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52:30
        文/闫海玲

  电视剧 《老大的幸福》播出以后,一时间在社会上广泛引发了人们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的思考和讨论,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经典的见解,但是也有不少错误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在千百万幸福追求者的心目中,幸福有着各种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意义。这也是近些年有些媒体报道说,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指数)却在下降(据有关媒体调查),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与我们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倡导、宣传、引导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

  什么是幸福?古往今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一直被视为人生之大福;有人以“富贵是福,多子是福,团圆是福,长寿是福”;也有人认为“平淡是福,贫穷是福,吃亏是福,孤独是福”;还有人认为“工作是福,奉献是福,竞争是福,牺牲是福”等等,可以说“幸福”是千人千事,所悟不同。按照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讲,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和生存状况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主观确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所谓幸福就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这说明幸福既包含着物质生活的幸福,也包含着精神生活的幸福,幸福既存在于现实,同时又具有理想的因素。人们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就会感到幸福,反之,就会认为不幸。所以幸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关键在于个体的定位。关键在于人们的视角与心态,关键在于自己需要学会和懂得体验属于自己的幸福。有的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一辈子活得坦然、充实、幸福;而有的人或把捞钱当做幸福,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或把当官看成幸福,为了升迁不择手段;或把吃喝玩乐视为幸福,灯红酒绿,忘乎所以……最终在无休无止地私欲追逐中远离了幸福。在此,我想到了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的中共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的事迹,王部长生前,“用亲民获得爱戴,用求索破解疑难,用公道赢得尊重”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我曾经列过一个公式:幸福=现实/欲望,对一个人来说,现实往往是一个变化不大的定值。幸福感的大小就取决于欲望的高低。”欲望越小,幸福感越高;欲望越大,幸福感就越低,二者之间正好呈反比的关系。生活中,虽然说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实现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而且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单纯把追求物质享受理解为幸福生活,那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的。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傅家五兄妹的生活横跨商界、官场、股市、娱乐圈、市井胡同,傅老二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表面上跻身鲜亮的上层生活,却因早年前妻的背叛对感情意气消沉;傅老三是个副处长,但却更像是媳妇手掌中的“窝囊废”;梦想着成为大明星的傅老四、有着自己音乐追求的傅老五,傅家的兄弟姐妹都像是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平常人。傅老大是东北顺城这个小城市的一个普通小市民,他靠着自己的手艺,过着自给自足、有滋有味的生活,但却被弟弟妹妹们认为过得太不幸,非要把大哥接到北京享福。傅老大来到北京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闹出了不少笑话,但他从未感到自卑,也没有不屑,而是带着一颗朴实的心,以小城市人特有的真挚入乡随俗而不失本色,与任何人都能打成一片。他乐于助人,关爱残疾儿童,救助为生计所迫几乎投河自尽的残疾男童的母亲,并以此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然而他的弟弟妹妹们却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哥哥老大的生活,以自己的幸福标准来衡量哥哥的幸福,最可悲的是,傅老大的弟弟妹妹们强行将大哥好容易得到的幸福活生生地拆成了不幸,非要让他过上和他们一样的“幸福”生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觉得缺少幸福感,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欲望太多,又不可能样样都能满足,于是便产生痛苦。名是缰,利是锁,对于名利想得越多,活得就越累,就越是觉着自己不幸。在诸多利益得失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更多地享受到幸福和快乐。《老大的幸福》还教育我们必须明白的又一个道理:幸福绝对不是单个人的事,撇开了集体、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幸福是不存在的,一个人的幸福要与人分享才叫幸福。

  所以说,《老大的幸福》所折射出的求真求善的情感观念和质朴无私的价值观念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十分积极的启迪意义和示范作用。正如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所称赞:该剧具备其他电视剧难以取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剧中主人公傅吉祥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一切以他人为先的精神状态,就是我们当前需要大力提倡和树立的一种和谐的心境,傅吉祥的扮演者范伟,创造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堪称楷模的中国公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