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是美好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24:48

 

  任志强有一次评价我,说我一次只做一个项目,只守着北京,不向银行贷一分钱是不思进取。就在十三年前,我还在西北农村放牛,今天,在长安街上盖了现代城、建外SOHO这样的房子,在全中国房地产交税第二名、在全北京房地产交税第一名,我怎么不思进取了?

  在任志强看来,我应该像其他公司一样,做成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大公司,走其他房地产开发商向银行贷款、全国各地壮大声势的道路,而不应该仅仅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个小公司上,我才是思进取的。

这里说的其实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度的问题。在我看来,衡量一个公司的标准,最关键的不是大小,而是好坏。一个好的公司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可以给这个社会带来附加价值;一个坏的公司则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伤害。

  我现在学摄影,对照相这件事深有感触。一照相,就要开始喊123;喊了123,说“照了”,人就开始笑,还要一起喊“茄子”。全中国人照相都喊茄子,这不是要了命了?尤其是日本人,还非要加个V字手势。最近,我为一家数码相机做代言,接受记者采访,一个记者跟我合照,她先把手做成V字状,然后也要我举着手。我说咱们别学小日本,自然点,咱们的表情多得很,姿势也多得很。为什么中国人照相就要喊茄子?日本人就要做手势?我想说的是:做任何事都要有点个性,该傻的时候要傻,该脏乱差的时候也要有点脏乱差。

  回到发展公司的问题上。有的公司要走香港模式,有的要走美国模式,要我说,不管是香港模式还是美国模式,都是没有出息的模式,现在应该做的是一个中国模式。说中国模式都说大了,我们的模式就是SOHO中国的模式,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模式,我们可以向别人借鉴,可以向别人学习,但是我们决不模仿。假惺惺的东施效颦,别人的没学会,最后连自己都找不回来了。我相信SOHO中国的模式是一个成功的模式,我们不但在商业上很成功,在建筑上也很成功,所有的建筑杂志谈论中国的当代建筑的时候,多少年以后都绕不开我们的这些项目。

  很多网友问我为什么不学习万科的模式?万科模式是自己的路子,他们要做中国房地产的肯德基,而这个东西是我们绝对不愿意做的。这种模式短期看来很成功,但是过了50年以后,万科有没有一个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的东西?这样大的一个开发量里能不能出现一个标志?而SOHO中国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坐标,包括现代城、建外SOHO、长城脚下的公社这一系列,SOHO尚都做完以后一定又是一个里程碑的东西。我们的哲学思想是小的是美好的。我们要做一家好公司,而不是把规模做得有多大。

  而小公司的小,不是说营业额小、雇的员工少、交的税少,小公司是一种心态。SOHO中国无疑是一家大公司,全中国上万家房地产公司,我们能在全北京缴税排第一、全国排第二,算不算一家大公司?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保持的是一个小公司的心态。小公司的心态就是,“管理效益要高,成本要低”;小公司要发挥每一个人的创造力。大公司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机器,失去了个人的创造力,在今天的社会中,个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神奇,而只要发挥了每一个人的创造力——设计部门发挥设计的创造力;推广部门发挥推广的创造力;建设部门发挥建设的创造力,那么这个公司做出的产品就是独一无二的。

  成功的公司模式只有一条,但是失败的模式却有千万条。导致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人好高骛远;有的人把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放到公司里——这是绝大多数人容易犯的错误;还有一些人就是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这样让他们觉得安全。

1995年以前,我也想要做一个大公司,想要做成麦当劳,那时看到在大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东西,很震撼。做公司和做这个公司的人的想法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老想做个领袖,老想做个伟人,老想端个架子,是很可怕的。有多少人,尤其是那些如今50岁出头的人,天天就是想着做总理,可是整个国家多少年也才出一个总理。这样的心态反映在经营公司上,很容易变成顺弛,一定要做房地产的老大,一定要当第一。但何必非要做第一呢?做第二不好吗?做到在全中国排到前十名又有什么不好呢?别说第二了,能排到第十都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