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大国情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21:20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 陈旭敏
2006年12月30日 星期六
中国是大国么?
在一些西方人士看来,中国现在确实是个大国,无论是咄咄逼人的中国商品、还是日渐崛起的综合国力,或是在国际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的影响力,中国现在都能堪称大国。
不过,中国人自已对这个“桂冠”,却很难挺起胸膛,至少,目前还没有心理准备:微不足道的人均GDP和国民福利、中国人在选购商品时对“外国标识”的高看一眼,每年大量优秀学生的负笈海外、外国公司在中国仍享受“超国民待遇”、甚至一个外国人走在中国街头,也会频频招致回头率。
即使如此,中国还是忍不住重新审视自已:2006年央视大片《大国崛起》的热播,终于引爆了中国人对大国心态的半信半疑,虽然长期留在中国人心中的“问号”没有划上“句号”,但按捺不住的大国情结已经在蠢蠢欲动。
不容置疑的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确实举足轻重,而这种自信在2006年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六方会谈、中东问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中国的长袖善舞令人瞩目。
而综合国力的增长更是让中国挺直了腰杆。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引擎:每年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迭创新高的外贸顺差,都给全球经济感受到了“中国因素”的威力。
五年的WTO经历,或许更能反映中国人心态的嬗变:五年前,中国谈起WTO,都保持着“狼来了”的警惕,而现在,与“狼”共舞的中国却为巨额的顺差蹙起眉头。
政治、经济的崛起,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人的心理:一些重要的迹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重视,“国学复兴”渐成潮流:如2006年上海出现的私塾“孟母堂”、北大开设国学研讨班,而且中国官方也开始默许个人开办私塾。这是自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首次。
而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中国传统的周制婚礼,也渐渐地在年轻人中流行,爵弁玄端、玄色纁袡,开始替代西服婚纱,而在婚庆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门承办这种婚礼的婚庆公司。二十年前登堂入室的西式婚纱婚礼虽然仍是年轻人选择婚礼的主流,但中国传统婚礼也逐渐在回归。
更微妙的是,2006年,“汉服”在中国也渐有升温之势:湖北、北京上千名学生身穿汉服在编钟声中完成“成人礼”、 十几位合肥青年身穿汉服推广传统文化、20余名成都市民穿汉服过冬至节、西安市十余位网友身着汉服 “祭天”等,这也许是现代人厌倦了现代生活的繁华和喧嚣之后的一种生活点缀,但也可能是“文化复兴”的星星之火。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逐渐觉醒的大国心态,有可能使中国长期抑制的民族主义抬头。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给中国人刻下了无法抹平的伤疤,一旦中国在国际上找到自已的位置,扬眉吐气的自豪感极易导致心理的失衡。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适应现在的“和平崛起”?这至关重要。继续在国际事务上保持韬光养晦?还是张扬自已的刚刚崭露的头角?还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