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4:11:43

二龙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于永超

提到二龙寺,虽然鲜为人知,但它确是一块极富神秘色彩的、与恩施宋朝古城柳州城翘首相望而又一脉相承的文化旅游仙景。

从恩施市区土桥坝或恩施火车站出发,经七里坪或金桂大道、阳鹊坝、茅坝、甘溪坝可直接到达二龙寺峰顶。从二龙寺峰顶向北前行经老村、大坝、白杨坪乡敬老院又可通向318国道熊家岩处。二龙寺地辖三岔乡、白杨乡、龙凤乡三乡交界处,海拔千米,常年少雾,地势开阔,途说恩施飞机场的备选地址将定于二龙寺,无论真假虚实与否,二龙寺的神秘色彩确是与日俱增的。

一、二龙寺文化旅游资源简述

二龙寺有龙则灵。二龙寺有水洞和鹰子岩两大奇观。从方位看,水洞在二龙寺的东面,像蓄势而发奔向东海的巨龙,鹰子岩在二龙寺的西北面,犹如临空而起的腾龙,二龙因此而显灵。

二龙寺因仙得名。二龙拱托的峰顶,最高海拔在千米以上,俯视周边群山一览无余,且地面较平坦开阔,是理想的道观寺庙选址。据传最先寺庙建于宋元时代,是柳州城香火的延伸。因东面原址有压住龙脉咽喉之说,又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搬迁至北面高出50米的台地重建。二龙寺本为佛教禅院,因宗瑞师圆寂后由道家看管,又称二龙庙。当年有守寺主持,香火盛旺,曾为东乡道教圣地。可惜寺庙于1946年冬拆毁,再未重建,只留下“二龙寺” 遗址地名至今。

水洞之水寺中来,奔流清江不间歇。二龙寺东侧的水洞,青石洞口高宽均在3余米,清亮的泉水从石洞涌出,常年倾流直下,孕育出百米梯级瀑布。遇山洪暴发时,百米瀑布吼声如雷、恰似蛟龙狂奔入海之势,蔚然壮观。镇静自若后的洞水落入山涧谷底时,浇灌着沿途千百亩良田沃土,流淌出三十里婉转水路,又经落水洞二次落入、暗流二公里由三台坡出水洞流出,最后于大沙坝汇入清江,沿途馈赠给人类富饶物产和文化盛名。如水洞流域的岩葬——寨沟岩葬;水洞流域的天池——莲花池;水洞流域的南宋城堡——柳州城;水洞流域的名溪——洗脚溪;等等。

从东面仰观二龙寺,它又像一头俯卧的雄狮(头向南),守护与传承着四大地域文化:灯戏、傩戏、斋艺(佛教道士做斋)、农耕(薅草锣鼓)文化。

二龙寺水洞发源地北面是灯戏的故乡——白杨坪乡洞下槽村,从二龙寺到村委会所在地仅4公里、到白杨坪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水洞发源地东面是傩戏、斋艺的故乡——三岔乡。灯戏、傩戏都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斋艺已流传民间数百年,影响到方园数百里,是特色突出的地域性殡葬文化,可与撒野儿嗬媲美。民间“佛教道士”的斋艺,基源于明代以后的寺庙僧尼经常到乡民家中举办亡灵超度等佛教斋醮活动,并逐渐将许多本来属于巫、道的仪式,改造融合于佛教仪式中。乡民社会对亡灵超度的客观要求,与寺庙仪式活动的世俗化和民营化,培养出大批熟悉佛教斋醮仪式的民间职业队伍。二龙寺地域的“佛教道士”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度职”制度,按照佛教的字辈职名传承,运用“儒、释、道”融为一体的役神逐鬼和疾恶劝善“手艺”服务社会,成为民间社会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龙寺以薅草锣鼓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是周边睿智的三乡(白杨坪乡、三岔乡、龙凤乡)五村(洞下槽村、塞沟村、茅坝村、向家村、阳鹊坝村、兴隆槽村等)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特色劳逸文化,在20世纪中后期以队为基础的大集体年月,凡遇队与队之间相互帮工薅苞谷草,薅草锣鼓及高亢歌声响遍三乡五村。

二龙寺是民族文化的富集带,四大地域文化均以锣鼓家什为器乐,以唱腔为表述手法,以跳动为肢体语汇,传达出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景,从而构成了同一地域中既各自独立而又紧密关联的民族文化派系。

二龙寺是造坪建坝的巧匠,周边的坪坝河槽众多;二龙寺是慈善赐福的高手,四邻的休养生息繁茂。二龙寺水洞伸出它的左臂,延展出一片高山平坝,平坝上有个古老的自然村落——老村,现居住着30余户人家100余村民,20世纪末,凭借着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打通了老村至二龙寺峰顶的断头毛坯公路,连通了二龙寺与村乡的公路脉络;老村再向北延伸出一平坝——大坝,它就是合并大村之前的独立行政村——白杨坪乡大保坪村的村委会所在地。水洞向北俯视下的洞下槽龙干溪,是个产“宣统贡米”的风水宝地;入秋季节,山坡上茶园的碧绿与山涧河坝稻菽的金黄,展现出迷人神怡的画卷,微风吹过时和弦出美妙的丰收乐章。

二龙寺水洞伸出它的右臂,延展出一片山坡平坝——甘溪坝,由甘溪坝低缓延伸出茅儿坪、茅坝等。二龙寺的东面脚下有四河槽、小畈河、寨沟等,沿河人民在这里世代繁延、和谐生息 。

二龙寺的西面有兴隆槽村,是距三岔乡政府较远的原行政村,但水泥公路已直通乡镇和市中心。二龙寺的西南部延伸出老岩、阳鹊坝、核桃坝、七里坪等;西北山脚跟处拥有杜家坝、二坡等。

二龙寺的顶部开阔平坦,在西面顶部海拔950米高处可见山泉出水、水稻田、落水洞,因而水肥草茂,适宜畜牧业发展。

“南宋柳州城、千年西瓜碑”已逐渐成为恩施的一大文化旅游名胜,而在柳州城城门西北方向15公里处的二龙寺,也为开发文化与生态旅游、山区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资源财富 。

二、二龙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架

(一)开发规划:联乡统一设计,与新农村建设同谋

因二龙寺处于三岔、白杨、龙凤三乡联接点上,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由政府统筹规划,综合开发,走可持续健康发展路子。提出规划设计思路如下:

一是由舞阳办事处与三岔乡联合,规划开发以七里坪、阳鹊坝、莲花池、甘溪坝为新农村支点的柳州城——莲花池——二龙寺水洞流域文化休闲旅游线路;

二是由三岔乡与白杨坪乡联合,规划开发以兴龙槽、老村、洞下槽、白杨坪乡福利院为新农村支点的绿色产业与文化旅游线路;

三是由白杨坪乡与龙凤乡联合,规划开发以大坝、杜家坝、二坡、老岩为新农村支点的生态环形旅游线路;

(二)开发格局:整体联动开发,与特色产业化共进

水稻是二龙寺地区的主产。茶叶产业基础较好,二龙寺茶场已生产出“玉露”等品牌。以牲猪为主的畜牧业始终是二龙寺区域的传统优势产业,有过“二龙寺百头猪场”的发展经历。野葛在这一地区生长繁茂,适宜建设葛系列产品生产基地。玉米、土豆和红薯的产量也占较大比重。此外,黄豆、绿豆、高粱、小米等小杂粮品种多样。因此,在二龙寺文化旅游整体联动开发中,应与特色产业发展共同推进。

(三)开发战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根据目前基础设施现状,需政府投资建成两条乡间断头路:二龙寺峰顶至大坝(三岔乡与白杨坪乡联通),大约5公里;大坝至二坡(白杨坪乡与龙凤乡联通),大约6公里。两条乡间断头路打通后,可形成二龙寺环形旅游圈。

 重建二龙寺庙,为佛教文化、斋艺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承与进一步繁荣提供保障。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弘扬灯戏文化和傩戏文化,使之在与旅游发展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独特文化产业,以此构建二龙寺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四)开发目标:科技文化配套,观光生态旅游一体

二龙寺周边的坪坝河槽适宜生产水稻且品质好,近年已引起农业科技部门重视,大都由原来的传统生产区变成为良种选育区。本开发规划设计中的三条旅游线路中均可成为良种选育示范区,加之面积广阔、距离市区较近,为市民和中小学生开展农业科技观光带来便利。把水稻良种选育园、茶叶科技示范园、土豆制种示范园、野葛种植示范园等科技园区建设与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区统一规划开发建设,在恩施文化生态旅游区内形成特色项目,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二龙寺地区的科技文化生态旅游体系。

水洞泉涌涟江海,二龙寺重展风月。我相信,在构建“鄂西文化生态旅游圈中心”的大背景下,二龙寺周边及其水洞流域的科技文化与生态旅游业发展将展现出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