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桑榆:1966:天安门前的崇拜狂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05:01

梅桑榆:1966:天安门前的崇拜狂潮

时间:2010-05-07 10:10 作者:梅桑榆 点击:865次

  初到北京,满眼新奇


  我和胡志强在火车上苦熬了20来个小时,列车抵达北京永定门车站,已是次日下午。因是生平第一次来北京,印象如烙印般深刻,至今不忘。


  出了车站,只见附近有一座高大建筑,看门头大字,知是“先农坛体育场”,高音喇叭里播放着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万岁,毛主席!》。这首歌旋律奔放,激情澎湃,且表达出一种无比的虔诚与忠心,其词曰:


  金色的太阳升起在东方,光芒万丈


  东风万里,鲜花开放


  红旗象大海洋


  伟大的导师,英明的领袖


  敬爱的毛主席


  革命人民心中的太阳,心中的太阳


  万岁,毛主席


  万岁,毛主席


  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毛主席


  ……


  歌词共两段,其中喊了16句“万岁”,两句“万万岁”,加起来3亿多岁,又重复演唱,就是6亿多岁。不知这位天才的歌颂家是谁,今天是否仍在走红?


  音乐是记忆的跳板,进入21世纪之后,崇拜毛泽东的浪潮再次掀起,当年许多革命红歌重又流行,《万岁,毛主席!》为其中之一。而我一听到这首歌,脑海里便浮现出当年第一次来北京的情景。


  广场上停着一排排大客车,车前均立着木牌,上面写着各红卫兵接待站的名称。一辆辆客车,很快被刚出站的红卫兵塞满,开离车站广场。我和胡志强坐在车上,兴奋地看着车窗外的街景,不多时,眼前忽然开阔,有人惊呼:“天安门,天安门!”车上的人全部起立,把脸转向一个方向,有人举起红宝书,对着天安门高呼“毛主席万岁!”


  客车不知开了多久,在一座礼堂前停下,这里便是我们的住地——北京广播器材厂红卫兵接待站,随后我们又得知,该厂所在地,叫“北郊市场”。


  我们被人接进礼堂,里面有一排排地铺,已住着许多人。我和胡志强进礼堂时,先进门的人已占好位置,我们只得在靠近舞台的大门旁“下榻”,地铺是草垫加被褥,夜里并不觉得冷。


  接待人员告诉我们:“11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万红卫兵,幸福地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你们错过了这次机会,只有耐心等待下一次接见了。”并发给大家餐卷,告诉大家食堂开饭的时间,凡自由参观活动,中午不回接待站吃饭者,可于吃早饭时,凭餐卷领取两个馒头和小菜。


  第二天,我便和胡志强去了天安门。上小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天安门是全世界最大的广场,亲临其地,更觉广场阔大,建筑宏伟。只是那些宏伟的建筑,皆不准进入,故宫也停止开放。凡来广场者,无不要天安门前留个影,几个照像摊点前,皆排着长队,照一张像4角钱。我和胡志强每人照了一张像,照像的姿势,万人同一:两脚立正或稍息,一手拿着红宝书,手臂弯曲至胸腹部,昂首挺胸,两眼直视前方。我穿的是对襟立领的中式棉袄,式样很土,我为了少点土气,不顾天冷,解开上面三个纽扣,露出里面带领的白汗衫,因为那种汗衫在当时样式很新,颇像现在的T恤。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至今。


  广场上不时有红卫兵散传单。臂带红袖章的姑娘或是小伙,走到人多之处,忽然从背包里掏了一叠传单,用力向上一抛,红红绿绿的传单,自空中飘散而下,一些人张着双手,雀跃着抢那正在飘落的传单,一些人弯下腰,你挤我撞,去抢那落在地上的纸片。这使我想起从电影上看到的镜头,昔日革命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散传单的场面,又再现于我的眼前。


  然而,这只是散传单的一种方式。后来,我在大街上闲逛,见有的人坐着公共汽车,将传单从窗口撒出;有的人则开着专车,沿途抛撒。走着走着,就见街边高楼上,有传单飞出,五色采纸,飘飘而下,如天女散花。有时会看见路边停着一辆汽车,上面堆满铅印的传单,几个人站在车上,向来往的行人散发。这些镜头,正如当时的纪录片解说词所形容:“革命的传单像雪片,铺天盖地,要把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彻底埋葬!”


  我们在天安门前留了影,又沿着长安街往西走,目的是要看看属于北京“十大建筑”的电报大楼、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现在看来,这些建筑,除军博尚可,其余已经很寒碜,但在当时,特别是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眼里,却很雄伟。长安街,是我们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宽的大街,据说可以150人并排而行。街边几乎所有的建筑物上都有大标语,除了革命口号,便是“打倒谁谁!”,那“谁谁”,都是大人物,姓名或是倒着,或是横着,有的还打上红叉,看上去新奇的很。街上不时有宣传车开过,车顶上的高音喇叭,传出非常耳熟的大批判腔,或是在播放《人民日报》最新发表的社论,或是播放自撰的批判文章,间或高喊口号,什么“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资产阶级不投降,就叫它灭亡”、“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等等,那种火热的革命的气氛,使置身其中的人,想不激动都不行。


  所谓自由活动,就是在北京城瞎逛,反正坐公共汽车不要钱,书包里有免费的大馍,街边有红卫兵服务站免费供应大碗茶,吃喝不用掏钱,参观景点不需买票,总之,所到之处,皆不收钱。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堂生活。我们在乡村和县城,哪能享受这种特殊待遇?


  第二天,我又和胡志强去参观清华、北大。我们从清华大学的南门进入,走不多远,见一红墙大楼,里里外外,贴满大字报,大标语。我和胡志强见到新奇有趣、骇人听闻的,就拿出日记本,一篇一篇地抄。


  后来我们去了北大,才发现那里的革命气氛,比清华更加浓烈。一路走过去,见墙上贴满了大标语、大字报,且不断有人散发传单。有的人在路上散发,有人从几层楼上的窗口往外抛撒,五颜六色的纸从空中飘飘而下,楼下的人跳跃哄抢,比天安门散传单的场面好看得多。我和胡志强见到有人从楼上撒传单,也跟着抢。离开北大时,我的书包里已有传单数十张。


  一座教学楼前,人头攒攒,正在往教室里挤,我和胡志强怀着好奇心,跟着挤进去,见一人正在演讲,教室里已没有课桌,人挤人,人贴人,挤进去就定在一处,别想走动。演讲的小伙,一副慷慨激昂之态,时不时甩一下额上的头发,一只胳膊用力前伸,手掌展开,做指引方向状,那姿势,使我想起电影《列宁在十月》中发表演说的列宁,不同的是,他的头发比列宁多得多。


  那一天,我们回接待站时迷了路,胡志强问路时没礼貌,操着半土不洋的普通话,冲着一老大爷喊:“哎,北郊市场在哪儿?”老人面无表情,随手一指。我们便沿着他指的方向,往前急走,哪知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再次问路,才知我们走反了方向。


  天安门前的狂潮


  我们没逛几天,接待站的人便向大家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毛主席将于11月10日接见来京红卫兵!


  接待站的人对我们进行紧急训练,主要是练队列,告知见毛主席的注意事项,使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小将,能够守纪律、听指挥。


  毛主席接见的前夜,许多人兴奋异常,难以入眠。睡在我旁边的一个小伙,以前从未和我说过话,这天晚上竟和我聊起了天,问我多大年龄,家在哪里,当我说家在凤阳时,他竟说:“你们那里的《凤阳花鼓》流传很广,名气很大呀!”说着竟唱了起来。我一问,才知他是沈阳音乐学院的学生。


  10日凌晨三四点钟,大家便被接待站的人唤起,吃了饭,然后在礼堂前排好长队,向天安门进发。


  茫茫黑夜中,我们在指挥者的带领下,走了很久,进入一条小街,天仍未亮,指挥者便命我们坐在马路上,等候天明。11月的北京,天气已经很冷,我们坐在冰冷的马路上,冻得两脚发麻,屁股的罪更加难受。天亮之后,又等了三四个小时,才接到通知,起身向长安行进。那感觉真是又累又渴又困,还要加上“又饿”,因为天亮前吃的饭,早就已消化。但对于渴望见到伟大领袖的红卫兵来说,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30年后,我长驻北京,从事职业写作,对照地图,回顾当年走过的路线,方知我们行进的路线是:由北郊市场向南,经德胜门,上二环往东,走到南池子大街,然后上长安街。从北郊市场乘公交车到南池子,有13站地。这段距离,恐怕有一二十华里。


  上了长安街,只见满街人流,浩浩荡荡,自东而来,每个人都臂戴红袖章,手拿红宝书。路边的高音喇叭,时而传出大人物的讲话声,时而传出音乐声,每种声音都仿佛来自天庭,在大街的上空震响、回荡。我们沿着大街一边,缓缓加入了西进的洪流。这个楔入位置,使我们占了便宜——在通过广场时,距天安门最近。


  红卫兵大军行进缓慢,当大军接近天安门时,原先横看可以成排的队伍,开始乱了起来,南面的人用力往北挤,希望离天安门近些,再近些,街边若不是有一道由几排解放军战士组成的“人墙”,小将们就可能挤过金水桥,冲上天安门。


  我被人流裹挟着,时而向前,时而停下,有时被周围的人挤起来,双脚悬空,仿佛在水中漂浮;有时又被高举着红宝书的手臂压下去,如同被卷入了旋涡。


  尽管我离天安门很近,但城楼上的人,仍然看不清五官,只能根据脸形,判断谁是毛主席、谁是林副统帅、谁是周总理。所有人都挥动着红宝书,高呼着一句口号:“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其声如海涛般轰鸣,盖过了高音喇叭的声音。每个人都抬头昂望着天安门城楼,谁都顾不得看一眼周围的情形。于缓慢的进行中,我看到一人走向城楼西面,而后站定,摘下帽子,拿着它不住地向西挥动,那人就是毛主席!我先前已是沸腾的热血,这会儿则热泪盈眶,那大概是沸腾的热血冒出的蒸馏水。


  谁都希望在天安门前多停留片刻,多看一眼毛主席,但谁都被人流裹挟着,身不由已地往前移动。队伍走过了天安门,仿佛洪流在狭窄的山谷中激荡回旋之后,流入开阔的河床,忽然舒缓下来,平静下来。人们不再拥挤,不再停留,不再喊口号,都一溜烟向西,向各条街道散去。


  胡志强早已被挤得不见踪影,我感觉很累,便在街边人行道上休息。这时我才发现,我们的队伍,是红卫兵大军的后卫,不多时,便见着了尾部。


  环卫工人开始打扫大街,街边聚拢一堆堆物品,那是革命小将被挤掉的东西,有鞋子,有红宝书,还有手表。甚至有闪闪发光的金首饰和金条,可能是红卫兵以革命的名义,把抄家所获据为己有。


  后来我才得知,那一天,毛主席接见红卫兵150万,第二天又接见了50万。不过这次接见,方式与10日有所不同,头一天红卫兵通过天安门广场速度太慢,让毛主席在检阅台上站了6个小时。为了照顾毛主席的身体,中央经过研究,决定把红卫兵被安排在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上,中间留出通道,毛主席与中央领导人乘坐敞篷吉普车进行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