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首诗看唐朝的衰亡--读书--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46:19
从三首诗看唐朝的衰亡
作者:马永涛(山东省章丘市埠村街道办事处)
 
2010年05月04日16:20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返回“人民网首届党政领导干部书评大赛”专题页面
人民网首届“党政领导干部书评大赛”19号参赛作品
作品名称:从三首诗看唐朝的衰亡
作者:马永涛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埠村街道办事处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的唐末诗人,作为时代的亲历者和记录者,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黑暗,渴望当政者能够采取措施变革图强,同时也在提醒后来者要以史为鉴,励精图治,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闻弄猴人赐朱绂》——荒唐的用人制度
唐末李茂贞叛乱时,随昭宗出逃长安的伶人中有一弄猴人,随身带着一只猕猴。此猴性机敏、通人性,能执鞭驱策,戴帽穿靴,随班起居,取悦于百官。昭宗很喜欢这只聪明的猕猴,就赐弄猴人绯袍(唐代四品官员的服色)。昭宗的此举引来诗人罗隐的笑骂,于是就有了那首著名的《闻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猢狲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昭宗死后,这只猕猴归新主朱温所有。但猕猴极为忠贞,不愿服侍新主,多次向朱温跳跃奋击,终于被杀。猴子无辜,但封弄猴人为四品大员的昭宗当真昏庸,难怪在他的统治下政治更加腐败,他自己也被朱温指使人杀死。
罗隐在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60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在这首诗的前二句,诗人概括了自己仕途不遇的辛酸经历,嘲笑自己执迷不悟。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十多年来一直应进士举,但一次也没有考中,一官半职也没有得到。“五湖烟月”是指诗人的家乡风光,他是余杭人,所以举“五湖”概称;“奈相违”是说为了赶考,只得离开美丽的家乡。反过来说,倘使不赶考,他就可在家乡过安逸日子。所以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后二句便对唐昭宗赏赐弄猴人官位事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讥刺皇帝只要取乐的弄人,抛弃贤人志士。“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晚唐政治黑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荒唐的用人方式招致国灭身亡的人,唐昭宗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牢记住,无论什么时代,“亲贤臣,远小人”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
《官仓鼠》——腐败黑暗的官场
晚唐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曹邺到洋州刺史任上后,发现地方官吏贪污受贿、横征暴敛,黎民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经微服私访,细察民情,曹邺了解贪官们许许多多敲诈勒索、鱼肉百姓的实情。一天,他假借宴请拜会之名,把所有的贪官污吏聚集州衙后,当众怒题了一首七言绝句,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硕鼠”们看情况不妙,面面相觑,暗自叫苦,正想借故开溜,曹刺史一声令下,悉数拿下,按罪量刑,严厉惩治了这批“硕鼠”。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是对贪官污吏的诛伐。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譬喻妥贴,词浅意深。他用“斗”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诗的隐喻意很清楚,官仓鼠就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两条腿的“大老鼠”所吞食掉的,当然不仅仅是粮食,还有官逼民反的社会动荡。尤其使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无恐,这又是谁在作后台呢?“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故执一问,含蓄不尽。“谁”字下得极妙,耐人深思,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一贪腐现象的根源。
《再经胡县城》——尖锐的社会矛盾
唐末杜荀鹤写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再经胡县城》就是记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这首诗写“初经” 时的所见所闻,只从“县民” 方面落墨,是谁使得“县民无口不冤声”?没有写。写“再经”时的所见所闻,只从“县宰”方面着笔:他凭什么“加朱绂”?也没有说。在摆出这两种现象之后,紧接着用“便是”作判断,而以“生灵血染成”作为判断的结果。“县宰”的“朱绂”既是“生灵血染成”,那么“县民无口不冤声”正是“县宰”一手造成的。而“县宰”之所以“加朱绂”,就由于屠杀了无数冤民。在唐代,“朱绂”是四品官的官服,“县宰”而“加朱绂”,表明他加官受赏。诗人不说他加官受赏,而说“加朱绂”,并把“县宰”的“朱绂”和人民的鲜“血”这两种颜色相同而性质相反的事物联系起来,用“血染成”揭示二者的因果关系,就无比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统治者与民为敌的反动本质。 “县宰”未“加朱绂”之时,权势还不够大,腰杆还不够硬,却已经逼得“县民无口不冤声”;如今因屠杀冤民而立功,加了“朱绂”,尝到甜头,权势更大,腰杆更硬,他又将干些什么呢?读读诗人在《题所居村舍》里所说的“杀民将尽更邀勋,便知这首诗的言外之意了。
荒唐的用人制度,腐败黑暗的官场,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动摇了唐王朝的根基,导致了农民起义不断、军阀割据混战,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王朝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人们用他们的笔记下了那个时代的悲哀,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特殊的“史料”,让我们在吟咏诗篇时,听到了更多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