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醉-中国人的恶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0:48:05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亲朋聚会把盏抒怀!据说,中国人的感情都是在酒桌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人相当一部分生意也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要做“兄弟”哦,做了“兄弟”才好办事。“兄弟”者,同吃也!

    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的酒文化,人尽皆知!为了这句酒桌上最有名的顺口溜,不知有多少本不喝酒之人,被别人强劝着喝了过量的酒,更不知有多少人,也不知是出于好意还是歹意,凭着这句“劝酒”话把别人“劝醉”了一个又一个,打遍酒桌无敌手。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传统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世界公认的酒的故乡,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论生老病死,无论悲欢离合,谁也躲不开推杯换盏,触筹交错的场合。大概就也就是酒文化形成与兴盛的渊源吧!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提到社交,那相当一部分的场合就是吃吃喝喝,设若你没有点点酒文化,还真就应付不下场面来。你要学会对别人“劝酒”,你要接受被“劝酒”!所谓的敬酒,所谓的干杯,都是场面上的事情,要得心应手应付才行。看看老外是怎么评价我们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旁观者清,我觉得评价很贴切!注意看了,我们是生来的“无情与自私”!随应酒文化的醇厚盛兴,酒桌之上“强饮”“强劝”的恶习如何来的?对劝酒者,是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灌醉了别人,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本色啊!而别人醉了是如何的难受,他全然不管不顾。无情不?自私不?对被劝酒者,是为了保全颜面,本不能多喝酒,也得强撑着冒充硬汉,总不能落个“感情不深”的话把吧?更何况还可能是有求于人家呢?于是只好干了一杯又一杯,从被“劝酒”直到被“劝醉”!顾“面子”不?要“面子”不要命啊!

    在酒桌上“酒文化”的共识是,刚认识的朋友要喝,关系好的更要喝,光喝还不行,还要多喝,不喝就显得你不够意思,和同事要喝,和领导更要喝,不喝就体现不出你的诚意;不喝,在酒桌上你说话就没有力度,办事不够诚心,对人不够实在。直到喝到高了,喝到人事不醒,喝到进了医院,你们的关系就处好了,诚意就算送到了,事情就算办妥了。这就是中国的“酒文化”。关系真的好了铁了吗?事情真的因此办了吗?哼!未必!老人有言,“酒肉朋友不可交,交友须交正直人! 善友自有兰芝香,缓急相依见性真! 无赖之徒宜疏远,长期相处臭气熏!臭气熏染沾恶习,深入泥潭难追悔!”不得已的人们是这种酒文化的传播者,不得已的人们也是这种酒文化的受害者。自在不为人啊,为了生活,下一个饭局还必须继续喝下去!

    我们也宁愿相信,绝大多数人在劝酒的时候是没有恶意的,但是,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酒文化”的恶习是,大家坐在一个桌上喝酒,不喝倒至少一个,今天这个酒就喝不完!所以,喝酒结束的时刻一般也都比较突然:某某突然钻到了桌子底下去了......

    大街上,饭店旁,常可见一堆堆呕吐的秽物!又有人喝高了!

    大街上,饭店旁,常可见有人们搀扶了一个人或背了一个人,又有人喝高了!

    大街上,饭店旁,常可见武松不记名徒弟,在含混不清地演说,在手舞足蹈地演练醉拳,又有人喝高了!

    ......

    据国家交通管理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十万人魂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全球之首,而在驾驶员死亡档案中竟有59%的人与“酒后驾车”有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劝开车人喝酒,简直可以说就是直接的“谋杀”。其实,“劝酒”“劝醉”对被劝人所造成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的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了吗?

    有坛友叹曰:

    徒增白发数根鱼尾纹几条!

    长假依然是奔波依然是连续醉酒!

    可恶的“劝酒”“劝醉”!

    可恶的“酒文化”!

    要折腾人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