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了个杨神经---加黑主题:质疑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7:27
——————《现代金报》2005年2月28日23版
  
  
  
  上标题:中国出了个杨神经
  加黑主题:质疑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杨神经照片)旁说明:目前,一本叫《探索万物本原——物质分子振动碰撞论》的科普读物将由湖北省咸宁市版权事务所(代理)出版。该书作者,自称是“科学理论界一场革命的肇事者和叛逆者”的杨传生(笔名杨神经),运用分子振动碰撞观点,对自然科学领域中众多的过去理论进行了批判和重新解释,尤其是对电磁理论和以原子学说为首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进行了重点批判,同时也对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部分理论提出了质疑和解说。
  昨天,记者通过电话和网聊,对这位《物质分子振动碰撞论》的发明者进行了采访。
  
  缘起:无意发现振动论
  杨神经,本名杨传生,1949年出生,祖籍河南,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锅炉专业,首届工农兵大学生,当过民办教师,现为江苏省连云港质量技术监督局高级工程师。
  昨天,他告诉记者:“2000年,想到自己50岁了,却一事无成,心里有很多感慨,于是想用数学的变量来描述人生。我当初是想写一本语言表达学方面的书,结果写着写着,在琢磨“远方的事物是如何进入人的眼睛中?”时,无意中发现了振动论。这一发现让我激动不已,我知道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所以写了7万字的语言表达学也放弃了,转而开始研究振动论。”
  从2001年初到2002年9月,杨神经用2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8万字的《物质分子振动碰撞论》,这其间,他白天忙工作,晚上写书,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书成,杨神经已是两鬓斑白。
  
  过程:与杨振宁联系无果
  《振动论》初稿完成后,杨神经开始一边寻找出版社,一边把书稿往BBS上贴,一时间,“中国杨神经”成为许多网站的热点人物,很多网友没他的理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但书的出版却历尽艰辛。2002年9月,趁参加中国科学家论坛大会的机会,杨神经带着他的挑战原子学说和电磁理论的论文赴京请教专家学者,但发出去的文稿都没有回音。接着他又带着《振动论》跑了好几家出版社,却没有一家愿意为他出这本书,理由是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有关专家的鉴定通过。
  于是,杨神经到处给专家寄稿,请求专家给《振动论》一点评价。他曾给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打过电话,接听的是杨振宁的秘书,可这位秘书阻止杨神经给杨振宁寄书稿,说杨振宁不会有时间看这个。经过百般恳求,杨振宁的秘书才答应杨神经寄过书稿后再说。书稿是寄了,但从此没有下文。
  
  无奈;多方奔走出版无门
  病急乱投医,杨神经只好到处打听谁可以帮他找到出版社自费出书,为此被上海一个网友骗了一千五百元钱。
  但杨神经不死心,他开始利用网络寻求出版渠道,在各大论坛宣传自己的《振动论》,并发帖请求出版商支持。终于有一天,他在湖北省咸宁市版权事务所的网站发帖后,一位编辑找到了他,表示愿意出版这本《物质分子振动碰撞论》。
  杨神经昨天向记者透露,他为这本书花了4.5万元,几乎是全家所有的积蓄。他说他不在乎能不能把本钱赚回来,只要有人读,有人接受他的观点,他就知足了。
  
  结果:该给杨神经话语权
  邓永标是《振动论》一书的主编,他拿到书稿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修订、删改,三易其稿。由于杨神经的书稿有网络特色,其中调侃颇多,在某一程度上影响了这本书的严肃性,所以邓永标将38万字的书稿缩减到32万字左右。
  邓永标昨天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崇尚话语权的时代,杨神经的《振动论》不管有没有价值,但他的探索、思考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说,全国有560多家出版社,如果没有一家愿意给他话语权,这是杨神经的悲哀,也是出版界的悲哀。
  当然,湖北省咸宁市版权事务所也并非盲目,他们也是请了很多专家鉴定之后才决定出这本书的。专家们对杨神经的评价是:精神可嘉,创意新颖,在这个领域进行系统分析的很少,作者学识也比较广博,语言表达到位,符合出版水平。
  最后,是某大学出版社主动与咸宁市版权事务所联系,达成了《振动论》的出版协议。邓永标说,他们对这本书完全看好,因为杨神经语言风趣幽默,解释浅显易懂,是一本适合各个阶层阅读的科普读物。出版社计划首印5000册,并于5月带到天津书市作重点推荐。
  神经语录:
  质疑:光速是不变的?
  “有的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能量在传递中,都有个传递效率问题。也就是说,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损耗。太阳光,就是太阳的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也是同样。”
  “我质疑的不仅仅是爱因斯坦,还有霍金等人的观点。爱因斯坦得出光速不变的结论,认为光的速度是30万公里/秒,他测定或者推算的是地球附近的光速,正确应该是在宇宙中各个地点都不一样。光是能量,传播分纵向和横向。爱因斯坦先是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后又得出光弯曲论,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主要就是批判电磁理论和原子学说,以及以这些学说为首的科学理论体系。”
  
   记者:余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