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时23分,我们看见“贝利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28:35
本报记者与天文专家共赏“大日食”
9时23分,我们看见“贝利珠”
本报记者 赵亚辉 《 人民日报 》( 2009年7月23日   05 版)
日全食过程示意图,图中日全食全过程7月22日摄于江西九江。
胡国林摄(人民图片) 资料来源:新华社 宋 嵩制图
7月22日,武汉。清晨7时,天空间或有云飘过,太阳在薄云中若隐若现。虽然距离日全食还有1个多小时,武汉汉口江滩已经人潮涌动。
记者跟随北京天文馆日全食观测团来到武汉,同行的还有200多名天文工作者和爱好者,携带了数十台专业的观测仪器和望远镜。
8时,云逐渐散开,太阳露出笑脸。距离日食正式开始还有十几分钟,广场上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请注意太阳的西边缘”,北京天文馆副馆长景海荣告诉记者,由于月亮是从西向东绕地球运行的,因此日食总是从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包括5个阶段: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8时14分
广场上一阵欢呼,透过观测眼镜望去,月亮的东边缘切上了太阳的西边缘,这就是“初亏”。
日全食终于开始了。
太阳表面已有一个小口,像一张圆饼被轻轻咬了一口。慢慢地,小口越来越大,太阳表面阴影处的弧形切面正一步步向前推进,原本明亮如圆盘的太阳逐渐变得像一弯娥眉月。
8时30分
天气突变,薄薄的层云升起,用肉眼就可以清晰看到太阳在云层中穿行。
太阳逐渐只剩下一段明亮的圆弧,弧线也在快速缩短。
9时23分
在薄云之中,几乎变成一条线般的太阳边缘,冒出了几枚明珠,散发着光彩,这就是著名的“贝利珠”现象。
“‘食既’已经开始了”,景海荣说,这是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整个太阳圆面很快要被遮住了。
很快,太阳完全看不到了,天空骤然暗下来,白昼如夜的现象出现了。
“‘食甚’来了!”广场上一片欢呼声,观测现场的路灯亮起来,温度也明显下降。
黑暗持续着,太阳被完全遮住,天空中云影绰绰。但是令人期待的日冕,却迟迟没有出现。
9时29分
一缕阳光从月球边缘透射过来,一段短弧状光芒从云层中透了出来,似乎是“贝利珠”再次出现。
已经是“生光”了,月亮的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日全食进入复圆阶段,太阳再次露出了一瓣月牙形状。
“太遗憾了!”景海荣说,“十几分钟前天气还很好,就这几分钟云层厚了,日冕没能看到。”
日冕是太阳的外层大气,因为太阳的亮度是日冕的百万倍,所以我们平常看不到日冕。如果天气好,应该能看到日冕呈现放射状的珍珠色光芒,好像给太阳戴上了美丽的帽子。
慢慢地,日面越来越大,云雾也彻底散去,太阳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10时46分
太阳表面再次恢复成圆形,这是日食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复圆”。
天色随后彻底明亮,整个日全食持续了2小时31分钟。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比较完整地见证了日全食的全过程。”景海荣说,“但是也有很大的缺憾,没有见到日冕,这就好像音乐到高潮突然断电,最精彩的没有听到;又好像一出大戏,配角都出场了,但主角到关键时刻却没露脸,戏都让配角唱了。”
景海荣表示,也不用太遗憾,因为见证日全食的全过程已经很不容易。日全食大约平均1.5年才光临地球一次,每次只覆盖地球表面的1/305,我们如果呆在一个固定地方,大概要等450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
他说,“我们中国地域大,不用等那么久。此后最近的在中国的日全食,是2034年和2035年,一次在新疆和西藏,还有一次在北京就能看到,希望那时能补上这次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