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军团”发力海外开矿 - 河南 - 中部崛起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21:42

河南“军团”发力海外开矿

查看:216 回复:1 北望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北望 当前离线

UID
502973 
帖子
1497 
精华
积分
1602 
经验
8537  
威望
0  
金币
45  
鲜花
0  
鸡蛋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5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25 
最后登录
2010-5-6 

少尉

帖子
1497 
精华
积分
1602 
鲜花
0  
鸡蛋
0  
1# 打印 tT 发表于 2010-4-1 11:26 | 只看该作者 荆楚网世博版大富翁 门票、海宝等您拿! □本报记者栾晓龙
  “中非发展基金正与公司商谈合作,估计月底能定下来,他们的融资优势等将有利于我们海外探矿、采矿项目加快进度。”3月20日,河南中联矿业公司(以下简称中联矿业)总顾问王文德告诉记者。
  中联矿业主要股东为河南省地矿局下属的水文一队等几家单位,因而也是河南地矿系统“走出去”的主要公司之一,目前拥有海外矿权总数达68个,占河南地矿系统海外矿权总数的一半左右。
  这也是激发中非发展基金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者主动上门,双方的合作商谈由此展开。
  ★亮点频仍
  到目前为止,我省企事业单位涉足的矿权约有180个,矿种涵盖了金、银、钼、铂、镍、铅、锌、锰、锑、铝、铁、锡等十几个矿种。
  中联矿业是河南“军团”近年来“走出去”到海外探矿、采矿的一个缩影。
  铁矿石、铝土矿、煤炭等矿产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对资源尤其是海外资源依赖程度加深,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性因素之一,这即是“走出去”战略的主要背景。
  与国家战略实施同步,河南“走出去”到海外找矿、采矿开始于2003、2004年,而真正渐见成效则在这两年,一批有较大开采价值的矿权也步入人们视线。
  “到目前为止,我省企事业单位涉足的矿权约有180个,矿种涵盖了金、银、钼、铂、镍、铅、锌、锰、锑、铝、铁、锡等十几个矿种。”河南省地矿局一位人士说。
  而在这些矿权中,不乏具有战略意义的重量级项目,比较典型的是河南国际集团在几内亚的铝土矿项目。
  据河南国际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尚海超介绍,该探区位于几内亚铝土矿区的核心地段,面积约有558平方公里,目前前期勘探已经完成,初步探明储量在十几亿吨,而远景地质储量更高,是国内目前已探明铝土矿储量的几倍。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的原料,而在河南,按照相关氧化铝产能,现有铝土矿储量仅够开采十几年的严峻情况一直为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几内亚铝土矿项目的战略意义可想而知。
  为推进该项目的开发,由省里牵头,河南煤化工集团、河南国际、河南国资管理公司和中联矿业四家成立了河南国际矿业公司,煤化工集团控股51%,河南国际占股40%,目前该项目正紧锣密鼓向前推进,有望纳入中国与几内亚间的国家合作框架协议。
  另一个是位于利比里亚的铁矿项目,同样为河南国际集团拥有,探矿面积约87平方公里,一期勘探已于去年完成,铁矿储量丰富,采矿权拿到后不但可缓解我省铁矿资源压力,对中国的铁矿石谈判也有利好作用。
  同样,在津巴布韦,河南省地矿局地调院经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在该国东部地区也发现了大型层状变质铁矿床。
  而中联矿业在阿尔及利亚的铅锌矿项目,则已获得采矿权,控制金属量70多万吨,远景则有100多万吨,矿权价值几百亿元,预计今年7月份将开工。
  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下简称河南省有色局)在智利安第斯铜矿成矿带的大型铜矿项目,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目前已成为不少欲进军矿业的国内大企业的关注热点。
  神火集团则通过招标,取得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塔瑞宝煤田探矿权,成为国内首家在澳大利亚直接取得煤炭资源探矿权的企业,勘探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57亿吨,煤种为优质动力煤。
  ★海外开矿格局初成
  我省赴海外开矿者主要有几种力量:地勘系统、有“走出去”便利的企业和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国企,以及部分实力较强、有投资矿业意愿的民企。
  与这些亮点相伴的,是我省企事业单位到海外开矿基本格局的逐渐成形。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目前我省赴海外开矿者主要有几种力量:地勘系统、有“走出去”便利的企业和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国企,以及部分实力较强、有投资矿业意愿的民企。
  “矿权分为两种,即探矿权和采矿权,一般而言,采矿权因矿种、储量等已探明,获取的成本较高,比如在国内煤炭资源采矿权需一吨储量一元,一个储量2亿吨的煤矿要缴纳两亿元,而探矿权要低得多,不过风险也大。”河南省有色局地矿处长张瑜麟说。
  据了解,探矿分为四个阶段,即预查、普查、详查、勘查,通常,探矿周期在国内为3~5年,而在海外,这个周期还会更长些。因此,探矿除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外,周期长也是一个显著特征。
  正因如此,地质勘探的专业性使得地勘系统具有无可替代的技术优势,成为当仁不让的海外找矿“先头部队”。事实上,它们也是目前河南省“走出去”的主力。
  在省内,共有三大地勘系统,即河南省地矿局、河南省有色局和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地质队伍规模两万多人,其中,地矿系统占了2/3左右。
  “到目前为止,我省地矿系统境外涉足矿权有136个,其中,自有和合资拥有矿权84个,与其他单位合作拥有矿权19个,采取风险勘查合作共享勘查成果矿权33个,所拥有的矿权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河南省地矿局周强告诉记者。
  而河南有色局则拥有境外矿权38个,且集中于几个重点方向,即蒙古、菲律宾、智利和刚果(金)等。河南国际集团因长期承担援外项目等,谙熟非洲等地区的风俗人情、法规政策等,并与受援国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而具有了信息等优势,在海外开矿过程中也大有斩获。
  河南国基情况有些类似,其在塞拉利昂内战后最困难的时期坚守该国,从事工程承包建设等,获得该国政府信任,成为河南在塞国进行“资源换项目”的总承包商。
  而省内煤炭企业在国内“跑马圈地”的同时,将视线转向海外,河南煤化工集团、中平能化集团、神火集团等即是如此。不过,相对而言,它们虽资金实力雄厚,但涉足海外开矿的程度并不深,海外矿权在其资源战略中的地位不高,更多带有尝试性质。
  实力民企也未缺席海外开矿热潮。据了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在非洲拥有发制品工厂的瑞贝卡集团董事长郑有全果断出手矿业,拿下一不错矿权。不过,在向瑞贝卡方面求证时,对方三缄其口,不愿透露是何矿种。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宇通集团也与河南有色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涉足矿业的意愿强烈。而另一家实力企业金龙铜管集团则早已与河南有色局合作,在已获得省内几个金银矿的基础上,有意涉足海外铜矿项目。
  记者注意到,在这种基本格局下,河南力量涉足海外矿权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比如,所涉矿种主要为国内紧缺的铜矿、铁矿、铝土矿、铅锌矿等大宗矿产,以及金银等贵重金属矿。
  而从海外矿权的分布地域看,则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非洲,比如几内亚、利比里亚、刚果(金)等,而在拉美主要是智利、墨西哥等国,在亚洲则是蒙古、越南、菲律宾和中亚的塔吉克等国。
  海外开矿河南力量正逐步显山露水。
  ★困境求解
  一方面是地勘系统因缺乏资金等影响项目进展,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因专业技术条件局限,只能收购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储量已探明的项目。
  河南是资源大省,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在GDP中,若单纯从矿业开发角度衡量,资源占比为13%~15%,而若算上加工等整个产业链,其比重则在56%,因而,资源对河南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到海外开矿,增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实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然而,尽管河南“军团”海外开矿迈出重要步伐,但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企业,以及国际上的矿业巨头,河南力量走向海外还有不少需要正视的瓶颈,其中,统筹、协调力度不足无疑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河南企事业单位海外开矿基本呈现的是遍地开花状态,通俗点就是各自为战,力量比较分散,而且,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一位业内人士说。
  当然,这也是国内“走出去”的通病,一个不利的后果是,在蒙古、越南等国,矿权价格不但被抬高,而且“一女几嫁”的情况时有发生,受损的往往是国内企业。另一个通病是,国内企业普遍习惯于买现货矿,而对海外风险找矿重视程度不够,这点从河南资源性企业涉足海外开矿不多,程度也很低,可以看出。
  “我们很关注铁矿石谈判,实际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受制于人某种程度上与上世纪末的‘地质欠账’有很大关系。”河南有色局副局长贺建委说。
  “中铝投资力拓亏了100多亿元,只想拿现成的东西别人会很警觉,如果能拿出中铝亏损的四分之一来风险找矿,效果肯定大不一样。”贺建委说。
  实际上,在“走出去”过程中,贺建委等人发现国外并不排斥中国地勘企业:“在非洲不少国家,地质人员非常少,有的国家甚至没有一个地质队,连地质图都做不出来,技术力量极其薄弱,对于中国地质队前来探矿非常欢迎。”
  而国际矿业的惯例通常是,谁探出的矿产,谁具有采矿优先权,因而,从长远看,相对于买现货矿,从风险找矿这个源头介入海外开矿,虽周期长、风险大,但综合成本等更低,如此,国家确立了如下原则:政府引导,地质先行,企业跟进。
  不过,对于地质先行,虽国家推出了多项鼓励政策,比如,设立了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资金,河南省内也有配套的风险找矿基金,但由于地勘系统属于事业单位,普遍实力较弱,因而,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遇到诸如资金、体制等诸多难题。
  “缺少精通外语、境外法律、经营管理以及矿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体制、机制等问题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资金支持力度不大。一方面国家和省里的风险找矿资金额度较小,与地勘单位承担的风险不匹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境外矿业开发不敢、不愿贷款,国际上通行的以境外矿权进行抵押贷款的做法在国内还行不通,很多项目因资金不足推进缓慢,这也是我们和中非发展基金、平安集团等商谈合作的主要原因。”王文德说。
  正因如此,对于困境求解,业内普遍的建议是,政府应加大系统引导和协调支持力度。比如,对“走出去”单位应统一门槛,有主有次,避免“一窝蜂”、自相残杀,而除金融支持外,与“走出去”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细化支持措施。
  再如,对企业如何到海外开矿、相关国家安全状况、地质状况、矿业法律法规和办事程序、风俗民情等,应以政府之力编撰成工具书或境外探矿、采矿服务指南,以及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等。而加强资源开发、加工等实力企业与地勘系统的合作或融合,形成类似国际矿山巨头一样的开发模式,也广为业内人士呼吁。
  “中国的地质勘探体制师法前苏联,具有极强的公益性质,所探矿山提交给国家,然后由企业通过交纳资源价款等形式取得采矿权,而国外地勘属于企业体制,大型矿企本身不仅拥有矿山采选、冶炼、加工能力,还拥有地质队伍,比如,莫桑比克85%的矿权即为巴西淡水河谷所有。”王文德告诉记者。
  显然,相对于西方企业的一体化,中国地勘单位和企业在体制上是分离的,利益诉求等也不一致。因而,一方面是地勘系统因缺乏资金等影响项目进展,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因专业技术条件局限,只能收购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储量已探明的项目,即所谓“吃现成”。
  为改变被动状况,目前,一些央企已开始成立自己专门的地质勘探部门。
  “从国内实际情况看,国家一方面应加大支持地勘单位到海外获取探矿权的力度,由地勘单位完成前期工作后,再由国内大型企业跟进;另一方面应鼓励各方联合,组建集勘查、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实力更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包括鼓励社会资金等成立具有风险投资性质的基金,加速资本力量与地勘部门的融合。”一位业内人士建议。