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哥本哈根的意义(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23:07

第三节 哥本哈根的意义(6)

  “巴厘岛路线图”的最终绘制成功,得益于国际大气候的变化。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使气候变化在全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发展中国家纷纷表示愿意为保护气候系统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理念,根据UNFCCC的规定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美国,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自愿采取有利于保护气候的政策与措施,美国国会也开始对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多种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

  “巴厘岛路线图”包含了13项内容和1个附录,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设定了明确议程。它明确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实际上否定了美国对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承担量化减排责任的不切实际的要求。除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外,路线图还强调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极为关心的三个问题。但十几年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持行动很少,技术转让方面成绩几乎为零,一直令发展中国家强烈不满。路线图还设定了时间表,要求有关的特别工作组在2009年完成工作,并向UNFCCC第15次缔约方大会递交工作报告,这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完成时间一致,实现了双轨并进。

  这份让不少与会代表激动落泪、拥抱庆祝的路线图,最大的成就是把一直游离在全球减排框架之外的“最大一根烟囱”拉入了伙。协议明确规定,UNFCCC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没有签订《京都议定书》的美国这次妥协了,使它变成了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真正的全球协议。

  为此,其他各方也妥协了。前言内文中没有对工业化国家的减排任务作出具体规定,也没有建议哪些国家应当减排或者减排多少,而是在注释中援引学术著作中的建议减排目标: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2000年减少一半;到2020年,富裕国家必须减排25%~40%。因此,环保主义者对此非常失望,甚至认为它是废纸一张。

  尽管“巴厘岛路线图”不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国际协议,但它是一个指导今后气候变化谈判的纲领和计划,是一个表示大家都愿意参加后一阶段谈判的“意向书”,确定了谈判的时间表。为了安慰大家,印尼代表希望人们把眼光放到远方的胡萝卜上:“我们希望这次大会像是约会,大家同意聚到一起,而明年在波兰召开的大会是结婚,后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大会则生出小孩(制订新协议)。”美国代表哈伦•沃森说:“在某种程度上,这次大会好比初次约会,我们还没有想过在结婚证上签字呢。虽然最终是什么样子尚难预料,但不管怎样,有(路线图)总好过没有。”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的开端,“巴厘岛路线图”留给绝大多数人的,正是这样一种希望。人们同时预期,这个希望的实现之地,就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2009年12月7—18日,第15届缔约方大会将在那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