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哥本哈根的意义(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1:38:48

第三节 哥本哈根的意义(5)

  戈尔在哈佛大学的老师罗杰•内维尔是第一个在环境中测量碳含量的科学家,是他激发起了戈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兴趣。进入美国国会后,戈尔成为第一位关注全球变暖的议员,他在1992年推出的《濒危的地球》一书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成为克林顿总统的副手后,戈尔开始力推美国政府征收碳税并签订《京都议定书》,但因为参议院反对而未果。在2000年参选美国总统时,戈尔表示当选后将致力推动签订《京都议定书》,最后却惜败于小布什之手。

  失之东隅,收于桑榆。没能登上政治舞台中心的戈尔,却在环保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天地。败选后他把主要精力投注到气候变化领域,亲自研究制作了全球变暖的多媒体资料,并在全球各地巡回演讲,呼吁人们关注这一迫在眉睫的风险,数年下来已经不下千场。电影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看了戈尔的演示后感到“极为震撼”,他说:“一个半小时之后我离开,想着全球变暖就是最重要的议题。我不知道要怎么拍这部电影,但我想要试试看。”随后就有了戈尔亲自主演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

  在影片中,戈尔引用了大量图片、冰芯样本过去60万年间的温度和碳含量检测数值等一手资料,让公众明了气候变化的真相:格陵兰和南极冰床溶解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米,沿海地区将被淹没,一亿人将成为难民,冰雪融化后大洋盐分含量降低可能会中断墨西哥湾流并造成北欧地区气温骤降。影片的最后,平静深沉的戈尔呼吁公众,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尽快采取适当行动阻止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比如减少日常生活的碳排放,种植更多植物。

  《难以忽视的真相》把戈尔的学术兴趣、政治生活、家庭经历、个人信念和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证据巧妙地融化在了一起,在谨严的事实分析之外,散发出一种无法言传的道义感染力,令人很难无动于衷,不论“左派”还是右派对此片的评价都极为正面。看过电影的19位顶尖气候学者都表示,戈尔在片中表达的科学观念是正确的。知名的气候科学家博客“真实气候”认为,片中的科学观点非常新颖,并引用了许多最新的研究。一直对全球变暖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史学家迈克尔•夏默说,《难以忽视的真相》“让我震惊到不再抱持怀疑”。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写到:“你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没看,而你又有孙子的话,你必须向他们解释你为什么不去看。”

  在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上,《难以忽视的真相》获得最佳纪录片奖,片中的主题曲I Need To Wake Up获得最佳歌曲奖。由戈尔编写的同名书籍,也在2006年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更大的肯定来自挪威,在奥斯陆,诺贝尔委员会将2007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IPCC和戈尔。

  巴厘岛路线图

  京都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之旅的下一个枢纽站是印尼的巴厘岛。2007年12月3日到15日召开的巴厘岛会议,吸引了来自UNFCCC192个缔约方以及《京都议定书》176个缔约方的1.1万名代表,这也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大会。

  会议原定14日结束,但美国与欧盟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立场上的重大差异展开了激烈交锋,在美国的反对下,会期被迫延长1天。饱受各国炮轰后,美国的态度软化了下来,在大会的最后一刻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欧盟及发展中国家向美国让步,接受折中方案,放弃要求议定书正文内订明减排目标,改行路线图方案,各国将于未来两年内举行会谈,并于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下一轮气候变化大会,届时制订新的减排目标取代《京都议定书》,并于2012年生效。15日,所有缔约方一致通过了《巴厘岛议定书》,为期13天的会议最终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