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华裔青年谱写YouTube创富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45:13

27岁华裔青年谱写YouTube创富传奇
  2006.10.10  来自:星岛环球网     标签: youtube 视频

  2005年,两个年轻的技术人员在美国创建了一个名叫YouTube的网站。谁也没有料到,十几个月之后,它的名字会响彻全球。
    这个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就是“允许任何人上传并共享任何视频内容(非法内容除外)”。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用户自己创作的—点击率最高的很有可能是两个男孩的无伴奏Hip-Hop演唱,或者是一个女孩面对摄像头的独白。

    在很多专业制作人眼中,这些节目都业余得不值一提,但事实证明观众的反应却与此截然相反。今年7月,它的视频日浏览量突破了一亿次,这相当于2/3的美国网民每人看了一次。根据Nielsen//NetRatings的估计,YouTube已经成为最大的互联网视频提供商之一,超过了雅虎和Google。  
     这一传奇故事是由29岁的查德?赫利(Chad Hurley)和27岁的华裔青年史蒂夫?陈(Steve S.
  Chen)谱写的。他们均于1999年加入PayPal公司,是其最初的二十名雇员之一。创建这个网站的初衷非常简单。2005年1月,赫利和陈想与旧金山的几个朋友分享一次晚餐聚会的录像,但他们却找不到发送给对方的办法。于是两人决心设计出一种简单易行的视频共享解决方案,最终在赫利的车库里创办了YouTube.com。

    2005年5月该网站开始公开测试,12月正式启动。同时它获得来自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红杉基金(Sequoia
  Capital)350万美元投资。今年4月,红杉基金再次向YouTube投入了第二轮八百万美元投资。
    面对直线飙升的用户群,两位创始人需要像杂技演员一样,在用户、内容公司和广告主之间寻求一个保证三方利益的平衡点。因为如果他们过于迎合网站用户,就将面临由于内容侵权而被起诉的危险,从而失去内容供应商的支持;如果他们一味地讨好内容供应商,又有可能失去大量的网民。

    从一开始,人们对YouTube的质疑就集中在三个方面:内容版权问题、商业模式和带宽成本。有人认为它就是视频版的Napster,所以它的最终结局会和Napster类似,遭到内容公司的重重打压而被迫关闭。但是YouTube公司的市场和规划副总裁凯文?多纳合(Kevin
  Donahue)认为:“现在不是1999年那会儿了,那些人(指Napster等)的做法过于离经叛道。而YouTube不同,我们希望和内容所有者做生意,而不是与其发生冲突。”

    YouTube的“导演计划”(Director
  Program)可以明显看出其为了追求平衡的巧妙思路。今年3月,为了限制用户上传侵权的内容,YouTube规定用户只能上传十分钟以内的短片。紧接着,该网站推出了导演计划,为专业的内容制作者们提供视频博客服务,对此类用户上传的视频不再限制时长,用户注册时需要提交有关的证明资料。

    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YouTube已经在其网站的介绍上明确表示:把广告视为其商业模式,因为看好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但YouTube并不看好目前流行的在视频前后加入广告的做法,而是试图“搭建一个广告主和用户都欢迎的广告平台”。8月22日,YouTube宣布推出新的视频广告概念:参与式视频广告(Participatory
  Video
  Ads,缩写:PVAs)和品牌频道,作为迈向新的互联网视频娱乐广告模式的第一步。YouTube将为广告主建立独立的品牌频道,用户可以对该品牌上传的视频进行评论、打分,还可以订阅频道,定期收到厂商推出的视频;广告商则可以组织用户发起视频大赛。这种广告模式的理念是把广告做成网站的内容,同时发挥病毒式视频的传播效力。这和MySpace.com的赞助商主页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