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计划历经8年,神州农业硕果累累系列报道之八:种草养畜奔小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46:00
我国是全球第二草地大国,有天然草地3.9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1.41%,其中可利用草地3.3亿公顷。由于长期重农轻牧和重畜轻草,我国大面积优质草地被开垦,牧区草原50%已经退化,农牧交错区退化草地面积已达80%,文人墨客笔下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已逐渐成为万里河山万里沙。肆虐的沙尘暴次数已由50年代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而2002年3月下旬的连续数次沙尘暴横扫大半个中国,再次向人们发出了警告。

  草地的退化,优质人工草地的不足,使天然草地的压力日益加重,落后的草地生产力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草地生产力仅相当于新西兰的1/82,美国的1/20,澳大利亚的1/10。我国至少需要新建和改良1.3亿公顷的草地才能达到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人工草地比例的最低要求,建立优质的人工草地,缓解天然草地的压力,解决日益严重的饲料资源不足和环境恶化问题已刻不容缓。

  针对我国草地科技基础差、起步晚、投入低、从业人员少,草业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现状以及生态建设项目对草地建植、改良、管理及草地生态环境建设等先进技术的迫切需求。从2000年开始,“948”计划安排资金80万美元,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甘肃草原生态所共同实施了“退化草地综合改良与草建设配套技术引进”项目。据中国农业大学韩建国教授介绍,3年来,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了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冰草等22个品种,124吨高产优质牧草和保护生态用草种子;22台套性能先进,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牧草生态、生理、土壤、产量、营养等指标的科学研究仪器设备和5套生产用设备。同时引进了种子审定技术、种子包衣技术、苜蓿加速干燥技术、生物围栏及放牧技术、电围栏的日粮放牧技术、草地低扰动补播技术、绿汁发酵液青贮技术和牧草种子生产田间管理技术等8项关键技术,使我国草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缩短了10—20年。

  据了解,该项目引进的牧草品种经过筛选、提纯和良种繁育后,以科研基地+国营牧场、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站和草业公司+科研单位+农户三种吸收消化模式,在我国四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和经济类型地区示范推广。其中,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和翁牛特旗地区建立的草原牧区草地改良技术示范区,引进了抗旱、抗寒的蓝茎冰草、新麦草、紫花苜蓿、猫尾草等牧草品种以及种子和土壤处理技术、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草地松土补播技术、低扰动补播技术,种植的8000亩人工草地,改良草地300亩,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80%以上,减轻了家畜对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使20余万亩的天然草地得以恢复,遏止了草地退化和沙化的态势。在四川山原草地区建立的草山草坡草地植被的恢复与开发利用技术示范区,通过对国外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白三叶、羽衣甘蓝等牧草新品种和先进的草地诊断测定技术、土壤处理技术和人工草地建植管理技术、草地利用发展技术的吸收消化,建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的人工草地1000hm2,恢复建设灌草丛草地2000hm2,每亩净收益提高100—200元,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在甘肃地区建立的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示范区,利用已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结合企业的资金优势,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规模化牧草种子生产,建立牧草审定种子田1000hm2,牧草登记种子100hm2,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从400kg/hm2提高到1500kg/hm2,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从600公斤/hm2提高到1200公斤/hm2,扭转了因我国牧草种子产量低而大量依靠进口的局面。同时,农户每亩净增纯收入500多元。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北部坝上的沽源县这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地区建立的草地植被的恢复重建技术示范区,引进了无芒雀麦、新麦草、冰草、紫花苜蓿、猫尾草等优良品种以及草地恢复重建技术、天然草地补播技术、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建植管理技术和牧草生产技术、草产品防腐技术和先进的牧草生产机械,利用大面积弃耕地建植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1000hm2,改良退化草地2000hm2使河北省丰宁县、沽源县、围场县、张北县、平泉县、滦平县、康保县,内蒙古的宁城县、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科左中旗等旗、县的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草田轮作,灌草间作、草果间作、粮草间作,并保持了人工草地与作物田1:2或1:1的比例,在确保粮食作物总产不减或少减的情况下,大幅度地增加了养殖业的比例,农民每亩的纯收入由10—30元增加到200—300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500元以上。

  据介绍,该项目实施后,各地区、县(旗)、乡(镇)、村的广大农牧民对牧草作为优质高产饲料及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以肉羊、肉牛和奶牛养殖为主的乡镇和小区数量不断增加,带动了优质饲草的需求扩大,农民主动种植牧草的户数从2000多户增加到5万多户,牧草种植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的30—50%,解决了家畜季节性的饲草供求矛盾,并减缓家畜对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畜牧业产值已从占农业总产值的不足40%增加到58%以上,优质饲草支撑下的畜牧业迅速发展。在河北沽源牧场引进牧草新品种进行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田建设后,农作物面积由原来的1万公顷减到0.3万公顷,人工草地的产量由原来15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优质高产人工草地为牧场8000头奶牛提供了草料支撑,并用牧草+全株玉米青贮+高精料的热量结构代替了秸杆+高精料的热量结构,在饲料中优质牧草的配比达到9公斤,从而减少了奶牛代谢病的发生,也使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增加了7公斤,年产奶量从4000公斤增加到6000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棵棵小草连成片,沙儿不在随风舞。待到叶茂籽熟时,黑白花牛肥又壮。

 

相关链接:

  一、引进牧草品种介绍

高羊茅(品种Fawn)

  能够在PH4.79.5的不同土壤上生存和生长,适于我国半农半牧区、南方山区和过渡带人工草地的建设。该品种引进后经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山东、江苏的研究可使产草量提高100%以上。

无芒雀麦(品种Carlton)

  适于我国北方寒冷草原地区种植,通常与豆科牧草进行混播,是一种适于制成干草、放牧、青贮的冷季型禾草。经河北坝上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科技攻关实验站和大连牧草种子生产基地的研究表明,该品种较国内品种提高产草量80%,牧草种子产量在2000kg/hm2以上。

紫花苜蓿品种WL232HQWL323WL323MLAlgonquinBaralfa321Q)

  引进的WL232HQWL323WL323ML抗病、抗虫性强,耐寒性极强,再生力强,牧草产量可达25thm2,适合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种植。WL323高抗多种病虫害,适于在潮湿或土壤粘重的地区种植,干草产量可达225thm2,经河北省东光县试种比国内苜蓿品种提高产量50100%。WL323ML是多叶型品种,具有春季返青早、持久性好、抗寒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并因其叶量大,牧草的质量也很高。Algonquin苜蓿再生速度快,抗旱、抗寒性强,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

白三叶(品种AliceRegal)

  我国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热带牧草难以越冬,温带牧草难以越夏,白三叶在我国亚热带丘陵地区引种后,初步证明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产量达1015吨干物质/公顷,粗蛋白含量高达2225%。

杂交黑麦草(品种Bison)

  该品种为美国俄勒冈培育的新品种,是多花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杂交种。其特点是综合了多花黑麦草高产的特点和多年生黑麦草持久性强的特点。在南方草山草坡地区、湖北省西部高寒山区酸性贫瘠土壤引种试验证明,该品种在所有引种的37个禾本科牧草品种中产量最高,达1215吨干物质/公顷。

羽衣甘蓝(品种Commom)

  羽衣甘蓝是十字花科饲料作物,在美国、新西兰等国被广泛用作冷季放牧的饲料作物。最大特点是生长快、抗寒性强、粗蛋白含量高,可以在150天的时间里达到13吨干物质/公顷的产量,粗蛋白含量为1520%,远高于常用饲料作物,而且在零下10℃仍然能够生长。该饲料作物非常适合于农作物收获后的冬闲田种植,其引进对于冬季饲草供应、农闲田利用及“三元”种植结构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蓝茎冰草(品种Rosana)

  蓝茎冰草草质优良,适口性好,耐盐碱性强,抗旱、抗寒,适于我国北方牧区草地改良用。Rosana种苗生长势高,叶量丰富,牧草产量高,是改良草原的优良牧草品种。经中国农科院草原所的引种试验,在我国北方牧区作为补播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高产特性。

新麦草(品种Bozoisky)

  新麦草抗寒、抗旱性强,营养价值高,含蛋白高,耐牧性强。Bozoisky品种由美国育成,其特点是苗期生活力强、叶量大、抗逆性较好,是适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良好的放牧型禾草,Bozoisky品种引用于退化草地的补播。

猫尾草(品种Bariiza)

  猫尾草草质柔嫩,营养价值高,适于刈割或放牧利用,再生性强,与豆科牧草混播配合好。是从几十个无性品系中筛选出的抗寒高产新猫尾草品种,可耐—40℃的低温胁迫而安全越冬,幼苗和成株可耐零下3℃至零下4℃的霜冻。鲜草产量可达5000kg/亩,是中国北方极具推广价值的优良牧草,也可用于水土保持。

扁穗冰草(品种Fairway和杂交冰草Hycrest)

  扁穗冰草具有抗寒、抗旱性,适于在寒冷干燥地区生长,不耐盐碱,不耐涝,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不仅可以作为旱作人工草地或补播牧草,也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和固沙植物。

鸭茅(品种BaraulaPennlme)

  鸭茅是一种叶多高产耐荫适应性广的多年生牧草,在我国从新疆、四川、云南、到湖北等地都有分布,是适于在长江流域以南推广的一种牧草。

披碱草(品种James)

  披碱草适应性较强,具有抗寒、耐早、耐碱、抗风沙等特点。披碱草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在最低气温-37℃的条件下其越冬率可达98%以上,即使播种较晚,只要幼苗已达23片叶时,就可安全越冬。披碱草根系发达,叶片在干旱时卷成筒状,避免水分蒸发,在年降雨量250300mm、土壤PH7.68.7的范围内可生长良好。

沙生冰草(品种Nordan)

  多年生疏丛型禾草,具横走或下伸的根茎,外具砂套。苗期较弱,建植后具较高抗旱、抗寒及耐盐碱性,在海拔1200m以上和年降水200mm的地区均可种植。

细茎冰草(品种San Luis)

  细茎冰草建植速度快,耐盐碱性强,叶量丰富,草质柔嫩,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西伯利亚冰草(品种Vaviliov)

  西伯利亚冰草具有根系发达、抗旱耐寒力强、分蘖多、再生能力较强、茎叶质地较柔软、耐践踏、耐瘠薄的特点,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干旱条件下,西伯利亚冰草的产量更高且适口性更好。

  二、引进技术介绍

  1、种子审定技术:在牧草种子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土地整理准备、播种、田间杂草、病虫害以及收获、加工、清选、运输等各生产环节,不仅有利于所生产种子的品种遗传稳定性,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质量,实现种子生产的规范化。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套有关牧草种子的审定体系,限制了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的规模化以及牧草种子市场的国际贸易。引进美国和加拿大成熟的种子审定技术,在项目区通过示范应用,为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种子审定田间标准提供经验,并根据我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制定相关的实验室检验标准,以及完善种子审定程序和种子审定机构职能,对我国牧草种子审定制度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2、种子包衣技术:针对牧草种子大小、形状各异,尤其是像老芒麦等牧草所具有的芒等种子附属结构造成种子的流动性差,使得机械播种效果欠佳,导致种子出苗后不是过于密集就是缺苗断垄现象,不利于目前大面积机械化播种作业。针对牧草种子的特殊性和国内牧草种子包衣技术的不足,通过项目技术从美国引进改善牧草种子的种衣剂配方,包衣工艺,包衣设备使用等,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子包衣不均匀和包衣易碎的问题,保证包衣种子的质量,促进我国牧草种子包衣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实现草地建设的机械化创造条件。

  3、苜蓿加速干燥技术:随着我国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步伐的加大,苜蓿的种植面积近年来迅速增加,加快苜蓿茎叶水分迅速均匀散失是我国苜蓿干草生产调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北方的夏季,在雨季降雨频繁情况下及时干燥是获得优质干草的重要前提。从美国、加拿大引进,采用对苜蓿压裂草茎,干燥剂使用,防腐剂使用等技术措施,缩短牧草干燥时间,并减少苜蓿叶片脱落引起的蛋白损失。利用苜蓿干草的快速干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牧草的加工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保持苜蓿干草的质量。

  4、生物围栏及放牧技术:长期以来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主要是以家畜在草地上的自由放牧为主,为草地利用不合理、过度采食和践踏,导致优良草地利用过度,退化现象严重。利用我国南方草地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丰富的特点,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生物围栏设计,灌木的选择,家畜的选择等各项技术环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合理利用草地,并通过围栏和合理放牧技术加强对草地的科学管理,在提高草地经济价值的同时降低杂草的滋生。该技术的应用将逐渐转变传统的放牧管理观念,减少草地放牧过程中的无谓损失消耗,降低草地畜牧业生产成本,增加畜产品的商品价值并改善地方畜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电围栏的日粮放牧技术: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均使用科学的划区轮牧制度,确保适宜的草地载畜量,避免不合理的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和家畜生产性能的下降。我国虽然推行了草地的承包有偿使用,并推广草地的划区轮牧,但是很多地区只限于将所属草地简单围起来,仍然是无计划的随意放牧利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草地的利用管理方式,往往造成草地的加速退化。通过项目引进吸收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网围栏技术,采用先进的电围栏设计,家畜选择,放牧计划等,在项目区示范应用,经过消化吸收后在我国适合地区进行推广应用,促进我国草地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6、草地低扰动补播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常常是出现春季干旱、多风的气候特点,在春季进行草地补播时受传统的土壤耕作制度影响,将土壤耕翻后不仅容易引起土壤水分的散失,而且还由于风蚀造成草地的沙化。为了减少由于土壤耕作对草地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采用免耕补播,鼠道犁补播等先进技术,在进行草地补播增加草地优质牧草种类的同时,降低补播措施对草地土壤的扰动,尤其是鼠道犁技术已经引进国内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国产化改造后降低生产成本,并适合在我国广大草原地区推广使用,将会改善草地植被组成、避免对草地造成的不利影响,该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将对我国退化草地的改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7、绿汁发酵液青贮技术:大部分豆科牧草在青贮过程中受其本身营养物质组成的影响常常不易获得成功,限制了青贮技术在豆科牧草保存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紫花苜蓿,受其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在青贮过程中比较容易失败,形成了苜蓿青贮难的现象。通过该技术的引进示范,并经过研究比较使用绿汁发酵液后可以明显提高苜蓿青贮的成功比例,而且青贮品质也较好。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那些在干草调制非常困难的时期或地区进行苜蓿的青贮,不仅可以及时将苜蓿收获制成苜蓿青贮产品,而且可以提高苜蓿产品的经济效益。

  8、牧草种子生产田间管理技术:长期以来我国的牧草种子生产沿用了传统的粗放管理方式,牧草和种子生产兼用,导致收获的种子产量低、质量差,不能满足草地建设的需要。为了尽快扭转我国牧草种子生产落后,依赖种子进口的被动局面。在国内科研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美国、荷兰和加拿大先进的牧草种子生产技术,在甘肃酒泉、张掖、内蒙古赤峰、巴盟、河北张家口等适宜进行牧草种子生产的地区集中建立专业化的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等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利用播种技术、合理施肥、灌溉以及稀植等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种子的适宜收获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牧草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平均种子产量达到1070kghm2,提高2倍左右。确保国内草地建设对优质草种的需求,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广种薄收种子生产模式,促进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的规模化和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