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做客环球网历史茶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28:13
 

《枪杆子:1949》在环球读书频道上线以来,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为了更好地和广大读者交流,使大家接近和了解共和元年那段云浮沉的历史,该书作者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于14日下午1400——1500,作客环球网历史茶坊,就《枪杆子:1949》涉及的相关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问。


张正隆简介:辽宁本溪县草河口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家,中共党员。生于铁道工人家庭,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赴本溪县小市公社插队务农,1969年应征入伍参加解放军,历任81065部队战士、排长、新闻干事、宣传干事,沈阳军区文化部创作室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出版《雪白血红》。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爱,你是太阳》,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解放》、《西部神话》,中篇报告文学《大寨在人间》等。长篇报告文学《血情》获第三届解放军文艺奖及中国报告文学505杯奖,另有10余部长、中、短篇报告文学获军内外省军级以上报刊优秀作品奖。现居大连。

 

 

简介:辽沈战役后,林彪率东北野战军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主要发生在共和国元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枪打炮轰中,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新闻,是用枪杆子打江山的亲历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主持人:各位环球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做客环球网历史茶坊。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枪杆子1949》这本书的作者——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老师,来给我们聊聊《枪杆子1949》这本书和写这本书的故事。


张正隆:您好,环球网的网友你们好,我是张正隆。

 

主持人:老师,您好。当年一部《雪白血红》让我们广大读者认识了您,最近的《雪白血红》的“续集”——《枪杆子1949》上线一来也一直受到网友的关注,在这里我代表环球读书的广大网友作一个简单的采访。
        据了解这本书的原名叫《东方红》,为什么后又改名为《枪杆子:1949》,这书名又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张正隆: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是从194811月辽沈战役结束写到19505月打下海南岛,写的主要是1949年的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然想到《东方红》。有人指出本书写的是四野,《东方红》这个名字不妥,易产生误解,说得对,就改成了《枪杆子:1949》。

 

主持人:《枪杆子:1949》我们知道是《雪白血红》的续集,但我通过有关介绍了解到,此书您从87年开始准备的,但从创作到真正面世出版,与读者正式见面,却是经过了近二十年时间。您为何要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推出《雪白血红》的“续集”?



张正隆:这本书共采访了一百多位老首长,断断续续用了10多年时间。实打实的采访时间,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不低于10小时,应在一年半左右,其中大都是1999年前进行的。采访对象年纪小的也在70岁以上,年纪大的90来岁。有的春节时还打电话拜年,一两个月后想起点什么要再问问,打电话联系,已经去世了。应该说,这是一种带有抢救性质的采访。如不抓紧时间,若干年后,留存下来的可能只有档案馆里的文电资料了。
脚到才能眼到,报告文学写作最重要而又耗时的是采访,其中最难的是经费。吃住行,没有钱就跑不动。我们创作室每人每年经费1500元,如果去趟广州,到达后的采访费用及回来的路费,几乎就只能靠打工解决了。这也是这本书的采访断断续续耗时10多年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这本书依然保留您的风格,与以往您的作品相比,《枪杆子:1949》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张正隆:在写作风格上没有什么不同的。

 

主持人:在写作中有没有因采访断线而受到过影响?如果你特别想描写某段战役或者某个情节,但采访中线突然断了,采访不到人了,写不下去了。你怎么处理?


张正隆:四野南下一路上唯一的败仗是青树坪战斗,应是不可替代的,必写的,却一直找不到亲历者,天南地北不知道在哪里。这样耽误几年时间,2002年底得知广州三元里的海南军区干休所有位亲历者,顺藤摸瓜,又找到两位,如获至宝。

 

主持人:我们是通过1989年您那本家喻户晓的著作所熟知了您,您可以说第一个写四野军史的作家,并且先后出版了《战将》、《战争记忆》,直到这本《枪杆子:1949》。那您是如何与四野“结缘”的?是因为对四野的历史有兴趣和研究才开始写作“四野”题材的,还是因为一举成名后,更加专注于这方面的写作?


张正隆:20年前采写《雪白血红》是组织上赋予我的任务,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也是第一次接触战争题材。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写作任务分派到了沈阳军区,具体是我。一采访,发现历史中的新闻很多,对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四野)比较熟悉了,就掉了进去,接着写起来。如果当时让我写其他的野战军,可能就与四野无缘了,写别的野战军了。

 

 

主持人:您在本书里首次披露了四野入关南下面临的几大考验,您觉得这些考验中给你最震撼的是哪个?为什么?


张正隆:四野关南下后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水土不服。平津战役后,国民党就是秋后的蚂蚱,没有几天蹦头了。四野过江后,宜沙战役,湘赣战役,7月份,追击战、中暑、打摆子、拉肚子、生疥疮、夜盲、烂裆,没有患病的人不多,很多人都是几种病。东北冬天零下40度,江南夏天零上40度,许多部队非战斗减员达一半左右。我在书中用近1/5的篇幅写这个问题。赤壁大战,曹操大败,原因之一也就是北方官兵不服水土。

 

主持人:您讲四野在解放战争中,哪场战役最重要?最起决定作用?


张正隆:一个是1946年春的四平保卫战及时撤退,再就是1947年前后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这是最艰苦的顶牛时期,之后东北野战军就开始在黑土地上反攻了。

主持人:林彪是咱们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您的作品中也介绍了不少关于林彪他的战略战术,关于他的作战风格是怎样的?有哪些狠招?


张正隆:关于林彪的作战作风,指挥艺术,他的六个战术原则应该说明问题了。古今中外军事家,能把战术原则细化到班、组,除林彪之外,我不知道是否还有第二人,请专家指教。

 

主持人:那您又是如何看待林彪这个人物的呢?



张正隆:应该说,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林彪一直是把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的主力的担子扛在肩上。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战争年代,用枪杆子打江山,林彪是有功的。

 

主持人:您的作品既然属于文学范畴,就不免会有虚构的成分。您有如何处理真实和虚构两者关系的?


张正隆: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不可演绎想象,包括细节。

 

主持人:你的报告文学可以当正史来看待吗?


张正隆:可以。

 

主持人:据介绍了解,您曾去越战前线,是为了文学创造去的,能谈谈具体情况吗?


张正隆:1984年春,总政组织几个人的作家小分队到中越边境体验生活。当时正值双方炮战,成天炮声隆隆。头一天挺害怕,第二天晚上在帐篷里也睡的不塌实。第三天就无所谓了。在法卡山前线堑壕里,越军落在身后山坡上的炮弹掀起的湿漉漉的红土,把我的背和屁股拍肿了。比之那些在前线生活战斗的边防军人,这实在不值得一提。可对于我这样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军人,也算是难得的经历了。

主持人:我们网友对您的作品也非常关注,有网友提问,近年也有些军事作品很火,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集结号》《亮剑》等,您如何看待这些优秀军事题材影视,文学作品对于当今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张正隆:《集结号》我看了,很鼓舞、振奋。《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亮剑》只是断断续续看了一些,都是很好的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是理所当然的。包括影视在内的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势头很好。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形象,靠生动鲜活、令人信服的形象去感动人、吸引人,使读者、观众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跟着他走

 

主持人:还有网友问到四野的炮兵是各野战军实力最强他们怎么发展来的,您在书中有提到“捡洋落”,这个词很生动形象?是您自己想的吗?能否跟我们具体讲讲?

张正隆:“捡洋落”是东北方言,意思是拾捡人家丢弃的东西。开头的东北野战军炮兵,主要是“捡洋落”捡来的。日本投降后,包括战场,关东军在东北各地及各地党组织、部队,发动群众拾捡收集。有些火炮损坏了,就几门炮往一起凑,看到老乡马车的胶皮轱辘是从火炮、飞机上卸下来的,也花钱买下来。

 

主持人:有一种说法是第四野战军的战斗力强的原因是得到大量的苏制武器所以战斗力才强。是这样吗?


张正隆:据我查阅的资料和采访的老首长,这种说法是不确实的。

 

主持人:因为我们之前有在历史茶坊里征集过问题,也有很多网友特别喜欢您的书,提了一些问题。有人提问说:在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四野能以二个纵队抗击国军的11个师,在战斗中打垮了国军的精锐号称“赵子龙”师的95师。塔山本没有山为什么国军打不过来。是因为没有坦克吗
如果有了坦克又会怎么样。


张正隆:国民党兵力、火力优势,也挺顽强,却硬是打不下个无险可守的塔山,着实有点不可思议,可历史就是这样子。如果有坦克,4纵的压力当然会更大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炸药包、爆破筒可以大发威力了。

 

主持人:有网友想请问老师,辽沈战役打的如火如荼时
总预备队一纵(即38军)在干什么?一纵在辽沈战役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张正隆:辽沈战役未打下锦州前,林彪最担心的就是塔山被突破。把战役预备队1纵(即后来的38军)放在塔山后面的高桥,就是为塔山预备着。辽沈战役中,1纵虽然只是后来跑去沈阳放了几枪,但有这支“东北第一虎”在高桥蹲着,“林罗刘”和前方将士心里有底,对敌人也是一种震慑。

 

主持人: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着“封笔巨献”,有封笔的打算吗?


张正隆:我在“后记”中已经说了,70岁前的活已经排满了,而且现在还在不断地加活。

 

主持人:老师,您下一部作品是写什么的?能否给大家透露一下?


张正隆:刚写完一部描写东北抗联的长篇,下一步准备写马占山江桥抗战的长篇。

 

主持人:您曾评价“东北抗联”是文学的“富矿”,这句话如何理解?您如何描述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最早抗战的东北抗联?


张正隆:有的题材,怎么写也就是那么个份量。有的则海阔天空得深厚沉重,可以纵情挥洒,就怕作者的水平、功夫不够。这就是题材本身的魅力,也就是我所谓的“富矿”。东北抗联既是如此。“9.18”事变,东北不抵抗,抗联则是能被打死,也决不能被吓死,宁死不屈,万难不屈。

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做客环球网历史茶坊 对话军旅作家张正隆 对话军旅作家张正隆 小结 2010 - 历史茶坊 - 环球网论坛 珍贵的文革时期彩色照片 - 历史茶坊 - 环球网论坛 清朝时的藩属国 - 历史茶坊 - 环球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张正隆 枪杆子:1949 青楼闲话系列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宋朝历史分析:中古时代中国的顶峰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中国的马丁路德金——林昭 遇罗克 张志新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 抗美援朝的14个谜团的彻底澄清!!!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美国人眼中的中越战争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一句话点评中国历史100位皇帝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 【旧文】祭崇祯文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抗美援朝秘闻(9)中外名将点评朝鲜战争参战军队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 鲁迅的话为什么越来越刺耳?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 文革时期的名人:黄帅和张铁生今昔照片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甲午战争前中国军力解密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中国古代(皇位继承人)皇储详表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 【雨人微評】“命”与“钱”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 山海关保卫战:中共怎样阻击国军进入东北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 戎马生涯里历尽悲欢离合:十大元帅的乱世情缘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毛泽东口述:青年时代我和朋友只谈大事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张正隆:《亮剑》不了解日本人 糊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