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16:55

简论建安文学是文学的第一个自觉时代

 

摘要:建安文学指的是从汉末建安算起直到曹魏统治结束的43年(196—239年)间的文学。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人的觉醒和文学自身自觉发展。这两者在建安文学时代以前从来都不曾在同一时代出现过,所以就这两点来看,建安文学时代是文学的第一个自觉时代。

 

关键词:建安文学,自觉时代,觉醒

建安文学指的是从汉末建安算起直到曹魏统治结束的43年(196—239年)间的文学。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人的觉醒和文学自身自觉发展。这两者在建安文学时代以前从来都不曾在同一时代出现过,所以就这两点来看,建安文学时代是文学的第一个自觉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军事上,黄巾军起义不断,摧毁了东汉皇朝的统治,打击了大地主的力量。豪强军阀趁势而起,割据一方并且为了扩充实力进行着残酷的兼并战争,导致生灵涂炭。社会被空前破坏,且处于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政治上,宦官把权,外戚操柄,豪强军阀相继挟天子以令诸侯,直至曹操将北方统一,并先后自封魏公魏王,这实际上已经篡汉建立魏国,从而与蜀、吴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三国之间为统一三国而互见战争。建安年间至三国前期,曹魏政权一直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为北方之政治中心。文化上,曹操出身低下,对儒家的等级尊卑不甚有好感,极力提倡“唯才是举”的文化政策,将当时魏国的土壤变成了一块磁石,吸纳着天下文士,使之趋其门下或在魏生活,形成了建安文学的文化基础。此种状况下在建安文学作家的作品中得到真实的反映,面对现实战争的残酷,诗人们没有沉沦,没有没入平凡,而是以高昂的姿态,向上的激情奏出一首历史上诗歌黄金时代的交响乐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此论断已经在鲁迅先生之前的日本铃木虎雄先生的著作中就已经有所提及)。 曹丕的时代,指的显然是建安文学时代。这一观点一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真正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反响和深远影响的是在李泽厚先生 《美的历程》 一书提到的关于文学自觉的观点。他认为 “所谓 ‘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8 p124 ],是以个体的生命和思想的觉醒为底蕴的,文学的自觉来源于人的觉醒,人的觉醒又推动了文学的自觉。文学走出了经学的附庸境地,而转向了独立发展的广阔空间。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在诗歌、 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众多领域都带来了空前的硕果,并使文化、艺术、审美等各个领域都走上了自觉的道路。所以 “魏晋是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时期” [8 p105 ]李泽厚先生把曹丕的这个自觉时代扩大到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研究文学自觉意义在于确定文学自觉的开端和成熟时期,而没必要牵涉到延续期。因为一旦开端和形成确定,其延续虽然有摇摆甚至逆流,但总体上还是自觉的,即自觉时代的延续。晋南北朝文学是建安文学自觉时代的延续。而建安文学是作为第一个自觉时代而出现的。

下面将从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出发阐述一下建安文学是文学的第一个自觉时代:

人的思想和个体的觉醒。在建安文学时期,儒学不受文人重视,特别是对于曹操这类出身不好的人来说。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倡的儒学失去了其统治地位,在战争中逐渐衰微,而重自然、轻名教的玄学思想逐渐得到文人的推崇,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独立和存在的价值,重视个性的的张扬,感情的抒发,体验的描述,将自己从儒学道德理智中释放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有血有肉的人,缘情而作的人。不再是像汉代文人那样,大部分作为宫廷御用文人的身份出现,没有独立的身份与价值。虽然文学自觉肇始于汉末的汉赋,是语言趋于审美极致的范畴,是前文学的自觉,可是却并非是文人在不受约束时,缘情而作的,失却了文人觉醒特点。而先秦的屈原虽然是一个觉醒的典型,可是他却不能代表一个时代,即使有人说他开创了一个时代。

这种人的觉醒还表现在文人自觉地以帝王为中心组建成文学创作集团——“建安建安七子”,而且是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文学集团。这个文学集团将文艺生产社会化、政治化,扩大了文学的影响。这个文学集团形成了自己创作的艺术风貌——建安风骨,所以其又可以称之为第一个文学流派。文学流派的充分发展只有在文学取得独立地位的背景下才有可能。因此我们可以此推断出文学已经取得了其独立发展的地位。这个流派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被首次提出。这些文人除孔融外,其他六人都在政治上依附曹操。他们在经历与感受上有共同之处,所以都感叹战乱带来的灾难,感怀身世,表达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理想。这种流派虽然表现出共性,但在艺术的个性上又是各有千秋,保持着独立性的。为中心的曹操诗风是:悲凉慷慨、沉郁雄健、语言古朴。曹丕的则是: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曹植的则是: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苑,体披文质。(《诗品》)七子冠冕中的王粲是诗风:事真、情真,叙事抒情融合,情调哀怨、悲怆,语言既有常语又有例句。孔融的则是:文辞骈俪,风格豪壮。等等。这里可与诸子百家相比,众多弟子基于一种学说像众星拱月一样围在学说创始人与继承人身边,但是这不是文学集团。即使再多的学术造诣也不能算在文学的范畴上。

  由人的觉醒推动的文学自觉的表现是:

()文学脱离“六艺之附庸”的地位:从先秦文学一直到汉代末年,文学一直是以史学与经学的附庸出现,从来没有真正地获得过独立的地位,更不用说是自觉了。在建安文学时代,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文学创作的特征和价值,给文学还原成其应有的独立地位及尊严,所谓正本清源。

(二)曹丕的《典论·论文》的出现。这是我国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论。他对我国的文学批评和创作都起到了积极影响。第一,对文学的作用和地位给以了无以复加的评价:“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并鼓励文人创作,明显表现出建安时代作家进行创作的自觉意识。第二,“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要有自己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反映了建安文学向个性化和抒情化发展的新趋势。第三,对文学体裁进行分类,把文体分成八类,虽然不够完善,但他却成了区分问题的第一人。这种对文体的区分同时也是对文学的文体一种初步认识。第四,表明了对文学批评的态度。提倡“审己以度人”的批评原则和反对“文人相轻”等陋习。虽然诸子百家中也有对文学批评的论述,如:知人论世,兴观群怨等,但是这些都是一些分散的文学批评论述,是自发的,没有自觉地形成一门专门的学说并以专论表达出来。

 (三)这时候引出的文学创作的繁荣也是文学自觉的一个表现。正如钟嵘在《诗品序》中所概述的: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这个时代出现了文学集团性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

(四)曹丕对七言体诗歌的开创和曹操对文章的改造都是文学自觉意识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建安文学不仅有文人第一次的觉醒,还有第一次组成的文学集团,还是集团化创作的第一次黄金时期,这些行动还有我国第一篇文学专论为指导进行着。所以,笔者认为建安文学是文学的第一个自觉时代。这个自觉时代上承两汉文学,下启晋南北朝文学。对这个时代的研究有利于对自觉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追溯许多理论的源头。

参考文献:《中州学刊》2002 年第3 期《论汉赋对文学 自觉进程的意义》.

          《新闻爱好者》2007·10(上月刊)《论魏晋文学自觉的文化背景》.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鲁迅 “文学的自觉” 说辨》.

曹础基主编《中国文学》第二册.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第269-279页.

郭英德,谢思炜,尚学锋,于翠玲等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11.

谢卫平著《中国文学流变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陈文新著《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7.8,第19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编《中国文学史通览》.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发行 ,1994.1.

裴斐主编《文学史》(上).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第197-213页.

朱宝清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第60-89页.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9月第19卷  第5期

《关于 “文学自觉时代” 的再认识》.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 10 月第 17卷 第 5

《期精神生产的新纪元

—— 魏晋“ 文的自觉”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