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恐惧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44:33

网络恐惧症

5分

开放分类:医学术语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现象

收藏分享到顶[0]编辑词条 目录
  • 1 概述
  • 2 症状表现
  • 3 网络恐惧
  • 4 病理病因
  • 5 分类举例
  • 6 防范措施
  • 展开全部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

网络恐惧症,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主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仿佛一切都被用放大镜来观察。现在地方许多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惧心理,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

网络恐惧症-概述

     陶宏开教授的'网络恐惧症'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主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仿佛一切都被用放大镜来观察。据了解,不少官员有很多怕,但最恐惧的是网络。现在地方许多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惧心理,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当前网络上的热点事件来看,大多和官员有关,比如近期的广西烟草局长日记事件等。网络的及时性、草根性、互动性等传播特性,能把一件事情在短时间内被极速放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人围观,反应稍慢或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为公共事件。

网络恐惧症-症状表现

     网络恐惧症

此症有轻重之分。重症患者症状明显:身倦乏力,心惊胆战,自汗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触事易恐,多谋寡断,虚怯善恐,夜不成寐。他们不敢上网,不愿议论网络舆情,甚至视互联网为大敌;恐违规行为被曝光,一发而不可收拾;惧工作错失遭公布,导致乌纱帽不保;如听说某人因网络舆情扩散而被查处,则惶惶不可终日。

按中医的说法,“网络恐惧症”乃是恐怖症的一种,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恐惧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即对某种事物或情境产生焦虑和害怕,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现又新增对网络的恐惧。 [1]

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地方党政官员对网络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的担心个人隐私被曝光,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也有官员担心网络监督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让人有口莫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网络恐惧症-网络恐惧

     一些官员产生“网络恐惧”

官员们已被无情地扔进了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不免使一些官员产生“网络恐惧”,呈现出各种表现。

 

漠视监督

漠视网络监督,打击报复网络举报人。由于网络监督的主体合法性尚不明确,监督手段缺乏或受到限制,网络监督信息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部性和片面性,一些被举报的政府部门或官员便抓住这些把柄,想方设法逃避责任,甚至掩盖自己的严重错误,用手中的权利迫害网络举报人,引发网民激愤情绪,导致事件升级。

 

反应滞后

反应滞后丧失引导网络舆论的主动权。由于滥用网络监督权现象的存在,有人利用网络打着监督的旗号,夸大事实,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种攻击轻则危害他人的权利,毁谤名誉,重则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引发网民情绪失控。对此,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采取回避或置之不理,害怕引火烧身,以至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洪水猛兽

视网络监督为洪水猛兽。通过网络曝光,大量违纪违法官员和腐败案件受到查处,使许多官员被震慑。然而这只是网络监督的一个方面,无处不在的目光不仅对官员检点自身言行,而且对于官员的决策、管理水平都是一种挑战,网络监督不仅要捉蛀虫,还要维护大树肌体的生态健康。这对任何官员都是严格的考场。譬如,2008年岁末周久耕事件发生后,南京市的许多官员似乎一夜之间换了一身“马甲”:高档名牌服装不穿了,名牌手表不戴了,高级轿车不坐了,天价香烟也消失了。 [2]

网络恐惧症-病理病因

     网络恐惧症

一些干部之所以对网络产生强烈的恐惧,重要原因之一是抽天价烟的周局长、写日记的韩局长等人的丑行先后在互联网上被揭露,当事人随后相继落马。网络的传播速度呈“爆炸”式,极易迅速产生集聚与放大效应,形成网民情绪高密度的舆论场。网络的及时性、草根性、互动性等传播特性,能使一件事情在短时间内被极速放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少贪官因此受到纪委的注意,一经审查,果然是劣迹斑斑,很快落马。“一包烟、一块表,被弄下台,网络太厉害了。”有些干部从中照见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心情郁结,久而久之,生成“网络恐惧症”。

网络上系列“门”事件的接踵而出,说明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网络舆情已成为干部监督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利器;它改变了舆论生态,成为解读现实社会的重要 “索引”。网络舆情并非“洪水猛兽”,也不是“妖魔鬼怪”。我们对它应采取欢迎的态度。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在《人民论坛》杂志所作的调查中,88%的受调查者认为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有些人患“网络恐惧症”,多半自己屁股上不干净;他们把头埋在沙堆里,屁股露在外头;他们忧心忡忡,又说明网络监督已开始发挥作用,令他们心灵受到强烈震慑,不敢为所欲为。如能从此歇手,则是一大幸事。

话也要说回来。互联网的舆论监督有似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有可能杀伤健康细胞。一位县委书记说,当前网络防不胜防,许多负面信息一不留神就被人弄上了网络,这带给了他很大的压力。网络媒体的泛在传播方式具有不可控性,舆论场的形成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有些人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制造虚假信息谋私利,或发布污蔑性的言论,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在欢迎网络监督的同时,同样要理直气壮地反对有人把互联网的帖子变成大字报,坚决抵制和批判失实、低俗信息的传播。对于蓄意在网上制造谣言者,在查明之后,要追究利用互联网制造虚假信息者的法律责任。如何依法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创造和积累经验。 [2]

网络恐惧症-分类举例

     “天价烟局长”周久耕

嚣张型:“天价烟局长”周久耕

典型案例:被一些网民称为“天价烟局长”的周久耕于2009年被江苏省南京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而周的出事和“落马”很大程度应当归功于网络的威力。先是周的关于房价的不当言论被人在网络上猛批,接着是周在公众场合所吸的价格上千元一包的所谓高档香烟和所戴的一块名表被细心的网民发现并搬到网上,之后是有关政府部门启动对周的违法行为的调查和处理,最后是司法部门的依法判决。在整个过程中,网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点评:可以想象到,周久耕们对网络肯定是充满了害怕的心理,也肯定会有躲避的愿望。这些少数官员,由于有着各种违法行为,既害怕党政部门的监督,也很害怕新闻监督,但最怕的是广大群众通过互联网的检举、揭发和扩散。

好色型:烟草局长韩峰

典型案例:“这个局长有意思,日记啥都写。”2010年2月28日,广西烟草系统干部韩峰的日记在网上广为流传。网友“含仙子”在天涯社区发帖展示的“局长日记”,共计145篇,每篇一般几十字,记载了韩峰与多名女下属、同事淫乱,收受贿赂等内容,被称为新的“官场现形记”。这段“香艳日记”从2009年11月开始在小范围流传,经过三个月发酵,在今年2月引起公众关注。官方迄今没有披露日记是如何泄露的,来宾市警方曾称,最早的发帖地点位于广东。有网友对日记真实性提出怀疑,认为日记如此私密的东西,不太可能外流,但也有网友相信是真实的。2010年3月1日,官方宣布纪检部门对韩峰立案调查,3月9日韩峰被移交南宁市检察院立案调查,13日广西自治区检察院批准对韩峰进行逮捕。

庸官型:“十不知道局长”

典型案例:2010年3月14日,河南省新密市东兴煤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25名矿工不幸遇难。次日中午,新华社记者在矿难现场,向新密市安监局局长王某问了10多个关于矿难的问题,其中有10个他大都回答“不知道”,网友叫他“十不知道局长”。这个“一问十不知”的庸官在网上被猛批后,3月17日就被新密市委下令免职。

醉酒型:深圳海事局原党组书记林某

典型案例:2008年10月的一天,有网友爆料,一位自称北京来的高官的中年男子在深圳市某酒楼猥亵一名11岁女孩子,帖子发后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正义感的网友很快就指认出,这名男子时任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林某某。在事件发生两天后,深圳海事局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林某某已被停职。
点评:林某某这样的领导干部可能平时工作是很不错的,很有工作能力,功劳和苦劳也可能都不少,为人处世都很合乎社会规范。但是在酒后乱性,发生了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严重违法行为,应属于醉官行为。

“被动”恐惧型:“最年轻市长”周森锋

典型案例:2009年6月,29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周森锋,无疑是网络热点人物。6月21日,他以全票当选湖北宜城市市长,成为湖北省目前年龄最小的市长。“最年轻市长”的消息一出,顿时引发网络热议。“后生可畏”还是“后台可畏”? “干部年轻化”会不会在“拔苗助长”?选任程序是否公正?是否符合干部任用规则?等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周森锋的家庭背景、在学校的表现、穿衣戴帽、生活作风、工作成绩,被全面关注。年轻市长以沉默应对“全民考核”,媒体评论29岁市长在质疑声中前行。
点评:这一类干部往往“木秀于林”,具有“非常”特征。“最年轻市长”遭遇网络风暴,充分展现当前网络的非规范特征,对于那些具有“非常规”特征的官员来说,只要自己坐得正、行得端,那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僵化型:不愿接受新事物

知识不足型的“网络恐惧”症,这种情况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就是许多不爱学习新鲜知识,不爱接受新鲜事物的官员们,由于自己不会上网,不会使用网络学习和交流,因此有点讨厌互联网。这些官员之所以不喜欢网络,因为网络给他们压力了,不学习就不会用,可以将他们归结为信息时代边缘化群体,对网络具有内在的恐惧感。

沉默型:闷声才好发大财

那些拥有特殊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部门的官员,由于不愿意上级部门和公众知道自己的过高收入和福利待遇,因此厌恶网络,恨不得所有新闻媒体都消失才好。去年网上曾流传过中石化天价吊灯,还有大批低价团购住房的事件,都引起了网民的关注。这些垄断性企业崇尚的是“闷声发大财”的理念,极少主动披露这些信息。因此,可以推断,凡是具有特殊利益的行业和政府部门的官员,是比较恐惧网络的。 [2]

网络恐惧症-防范措施

     网络恐惧

1、网络恐惧症似病非病,它不像生理疾病,来了你就躲不掉,要想治好,得找医生进行专业治疗。而“网络恐惧症”与生理性疾病不同,它是一种主动性的病,患不患病是官员自己可以决定的。要想与这种21世纪的新型“流行性病毒”永远隔绝,作为政府官员的你,得给自己打好“预防针”,穿好“隔离服”。

2、主动与网络“亲密接触”。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生活伴侣。政府官员应该把网络看作是凝聚民意的“最基层”、深入群众的“第一线”,多学习一些网络运用知识、多关注一下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网络上与己相关的热点话题,对待问题不要“捂盖子”,就不会在浩瀚的网络里迷失方向

3、要提高网络鉴别的能力。对网络媒体新格局要有清醒的认知,在洞悉特性的基础上有序参与。准确鉴别网络的芜杂和失序带来的低俗、恶俗现象,善于倾听网民的心声和民情,坚决抵制和批判失实、低俗信息的传播,使网络空间成为社会核心价值传播和弘扬的场域,与网民形成良性互动。

4、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不论是“日记门”还是“短信门”,都是以揭露官员的腐败行为作为看点,在网络上制造巨大的“批官风暴”。网络用得好就是宝,用不好就是祸。要想使网络真正成为帮助自己工作的好工具、好帮手,而不是把自己卷入批判漩涡的“魔鬼”,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做到干净做事、诚实做人、清正为官。在思想理念有所动摇之前,多想想那些一时风光一世悲哀的“门”系列主角。自己的清白,才是防治“网络恐惧症”的最佳药方。 [3]

5、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在看到和承认网络监督有着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防范网络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利用,恶意诬告、诽谤官员。我们相信随着公民自我责任意识的强化和网络管理的完善,网络将是一个更加健康多彩而有序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每个人参与,需要每个人维护。 [4]

网络恐惧症-治疗方法

     治疗网络恐惧

1、常用疗法有中医药物疗法、情志相胜疗法、说理开导法、暗示疗法、移情易性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

2、一中药方,以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为主。抄方如后:熟地20g,山药15g,山萸肉15g,茯苓15g,枸杞15g,炒枣仁15g,益智仁15g,炙甘草10g,桑寄生12g,龙骨15g,牡蛎15g。有意者不妨连服七剂试试。

收藏 分享到:      顶[0] 编辑词条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hudong.com。

附图

 上传图片
注释:
[1]^新浪新闻:“网络恐惧”切勿成常见病
[2]^中国新闻网:官员"网络恐惧症"剖析 症状不同“病理”亦不同
[3]^人民网:为患“网络恐惧症”的官员开解药
[4]^腾讯:官不聊生: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症”,2010年05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