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官员的“被虐情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18:32

 


或许是十年“文革”留下的阴影,或许是数千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的学者型官员,或者是自诩为学者型官员的官员,都有点受虐的情结。而且这种情结已经传染给很多的人,于是乎对学者型官员的冷思考少了,盲目的同情多了;正确看待学者型官员流向的少了,以为他们受虐待、被迫害的多了。
就拿湖南省临湘市原副市长姜宗福先生调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一事来说,先是潇湘晨报记者“皮里阳秋”地对其大为同情,然后是新京报发表评论说“姜宗福调离官场总得有个理由 ”。姜宗福调离官场了吗?没有。截至目前,中国的高校依旧是官本位的。就拿“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这一副县级职位来说,也是许多教师,包括一些优秀教师奋斗几十年也争取不到的。正如笔者在另一篇博文中所提到的我党任用干部是有严格纪律的。理论上讲,在组织谈话之前,是没有太多的预热时间的。所以很多干部都是“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被调整了岗位。这样运作,有它的道理,也有它的不足,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干部就是这样管理,这样流动的。姜副市长之“此前没任何征兆”,并未显现组织对他调动的草率,更不能说明这里边有什么“阳谋”。从临湘市副市长岗位平调到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副处级),也并非组织对姜副市长的不重用。因为人在官场是难长“前后眼”的,目前的高校高级职称密集、县级以上干部密集,一个副处(县)级干部在高校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升迁为正处级、副厅级。而在地方党委、政府则很难升职晋级,因为地方党政序列官员面临的“潜台阶”太多。并非像民间想象的那样,“副市长”与“市长”、“书记”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在人数众多的一般副市长之间,本身存在一个自然排序问题。这个顺序如果不是非常特殊的原因,很难被打破。一般副市长要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才能被任命为“市委常委、副市长”,再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成为俗称的“常务副市长”,如果机会合适、年龄不受限制,“常务副市长”在几年之后有望担任市长、或者专职市委副书记,但这只是“有望”而已,变数还很多。至于从“市长”到“书记”的平级调整,那一般都要经过3年以上的时间跨度。所以就官运而言,姜副市长能暂时避开竞争激烈的党政序列,而进入他并不陌生的教育系统韬光养晦,焉知非福。
本来,姜宗福任副市长期间发布的一些言论根本难以引发官员管理部门的过多注意。其炮轰“张艺谋印象派实景演出”是针对公众人物和公众活动的,对官员管理没有影响。其痛斥的“高房价”当时正是一只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也不会为姜本人带来任何“官灾”。只是姜在不经意间卷如了媒体的旋涡,自己也顺其自然地以明星官员自居。不然,在调动前夕,那么紧张的时间,他在宿舍召见记者干什么?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中国的官员向来是分为“清官”和“浊官”的,这里的“清官”不是刚直不阿的官员,而是善于议论时政的清流官员。这里的“浊官”也不是贪官,而是具体负责事务的官员。清流官员有些是好的,有些也同样会为社会带来危害,就如同当今的一些专家学者身为高层智囊,却尽出馊主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