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回回路上的故事(6)通关不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7:00

来来回回路上的故事(6)

(2010-05-17 08:41:18)转载 标签:

回忆

我记录

知青生活

杂谈

分类:我们知青那些事

来来回回路上的故事(6)

 

通关不通

余杰 

 

    我的知青朋友张涛是这样描述通关的----

    “通关地处哀牢山腹地,四周都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望也望不到边。盘山公路在大山里盘旋缠绕、蜿蜒曲折,一路上的悬崖峭壁令人胆颤心惊,我们年轻的时候在这条险路上来来回回地走过好多次。

    通关这个地名确实也起得有意思,通过这里以后再往南,公路就一路下坡,再走一段路程就到思茅那个大坝子了,离西双版纳也就不远了。”

 

    每次回家探亲路过云南一个叫“通关”的小县城,阿林就会想起在这个地方被困四天的故事,他总是感慨地说:“通关不通!”

    那是阿林第二次回上海探亲。说起探亲,阿林有着一肚子的委屈。递交了好几次探亲的申请报告都被连长退了回来。什么理由呢?因为阿林来到农场以后,一直在食堂里当炊事员。大家都对阿林的烧饭的手艺赞口不绝。唉,谁叫他的爸爸是上海有名的锦江饭店的大厨师,据说还为毛主席做过饭呢!子承父业,就是阿林是烧的大锅饭。到了云南的雨季天,实在没有菜吃了,阿林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在大锅汤里加上一把韭菜。大家戏称这是“九菜一汤”。所以,连长总以没有人手为由,几次叫阿林推迟回家探亲。

    还是好朋友阿敏告诉了他一个办法。叫父母亲打个电报来,称生病了,需要儿子立即赶回家。果然,一纸“父得急病,望速回”的电报成全了阿林回家的愿望。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知青中的这些电报能有多少是真的?

    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回家的心情是旁人难以体会到的。从景洪上车,第一天是在思茅过的夜。第二天的目的地是通关。令阿林没有想到的是到了通关后,大家都无法走了----前面的路塌方了。

    通关,在云南地图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地方。其实就是盘山公路边上一块小小的平地。路的两旁是几座零星的房屋,最大的是旅店。这时,在旅店的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回家的知青。大家吵吵嚷嚷地在询问着、打听着前方塌方的事情。等到阿林他们这辆车到了以后,旅店已经没有一张多余的床位了。这可怎么办呢?

    夜幕降临,山坡上粗大的马尾松随风摇摆,发出阵阵松涛。聚集在旅馆周围的知青们有的就地坐在门口,无奈地望着黑漆漆的天空。有一些人跑到客车上,在座位上躺下睡觉。还有一些人干脆在旅店里的小饭馆里三五成群地围着黑乎油腻的桌子,喝着高粱酒,时不时能够感觉到从脚下窜出一头猪来。

    阿林在司机的照顾下,来到客车里睡觉。整整一夜,阿林没有合眼。人生中还是头一次在车里过夜,阿林有点害怕。透过车窗,阿林看见的是莽莽的群山,耳边听见的是知青们愤怒的发泄声音。到了半夜,阿林感到眼前的群山似乎渐渐地被夜色吞噬了。他不敢看,也不敢想,拉过一件上衣蒙上眼睛,大气不敢出一声。

    在恐惧和焦虑中,阿林和知青伙伴们迎来了新的一天。

    没有一点消息,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十几辆客车一字排开停放在旅店前面。车门是不可能关了。车厢里的行李架上挂起了换洗下来的内衣内裤,就像一面面“万国旗”在飘扬。座位上横七竖八地躺着疲乏的知青,有的在呼呼大睡,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则仰望着窗外的蓝天想着自己的心事。第一天还好,到了第二、三天的时候,旅店的四周到处支起了砖块。知青们不知从那里弄来的铁锅架在上面,开始烧水煮饭了。炊烟妖娆,有着一番长期居住的感觉。加上从景洪不断开来的客车,通关这个小镇一下子聚集了上千人。这个时候,阿林开始大显神通了。凭着自己一手烹饪的好手艺,忙里忙外地为大家做菜。当然,阿林的吃饭时不需要花钱了。谁能够请到他来做饭,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几位女知青还跟在他的后面学点技术,使阿林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谁也不知道要在这里待几天。可阿林感到,尽管心里很急,想着要回到上海家里去,但是能够在这大山里无忧无虑地过上几天没人管的日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再也不需要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了,再也不需要耷拉着眼皮听着指导员的“政治报告”了,再也不用担心没菜怎么对付下山回家的人们的骂声了。大家相识不相识没有关系,都是要回家探亲的知青,都是同命人啊!你能够听到许多这样的话语:“侬是上海啥个区的?”“侬是哪个农场的?”“侬哪一年来的?”

    不过,阿林最担心的是这几天耗在通关,以后回农场的时候怎样对领导上讲?肯定要超假了,谁来证明自己呢?唉,不想了,当务之急是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就像自己在云南农场何年何月能够离开呢?

    一直等到第四天的中午,阿林忽然发现周围的人群开始了一阵骚动。通了,可以开车了。

    终于在这个小地方等了四天以后,可以回家了。阿林喃喃地说,通关啊,终于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