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已跨过30岁门槛 赚钱再多仍感觉贫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5:38

80后已跨过30岁门槛 赚钱再多仍感觉贫穷

2010年05月10日 11:03上海金融报 】 【打印共有评论7

今年五四前夕,共青团广州市委对广州不同阶层的上世纪70、80、90年代出生的青年做的生活态度调查结果表明,80后的生存压力最大

2010年,80后跨过三十的门槛。

三十而立。此时此刻,人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当年对于80后的许多看法都是失之偏颇的———80后并非自私、散漫的代名词,“月光”是少数,“啃老”是无奈。在这个五光十色却生存压力异乎寻常的年代,80后并没有迷失自我,他们拼搏,他们奋斗,他们坚持不懈,他们茁壮成长……

新的困惑

这个时代给80后的新困惑是,自己明明处于一个物质丰富的消费时代,却几乎人人感受到了资金的缺乏。

在最近共青团广州市委对广州不同阶层的上世纪70、80、90年代出生的青年做的生活态度调查结果表明,80后的生存压力最大。66%的受访者日常最大笔消费是还车贷、房贷,同时,又最讲求享受,当他们获得一大笔奖金时,有57%的人会把奖金花在去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旅游。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80后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

卢伟(化名)是上海某著名高校的研究员,他就是这一观点的坚定支持者。卢伟向记者介绍,他自幼学习优异,毕业于全国知名大学,后在沪上著名高校担任科研工作,但这份看似稳定的工作,并不能为他化解沉重的生活压力———9万元的年薪着实不低,然而,近期在新江湾城置下的一居室婚房,还是借助了双方父母的大力经济支持。

“这算啃老吗?”卢伟问得有些无可奈何。城市化的进程令房价居高不下,麦肯锡近期发布的《迎接中国十亿城市大军》报告中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有219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24座城市人口超过500万。

一位久居上海的外国人说:“金钱逐渐主宰了这座城市,抽空了它的灵魂。”卢伟说,城市的灵魂没有被抽空,但年轻人的灵魂的确已被金钱主宰———他甚至认为自己的生存压力要大过上世纪60年代物质匮乏时期的“老三代”。“我们80后,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毕业后却没感觉高学历有多大作用;结婚时买婚房,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房价;再过20年,孩子长大了,却发现上面至少有5、6个老人需要照顾。”

社会新闻记者石寅(化名)出身名校,也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在忙碌之余,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这么做下去,我究竟能不能在30岁之前买房子,成家立业呢?”

石寅坦诚,学成留沪的他,根本积攒不下什么钱为将来做准备。“每月租房就是2000元,还有跟女朋友约会,喝杯星巴克看场电影就是200元。”

他们共同的感受是,中国中产者其实并不强大,并且构成并不合理。因为,有一部分中产者并不具备高等教育背景、高生活品味的特征———中国的中产阶层除了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萧功秦教授所列举的如建筑师、律师、私人企业中的技师、商业营销人员、经理、与市场运作密切相关的影视工作者,教授、医生、股票经纪人与自由职业者等人群,其实还包括中国的垄断行业及半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职工如银行、烟草、电力等。另外,获得灰色收入的公务员也是中产者。

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说:“年轻人应该先从攒钱开始,收入像河流,财富像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出去的水,只有剩下的才是你的财,如果你都是月月光、月光族,那你有什么财可理?所以说年轻人一定从攒钱开始。”在工资收入并不丰厚(相对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背景下,年轻人的“第一桶金”又在哪里?

新的途径

1980年出生的吴双(化名)刚刚跨过30岁的门槛,他的经历或许能够为我们解答以上问题。

吴双向记者介绍,他5年前任职于某大型外企的财务部,一个月工资在1.5万元左右,但繁忙的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全部空间,使他感觉“再下去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于是毅然辞职投身期货市场,5年下来,数十万元的本金已达到上千万元。

“时代变了。”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能够痛下决心舍弃优厚工作进入资本市场时,吴双如此答道,他认为,跟着时代潮流走,才可能成为成功者。

他说,回顾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富裕阶层主要来自上世纪的个体经济时期发家的个体户、社会转型机关企事业单位搞“三产”创收时期的“红顶商人”、官员下海时期利用“政府关系资源”获得暴利的商人、股票初期“圈钱者”、贪官、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房地产开发商、国企MBO获利者、山西煤老板、浙商。而如今,恰恰是资本创富的时代。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时代。截至2009年7月17日,国内股市总市值为3.21万美元,超过了日本股市3.2万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但吴双提醒,资本市场虽然具有造富效应,但也需要投资人的专业知识和专注度。“比如90年代的3·27国债事件和前几年的南航权证事件,都是应当牢牢记住的教训。”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奋斗》中的女主人公夏琳,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他们觉得,这就是80后的共同生活状态。他们大部分在事业上闯荡了几年,有了一定的积蓄。他们梦想着财富能在短时期内成倍,甚至成几何级数般蹿升。在选择好理财产品后,喜欢孤注一掷,生怕自己赶不到好的时机。很多人很少从投资的方法、投资的模式上去检查,而是沉迷于发现最好的股票、最好的基金。买入以后,患得患失,涨起来就欢呼雀跃,不知道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转化为已经实现的财富;一旦下跌,就不管不问,想当然地以为一定会涨起来。

理财专家建议,在投资的时候,不要做押宝的事情,要记住财富来之不易,不要因为方法、理念的缺失而让它付之东流。更不要一次性全部投入,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定期定额、分批买入就是很好的方法。

策略上,建议如夏琳一样的80后女生在预留出3-6个月开销的生活备用金后,其余资金用于投资。作为一名年轻人,承担的家庭负担并不重,且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大,可以把30%的资金用于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等稳健型品种,6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等成长型产品。其余资金则可以考虑购买一定数量的货币型或是短债型基金,在保证一定收益的水平下,增强资产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