上演“胡馬會”。此話一出,各方關注,包括本台的時事評論員邱震海先生。他特別在他的《震海聽風錄》節目里頭當中,就請到了包道格本人來進行一個訪問。“胡馬會”在APEC上面上演是不是言之尚早,我們請邱先生自己來給我們做分析。

邱先生,抱歉,我錯過了那一期的節目,但是我在鳳凰網上看到整個文字稿。他說包道格認為,美國可以扮演就像1992年新加坡曾經扮演過的角色,提供一個平台上演“胡馬會”。他并沒有代表奧巴馬政府的想法,可不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他提這個提議的背景?

明年APEC“胡馬會”是否可行?

邱震海:他提議的背景,一個是他的身份比較特殊,因為他以前是美國在台的一個最高代表。另外現在他也是美國一個很重要智庫的成員,同時,據他自己在我們節目當中講,他跟奧巴馬政府,以及奧巴馬團隊里面的許多人都是好朋友。由此可見,當我們開始要請台灣藍綠,以及北京的學者來的時候,大家第一個問題就說,這是他個人的想法,還是后面奧巴馬團隊的想法,因為這個非常重要。

當然,包道格在我們的節目當中說,這是他個人的想法,他之前之后都完全沒有跟奧巴馬團隊進行溝通。我又問他,私下他們對你有什么反應,他說私下也沒有反應。說你設想一下,如果你跟他們去討論這個問題,你的那些好朋友可能會是什么樣的反應。他說,OK,如果他們聰明,他們應該會考慮這個問題,但是關鍵問題現在是美國只是想做一個東道主。關鍵問題,還是取決於兩岸的領導人自己有沒有意愿,這樣當然也無可非議。

他這個想法,主要是想明年APEC會議11月份在美國夏威夷召開,美國是東道主。因為中國國家主席是每年都去參加APEC,如果屆時能夠請馬英九去,就能夠上演一場“胡馬會”。但他也對馬英九的身份做了一個構想?他說請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去,以黨主席的身份去,當然這個也是他的一番苦心。因為以地區領導人去的身份肯定不合適,但是從我們討論的結果來看。因為我們是請了台灣藍綠雙方和北京的學者,之所以要請藍綠雙方,如果說上演“胡馬會”自然北京是很重要的一方,在台灣方面馬英九是很重要的一方,藍營到底怎么看。

然后,我們知道從馬英九上任,下個禮拜5月20日馬上就要到兩年了。馬英九在過去兩年實際上他受到的牽制,我認為無非是兩個:一個是選舉的壓力,另外一個就是來自綠營的壓力,所以看馬英九的動向,不能不估計綠營的動態。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把綠營人士請來的原因,但是讓我出乎意料的。

雙方的人士一方面都認為,這是很積極的構想,當然藍營的人士,尤其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構想,幾乎可以跟1994年當時美國的前總統克林頓在阿拉法特和拉賓,把人牽起手來相提并論等等,而且也講到奧巴馬現在已經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如果能夠在兩岸問題上開啟等等,都非常好,但是讓我個人感覺到非常吃驚的是,我感覺在藍營和綠營之間的人士,一方面肯定,這是一個偉大構想的同時,雙方有一個共識,就是馬英九不應該以國民黨領導人的身份去。

姜聲揚:國民黨主席。

邱震海:不應該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去,因為這個對台灣,以他們的話來說是主流民意無法接受。

姜聲揚:矮化自己。

邱震海:矮化自己。當然這個里面,綠營和藍營又有程度上的一些分別,不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去,難道你要以台灣領導人的身份去嗎?國際社會、大陸肯定不能答應,於是各方人士就想APEC是一個經濟體,它是一個亞太經合組織的峰會。能不能以經濟體,以經濟體領導人的身份去,就既回避了地區領導人或者所謂國家領導人——這是大陸無法接受的,國際社會無法接受的,同時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是台灣綠營,甚至藍營的很多民眾,也是無法接受的,能不能以經濟體領導人的身份去。

從大陸的學者上的情況來看,雖然我們當時跟各位都強調,大家都是以個人身份,雖然各自都有各自的圈子,但都是以個人身份來。大陸學者就提出三個疑問;

第一,美方提出這個設想的背景是什么?包道格一方面是以私人的身份,但同時他又有過去的官方背景,而且私下跟奧巴馬團隊關系很好。背景是什么?

第二,它的目的是什么?這個當然就是見仁見智了,北京學者就提出是不是要搞成一個事實上是台灣問題國際化,使台灣越來越多的一步一步走上國際社會,你今天有了第一步,還有第二步,第三步。

第三,如果北京跟你邁出第一步,共同起舞,未來的走向,后果會是怎么樣。會不會成為一個變相的台獨,會不會成為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當然所有的這些,其實我認為各方都是把自己的顧慮,把自己原有立場,基礎上產生的一些顧慮,都攤在了三個人的面前,所以我覺得到了這個時候,其實我們也可以仔細的來理性的分析一下。

我認為“胡馬會”明年11月份能不能實現,或者要不要實現,甚至談什么,如何去消除各方的顧慮,這個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但另一方面,我們看看能不能實行“胡馬會”,如何實行“胡馬會”背后其實折射的是什么呢?折射了從現在開始,剛才我說了下個禮拜,馬英九的5月20日上任就要滿兩年了。

其實現在是到了我們回顧過去兩年的馬英九時代,和展望未來兩年的馬英九時代。因為上次我們也講過,我們不可能寄希望於馬英九一定會連任,我們要寄希望馬英九不能連任,未來他滿打滿算還有兩年,所以現在正好是到了一個節骨眼上,其實是我們對兩岸關系過去兩年,進行一個總結,進行一個梳理,對未來兩年進行一個展望,進行一個策劃,同時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有建設性的規律,來遵循兩岸關系本身的邏輯去發展。

其實,我認為“胡馬會”,我們不能說它是一個假議題,但是它是一個象征意義的,大於實際意義的話題,其實背后我們更多的是要探索未來兩年,兩岸關系如何走。

姜聲揚:我們剛剛看到了藍營和綠營,還有北京方面對這個提議的一個反應,究竟網民是怎么想這個話題呢?我們續一下廣告,回頭我們來聽一聽他們的意見。各位觀眾,我們休息片刻,回頭繼續《時事開講》。

姜聲揚:我們繼續《時事開講》,前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處長包道格認為,明年11月的APEC上就可以上演“胡馬會”,但是您認為時機成熟了嗎?來聽聽您的意見。

82%的人認為,應該上演“胡馬會”,現在機不可失。只有18%的人認為,時機還未成熟,而且投票還非常踴躍。邱先生,我們看到大部分都認為時機成熟了,但您認為北京和台北兩方有什么顧慮呢?

“胡馬會”:兩岸各有哪些疑慮?

邱震海:其實從我們的討論當中看出,雙方還是有明顯的一個顧慮。現在來看,當然我們先說北京的顧慮,從北京學者在我們節目當中體現出來,表達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背后可能是有些顧慮。

第一,對美國的角色感到很疑慮,你的背景,你的目的,你的走向是什么?

第二,為什么兩岸領導人的聚會,要跑到美國人的土地上?因為台灣問題本來就是美國引起的,如果沒有美國的因素,兩岸老早解決了,現在你要做和事佬。當然都可以用這種思維來解讀,我這里完全是引述他們的觀點。

還有,未來它的走向是什么樣?但是我認為,與其說北京會有顧慮,還不如說,馬英九的顧慮比北京更多。為什么說北京的顧慮比馬英九的顧慮會少一點呢?我們看看在過去幾年當中,有“胡連會”胡錦濤和連戰。

“胡連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兩個政黨,國共政黨的首腦從2005年4月29日就開始了,還有我們不要忘了從去年胡錦濤和連戰在APEC,同樣也在亞太經合峰會上會過面。所以“胡連會”借助了兩黨的首腦,同時也作為雙方一個經濟體的代表會過面。如果說,連戰的身份和馬英九不同,馬英九今天是台灣地區領導人,連戰現在只是國民黨的名譽主席。

我們看“胡蕭會”,當時2008年4月份的時候,你我兩個人同時都在博鰲去參加主持當時博鰲亞洲論壇,這個“胡蕭會”。“胡蕭會”是什么呢?就是在3月22日台灣領導人選舉之后,當蕭萬長已經確定為台灣副領導人,當然還沒有上台,還沒有上任。人民可以說他現在還不是正式上任,但已經是一個候任領導人了,所以當時胡錦濤和蕭萬長,也就是非常自然,很輕松的在雙方的議題上展開握手,展開討論。

國際社會一片叫好,所以我想對北京來說,既然有了很多形式的,包括在APEC都有“胡連會”,既然在博鰲有“胡蕭會”,為什么不可以上演一個“胡馬會”。當然談什么,怎么談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我認為對北京來說,顧慮會相對比較少。

至於說到美國因素,既然在陳水扁時代,中國大陸和美國已經展開了,共同制約陳水扁的台獨。說明對北京來說,部分人已經認識到把台灣問題,部分的國際化是一個大勢所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因素既然過去可以制約台灣問題,如果它有正面因素的時候,我們為什么不船借東風,不把握良機,所以我認為對北京來說,會有一些心理障礙,包括內部也有一些相對比較保守的人士,和他的一些思潮,但是我認為,他的顧慮比馬英九少很多。

馬英九為什么會有顧慮呢?馬英九無非是來自幾個。一個是來自他自身的顧慮,自身的性格魄力不足等等。另外一個就是選舉的壓力,選舉的壓力又直接聯系著綠營的反對。所以對馬英九來說,內部能不能走出這一步,涉及到台灣內部要相當程度的取得一定的共識,完全取得共識不可能,但在相當程度取得一定的共識。

在這么一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兩岸領導人要邁出這一步,還確實不太容易。雖然我現在注意到一個反差,我們的民調是我們在鳳凰衛視全球的觀眾當中所做的民調,當然絕大部分是大陸的觀眾,但也有很多是海外的觀眾。既然民意,大家都是認為“胡馬會”應該實現。

姜聲揚:應該上演。

邱震海:同時在兩岸的政治領導人,擁有實際權力的政治領導人,其實大家還各自有一些顧慮,這兩者之間呈現一種反差。這說明什么呢?過去我們有一句話叫“形勢比人強”,現在叫民意比人強。對全球的華人來說,他的感情是很樸實的,是很樸素的。當然政治領導人一定會談出很多,你的政治實際怎么解決,我的政治實際怎么解決,你跨出這一步會不會成為另外一步,我會不會又有很多算計,政治上精確的算計。

當然,作為政治人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對全球中國人或者華人來說,樸素的感情,就是希望兩岸敵對了60多年,領導人有一天能夠兄弟一笑泯恩仇。不管是在哪里,不管是在新加坡,還是在美國,國共兩黨領導人能夠真正握起手來,所以這個我想是全球華人都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這兩種,一種是樸實的,全球華人的民族情感和一種雙方政治領導人,政治勢力,它那種精準的計算之間,我們如何去給它縮短距離,我想這是下一步我們面臨的挑戰。

姜聲揚:但是,我們在談“胡馬會”的同時,最近兩岸關系,特別是在台灣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又會如何影響胡馬會呢?

邱震海:剛才我說了兩岸,其實在北京來說,我認為會有顧慮,但是北京顧慮遠遠不及馬英九的顧慮。馬英九的顧慮在哪呢?我剛才已經講了,有選舉的壓力,有綠營的壓力,主要是來自綠營的壓力。馬英九剛才我也進了,下個禮拜就要上任兩周年了。在過去兩周年的情況來看,好像似乎不太順利,一開始民調很低。昨天我們也講過八·八水災,美國牛肉風波等等,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有幾個跡象。

第一,他的民調開始上去了,雖然我們民調比較謹慎,趨向到底從哪里取出來的。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蔡英文從馬蔡兩個人雙英辯論當中,馬英九占了上風,這也使他的民調大幅有所上升,包括經濟上也有所提高,但第一方面從蔡英文情況來看,蔡英文現在是相對比較微妙。一方面她雙贏辯論相當失利,同時他在民進黨面臨的困境,上次我們也講過在中國大陸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回避的情況下,她也提出愿意在不設前提條件與中國大陸進行對話。

當然這個不設前提條件,我們始終認為是有問題的,但是至少她愿意邁出這一步。當然未來如何邁出,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她分球也好,為了選舉策略也好,為了擺脫困境也好,至少放出這個分球了,說明她還是愿意這么做的。與此同時,她在另一面,她在民進黨內部對於台獨基本教義派等等,她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包括現在很多台獨基本教義派,還在逼著要她去選新北市的市長。說你過去在民進黨內入黨很晚,說你也沒有戰功。你現在不親自去選一個新北市市長,你怎么能夠去當民進黨的主席,所以未來一段時間蔡英文會面臨,一方面她個人相對來說,我始終對她還是有一定肯定,我認為她相對比較理性。他跟馬英九兩人都算是飽讀之士,跟陳水扁完全不同了。

而且,蔡英文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自從她上任民進黨主席以后,她干的辛辛苦苦,她有她本人的問題,但是從民進黨的風格,參政議政的風格跟陳水扁時代有相當的不一樣,過去的草根風格,過去嘲弄種族異己的風格,在蔡英文時代相當程度的淡化了,不能說沒有。所以對民進黨來說,我們也許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它正在經歷一個很微妙的改變和調整。

這跟蔡英文本人的理性風格是分不開的,蔡英文未來能不能堅持這一點,我們不知道。現在面對未來一段時間,民進黨黨內要她選新北市市長,其實對她個人也是一種壓力,但是我想說的是,其實我們要非常密切謹慎的來注意,觀察台灣內部政治生態,以及它的政治文化。尤其藍綠雙方兩大陣營之間正在發生的一些化學變化,一些微妙變化。這些東西未來對於包括胡馬會在內兩岸的互動,它到底會起到哪些作用,非常值得我們觀察。也在一定條件下,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有一些外部的因素,在一些很巧妙的因素下,也不妨施加一定的影響。

姜聲揚:我們繼續《時事開講》,馬英九和蔡英文近期是就兩岸關系各自表述,再加上有美方的專家認為,應該在APEC上演“胡馬會”,距離APEC其實還有1年半的時間,這一段時間當中,兩岸應該如何進行發展關系呢?我們繼續請邱先生來為我們分析。

邱先生,其實距離11月份的APEC峰會,以及假設性的“胡馬會”還有一年半的時間,所以您認為兩岸應該如何好好把握這段時間,進行實質性的進展。您常常說“時不與我,時不與我”,“胡馬會”有沒有可能甚至提前上演?

邱震海:以前我們講過“等不及”和“急不得”,這兩者之間的困惑,其實我覺得“胡馬會”剛才我用一個假議題。當然用假議題不是很合適,但是我認為“胡馬會”是不是一定要在明年11月上演,這并不重要,關鍵是什么呢?這是一個象征。它是一個節骨眼,也就是從我們現在2010年的5月份到明年2011年的11月,還有一年半的時間。這一年半如何使兩岸關系有些實質性的進展,屆時如果水到渠成可以上演“胡馬會”,到時候如果水到了,渠還不成,“胡連會”推遲也無妨,但是關鍵問題未來一年半兩岸關系要有實質性的進展。

我為什么說未來一年半,甚至未來一年,兩岸關系有實質性的進展呢?因為我們看,剛才我們說了,馬英九下個禮拜就任滿兩年,未來還有兩年。未來兩年里面,我們又可以分成兩段,最主要的是從現在開始到明年這一段,因為到明年2011年到2012年的3月份,那十個月,他基本上就搞選戰,基本上是無心戀戰,無心施政,所以關鍵就是從現在開始到明年,整整12個月時間,這12個時間兩岸關系能不能有實質性的進展。

當然很多人說,你為什么說兩岸關系有實質性的進展,難道過去兩岸關系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嗎?不是。過去兩年兩岸關系大幅改善,這是兩岸關系過去60年來最好的時刻,我們予以充分肯定,但是我們之前也講過,做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我們應該看到兩岸關系還有兩個結構性問題。一個是兩岸的政治框架,這是基本問題沒法解決。另外一個,就是台灣內部以綠營民意為代表的台灣所謂的主體意識。

我們千萬不要把它認同為台獨意識,它是主體意識,而且綠營民意本身我認為也不是很嚴密的一種表述,它是一種以台灣主體性,主體意識為特征的,其實已經橫跨藍綠,尤其橫跨藍綠年輕人,相對來說比較主流的意識。如何去化解這部意識,我認為這是對中國大陸來說,對台政策,或者兩岸政策非常重要的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比兩岸的政治框架更加緊迫。上次我們也講過,如果兩岸的政治框架只是一個學術前沿性工程。民意的溝通,民意的對接,民意的化解是一個基礎性工程。它需要巨大的熱情,也要忍受巨大的寂寞,去完成的事情,所以以這么一種框架來看,未來一年非常關鍵,未來一年能不能從效應上來說,一方面我們知道民進黨內部很多台獨的市場思潮厲害,看看能不能拆解,有效的拆解來自綠營的這種炸彈效應。從廣大的綠營或者台灣主體意識為代表的主流民意,能不能進行對話,能不能進行對接,我認為這是未來一年中國大陸對台政策非常主要的一個關鍵。

在這么一種框架底下,我們再來看“胡馬會”,剛才我說了是一個象征性大於實際性的一個話題。如果說,屆時到了明年11月份基本水到渠成,換句話說,由於我們現在開始的工作,到時候馬英九承受的來自綠營的壓力相對減少。那時候也許他就能夠心情放松的,輕裝上陣的飛往夏威夷的飛機,去跟胡錦濤總書記去會面。

我之所以這么說,我們千萬不要忘了2011年11月是一個什么樣子,那是距離下一屆的台灣“大選”還有4個月的時候,下一屆的台灣“大選”,就是馬英九要爭取連任。至2012年的3月份,在這4個月之前,你想馬英九會是什么樣的處境。無非兩種可能,一種現在台灣內部的藍綠對決,依然如此的毒化,那時候繼續的惡化。那時候馬英九任何的一種跟中國大陸善意的、良性的互動都會被扣上“紅帽子”。那個時候你想他能夠輕松的踏上飛往夏威夷的飛機嗎?一定不會去的,但是如果說從現在開始未來的一年,乃至一年半,相對來說在藍綠對決,藍綠對峙的氛圍上有所緩和,我之所以說有所緩和,這么大一個基礎性工程不能完全緩和,有所緩和。

也許那個時候,我們看看馬英九現在民調之所以會上升,跟他經濟、施政,跟他在兩岸關系上的建樹,也是不無關系的。所以在那個時候,屆時台灣內部的藍綠對決的氛圍又所緩和,這當然是一種假設,前提是我們現在開始有所工作,那個時候也許馬英九踏上飛往夏威夷的飛機,跟胡錦濤總書記去會面,能夠為他未來四個月,就是2012年3月份的台灣“大選”加分。

其實那個是一個指標性的東西,只是一個假設的東西,但是后面的本質,就是未來一年或者一年半,無論是中國大陸跟以民進黨為代表的綠營民意,還是馬英九做台灣最高領導人和國民黨主席解決藍綠對峙方面,能不能做出一種實質性的動作,這就是我稱之為未來一年兩岸關系必須有實質性的進展,要不然其實無論對馬英九的個人連任,還是對未來的兩岸關系,其實一般都是懸空的。

我們說英國的懸浮國會,那個時候是一個懸浮的兩岸關系,更不要說一個假議題。2011年11月份,那個時候“胡馬會”是完全不可談的,完全不可操作的。包道格說的一句話,他說2012年,就是他假設2011年11月份的“胡馬會”之后的2012年,對胡錦濤和馬英九兩個人都非常關鍵。因為2011年的秋天就是中共十八大。

對馬英九來說,2012年3月份,他要爭取連任,所以在這之前無論對“胡”,還是對“馬”來說,2012年都是他們的政治功績關鍵之年。在這之前如果能夠在2011年11月份,在夏威夷能夠達到“胡馬會”會對兩岸都加分,但是我要說包道格的設想是需要許許多多前提條件的。

前提條件就是最重要的,台灣內部的藍綠對決。我認為無論是對台灣內部,還是對兩岸關系是一個實質性的矛盾。它比所有的兩岸之間的政治框架,比經貿問題,比APEC更加重要,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其實后面一切都是處於懸浮當中的。所以我一再說,包道格提出的建議是偉大的構想,但它是需要很多前提的。我們與其把它放在能不能實現,它需要什么條件,談什么,現在還有很多人士說,實不實現并不重要,關鍵是談什么。

我認為談什么?如果屆時條件成熟了,兩個人哪怕握手寒暄,隨便說幾句話,那都是對改善兩岸關系,兄弟一笑泯恩仇,都是一種偉大的和解。如果說,氛圍不好,兩個人哪怕見面寒暄都會造成毒化的氣氛,所以我想關鍵問題不是要不要上演“胡馬會”,也更不是說談什么,關鍵問題在從現在開始,我們假設這是一個議題,假設是一個假議題。從現在開始到那時候的過程當中,我們能做些什么,這個才是更加實質性的東西。

姜聲揚:好,非常謝謝您的點評分析,也感謝您收看今天的《時事開講》,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