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口辩诬 - 高王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2:54:40

为中国人口辩诬

人口研究 2010-05-12 12:10:35 阅读860 评论24 字号:大中

                            为中国人口辩诬

各位知道,长期以来,在历史学上就有一个“抹黑派”,一直在抹黑中国的历史,从政治上的“封建专制”,经济上的“残酷剥削”,到社会上的“人口众多”,如果这样,这个“国家”还怎么“可爱”的起来,成天空喊“爱国”又有何用?在我看来,不“批倒”那些说法,所谓“爱国”,最终是很难的。

因此我将“挑起”关于人口问题的争论,各位,中国人口众多就是一个“坏事”吗?我可不这么认为,我将发表一系列的“不同意见”,不管自己是不是“少数派”,或者看谁的脸色办事。

有0人推荐   阅读(860)| 评论(24)| 引用(0) |举报 上一篇:关于阶级概念的现代研究下一篇:中国人多惹着谁了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why__bab 东莱胖熊 尚良 情恨悠悠 高立峰 天晴地朗 chenzihe 小月明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换一张   05-12 17:10尚良想知道怎样能够世世代代奴役农民工吗?答:让农民工放开生育就行了。
想知道怎样能够让小白领们永远做打工仔吗?答:让小白领们放开生育就行了。
  我们首先存在一个错误——相对于中国有限的资源而言,中国的人口相对过多。
  对于第一个错误,我们不是想着怎么改正它,却总想着用一个新的错误来掩盖旧的错误,用放开生育来掩盖老龄化。结果只可能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回复  05-12 21:38唐宋园 回复 尚良

想知道怎样能够世世代代奴役农民工吗?剥夺他们的受教育权利、融资权利、进入城市的权利,最直接的就是罚它们的血汗款。

想知道怎样能够让小白领们永远做打工仔吗?70年产权的高房价就可以了。

您所谓的“中国的人口相对过多”就是“占山为王、划地为界”的垄断原则:这座山已经被我占领,如果你来给我抢地牌,我的资源就少了,我要把你计划掉!

回复 05-13 19:02freewilson 回复 尚良

你现在就是取消了计生,让城市人随便生,又有几个愿意生二胎三胎的?生多胎者在中国一般都是受教育程度低的,而且一般情况是受教育程度越低,越生的多。因为他们相信多生能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实际是否是这个情况?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才是中国农民成功脱贫的决定性因素,人口基数大只是诱因。

 

而且你只考虑人口基数大这个问题,却完全没考虑到中国应该进入“未富先老”的境况。由于计生政策,造成现在1个子女甚至要养活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多人。沉重压力他们是否能够承担?

回复 05-15 12:39尚良 回复 freewilson“你现在就是取消了计生,让城市人随便生,又有几个愿意生二胎三胎的?生多胎者在中国一般都是受教育程度低的,而且一般情况是受教育程度越低,越生的多。”这是你的原话。

非常正确,现在放开了生育政策也是受教育程度低的,生的多,所以我才说放开生育政策将使农民工世世代代为奴。你明白了吧,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是个跑不出去的死循环,必须靠强力的政策来扭转。我的观点不是为了某个城市里的富裕阶层考虑的,是为了所有的穷人及整个国家的角度考虑的。我分开帖子是因为回帖最多1000字。由于穷人才想着多生,穷人越生受教育医疗等等的权利越差。穷人越差穷人需要更多的孩子来分担,这将是一个可怕的循环。对于大多数能上网的知识分子而言,你们想过那些连初中都毕业不了的人的生存状况吗?为了让自己多生个孩子,你们是要损害整个国家的未来啊。回复 05-15 20:12freewilson 回复 尚良你明显是在告诉大家农民之所以世世代代受穷,是因为他们想这样。提供给农民有效的受教育权利才是根除贫穷的唯一正确办法。现在中国的问题是“未富先老”,男女比例差距巨大、中青年工作者家庭负担沉重,都已经明显指出计生方针出现的巨大的不可调和的问题。继续坚持计生方针,不等中国致富已经中国人灭种了。这个不是耸人听闻的危言耸听。真正危害国家未来的到底是谁,这个大家都明白。回复 05-15 21:46情恨悠悠 回复 尚良我认为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我很同意这种说法,这样世世代代为奴的就世世代代为奴,你能世世代代掌握为奴的你就世世代代掌握。回复 05-15 23:40尚良 回复 freewilson关于“未富先老”,那是不是说放开生育政策我们就没有只富不老的一天了,很明显,放开生育政策只会让人口增多推迟出现老龄化的时间点而已,但是并不能消除老龄化的那一天,这就好像饮鸩止渴,越喝的多中毒越深,我们今天在生育更多的劳动力,我们国家眼下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我国要解决老龄化问题,根本途径是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效率,以美国为例,2007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指出,美国的工人的人均生产效率是中国的21倍,即便是近邻韩国也比中国高出10倍。希望集团的老总刘永好,参观韩国的一家面粉厂,日处理小麦1500吨的工厂总计66人,刘永好不得不感叹,这比国内效率高了何止10倍。换句话来说,如果我国的工人的效率能提高到韩国的水平,则现在的3亿青壮年劳动力干的活,3000万青壮年就能干了,何来劳动力短缺之说。在美国,用飞机洒农药,用卫星监测病虫害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人均能够更重的土地以公顷计,即使是在我国的东北,机械化程度还很低的地区,一个农场也要不了多少劳动力。如果全国都能这样,我们的现代化才有希望实现啊。回复 5小时前freewilson 回复 尚良

哈哈哈,“如果我国的工人的效率能提高到韩国的水平,则现在的3亿青壮年劳动力干的活,3000万青壮年就能干了,何来劳动力短缺之说。”现在的问题根本不是劳动力短缺!也不是劳动效率低下。而是同西方国家相同的人口负担太重。如果不考虑人口绝对数量,青壮年与老年的人口比例1:4甚至是1:6已经是公认的极度危及界限,而中国城市人口状况已经进入这个界限。

 

从另外一点来说,如果说按你的认识,人口密度与人均财富成反比,那你如何面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人口密度均大大超过中国,而却反而比中国还富裕?而且这些国家不但不实行计划生育,反而在大力推进人口多生多育。

 

机械化进程并不是解决一个国家富裕的绝对问题。就以中国农业为例,精细化农业对人数的要求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农村种菜远比种粮食复杂,这个用机械化在目前来说根本不能带来更高效益,反而要依靠足够人力投入才有明显产出。不要以为大机械化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精细化工程与大机械化工程就是两个极端。而且从长远看,精细化工程在今后必然要对相对粗放型的机械化工程提出挑战。没有足够人口储备,是无法接受这个挑战。

 

中国现有的问题是根本不必再害怕放开计划生育,而是已经有人将计划生育这个已经落后的东西还要硬性贯彻下去,而不看当年制定计划生育时就提出暂行30年。因为25年就是一代人的更替。当年实行计划生育就是为当年大力提倡多生多育造成的局面的弥补。

回复 05-13 11:42e-tyj

人口自有其内在控制机制。强行控制人口必然招致祸端。

回复  05-15 21:41情恨悠悠 回复 e-tyj我很同意你的观点哟!回复 05-12 17:04尚良30年后的今天,我国在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方面的矛盾缓解了吗?这个问题根本无需回答。只需要把现在的房价与居民的收入比较一下就一目了然了。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的收入还买不起一套房,排除房价过高的因素之外,很显然这个人也根本存不下什么钱。
3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同时不得不惊叹马寅初在50年前预测的惊人的准确。我国长期无法在农业电气化,机械化方面发生实质性进步,同时,为了安排大量富裕劳动力就业,我国不得不搞大量的中小企业。放眼全国,无论是中小企业密集分布的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小煤窑遍地的山西,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得我国始终搞不出什么真正能够在世界市场独占鳌头的产业。典型的例子就是钢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消费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我国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屡谈屡败,屡败屡谈。究其原因,大量小钢厂“功不可没”。回首三十年,我们国家真正能拿出手的产业有哪个?恐怕除了“把北京卖掉能买下整个日本”的房地产业之外,我们真的一无所有。回复  05-12 21:21唐宋园 回复 尚良怎么说出这么别扭的话?什么叫不得不搞大量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的经济道路之一,增加了无数人创造财富的机会,难道在你眼里很不正常吗?是中小企业妨碍了中石油、中移动、工商行成为在世界市场独占鳌头的产业德机会吗?难道不是对知识产权的蔑视阉割了我国企业的创造力?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个难题,它们的成长是多么艰难。铁矿石进口的谈判,不是因为剥夺小钢厂进口长协矿的权利,而长期以来从大钢企手中购买高价铁矿石,使得垄断的大钢企和民营的小钢企根本不在一条战线上,而导致的谈判失败么?回复 05-13 09:18laowang 回复 唐宋园

唐先生是个理论家,你妈叫你回家看书呢!因为你只会看书,绝对的高分低能儿

回复 05-15 12:49尚良 回复 唐宋园我们为什么产业升级一直非常艰难,

以农业为例,在美国,用飞机喷农药,用卫星监控病虫害,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拖拉机。人均可种植面积以公顷记,可是在中国这可能吗?

按美国的生产效率和机械化,中国的农民中的80%要到城市来,我们装的下吗?

以工业为例,为什么我国始终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优势,在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不上去。如上面说了,农业人口有80%等着转为工人,工人的工资必定上不去,工人工资上不去,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可以维持低利润。所以产业升级内无动力,外有就业压力,怎么可能升级。

中小企业应该发展,但是发展不是指始终通过低附加值简单扩大产能,而是指中小企业能够实现不断升级,创造核心竞争力,提高附加值。不是说一个老板从开1个小钢厂,到开了10家小钢厂就叫中小企业的发展了。而是说1家小钢厂虽小,但从不能到能生产出航天飞机用的钢板。这才是产业升级。由于人口基数大的内生及外部压力,我们的中小企业根本升级不上去。再怎么发展还是西方发达国家案板上的肉啊。回复 05-13 15:20啊啊

垃圾一个,什么也没说明白,还吹牛

回复  05-12 17:19xy8885777

这次你站在正确的一边

回复  05-12 22:53小月明回复  05-12 16:56尚良

  如果我们能肯定,中国的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几乎全部土地部已被耕种,大部 分土地每年收获两次,人民生活得很节俭,则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推断说,中国的人口肯定非常多,而用不着再费心去考察中国下层阶级的风俗习惯和早婚所受到的鼓励。
  亚当,斯密博士认为,社会收入或社会资本的每一次增加都会导致供养劳动者的基金增加,这种观点也许是错误的——在某些情况下,财富的增加丝毫无助于改善穷苦劳动者的境况——英国财富的增加,并未相应增加供养劳动者的基金——在中国,即使制造业使财富增加,穷人的境况也不会得到改善。
  以上是《人口原理》的原文,出自一个200多年前的学者之手——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近乎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工1998年的工资是1000元,2010年还是1000元,为什么全国工人的工资占GDP得比重连续22年下降。

回复  05-12 18:25 高王凌 回复 尚良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但不一定是因为“人口众多”啊!回复 05-12 19:39尚良 回复  高王凌我也没说人口众多是唯一的原因啊,但总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而且人口众多是低工资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即人口相对于资源少,工资可能高,也可能不高。但是,人口相对于资源多,必定工资低。回复 05-12 21:56唐宋园 回复 尚良你只说了“相对于”的一半,农民工的工资低是农民工太多了。另一半是:农民工的人数是固定的,企业的数量太少了。相对于美国70%的服务业就业人数,我国政府限制行业准入的行业达几十种,大部分为服务业,这些行业劳动量小,收入高,如:医疗、教育、道路、金融、通讯等等,让这些行业垄断并且收入高,代价就是让农民工都去制造业挣低工资。回复 05-12 17:03尚良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
②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
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
  以上是中国学者马寅初的主要观点,但是非常不幸的是50年后的今天,50年前的预言非常不幸的言中了。回复  05-12 20:06石头 回复 尚良这才是真正的专家的真知灼见,支持!!回复
为中国人口辩诬 - 高王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人口危机开始全面爆发 - 思想大师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人口问题不能拆西墙补东墙 - 刘忠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只有一个地方“人口太多” - 何亚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口众多,对经济发展不一定就是坏事 - 高王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济公辩诬 中国语言的潜义性——以外交部黑话为例 - 李奇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口再生趋势已使中华民族踏上衰落之路 - 刘忠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口红利与生育政策 - 何亚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重庆人口新政将影响深远 - 易富贤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民众为什么不以偷税为耻? - 王一博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中国“战争式”官民矛盾解锁 - zhiai5034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符号 - 笙盈泓旸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秘方 - 快马加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戴雨农将军辩诬1 为多边恋一辩 - 李银河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男人风流:何为最高境界? - syrx899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男人风流:何为最高境界? - syrx899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自己活着 - 南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你碾尽一池墨香 - xxjxl516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收藏 - 人言为信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相爱在网上 - 为你回眸一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寂寞--一个人 - 为你回眸一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图片合成 - 为你锁心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