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6:21
2005-11-05打印 |向朋友推荐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今年的诺贝尔奖(上) □ 宁向东
奥曼和谢林的获奖,再次向我们昭示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已在世界经济学领域占有了支配力地位。
        不到一个月之前,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人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消息传出,相当数量的人士,包括一些中国所谓的“经济学家”都在心中产生了一个大的疑团:谁是奥曼?谁是谢林?
奥曼和谢林确实不太为人所知。奥曼的工作太艰深、太技术化,没有几个人看得懂。虽然他是博弈论的重要发展者,但是很多只学习过一点“囚徒困境”的人根本接触不到奥曼的工作,也感受不到奥曼的伟大之处。在中国的经济学界,博弈论依然是曲高和寡,虽然它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对于很多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都具有指导作用,但真正学习过博弈论的人却少之又少。谢林的东西虽然不少,但为政策服务的居多,又过于具体,我们的政策研究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层面和水平。
既然没有“知名度”,奥曼和谢林究竟凭什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奥曼是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教授,拥有以色列和美国的双重国籍,今年75岁,1930年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195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有点像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纳什,是数学家出身(奥曼现在还兼任数学俱乐部的主席),但其研究成果对于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谢林是美国人,今年84岁,1951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谢林曾为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国务院、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等官方机构做过大量的政策性研究。谢林最著名的贡献是在1960年发表的《冲突的策略》。在这本书中,他运用博弈论思想建立了统一的分析框架,对讨价还价和冲突问题作过非常细致的分析。可以说,这本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典范。
那么,奥曼和谢林又是凭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呢?按照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的说法,是奖励他们对于人们理解合作与冲突问题的贡献。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奥曼和谢林工作的重要性。比如,我们现在有10个人要共同进行一项活动,但大家的利益又不是充分一致的。于是,在10个人内部就存在着形成联盟的可能性。甚至,联盟还不止一个。那么,每个参与者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联盟呢?哪个联盟最后是稳定的呢?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经济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奥曼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这类问题的方法。
不过,奥曼的表达形式过于技术化,数学不好的人绝对看不懂,也无法理解,但你不能说他的工作不重要。这次奥曼获奖之后,有学者认为这个颁奖的路数不对,是把奖给了一个数学家。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中国经济学界现在的普遍情况是数学不好,或者数学好、但不了解现实问题。结果导致了两个极端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是文字游戏盛行,经济学家经常不顾逻辑,甲乙丙丁,胡说八道。另一个方面,是数学游戏盛行,写出的文章全是符号,形式上很艰深,但对实际的问题没有价值。这两种情况在中国的发展,绝对不利于中国经济学水平的提高。照这个路数下去,中国经济学家100年也无法企及诺贝尔奖。
因此,本次诺贝尔奖的授予对于中国经济学界非常有启示意义。奥曼和谢林所研究的都是人类的冲突和合作问题,但他们的视角完全不同,分析手段的复杂程度也不同,但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这就是经济学家应该具有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理论应该与现实充分结合。我们应该由此认识到,有些人(如奥曼)是做理论的,尽管他的文章你看不懂,充满了数学,但对于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是理论指南。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如谢林)虽然做的是政策分析,尽管文字你看得懂,但他的内容是深邃的,是有理论支持的。
在国内的学者和经济学爱好者中,特别是学生,目前有相当一批人对经济学的方法和目的有误解,我期望这次诺贝尔奖的颁发会有一个正面的引导。经济学其实就是一整套分析工具,它的问题来自于现实问题,并植根于现实问题。但经济学又是科学,一定要有它的形式化内容,而这些内容常常不为普通人和经济学爱好者所了解。
还有一点也需要我们注意,奥曼和谢林已经不是第一对因为博弈论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了。10多年前,纳什、哈尔萨尼和泽尔滕就因为他们对非合作博弈理论的研究而分享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奥曼和谢林的获奖,再次向我们昭示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已在世界经济学领域占有了支配力地位。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直到今天,在中国的经济管理教学和研究环节,博弈论还没有受到足够多的重视,太多的经济学工作者和管理人士还不知道奥曼和谢林。更重要的是,还不了解他们的工作,尽管他们的工作应用价值巨大。■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